UID84387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8-5-16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9-1-29 1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条汉子
本帖最后由 夕照园主 于 2019-1-29 17:03 编辑 - V- H0 v1 q+ _. n9 D4 O1 u, k
) x4 n4 w2 y9 T关于《两个口号之争》1 I0 n" }+ x7 p7 A) n; e, G* U; K
, K& C( |' F/ p: c0 D; {) ~( e最后说说《两个口号》之争。这个问题可谓说来话长。过去的时间太长了些,有七十多年了。 但回忆一下也是值得的。老刘说得对,这两个口号都是共产党领导下或影响下的左派文艺界人士提出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有争论而且争得不仅仅是脸红脖子粗,互扣帽子,势不两立。简直类似几十年后文革中的对立的两派一样。$ U8 M! q/ e, }
周扬当时是共产党领导文艺界的‘主管官员,他们提的《国防文学》当然是根据当时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路线,此口号忠实反映了这个路线,包含有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的精神的。而鲁迅,胡风等党外左派文艺界领军人物,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制和迫害,所以坚决主张文艺独立自主,虽然拥护国共联合抗日,但反对国民党政府干预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活动。因此,他们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2 Y$ K* U' x3 @5 t6 a, E0 U2 g5 r1 t所以,这两个口号的提出都是出于、或者说符合当时的国情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客观来说,当时《国防文学》的口号是符合当时的国情和共产党中央的政策的。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显然有点激进甚至偏左了。但到《文革》时期,评判标准完全不同了。周扬等人成了走资派,新账老账一起算,抗日战争时期的周扬自然而然就成了投降主义的代表人物了。而鲁迅,胡风等那些人当年是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左派,但到了新中国时期,鲁迅因为早逝,英名得以保存,而胡风则又成为了反对共产党领导的右派反动文人了。而且还加码为“反革命集团”首领,直到多年后,年迈的胡风才得以摘帽平反,恢复名誉。(注:当年鲁迅是左派文艺界的精神领袖式的人物,胡风则是实际的领导者,《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最主要的创意者。)
3 q1 @2 Z$ O/ g7 }% {8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