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0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4-2-27
最后登录1970-1-1
|
从捡煤核儿 到煤改电的死角' V: a) Y. x. p7 j# \( @1 C
% ?# z. `) f2 p9 M; b8 E) w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 a0 y$ ~! Z2 f& ^ P2 j
6 q1 j* E! F4 r2 V1960年的冬天很冷——一饿肚子,就更冷了。
6 W1 ?( U, R" y* n6 w7 c% y. \7 a) @. T2 e1 p! P; l
晚上6点多,家家户户吃完了晚饭。11岁的小邢姑娘家吃的是窝头,白菜汤。她的父亲在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之后就离开了家,到天堂河农场劳动,家里剩下母亲和三个兄弟。按理说她已经11岁,要撑起家务了,比如说这个时候,她应该收拾一下碗筷去刷碗——尽管那清汤寡水后的碗筷,跟没使用过的看上去也没什么区别。
3 w+ R G- s4 {; H1 b% G9 p4 f/ p
/ U: v+ I5 V; i' p0 O但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蹲在火炉子前面烤了烤手,掖紧了棉衣。起身走到门口,从门旁边的墙上摘下藤编的小筐。
& c0 Z5 y$ Z' f o% d; s' _
' q" x& c- M6 L8 B1 g9 A4 c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o7 n, ]+ d% y
3 u0 z4 l/ I3 M0 g: M* j
“戴我的帽子吧,今天太冷了。”一个兄弟说。于是小邢姑娘戴上了棉帽子。走出家门,隔壁传来另一种棒子面的香味儿——烤糊饼。哎,要是有嫩韭菜,剁碎了往糊饼上撒,又香又脆。可是这大冬天,估计隔壁吃糊饼,也就是蘸点儿黄酱吧。3 A, R( r! R, w8 `
- k6 ?: Y. L% t
能这么想,还是因为晚饭没吃饱。谁叫这是1960年呢。
2 a$ t; [5 A8 @1 j5 J
0 u2 @" t+ C4 _8 ]9 W$ l6 G H8 j胡同里一只手数的过来的路灯都亮着,没走两步,比她小一岁的街坊妹妹,围着一块头巾,正巧也挎着篮子走了出来。“我爸从工厂带回来一个馒头。”妹妹说。
: {8 W8 M% ^0 X) H9 \9 s7 F4 B6 T% @& |" _1 ~( ^6 P# I! N: _2 l
能有路灯亮着就不错啦。至少这一路不那么害怕——太黑了,怕黑,不是怕坏人,因为没什么坏人。白天嘛,还可能碰见那几个到窑台溜冰的、住在附近的小流氓——其实也就是初中生。到了晚上,真的是安静极了。
6 Q' M' i# ^$ F7 q$ ~+ y1 Y1 J: T& [% ^0 `- ^
唯一一处有声音的地方,是经过一家窗户的时候,里面传来了收音机声音,正在播放“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曲。两个姐妹很自然地跟着哼唱起来。
* P0 U' B1 B) z, H. q# I( m4 R2 {: r
9 _( `6 s3 H, G1 L" y# v4 k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2 D* L0 a# Y! p* l3 E7 r1 n5 o
% F7 D6 u2 T$ n: ~4 q0 c走到胡同南口的时候,姐儿俩的“队伍”壮大到5个人,还包括比姐儿俩还小的两个街坊小男孩,和一个50多岁、头发花白、身体略有些佝偻的老太太。老太太笑呵呵地,尽量快倒两只小脚,跟上四个孩子“有力量”的歌声。
1 y' C# h# z8 d( ^
! L' K* ^! x' Q& |% ^1 |- w走了约摸十几分钟,五个人来到了窑台西边的龙泉寺。这条小胡同里,有一家玻璃厂,墙外面有个大空场,已经有十多个人站在这里。全都是孩子,大的约有十三四岁,小的看上去恐怕还没上学呢。
2 I# u" m9 z5 U' U1 T1 f F" ?: i( M: a8 [9 {, @! w/ q: y
玻璃厂的后门是个铁板大门。说话间大门打开,一个工人推着一车杠尖儿的炉灰渣子走了出来。一帮人就站在几米外的地方,见到大门打开小车推出来,目不转睛,但并没有往前靠。但每个人的姿势都差不多,一只胳膊挎着篮子,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铅丝挝成的、半尺来长的小耙子。
& d1 M h% |& b4 E) E! l/ Z5 C$ u/ R* y, ~0 v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8 Y: Z2 r$ K0 r: l" Z* y3 @; u就类似这样的小耙子。
