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雨果《向拆房者宣战》有感
/ V# N" ~( T7 `* a) k% q+ k: A: R1 }) {; z, v$ J3 q. b
$ M7 i6 Z9 B7 G0 e; K( n6 i) N4 \5 @
7 Q8 t* S9 z- [, S1 v* O4 U! \4 d- Y8 _5 j* c3 V
! H3 Z* R' S9 r2 i1 A
/ b# @$ I9 p4 Q9 O4 f" J 冯 肯
# C5 l" m/ v' `9 ]. U* I$ q1 }8 q8 s- @, t+ ?( [. P% O/ n2 c8 b% d) m
. K1 m, k, f5 y6 n/ e5 n, ^. }0 F, _
8 x3 R: ? L) k; Y8 O$ d5 p$ Z
2 b& Q. _# U4 ~7 E! D
* e" r% F4 X, K7 w$ @' p! F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为我国读者所熟悉,但我们所熟悉的,主要是几部小说巨著,顶多还有诗集,文集或剧本等;那代表着雨果先生的大文学家的身份;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维克多.雨果先生,还是一位战士。十九世纪中叶,法兰西也曾经历了一场“旧城改造”的闹剧,古都巴黎的古建及城市格局曾遭严重的破坏。雨果先生和他的战友奋起反击,并写下《向拆房者宣战》一文,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一八八七年法国终于制定了首部文物建筑保护法。! Z! C2 j; w# l/ t
/ t, A2 c( E" M/ I- j
2 P# r9 F. y0 _/ ]: l/ p" O8 ^6 W2 K* ?0 b! Z" E) p! ?+ {
) K a% r" J7 Y. O9 q 3 O2 x+ o9 w* H2 P8 D
( x- s- D& ^9 g 作为北京古城保卫者的华新民女士,于三年前翻译了那篇文章,使我们有幸阅读并领略一百七十年前巴黎保卫者的风采。可是,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篇最棒的文章,也不过几天或个把月,就被遗忘掉了,那不是很可惜吗?所以让我们再温习一回吧!因为我们全中国,我们古都北京,历史遗产快拆光了,不是到了最需要保卫的时刻了吗?不是还常有唱歪调说风凉话的,需要加以纠正吗?
- l8 a' ^( g( y
; W( ]* [1 V4 q( m+ F) C: V n3 v& @. ?, o# S: w3 x2 [
; J. @. L+ A8 O0 I8 w* ] T& g8 @ d s$ g5 r" u* e: o
4 A. m) Y% a5 Q5 ^3 v+ z! z ! a# Y% [& V& S% ~ k( j
过去的年代,北京还不曾“拆迁”,甚至在根本没有“拆迁”这个词汇的时候,在不知道法兰西历史上曾经“改造”过巴黎的时候,我们读《悲惨世界》时,就经常看到雨果先生,用不小的篇幅,描述巴黎街道原来是怎么走向分布,是怎样的光景,是怎样的建筑风格。甚至在情节极紧张,极惊险的时候,也不忘插入几句描述,似乎不太必要,使人不知所以然。9 c( u& m9 l4 r9 f/ C9 E
: U4 R6 v1 X$ t
+ K# ^+ z3 O2 t% |+ R/ U8 V: y+ ~" `5 S5 ]
& p! J4 K, D4 w" G( b2 [" d: A O
: F6 x/ `( d4 W8 L3 T
, E% p% K0 ]2 V I
后来,看了华新民女士翻译的《向拆房者宣战》,才恍然大悟!
