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97|回复: 18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11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故宫志愿者“cleopatra桐”(百度故宫贴吧小吧主)

7 ~1 ]2 { ?, t! I

 

0 _: q! L( m) E9 A. r- f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5 @- T6 }& p5 `$ X, _

 

$ ^2 E" L+ w/ F4 D, m$ m, U1 N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1 A, J6 r9 \* v5 |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 }% ~5 j/ e8 x, a: \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中正殿的香云亭修复得太缺乏创意了,气愤~!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藻井太新了.
发表于 2010-4-11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缺乏创意,而是清代官式建筑在单体建筑形态上已经程式化了。

- Z& P( A+ w' \; J8 F$ j

清代官式建筑的成就在于建筑组群的成熟与完善,而在单体建筑形态上乏善可陈,大部分是千篇一律的。

( M0 I6 z& g. W" u- [

 

" R& o& ?% v- O

这种单体建筑形态程式化的端倪出现在北宋末期,至明代已经成型,到清代,自从雍正年间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之后,所有的建筑创新都被禁锢了。这么做本意是为了简化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把建筑师的精力转移到建筑组群的设计上来。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自从《则例》颁布以后,即使乾隆年间那样的大兴土木,官式木构建筑的结构也没有什么发展,所有建筑形态基本上都是从最基本的结构演化来的,所变化的只是越到后期越趋向于简化。死板成了后期官式木构建筑的一大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也是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御花园的千秋亭 简直就是山寨人家的嘛 毫无创意

, ~: R- t# V% s+ H% g& L

 

3 m% X8 v# h0 J5 ]) }+ }+ \

本来香云亭的模样是不可考的 那也不能保守到照抄啊?你当乾隆喜欢看翻来覆去的建筑样式啊?

% F9 v# l5 U# y. c4 D5 _

 

( Z) G) c+ }1 z/ v, I' p

英华门就和天一门是孪生 如今好 又来一对儿 晕

9 b" k8 V% U# V1 z" y5 N, V' t; z

 

8 d) {# U2 L# B4 [. N' ^


发表于 2010-4-13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的前提是定死了,但并不是所有建筑都按则例来搞的.雍乾还是有很多别具匠心的特例.在建筑物的装修上,如门窗栏杆都有不按程试的新样.但到了晚清,基本是没创造力了~~
发表于 2010-4-14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10-4-14 15:49:00的发言:
( N9 g8 B$ G: R3 T! o( ^% s

楼上说的很对,很同意你说的,但官式建筑时不时还是有一些特例的,尤其在园林里。这就好比格律诗,都要遵守法侧,但为追求效果,偶尔出律还是有的,当然总体僵化是没有疑问的

" Z- F) {, R8 w% c, r3 m8 d- H

确实有特例,但基本都是出现在小木作(也就是装修)上,大的主体结构,不管是有斗拱还是无斗拱,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个别宗教建筑由于民族特性,在斗拱上有些小变化,但也都是细节的不同)。园林建筑确实有些看上去眼前一亮的新结构,尤其是圆明园和清漪园内,但是这些建筑拆开来看,不外乎都是一些单体建筑的组合。也就是前面说的组群了。

) N' x; R$ _4 C4 A% w0 ]

 

4 ?: Z, O+ }) l: @

这时期的建筑已经完全实现标准化生产了,根据斗口的不同来安排等级的不同,其他一切构建的大小、尺寸、形态,都按照斗口的标准来做,做好之后每个构件都可以在任何一个等级相同的建筑上通用。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建筑主体的趋同。

发表于 2010-4-14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10-4-13 16:45:00的发言:
大的前提是定死了,但并不是所有建筑都按则例来搞的.雍乾还是有很多别具匠心的特例.在建筑物的装修上,如门窗栏杆都有不按程试的新样.但到了晚清,基本是没创造力了~~
1 P8 K( d }4 S9 d' @6 t' y. A

  这里说的是主体结构之类的大木作。大木作基本上在晚明时代就已经停滞了,《则例》只是总结了晚明以来直至清前期的特点。雍乾时代的建筑,虽然在造型上仍然千变万化,但是建筑主体的比例、结构以及组成方式上已经千篇一律了。唐宋乃至元代的不同建筑上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格和比例关系,以及独具匠心的结构组成,但是这些在明清,尤其是清代的建筑上已经看不到了。所有官式建筑在风格和结构比例上都是一致的。这种高度统一的建筑形式并没有超出北京的范围,或者说并未超出明清官式建筑的范围。梁思成在总结这一时期的建筑时说:“这种高度的统一,从单体来看是失败的,但是在整体上看,却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震撼。”

& }. @3 L# S a3 @

 

/ Y7 ~. u0 v, Q1 A$ j% t

至于建筑的装修之类的小木作,直到晚清还是在创新。故宫西六宫在同光时代的装修就是例子。小木作的创新还是一直都有的,重要的是大木作的停滞,标志着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走到了尽头。

发表于 2010-4-14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很对,很同意你说的,但官式建筑时不时还是有一些特例的,尤其在园林里。这就好比格律诗,都要遵守法侧,但为追求效果,偶尔出律还是有的,当然总体僵化是没有疑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这个政权 从建立的那天起 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不尊重知识分子

