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几点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供您参考。
. ?! T* |* ?: R; u$ E/ [/ p4 \1:第五小节有关骑车与胡同写得有些凌乱与拖沓,应当还可以梳理清晰些。 6 _# L" c. g' e" P6 e
2:九、十两个小节“后海”与“南锣鼓巷”给您的感觉大概您是想清楚了,可,并没表述清楚(我指的是文字。)如果我是您,我会抓住一点感觉,两边深挖,我想会比全都“浅浅扫一遍”好些。
6 c# |7 {& E% }- u3:行文中有些细节或许您忽略了,局部的不注意,造成整篇文字读起来枝蔓感明显。这是一个好题材,可惜的是,或许您定位错了您的“工作”,我以为您应当是裁缝,做出衣服干净利落儿地让别人试,而不是自作自披。这一点上,假若我们能有共识的话,我觉着是我的荣幸,也是那件衣服的荣幸呢,最少她就可以少些“线头儿”。^_^。
4 ]5 X, V+ n- N7 I0 f # s5 C, M1 M3 ]( J1 L
举几个例子:
7 o- W9 S1 ^5 H6 _/ i, W6 H0 a小时候我在那学过几天画画,还记得画水壶,素描的。----小时候我在那儿学过几天画画,(还记得)画水壶,素描(的)。很诗意的一个句子,由于“零碎儿”过多,平了。
. a" G( E5 I& ~4 y; ]1 t- m这样的例子好多,比如:小学的后门还在,但小学已经改成了房管所,非常可惜。
) l/ \# G% j: Z/ z" n( F1 G比如:他比我还略大,奔四十的人了。岁月留在了脸上。我还记得那时(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只小水枪,就是他帮我买的。这个事我会一直记得的。可惜他混得不算好。
$ R: b1 o1 E$ t. \% V比如:就在我家的隔壁。一二年级在西南院,三四年级在西北院,五年级在大院(东院)。在平房里上课---这个句子中前后 连 用了五个 在 ,实际上对整篇文字都有伤害。
) E8 |* {5 o& D! S' A% u(红色字体都是可以裁去不要的文字。) ! R7 G. u/ k5 K
写字与画画儿有很多共通点,其中之一就是要注意 留白,当一篇文字摆在您面前,让您觉着如“拉开似满月之弓”,在我看来,不一定是一篇好文字,因她要“崩了”,我觉着这一点大概非常重要!!!! ; ^' `1 }! c( d! X% H' s
-------- + {4 m' b% K1 V$ _) l( ^" U" F* V8 [+ G; c
就文字说文字,我没有啥恶意。
, }! S. O4 G3 A- h5 l欢迎您来,问候您!! - G, {% K6 L& T, }9 g2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3 8:54: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