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q f H/ T3 [5 M# k3 d! i再来一段网上找来的文字: , K- X" l7 Q- V0 ^# N& F6 I
! T, q4 t1 z7 R* {' ~- M, e3 K ?! ?) W+ ?/ f9 {4 m
! d' u: J! A1 E# m, `
6 F" v7 ]7 N, k6 r" f5 ]4 m* R, A3 K
$ P) t! e5 R0 G w7 r0 S+ U2 W' n; A记忆中的朝外鸭子房 |
7 V. R+ W/ x6 }4 ?* ]. e, D0 w$ D$ a
|
- {& `; g m4 q9 X/ \" M0 b
; L! J8 `% { A7 L
9 x/ w5 p+ W9 }: B
3 b! s7 R, k0 h+ h1 o4 `" t ( C* s0 h6 V6 J. G) a7 w e
[转帖] 47年北京填鸭养殖者
[转帖] 47年北京填鸭养殖者
6 ?. i: v: c+ k
' I7 ~1 k2 q$ S; _■ 胡之刚 马仲清 8 Q( g+ |/ p6 T' @
五十多年前,在朝阳门外南河沿、南中街、秀水河、南下坡地区,有不少专门从事养鸭子的专业户,他们凭借多年养鸭子的经历,辛勤地经营鸭子房生意。当时,比较有名的鸭子房是:蒋玉林大伯家,来宝起的父亲、伯伯家,蔡大妈家,丁记、白记等各家,各家养的鸭子规模都不小。今年六十八岁的蒋振生四哥说,朝外养鸭子最多的是来宝起的父亲、伯伯家,有二三千只,我们蒋家少一些,有一千多只。 蒋玉林大伯家专门养北京填鸭,笔者儿时看过他们填鸭,填鸭是喂鸭子饲料,将饲料用水活好,搓成拇指大小的长条状,然后掰开鸭子嘴,用手直接填入鸭子的口中。填鸭是技术活,填不好鸭子就死了,填过的鸭子要圈养,还要少喂水,少活动,鸭子才能多长肉。这种填鸭是专门供应北京老字号制作烤鸭用的。蒋振生四哥说,那时候养鸭子是自产自销,在东便门蟠桃宫南有个鸭子市,每月各养鸭户挑选一些鸭子在市上出售,便宜坊、全聚德等北京老字号的采购员(过去叫“买头”),从各养鸭户挑选鸭子,各家辛辛苦苦挣点钱不容易。 解放初,蒋玉林大伯为了支持政府工作,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克服自己家用房紧张的困难,腾出一间房让街道防火组(居委会前身)使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 来家是大户人家,人口多,院子大,养的鸭子也多,因为住处离护城河(现在的二环路)很近,经常把鸭群赶到护城河里放养,每到夏天雨季,护城河的水很多,养鸭户们都把鸭子赶到护城河里,鸭子一边洗澡,一边吃食,有时几千只一起在水中漫游,白花花一大片,十分壮观。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各家的主人大声喊:开,开!鸭子就会自动分开,找自家的主人,摇摆着身躯回自己家。蒋振生四哥风趣地告诉笔者:那时在朝外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护城河的鸭子,各抱一团”。 来家养的鸭子很多,刚孵出的小鸭子毛绒绒的特别好看。他们家养了几只猫,猫从不吃小鸭子。小鸭子也不怕猫,大花猫和鸭子还睡在一起呢!胡之刚儿时喜欢小鸭子,让母亲从蔡记要来几只小鸭子,父亲在院内砌了一个水泥池子,把小鸭子放在水池内,小鸭在水中嬉戏。小鸭吃的水草、浮萍和蝌蚪(儿时叫哈蟆骨朵),都是在护城河边的水坑里捞的。 五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鸭子房早不在了,许多老人也都作古了。但往事是难忘的,有幸的是画家王大观的一幅画,画的是从通州八里桥到朝阳门路两旁的民情、风俗以及护城河里放鸭子的场面,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