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小林湾湾在2012-2-21 15:27:00的发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庆寿寺.jpg
5 C) \! G& R' g M . B5 E; u! e; v+ |3 b
G& v3 A6 K* p, A9 g4 x
- y M r3 [. k k关于《乾隆京城全图》中标注的庆寿寺位置。 # Q3 ]. Y5 x0 ~* ~" l1 ]
% c9 @8 M n- f# n! K& U ) m' q4 E. z6 g ^! d
关于庆寿寺的记载不一。
! K1 y8 c" ]* Y/ n; f ' K9 h; f+ h% J* z
1).
, q" e7 T. j; K 从石雕海云禅师像说起 http://wangquanzhai.blog.sohu.com/135489377.html
8 k* X( f! q/ \/ M ...... 庆寿寺在金末元初是燕京地区的重要寺院, 直到明代,庆寿寺一直是北京地区禅宗临济宗传播的重心,其规模雄壮,香火旺盛。 它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65年),当时是金朝的庆寿宫。 寺内曾有金章宗亲笔所书的“飞渡桥”、“飞虹桥”六个大字,及党怀英八分书的《庆寿寺碑》等著名文物。 在元代,该寺始终受到元朝政府的特殊照顾,其规模与地位“为京师(佛寺)之冠”。 至元四年新建二塔,故又俗称双塔寺。 明正统十三年二月至十月重修,动用军民万人,耗费钜万。 修成之后,“壮丽甲于京都诸寺”,并改名大兴隆寺,又称大慈恩寺。 然而仅过了数月,在正统十四年四月,大兴隆寺就不幸遭受火灾,此后该寺便一蹶不振。 嘉靖十五年改为讲武堂,后又为射所(亦名演象所)。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只剩殿堂数楹和两座僧塔。海云塔九级,居寺之右,可庵塔七级,居寺之左。 ......
* o/ Q3 }2 e! m1 Q( z$ w! m ' K5 ~5 S7 t1 g
$ n5 z3 v0 `7 U* @( W0 N
2). B# q. c5 y% A/ b' L
双塔庆寿寺,金代初始建,称大庆寿寺。 元初重建。 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重修,改称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 1535年(嘉靖十四年)毁于大火。 1536年(嘉靖十五年)改为讲武堂、演象所。 当时的双塔位于寺的西侧。 一座塔有9级,称“天光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 另一塔为7级,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
; w- i, ~* o) B! z; a6 e/ }' ^ 0 L( l. [8 P ~) j% i7 [" m
3). 2 J% i5 W/ d# ?: o
《京师坊巷志稿》 演象所 涌幢小品: 嘉靖初废大慈恩寺,从锦衣卫请,即其地改为射所。 上以金鼓声彻大内,拟改建元明宫,别以大兴隆地为射所。 都督陆炳言大兴隆地亦逼禁城,惟安定门外有废官厅,宜将宣武门外民兵教场移此, 而移射所于民兵教场,射所旧地改为演象所。得旨允行。 , g' E& ]% m3 A
野获编: 今京城内西长安街射所,亦名演象所,故大慈恩寺也。 嘉靖间毁于火后,诏遂废之为点视军士及演马教射之地。 象以非时来,偶一演之耳。 案:大慈恩寺即双塔寺,详寺观。
# ?1 H) D H j% \) l' O: e* b2 `
/ x. y$ z) o5 H; V k
* [# ?) X9 ?! s0 C3 N4). & f/ N" M' N1 x5 S9 Y