( k5 a- s* p/ G3 E0 k( `+ p& e4 s2 `; Q2 O; i
工人把手推车放下,打开了大门外的水龙头,接了一盆水,往炉灰渣子上泼去。“噗——”炉灰渣子冒起白烟,被西北风几乎是瞬间吹散。9 ~5 g2 ], P: ~
2 \* }3 `' R6 L8 C
小邢姑娘攥着耙子的手心,开始出汗了。她往前迈了一小步,身边的人似乎找到了理由,也跟着往前迈了一小步。) L/ M6 N. j6 l
9 A1 w* g% N/ E2 y; U4 L一个重要的瞬间到来。当时连钟表都算奢侈品,小胡同里的人家,能摆在桌面上老钟表,大多数家庭都是“嫁妆”之类的东西。人们并没有太严格的时间观念,如果说有,那么,有两个,令小邢姑娘印象深刻。4 n# E: p8 K* _5 L; T' W
# M1 O' L& u/ p5 V2 d6 B
其一是每个月24号那天,一个月的粮票发下来,粮店开门之前,门口准保站满了等待抢购的人。
0 m! d- h% v4 O9 d" g4 ?! g$ V$ M! S2 `3 S) d
还一个,就是每天晚上的龙泉寺这里,北京玻璃五厂门口。1 a% h" _+ z* Q0 m- ]0 J; q
% A3 B( D! }2 z1 {' M* _
昏暗的灯光下,工人缓慢地将炉渣倒在地上,如同发令枪拉了一个长音儿。小邢姑娘和身边的人们迅速跑到了那堆炉渣前面,连看都不看,就往自己面前刨饬。一堆炉渣在半分钟后,变成了每个人面前的一座小山。接着,那铅丝耙子又变成了筛子,筛掉已经烧尽、松散的炉渣,剩下的就是煤核儿。
3 J" w+ @' v# S5 _0 t" U `% R6 u2 [! ?$ ?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4 @- K& g# d0 Y+ x2 M; l
3 I5 s* S$ \5 L7 A( L在下一车炉渣推出来之前,大家有几分钟的时间,将煤核儿装进小筐里。这个过程挺平静。第二车,还是这样,还是挺平静。第三车,坏了,下一个耙子直接勾住了刚放上去的前一个耙子。
# b; \. W3 Q, |+ C
! f' w% e6 t$ k5 B& o7 e4 K" l“有你这样的吗?我都搂过来了,你还搂?”一个看上去10岁上下的小孩,对他身边年纪相仿的一个孩子说。# e5 ]" F/ T2 P' y1 r" x1 B' T# W# i
9 D# q8 D5 g9 W0 Z
“又没写着你们家名,又没搂到你面前,又没……”另一个孩子说。7 s1 C8 Y$ e1 F/ z6 u0 q6 `
' P% \+ N& s7 i b5 L, {幸好还有那个50多岁的老太太。“别吵啦,下一车就快出来了。”她把两个孩子的耙子择开。2 _5 ]. D' s% q& O% I# ?) ]! t
! ^+ `; L ^' n晚上这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每个人的小筐里都装上了半筐多的煤核儿。小邢姑娘直起身,却发现一起来的街坊妹妹,还拿着耙子在那一堆暄腾的炉灰渣子里面刨呢。她身边的小筐里,才装了不到半篮子。
/ ~6 l. w4 C( M2 A, b5 G
6 L3 p5 a& z7 M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8 s: v8 o3 _; j: b% ^( s( |0 Y {7 e$ Y
3 y9 u- X6 i' g. [. J8 M“已经十多车了,估计……没了。甭找了。”小邢姑娘对妹妹说。妹妹站起身,脸上有些为难。煤渣儿捡少了,虽然不至于回家挨骂,但全家人洗脚的水,可能就没那么热了。1 }+ j3 `6 o B( j; ?/ d
2 n. v: @) F: W: Z& m. b+ B7 ` l其他的人拎着各自的篮子,迅速消失在黑暗中。小邢姑娘看着为难的妹妹,心中一狠——$ ]+ x) w% f4 U& b+ b
% @2 u& g% R. L% v“你跟我过来。”俩人几步,走到了玻璃厂前门的门口。那铁栅栏门开着道足够坦克开进去的缝儿,旁边的值班室亮着灯,但里面没人。值班室再往里面,就是堆煤的大空场。5 X! F! {/ ~8 T* h0 Y7 P
. A! X( A: U, G; m$ H. a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3 Z3 F0 V6 Q% H# V& K7 J! t3 }过去大街小巷的工厂,常见这种煤场子。$ g, T! u2 O* T0 p9 D
1 D4 w9 ~& y( r+ S0 e2 p
姐妹俩悄悄地蹲下身,小邢姑娘伸手抓起地上的煤块,往妹妹的篮子里扔。稀里糊涂抓了两三把,“快走。”俩人快步往外走。4 E% d& I6 ]) y* @& H3 |9 X t
l: M; @" u! H, V$ p
眼看都出了铁栅栏门,里面突然传来闪出个人影儿,“小孩儿!干嘛的?”