7 X* _; z& G4 U5 L

所以毁灭古建筑文化的事情 那是多得数不清 至今还在干

2 u4 ]+ e" B: F5 Z" T

现在似乎是重视文化了 其实不然 只不过是把文化当成了商品

8 f' h' }) `" p! x6 d

因为没有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

- {% G1 \# v2 X% }3 f& [0 x! ?5 r1 b

所以我对今后北京乃至全国的建筑文化保护的发展并不乐观

3 G8 r1 H6 }6 J" `

您就多替我们拍一些好照片 多画一些好图纸吧

发表于 2010-7-31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氛围确实没有开放自由

, U+ s3 \# G! x6 l

文物保护的发展确实不是很乐观,但是这并不影响真正的研究

( ?+ k$ o4 s! |1 k8 k4 @. e) T# \

照片是必须拍的,珍贵的东西是肯定要保护的

) v* I: J9 {4 H+ c9 ?' u

画图跟研究不是一回事,描图非常简单,但是要是把理解和思维画进去,就不是朝夕能做到的

9 d/ C$ Y/ f7 i0 `" y( }

真正为文物保护做贡献不用在乎以后是不是专家、是不是权威

' _* }# e1 x0 _7 x% d

而是是不是能给后人留下珍贵的东西,这个是努力的方向。

1 s) _9 R$ n( @5 O8 n2 ?* g1 _! |

 

发表于 2010-7-31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水不油水的跟我们个人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因为事业单位,我做100个工程和做1个工程,工资是一样的,做工程设计,必须做最好的,因为这种地方不差钱

0 ?4 j2 U9 _/ C9 m3 c

政绩肯定是领导的,当专家说谎话的是不少,不过有些专家确实是能力不够,只是名声地位在而已

+ C. w% w5 e1 B% h" N2 Z# n& d9 H

文化染缸不染缸的跟我们研究的东西是不冲突的,就像10个人有8个人拍马屁,环境就是染缸,你不拍不就完了

$ {0 ]8 w: i1 M8 q; V3 ]

所谓的“成祖成佛”这个观点还是不能脱离束缚,

* @9 W' q& H* S* C6 L

为古建筑事业做贡献,并不在乎你以后是不是当成了知名的专家、是不是成为全国权威的大拿。

, H$ A) i) `. I5 S R

而是是否能为研究领域、为后人留下一些珍贵的知识财富

) S, Z. M- H9 _

举个例子,你不是专家,你同样也可以出书给后人参考

/ c9 z& A; j5 s

这个是不计名利的

: K+ z3 j$ C8 p1 M4 P; H$ V

当然交流也是必须的

发表于 2010-7-31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马甲不是那麽好当的,我可不用,怪难受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7-31 13:12:00的发言:
. d7 n; A( Z0 K( O% y

反正有的极个别的东西是极其让人诧异的,不知道设计怎能胆敢弄成这样,

2 U% d' K- ]' q, z2 Z. E$ f5 R

因为不知道是不是有老照片作为依据,不好评论,一切低调、低调

& u# X" \7 `' o7 Q

我觉得中国这种环境出不了学术大师 就是年轻学者面对的禁忌束缚太多 什么都不敢说 不敢作 不能挑战权威的观点 顾忌这顾忌那

2 q; D: @( o8 ~8 g2 Q. L+ \% n9 }

希望您将来自己当老板 搞研究设计 吃官饭就得被管 永远是御用工具

发表于 2010-7-3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做的,且也已经做完了,你觉得会因为质疑而重新做吗?

9 [* `, c( ~: I+ [( _4 }6 f5 O9 b, T

说了是没用的,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 ]- S: m# m' a/ P# v, A) `4 m2 c

哈哈,就怕到时你就连想研究学习的机会都没了

& z1 p. e" P) U

但是有一点到死也必须要牢记----话可以不说,但是观点不能改变和放弃!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早晚会有机会的。

/ T0 `* D- H8 E8 j% X( X9 ]3 e

至少我做设计是有原则的,在知识能力有限的范围内不做历史罪人,非逼我去做历史罪人的话,请找别人,别找我。

3 N$ l# H4 p+ M

因为当前说不说并不重要

5 n) a2 q1 J8 x- x* R

咱们吃的不是官饭,吃的是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 v. A0 r8 a' n

没有这两个条件,以后为文物保护做贡献、为历史空白作补充啥的,都是空话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重修古建筑里有多少油水可捞 有多少政绩可赚 咱也不清楚

8 t/ A' ^7 h. M$ I

但违背学术的良心 去当“砖家”说谎话的不少

* |/ l( `2 A. G& U

您研究的中国文化 本身就是个大酱缸

* e# d1 e5 e3 M4 y T

等您修炼到成家成祖的境界后 想出淤泥而不染 恐怕是不可能的

( J( Z7 t' V7 ?! ^

 

\/ q& l; ~: ~3 _5 Q8 }+ k3 U

还是论坛里大家彼此不认识的交流更单纯一些 不妨注册个马甲出来说话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分裂 这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

( {1 f k( A! e8 x

所以我觉得有些话可以用马甲来说 是个不错的办法 就像匿名投票一样

发表于 2010-7-31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能算抄袭,你要说抄袭的话,当年修乾隆花园,第四进院纯粹就是建福宫花园的翻版;回来复建建福宫花园,又是用乾隆花园翻版的。而且也不一定没有记载,很可能故宫或一档中还存有档案记载。还有就是清代的建筑确实已经程式化了,或许我们已经见过清代宫殿建筑风格的大部分了,觉得这个没什么创新,可是这也不关人家的事儿啊,如果从来没见过这种建筑风格的人,他或许会说这个风格很新颖呢。所以这个是因人而异,尊重历史。复建成这样一定不是没有根据的
发表于 2010-7-31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有的极个别的东西是极其让人诧异的,不知道设计怎能胆敢弄成这样,

5 R" p3 s, q9 f

因为不知道是不是有老照片作为依据,不好评论,一切低调、低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9 22:00 , Processed in 1.1712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