% H7 f/ \9 G1 y0 P
N0 d7 X; _* \! p0 j' O* k
6 N, N1 y* n+ n B& u* W0 Z R- N$ p3 Z) B% _
5 z# F( `7 h [8 e2 z2 O) \ I, O! X7 l
. `1 H5 s; z( l \: m2 ]: R
# Y# p2 s1 c7 `5 n 雨果先生写到:“目前在法国,没有一个城市,没有一个省县,没有一个区镇,不在摧毁某一座文物建筑,或者正计谋着,或者刚刚动手,或者已经完成,这有时是被中央政府批准的,有时是被地方政府批准且被中央政府支持的,也有时是个人的行为,但地方政府知情并且予以放行”。 [( N. O' ^" X: E% p+ R
8 \0 E# X2 O: }1 D
, j" G- g7 k0 X) M5 g- `' N7 `
) L% {+ ?* @8 i$ c5 E/ w, F0 ]9 O" X7 I. q3 J" l V: K5 O& o
4 O) p- f+ u- E2 r6 Y h + S: l9 }" A1 G
看了这句话,我们不禁惊呼那现成的话语:历史多么惊人地相似!原来我们现在的痛苦经历,热爱法国,热爱巴黎的人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遭受过了!现在该轮到我们煎熬,轮到我们回忆,北京的每一片区域,每一条街道胡同,原来是怎样的布局,是怎样的风光,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美好时光,有多少绝世精品的建筑被毁掉,曾经是怎样的森林城市。) W% x6 M/ x( V1 `0 M* F
0 G/ [- Z2 V' U, t
. H% S7 E* O& n+ Y
6 v0 R8 @1 j/ C# U Y, I9 u1 U8 ?1 u7 ]% \/ Q2 X7 C5 j
/ k7 g) @& |, Z7 l7 w
6 h0 ]6 H; I- i8 M
而一百七十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威尼斯宪章呢!还没有文保这回子事呢!无疑的,巴黎的遭遇唤醒了人类中先觉的人们;他们坚持不懈的反抗,毫不妥协,直至唤起世人觉悟,从而使巴黎的苦难,不至于在世界各国其他的文明古城重演,人类终于意识到,作为历史文化宝贵遗产的古代城市,必须保护起来,破坏不可再得。为此,世界各国都制定法律,保护自己国家古城的传统风貌。9 r4 Y* u& q2 o' s+ w2 L, y
% {0 t0 G* z8 ~ e' g, r! W( {
% d/ l+ q+ T6 H/ g$ x4 y r* s
! s0 X1 m( M6 n* D) O7 \
" j, o2 b$ [+ _$ J2 C% A
6 t$ p8 Q6 u& P3 g" p4 M: \
* W; X+ c o: L" z, m 可在我们这儿,却正相反,好象我们是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的一个部落一样。好象我们走过一个小镇,那儿正凌迟一个人犯,我们惊呼“这种野蛮的刑罚早被禁止了,这是犯法!”,而他们完全不理睬我们,他们宣称根本不受我们现行法律支配;那些红光满面的大人先生们,他们,继续割肉。他们,颐指气使,胡作非为,他们,玩弄法律,把神圣的法律,当成西班牙斗牛的那块布,翻来覆去,为己所用;正像雨果先生所说:他们,光要钱,不要脸。
?2 N/ I/ V% j; c/ N0 @# D1 s" e1 i+ S9 c" w$ Q5 i
) z2 v' ]+ E' J' I1 R
" \/ A3 [ [' d, F" u5 k/ J" h
$ \4 ?$ {! e9 f$ i- b, z
V3 a) B d: z+ q1 a
6 j2 N ?# d3 p1 ?& a1 A% k7 M+ Y! m
有人说,巴黎虽改造了,不是很美吗?似乎改造完了更美好,是不是?甚至有学者说“改建后的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美丽的城市”,也有说“…正是有赖于奥斯曼对巴黎的大规模改造,巴黎才从传统城市转化为现代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奥斯曼赋予了巴黎旧城的现代大都市的魅力”。我们要问:难道雨果先生不懂得审美么?难道梅里美先生不懂得审美么?我们只能说:他们没看见本来的巴黎,他们怎么知道呢?他们不比较,怎么就得结论呢?巴黎的美,焉知不是未经改造那部分,所衬托出来的呢?即使改造过的建筑和街道,由于是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形式,其所建造年代,于今天来说依然属于古代。即使是“奥斯曼风格”的房子,也是古建筑了,当年新巴黎那些建筑和街道,不是也经过了一百多年了吗?那些树木植物不是也经过一百多年了吗?焉知巴黎的美丽,不是历史的气息造成的呢?5 v* o7 Q. q" ]) f2 a
7 \; K7 q% b v. z
2 s i" O0 [+ L0 ^ L
) H ^5 {8 J9 f9 X0 Z' b* K! ?' S5 E
7 y# n' |# U& [2 _0 o. x6 D
! g, D) [ n u" \6 S% ^7 i& i0 ~& o