" G. w: I2 h; C
8 ^" @1 X% x" I( v l, }" y“别回头,走。”小邢姑娘悄悄对街坊妹妹说。8 h6 R4 C5 F) a, c8 h% |+ R
4 Z. S% d# B+ A# j9 P( A! k
妹妹没回头,而她回头看了一眼,披着军大衣的值班员,就站在值班室门口。俩人那动作,看起来明摆着不太正常,脚步加快,但仍然保持着“走”而不是“跑”。若是跑起来,人家肯定就要追来;若快点儿走,也许就……5 a$ B1 O$ i% [: N; i7 @
, @& ~+ q" n: z+ Q' W) }: t没有人追来。这种情况,小邢姑娘偶尔会遇到,但她也只是在实在抢不到煤核的时候,才会去拿几块煤。并且从来没有人真的追上来。
" E3 U- E" {% ~7 y2 v4 ? r
5 V2 `/ D! |; e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p& o# i. i% U+ [
, P) i5 g7 r7 x: N- B4 i" M2 B
俩人快走一路,眼看着追上了一起来捡煤核儿的那个50多岁的老太太,才放慢脚步。
/ r, Z \# X3 d- ^ G; D7 k4 H
3 n+ ?& `/ [( M3 O小邢姑娘紧张的劲儿还没过去,浑身上下不得劲儿。她走到老太太身边,“王大婶儿,我帮您拎一道儿。”“哎呀不用。”“您就给我吧。”“得嘞,好闺女。”! f4 Q; Z& U+ ]
2 y# ?9 q J4 l- y# M上手一掂量,老太太今天收获不错。老人的生活经验就是比小孩子强啊,这炉渣子一过眼,就知道哪耙子下去能捞到更多的煤核儿,而不是纯粹烧剩下的灰儿。3 d( E+ F% i5 w4 S L
6 f4 n% n- E3 ~( H9 ?6 {- X
沿途这一路,老太太追问,姐儿俩刚才干嘛去了。俩姑娘只说是妹妹捡的煤核儿太少,所以在炉渣子里多刨了刨。眼看回到粉房琉璃街,老太太到家了,“行啦,给我吧,谢谢你。”老太太接过篮子,走进了院儿。3 s0 B. O* I/ d( W3 D1 u; \# z
$ b5 g9 M' [- V, O7 q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9 x$ S5 D( W& ~0 Q( t/ Z( I
# q/ h! P8 m! S" ]0 }% F" C姐儿俩目送老太太进了院儿。本以为老太太好心,听说煤核儿捡少了,又帮她拎了一道儿,能分点儿给妹妹,结果……姐儿俩相顾无言。其实也都理解,老太太命不好,她身边若有孙辈,何苦自己还要每天晚上跑这一趟?8 l' P$ \& Y3 y+ t0 M# j7 c
" J. a: `- M0 X! x1 _( T- V
走到了家门口前最后一根电线杆子底下,妹妹放下篮子,数了数,煤球儿大小的煤块,一共是十二块。一手攥起三块,妹妹叫住姐姐,“这个你拿走。”
5 @) ?$ K' [% I8 D5 h7 J7 ?6 x: L) e0 g! _# e
“不用啦,我们家今天的够了。”小邢姑娘头也不回,几步便跑回了家。
" ?1 W+ |* K# q6 Y- B" d% |
4 x1 h# e4 G1 k( y- _& H1 M; R到家里摘下帽子,跑到火炉子旁,把煤核儿一块块扔进了火炉子里面。母亲递过来水汆儿,不一会儿,咕嘟咕嘟冒泡了。妈妈要喝水,哥哥要洗脸。仗着今天煤火够用了,小邢姑娘烫了烫自己和兄弟的铝饭盒。$ D& W8 ], j5 o' T: r5 b% P3 {/ C