西长安街双砖塔,若长少而肩随立者,其长,九级而右;其少,七级而左。 九级者,额曰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 七级者,额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 或乃曰:地,元之旧狱,夜多冤苦鬼声,塔以镇之。 又曰:地,唐悯忠寺之坟院,二师者,悯忠寺一二代祖。非矣。 双塔地,元庆寿寺也,海云、可庵,元僧也。 寺今僧室中有碑矣,燕京编修所次二官王万庆撰。 略云:海云名印简,山西之宁远人,七岁入学,授孝经之首章,遽问开者何宗,明者何义。 父异之,以见传戒颜公,祝发。 明年,礼中观沼公,受戒,修童子行。 一日披中和五条衣,升座为同列演说,见者叱之, 师曰:佛言三世诸佛所说之法,吾今四十九年,不加一字,童子所说,非妄有加。 年十一,纳具足戒,已能开众讲义,济众凶岁。 金宣宗闻之,赐号通玄广惠大师。 宁远城陷,师与中观皆执,元成吉思帝遣使语太师国王曰: 卿言老长老、小长老,是告天之人,可好存济。自是天下称小长老焉。 一夕,梦神速其行,乃来燕,夜宿松铺岩下,击火大悟,年二十也。 至景州,参本无玄禅师,玄曰:孟八郎又恁么去也? 时中和老人章公,住燕京之庆寿寺,梦僧杖而入门,踞狮子座。 是日师至,中和以向上键锤,差别机智,一一勘验,曰:已到大安乐地。 年三十,合罕帝遣阿先脱兀怜赐以“称心自在行”之诏, 每言于大官人忽都护:孔子者,生民圣人,宜世封以祀。复言颜子、孟子, 后及习周孔学者,皆宜免差役,勤服其业。从之。 诏试僧道,不通经者,还编户。 往见厦里丞相曰:山僧年三十六,一字不识。 丞相曰:一字不识,何名为僧? 曰:方今大官人,识字也无? 因言僧以悟为第一,岂与聘士同科。丞相以闻。 所著语录,曰杂毒海。前后得其法乳者十四人,可庵朗公继主庆寿寺事焉。 今寺尚有海云、可庵二像,衣皆团龙鱼袋。 海云像,门弟子刘秉忠赞之。 按今射所,亦庆寿寺址也。 文皇初欲为姚少师建第,少师固辞,居庆寿,后更大兴隆名。 旧有石刻金章宗“飞渡桥、飞虹桥”六大字. 嘉靖十七年寺灾,石刻亦毁。 二十九年,锦衣卫都督陆炳请改大兴隆寺址为射所, 寻以金鼓声彻大内,拟改建玄明宫,其射所别于大慈恩寺址(在海子桥,今废为厂)。 炳言慈恩亦近禁城,请移民兵教场安定门外,移射所民兵教场,而兴隆故地,于以演象良便。 得旨允行。 今人并称射所、演象所云。 4 o' i8 ^5 m2 J. Z7 F" U
& t7 @ x# [. T- i) V* D5 m7 z l
$ y/ |( }; Q/ J' B# e+ l......(略)。 5 W5 t W, C6 j! u
5 i& R/ c/ ^6 j w; [) O( T
' d$ {7 A1 w) A' D, a+ b. _+ w
& W% i" d6 W- }- o7 C5 v) N 4 n I- |7 m: ~2 x% x/ w8 D
* C' Z( n$ ?. o8 J" o# \我以为:
+ x# m& a/ x0 S6 e8 R最迟在明嘉靖二十九年,庆寿寺已废弃,只余双塔了。
6 j' ~: E9 v* w* R/ @制于清乾隆十五年的《乾隆京城全图》正是庆寿寺当时现状的真实记录。
! f1 G# ?+ s% H 3 Y1 k1 S0 i) T: [+ L- Y
$ u4 U5 ?4 f& Q4 `* ?2 x
我以为:
" \2 t7 x1 e! e7 m0 J" X“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寺北稍偏东有关帝庙,又东北半里许
3 [! I. V) |! a7 s) J又有寺亦名庆寿有明崇祯间重修寺碑”一语,
7 m3 {7 N, r. A% o# l或只是有明崇祯间将《明正统十三年二月至十月重修寺碑》 ( g" |& c7 k, G; I2 c' ?
移至《乾隆京城全图》里标注为“庆寿寺”的一座较小的庙宇里而已。 6 U0 F) l$ g6 Z0 o) M' Q& N! c
# `& a% O' g% X5 l6 q7 s- ~" X- q% Q & x5 r. s5 `; C: T$ d Z* Y
& ~- q8 Q8 d$ V% T& s
由清末的老照片看,乾隆二十九年重修的双塔庆寿寺,规模似乎不是很大。
5 W5 v* b& K# |, c ] 7 D4 l: r, O$ j6 C8 a; a2 j
+ V' T6 a k ~7 Z9 m[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2 9:02: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