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 Z; d0 ^; C" `! y# Z* L9 B+ ^
~2 M* [- P" E* |0 @( N, ?" d
4 j& R! B/ @ e0 n/ ] 2 q& F( F8 q A- b$ y- a0 t
现在的时间是12:30
* J8 M& O- c: R, c
' x v o# |+ B# n" B* i我要抓紧时间,一路向西北行,争取多看几处陵。
z% o+ q$ j; M8 q5 B
0 g# Z& a- F0 t9 V+ I- x* ], A第一目标是献陵。 4 z' S+ O2 u0 S" W P
9 x; ?/ K+ {3 u# _* ]( O5 a 2 J2 Y* H% W# D; w; u, R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9 y5 M" a" \- _% j
% F0 }7 j5 \% |( d2 Q4 C 1 r* P! y+ k$ w
4 b8 b+ [9 `3 O. V+ k# H9 v
[转帖]: ) J6 f) B3 t" H4 H
' W$ y% B+ L! D
...... ) G: @1 N4 _8 e; U5 |
献陵的陵寝制度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 # L. G0 h1 o4 O' O) b
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 3 s( O* Q0 e5 R s
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
! _: P! ~" g6 K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 / }1 y0 N8 q6 d! l; D: F
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
( w9 i' t) F8 E2 ~1 z( S0 j) y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 ; a0 \- u% P% h0 F9 |
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
& k9 h" S) T' i# a4 d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 o' O1 y) k* _. O. l
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 ; E" ?% n+ g. R2 I1 f; }1 ^
上登明楼的礓礤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 ) F% K$ d; `6 y! ]1 T8 @- q
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 0 r& w3 I" G2 t: E( m2 ]% C
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 k! T f8 i8 ~0 N8 C
0 t% h" `4 {0 G1 F; |4 Y
: a- w/ ]0 G, I4 m: b* i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 8 K! m) _) v0 H" l
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
# q+ r$ @6 p$ [; {# Y) I4 f: f( e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
! T. A w3 J1 q2 g: Z% i5 m, ?4 p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 8 p9 u6 v1 V1 E% R! }" F
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 # g& @& Y9 l& Q! R3 p& q0 o
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 # H7 L; k- P% s
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 8 h; X* f9 x, U+ M2 R
那么,选择中隔小山这种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与陵园的风水有关。 $ n K& _; U5 C) q6 k" H: Q) }
1 ~6 _/ ?' E% u! M' k献陵宝城前的这座小山,名为玉案山,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
2 Y% J9 J5 N, `7 h因其屈曲环抱陵前,所以,又是献陵的近案。
7 x$ I: S: ~# Q7 \# w" Z风水中,“龙喜出身长远,砂喜左右回旋”,“龙虎环抱,近案当前”,当论内明堂格局。 2 a" b5 h7 p9 P' X
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所鼓吹的完美的内明堂格局。 " l0 F2 X: O2 p" A
所以,修建献陵时只在明堂范围之内修建了宝城、明楼和一进院落。
" [* p y" ]$ [: n+ Q1 @而将举行祭祀仪式的梭恩殿修在了玉案山前。
2 R6 F1 v9 N% L经过这样的经营设计,不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
' z3 a1 B8 I& h( C- a* m' T$ L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
' Z& _8 `9 Z7 P* c5 {+ M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
8 }) k8 ` G, d' ~2 R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 1 o$ M' x5 u. L9 J# x
这是迷信的封建帝王和风水术士们所不能预想的。 1 H. p% G# i5 Z, A" C
......(略)。
; D# m/ U7 ^* |6 C( M5 ^+ |
% i# q9 L/ p1 K9 v' d( A5 o7 l 9 D+ G1 a2 c" F9 S/ v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 n3 O4 N) g6 n# w: b' f
" K1 { o/ B2 b% h+ `0 e % w! L" k0 H' k. P& X! x
$ p9 t; e/ H* u A8 ]6 C- J) q, E
献陵的陵寝前院已看不到踪影。
7 u7 K6 a+ ]1 O5 c9 g5 `; O
1 k E% }, Q" S! ? ]我到达献陵后寝院的时间是13:10 $ j3 _. @, g( z m' f- X
- Z* O4 m) x' x' i0 s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 I4 u2 q0 n3 y" m6 B- n+ k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 v1 w$ @, c: u- H
$ g% b3 f* h* _1 D ( Q5 d. A* m/ f# J# e- |* b
$ t1 I( o# W0 P% F适逢工人在为献陵护陵人的值房送蜂窝煤,后寝院三座门的西侧门洞开着......
* F7 b2 B9 o) q7 y5 N % V2 o! P/ M" v" Y6 m8 u. k
机不可逝!我在门外按动了快门: 5 _/ G. u$ }; p! }- O0 z8 e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 i5 ^$ v& M5 }1 G) ?+ l
6 }6 n6 g% Y# G: t" y, [: P % J; M8 X) A( M& Z( C4 F+ {- e$ B/ H
有一得便有一失。
! y0 b* m; T; ]$ e & f, L- f% Z/ U
献陵的陵寝前院是我此行的主要目标。
2 }: q0 V; a3 E: M& R# h2 R( p) j 2 H5 u1 g0 a; x7 J* A! a
我本想与之来一次亲密的接触的。 ' y5 M6 z7 ^- v* ~, p8 ?# G7 I
U3 f1 {/ m/ i9 t! E6 t; k. B2 _- S
谁知我在环陵公路两侧竟未寻到!!! / m& z' z: j1 j4 R0 s6 F1 e
- Z, r( }' e$ Q: F唉!!! 9 Y- p h& x8 Z9 m. z
6 f" M, y# }6 G/ `' p% V; B: G
: f/ s9 Q4 j0 I
, p/ V' {! ]3 G0 Y$ U3 s无奈。 & H# X; X1 i% c
3 k+ a( a0 P: ~0 T
转贴几张网上搜来的图片:
; T" ?' t3 `1 I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我行我摄十三陵——(05)献陵
2 Z; _7 p- R8 X( Q& e, Y* a
1 K+ f9 E. {# y
时间是 13:50. 8 W. {: B" m' a F$ F$ V
1 q O' H7 T [
我离开献陵前往下一站——庆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