$ p$ J. f0 P2 S5 s" o0 T8 f# N! D8 k: ^
母亲给他们准备好明天上学带的饭。还是窝头。
2 o, B: O4 ]+ K/ _
1 j( h$ z6 z- M/ Q. E. P讲述上面故事的邢大婶,家住粉房琉璃街,她生于1949年,今年66岁。上面的故事,是根据大婶的零散记忆,组合成的一个故事。不知大家脑海里能不能浮现出那些画面,按邢大婶说,那不是捡煤核儿,而是“抢”煤核儿。“哎呀,那种热闹的场面啊,你们想象不到的。”7 w* U4 P8 {; Y: D: _8 V, H$ j
) _, E+ G3 Q* W6 E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R& n: f1 P' V! U h/ b5 {: o
这只大黑猫就生活在大婶家对面。# u7 L8 Z& {) }; o
% n/ o# Y D; x
对于粉房琉璃街这一代的居民来说,前门饭店(当时大概叫做苏联饭店)、宣武中医医院(当时叫第一市立医院)的锅炉房,都是“藏宝地”。每天都会有孩子、老人去捡煤核儿,中年人工作忙,一般不去。因为大家都捡,偶尔也会出现为这煤核儿吵架的场面。( Y* [* s4 \; i# O
' l. @2 R6 }2 R) m0 w( U+ [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3 Z9 E+ q. W* F B, K( X
这种立式的老锅炉,据说烧煤一般都烧不太净。( t i4 k& j# u9 B! l- `
- t( C" A( y! s5 Q: ~当时的人们一般吵两句嘴也就完了,哭闹的孩子说一句“回家告诉你妈去”,也就这样了。没有打架的,“当年人们都穷,打坏了哪有钱给人家看病啊。”很多孩子“不打不成交”,捡煤核儿时候闹两回,彼此就熟悉了,以后每天约一块儿捡煤核儿去。, e6 p7 g% D! r' E0 _6 j( E2 f6 b
. ]: c3 [9 l8 Y! |. x+ y& Q
不过,即便再熟识,很少有那大方的人,能看你捡得少就给你点儿。还是因为大家都穷。“最高境界,也就是帮你拎拎篮子。”
' U! u2 |$ `" V% \* I, t/ f" G; o
) a; U2 g. D" m& W1 k; l+ O
补充一些大婶和街坊们聊到的,上面没有写到的细节吧。煤炭发展史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网络文章,咱们只说解放后这几十年,大婶和街坊们经历过的年代。3 n' b8 C( W$ k! b, x4 r
) I4 ^* a& x* K- T+ z8 X
首先,最重要的,直到60年代,很多家庭使用的煤炉,其实是没有烟囱的。是不是很意外?+ ^ U3 T0 B. j9 b; E) z9 T& O; v6 ^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1 s. w! Q: B5 ~) d/ t2 ^
) u# p6 s8 `( o: g2 z( f9 {就这烟囱,当初没有。; C6 I6 z. Z- _4 r
) b/ K! v0 U' G/ F- d. O8 n m
前些年北京常有新闻,南方打工来北京的人们租住在平房,结果煤气中毒不幸身亡。北京人说,南方人可能冬天不习惯以煤炉取暖,因此不会使用煤炉,也确实有报道提及,部分煤气中毒的人,直接就把炉子摆在家里,根本不知道还要弄烟囱,更别说风斗了。那么,没有烟囱的炉子如何使用呢?