要知道,现代世界和古代世界,是有分明界定的,西方学者认为是1955年(在中国未见有评估,我个人认为是1975年)。巴黎虽然改造了,但属于古代。我们有人说,新的北京,百年后不也是一样古老吗?可是,十九世纪巴黎并没建造比老城高数十倍的大楼,他们没建造体量足以覆盖一片街区的庞大建筑;他们没有把城市天际线破坏,他们没有砍伐百万大树(这一点也在于巴黎的森林覆盖率,远不如北京),他们没有无耻地抢夺民众私产,他们没有大规模驱逐原住民。他们的建筑形式,依然属于古代。那是说,新巴黎的建筑,它的材料,工艺,形式,它的高度体量,并不和老巴黎的相抵触,也不破坏老巴黎的生态和总体风貌。改造巴黎的恶行,关键是毁掉了历史建筑遗产和原有格局。我们中国是毁掉历史文化的痕迹,也毁掉风光和自然生态,毁掉社会形态,毁掉一切。北京的新建,凭什么与巴黎比呢?退一步说,巴黎改造后美不美,和北京有什么相干呢?巴黎一百多年前发生的事,为什么非要在北京重演呢?4 t5 {- [2 D+ r4 Y, f
* `" t8 Y: y: E6 O) ^+ o! f& v$ G) A# X7 J0 Q! i5 ]* `& ~
+ I4 b# R$ g! T- y; M& x7 b, F1 C
/ ~2 m4 h( Y6 a3 |1 b
$ ~# x7 Z/ G. ^1 C, X - k+ r2 V& ^( W0 A/ ~3 v
我们有学者说“北京城从17世纪起的二百多年漫长时间内没有更新,没有进步,终究是非常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我们国人的愚昧多么适应时代,给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制造了机会。政治运动,经济运动,矛头直对祖国物质和精神的文化遗产。无良的学者和无德的专家,总是充当理论和舆论的火头军。为了达到那种目的,总是缺心眼儿的。是啊,要是不缺心眼儿。就不能得出那样的荒谬结论。不难得出的结论,他们就偏难,若不是孙子装的匀实,就是蠢材,两者必居其一。试问,真想要所谓“现代化大都市”,谁又阻止他们,在仅占百分之六的老城以外去实施呢?4 D8 G% x7 _9 e+ b% u
* C! R( d5 o2 P G1 r/ }$ W5 }; l/ ~/ D0 S7 ?' @' @3 M1 \, B# [" z
2 U8 q8 M8 |! F
d% V$ }8 ^- K/ q: v5 E2 g ; J8 A$ ]( q, R9 x# ?, E0 U# J( X
& N# D- y# y( q O 巴黎的破坏,断断续续历经半个世纪,我们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经历五十五年了,前三十年用准现代手段,外加人海战术;后二十五年用高科技加农民军;何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巴黎“改造”时,还没有威尼斯宪章,和文物法条文的限制,他们那样做还谈不上犯法。而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号称法制与文明具全的现代社会的我们,却纵容大刀阔斧地毁灭中华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0 h* S' z' W% f
- a4 i; r, M' [* n; }+ I/ B+ V
t) c8 ^. x+ b1 V: s) d0 S$ C0 D! W% n! E
2 O. K: w4 e& Z6 g' q+ J
2 m. n3 Y0 \. f3 }" p6 I3 N
. Q$ A$ _$ _/ s* a( ]8 y7 h
一百多年前法兰西的劫难,在我們祖國再現,而且是變本加厲。比較古代和現代,我們可以得出另一結論,巴黎的毀和建,完全用人工,那是極有限的。中國的毀和建,所用手段是過去聞所未聞的,其毀滅效率比之古代,何止千萬倍!
$ Y) h* K$ D" `% J9 z+ r$ l. ^* H2 O+ z8 @
+ l; ~( U# P6 I6 V2 V9 d
3 B* U& l% k' A/ |- Q( j4 P) k' \7 R; c2 S5 W
7 S( C$ B1 `2 X, f0 m/ ~1 H
) D [8 C1 m2 q5 U
: a+ ~+ a% n2 t
* }. X2 U, W0 E5 S9 ?: b* ~
8 t/ [2 T) [, ] |5 g$ b 我们很感谢华新民女士翻译了《向拆房者宣战》。我们知道,维克多. 雨果先生的作品,可用“浩瀚”来形容的,就是说,用我们祖国的文字,是不能读到大量雨果先生作品的,尤其是这样的文章。4 Y1 d( d. [8 L
/ @+ p) P* y5 B5 a0 W* {
9 V+ e; L" ^+ Q/ `+ C5 Q& c: g7 H$ a% f) p& ~' ?
8 L4 C; _) S6 x8 w$ l W9 ^
1 {/ a- v' o$ r( N
0 c. l/ v) U' C" W. l% G2 y 2005/7
+ {( ]) \( C0 n( A$ D
' a, V2 G% u7 U9 P+ I2 M9 d* w. V8 Y: W8 b
# X" }" Q0 M9 W# W1 q: m
* u( U3 Q! X8 v& P, E$ y w# d
- \9 S8 J( n" u# c+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1 22:41: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