) f1 y# R: N' k0 A2 L3 z( H" j' Y2 V3 G
3 f( F0 C+ m8 I0 Y而邢大婶和街坊们回忆,当时北京人使用的炉子,多为四方形,而不是后来的圆柱形炉子。炉子最大的作用是做饭,由于刚解放的时候,搞不到煤气罐用,一年四季人们都需要用煤。
" _4 M) M" O5 u
8 C$ D# N) K# A1 ~8 x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5 D, r4 ^* }2 p3 |% R% |) N( t0 F# k8 _8 @
当时主要是用煤球,家家户户都会买,穷人家一次只买一二十斤。一百斤基本上就够用一个月了,但没有这么多闲钱。早年间的煤球还是手工在笸箩里面摇出来的,工人以河北定兴的居多,“腰煤糗儿滴”说出来是这个发音。$ K" X' h( X$ r$ t! I
0 Y) o9 p- |4 a$ z0 K) V! f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 d- i- f5 J后来才逐渐有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煤球,中间带一道合模子的印。
6 _# C# R- C: i& l# [7 A- p7 m
2 Z3 ]% Q7 x& i) z6 r7 k) d9 \做饭用完了的炉子,直接摆放在院子里,而不是放在屋里。因此,一般不会有煤气中毒的问题——当时人们还不懂“煤气中毒”这几个字,习惯说“熏着了”。! q" q& M9 g8 e" m- X" Y( ?/ A- q
( r( U% {9 v% y& ?1 G冬天怎么办呢?也就是把炉子放在屋子里做好了饭,算是暖了屋子。睡觉之前肯定要搬出去,冷?多盖被子。8 y: j$ u$ n. Z1 y8 V
* c0 N% {7 G- E9 h8 T2 d1 V8 j
那么为什么不以煤炉放在屋子里取暖呢?其一,穷,烧不起那么多煤。其二,没有烟囱——也不是没有,买不起。像粉房琉璃街这样,在南城再普通不过的小胡同,大概是在1965年之后,逐渐普及烟囱的。
9 E8 o, v7 o$ o) U( V
( B- x( p# [7 n0 r& t* W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q7 J) m/ ]% T6 ]
+ ^) P" [. {" Q& S当时烟囱质量不一,马口铁也就是白铁皮的最贵最好,其次是黑铁的,大约是一些黑白铁作坊,使用汽油桶之类的东西做原料,手工打造的。还有一种纱窗刷上一层黏糊糊的材料的算是最简陋的。据说早年间那烟囱,标称0.5毫米厚,每年用完了抖抖灰洗洗油能用上五六年;而近些年的白铁皮烟囱,也是这个厚度,用一年却会糟漏。
\ T. k" c6 O& t& j* n7 J$ @) R! a
. N) D' Y$ j+ V+ ^# ]% N% p即便是有了烟囱之后那几年,可能由于使用并不算熟练,烟囱口倒灌风,即烟囱口正对来风的方向,导致煤气仍然跑到屋子里,使人煤气中毒的事情仍然偶有发生。% {3 u) P! h( D* r! c3 i* {$ V1 ~# B
5 S, N3 U+ g/ ]' x" S4 B0 a捡煤核儿的情况,也是在60年代中后期逐渐减少,因为配给的煤基本上已够用。另外,早年间煤炭的配给,并非按照房屋面积或是间数决定,而是按照人口数。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煤炭的最主要作用是“做饭”而不是“取暖”。) C" d' b5 `! P
* M: s/ i) ~: I# C4 ?$ _" ~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f4 |: _0 [7 D x6 [" ~捡煤的场面。
$ f/ k' q! w( ?" g5 `" g4 h" _. k9 Z D3 n3 I
因此,每天生火之类的事情也是生活的必须。除了煤球,煤厂还代卖劈柴。遇上老榆木劈柴算你运气好,遇上密度低、不禁烧的杨木算你倒霉。除了偶尔借个火煮个水,到了月底,互相拆兑几斤煤也是常有的事情。平房区的街坊们,吵架拌嘴不算少,但都不会往心里去,生活还是要大家互相扶持。
% r. w3 w- S6 N7 [; V
# d& E; h) R- @" @$ C但即便是夜里屋子里不摆设火炉,大家的记忆中,那“比现在冷得多”的冬夜的屋子里,却比现在反而暖和。其一,当年孩子多,屋子里人多感觉就热;其二,当年糊窗户的“高粱纸”别看不结实,在街坊们记忆中,抗风性比玻璃还好呢。
/ W) J& s( S& J; f
3 i) z t# V! |8 v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Z' M& x; }$ h( F! U! ]' v, h4 I, [; W( X' Z1 Y
炉子从铁皮破炉子逐渐换成一种大肚子的煤球炉。大约到了1969年前后,蜂窝煤开始出现,一开始是小块的、12孔蜂窝煤。炉瓦等有关的配件也不再难买。很快,城乡结合部又有了私人的压煤作坊,价格比国营煤场便宜一成左右,但是会有不好烧、不经烧的缺点。
/ K/ ~0 v% i; p2 }% n* r. d3 v! h. @- S1 K4 x! h$ F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4 F) `- E9 z9 z) b, R' w; b
这种大肚子炉子,便是烧煤球的。, R" V7 D4 W% e. h# M7 [) p1 P
# _; o& E$ r! i" H4 s( g后来,大块蜂窝煤出现,供应上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 Z/ j3 G5 H+ o4 G+ Q2 a6 Z: p* `+ u0 s+ J' s
而煤气中毒始终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平房住户,大多数人都曾经偶尔有过头晕恶心的经历,便赶紧开窗通风。不严重的煤气中毒可能挺快就缓解了,而严重的煤气中毒则会致命。+ u3 j1 U! Q5 G: P) |- C
5 X* p, r U# T/ P5 ^8 O, c$ x0 e8 M
1988年邢大婶在自家开了一个小副食店,几年之后的一天,她出门的时候,看到了斜对门正在忙活。那家里住着一对还没领证的小夫妻——没领证就住在一起,当年还算很大胆呢,不像现在,“改革开放了嘛。”
% _$ X. [4 L4 W* J/ E
) S9 Q* Y& w* r/ x( W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I' k( V' Y: B! y1 O$ f0 q4 a L% W" B0 J0 N7 E2 ^2 [
当天是个周末,但这俩人直到中午都没出门。大概是街坊有人觉得奇怪,敲门无人应,推门又明摆着里面插上了门栓,推不开。赶紧找居委会、警察,打开门一看,俩人已经没救了。光着屁股被抬了出来,直接就拉走了。( B9 n2 h3 i' t) t/ \' j# v0 c$ L
0 n! u2 Q% F+ }3 t6 d/ Z) U$ E2 Y
类似的与煤有关的记忆,北京人多少都有一些。其实煤不仅有关于北京,由于中国山西等地多产煤,早已广为应用。历朝历代,咱北京城里的人们,条件好点儿便要烧煤,这煤已经烧了成百上千年。据说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也会使用煤。京西一带更是重要的产煤区。% W* `# u4 o) g" F6 s* E2 e) s
- b5 _( V' A# z& Q1 s4 o3 i0 b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C! G: h+ B2 l Y5 L5 {
[9 r- g/ e7 p! O: M4 u今年,2015年,彻底变了。最直接的反映是,买不到煤了。原西城区、宣武区范围内的五家煤厂南横街、韩家胡同、碧峰寺、南草厂、油坊胡同目前都贴着不再卖煤的通知,最后的期限是今年的5月31日。东城崇文情况类似。北京城里的所有的煤厂,都停止了供应煤炭。- X1 D6 J! f) R X+ `4 ?
0 x7 _$ i( E7 v9 C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b% f% Z$ ?4 b
7 C$ B5 W7 W+ O4 J( o j- x$ c
连西罗园供热厂这样的大型供热厂,也已在去年春天供暖季结束,开始了改造工程,不再使用煤炭锅炉,变成了燃气的。京西的众多煤矿,更是几年前便开始逐步停产。
$ K" l& E. |" H1 n! d6 s& Z& V7 ^1 f; M3 c; }! I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7 ?8 U, V8 r5 e7 d/ v6 } `2014年初的西罗园供热厂。烟囱,煤堆在今年已经消失。( ^. S8 ^3 c/ j5 Q7 c$ ?7 T
9 H( Q( @- J# Z9 r0 q
按照2014年7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试行)》,“东城区、西城区全境2015年年底前建成禁燃区”。规定中对“禁燃区”的解释是“市政府划定的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市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其他清洁能源。”) S; e# }# q6 Q+ S
9 {2 G2 x, M& B1 ?其中的“高污染燃料”,包括原煤、煤矸石、粉煤、煤泥、水煤浆、型煤等。, B' c' {7 }3 F- c1 t) q; s
3 [5 ^+ V1 ?1 H# b$ E8 X$ G并且,“对逾期继续使用高污染燃料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 ?' T: v- h9 K4 z9 D2 K L+ \; J
4 u( A7 `! P6 _5 g% [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j" o3 d4 p3 ~8 ~& A" F. h
煤厂的流水线。1 w$ D- K6 G0 _9 K) M% X
. I, e# C4 r" g( N
不可否认两个问题,其一,保证空气质量对北京来说,实在是利国利民,利于每一个人的好事。其二,煤改电工程,改变了历史,改变了生活习惯,并且,从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看来,居民们对于煤改电之后带有国家补贴的花销、取暖效果,还是相当满意的。煤改电的工程几乎已经覆盖所有的平房、简易楼。) r$ M. {1 @& ]; m. H: b
0 M# K. n% v+ j" m# ?# A4 l6 y8 u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M$ w# z' h6 o, c# n这是2008年底,前孙公园胡同工人正在为煤改电架设电缆。
6 A. j4 n. M( L x: Z; Z0 @% x& I. K( T; n. B
问题是,几乎,并不是全部。邢大婶住在粉房琉璃街,这条小胡同,至今还没有煤改电,因为正处于拆迁中。胡同里确实有不少人家已经搬走、拆平,但还没搬走的人也不少。不是说,法院判了,就不搬,而是没有“达成协议”。
1 K! [- o- H4 C, A" ~1 q8 _
, z' _ U# Q" k$ ?: V5 O9 K类似的情况,今天秋天我去了解,至少在崇文区东晓市街东口一带也存在。但前两天再去看,发现那边的简易楼也已经开始了工程。
2 [" _- ~& n5 t( Q" A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7 ^; Z# C( `7 o. y
目前掌握的,仍然有人居住,却因拆迁等原因没有进行煤改电改造的,在宣武区还有一些,包括大吉片、前孙公园胡同一带、校场口南段等。
6 ~7 {$ t0 W8 P: T% `+ d5 G4 v+ d& p; w$ t- W* ^' [$ U
少年捡煤核的邢大婶,和这些地方的街坊们,正在为烧煤的问题发愁。不能烧煤,这些老住户们怎么过冬呢?您也许会说,既然不搬走,那就用电吧,多花的钱比起来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平房院来说,电表一般都是20安,使用电取暖,电路是否足够安全?8 q$ f, a3 ~, i% J. m$ W
5 l2 e4 n' _8 i4 P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N! ?2 i) M" P I3 o
, L* G7 W- {* f7 U& g. G; b
对于家庭烧煤来说,如果算是违法、违规,执法取证也有困难,那么,上述的规定是否可以严格得到执行呢?3 @* w) J, l' o1 O4 A+ M) J
6 M: Q# H( @3 D4 f6 q# t, l其实这两天逛胡同,我已看到了仍有平板车,向小胡同的一些人家里运煤,恰好我碰到的还是已经改过电的地方。人家说,屋子布局不太好,煤改电后的暖气效果不理想,所以还是要用到煤。至于送煤的人,号称自己来自宣武区某国营煤厂,但我骑车悄悄跟了一路,并没有回到国营煤厂,而是来到了郊区。8 C9 m; W7 g! B/ D( W- y
9 ~% y( L) p. O8 G4 }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0 S. ~& y! }" W/ B5 e5 K H这是前两年拍到的送煤工人。送煤工人的话题过几天专门谈。
4 J: c0 ~9 e; i7 f1 _' j/ x) {$ m, d C H. y: T) }4 W
在咱北京,与煤有关的生活还有很多。除了厂矿企业,就连那公交车早年间都有烧煤的。: S5 ^& V: }/ o
$ R7 s6 |" t: ^5 h! P5 F; n
猫儿胡同·第304辑:京城今年煤故事
$ K& I3 u; z1 F
这是法华寺旁公交博物馆里,背着锅炉的老汽车。* a% ~' H! L/ c7 ^4 N ]1 g
: r) }9 C5 I2 o( H2 z今天这篇就算开个头儿,赶在2015年,这“法定”的“禁煤”年份上,讲讲那与煤,与北京有关的老故事。如果您觉得您的经历比较有趣,也欢迎您跟猫儿胡同联系。
. Y% M4 Q5 X2 }3 } A1 D5 U
7 |' e& a4 e [/ m- _( Z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谢谢观看。/ ?* `% y+ C6 i/ P/ [5 {
5 U7 F- ^ }! t% w猫儿胡同 lox
' [7 n' J8 Q0 @, A9 }+ E
9 k( K& L7 F4 h+ _ Q2 w1 g( i6 L0 ?: M' Y5 k( G! F# Y- N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