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0710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8-11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8-9 1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街清真寺主体建筑+ ?- |$ F7 x O& V+ k; g
这座建筑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房间的样式布局与北京的老四合院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平淡无奇,走进大门,基本上就一览无遗了。由于该建筑为异地重建的,所以也并无太多的历史沧桑。唯有大 B. C3 O9 n. S7 S
门旁边的墙上镶嵌的匾额能让人稍稍看出原来的风貌。
' q6 V. y4 U L$ k' v/ u H5 y' R2 o 清真女寺极小,没有什么特别为普通游客提供的服务。纪念品等物在牛街礼拜寺内有售。女寺内有女水房,供穆斯林妇女沐浴更衣。这个小院子里,大概只有三个房间,除礼拜殿外,一为水房一为
1 J1 H$ @; Z% X- e0 Q: B' R普通厢房。院内没有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措施。 ! s8 g2 y% y! U7 u6 S: u$ e9 V
全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宣礼楼、讲堂、碑亭、对亭和沐浴室等。寺院坐东朝西,殿堂楼亭主次分明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是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两种- h, _ }8 ?* R
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伊斯兰古建筑群。
4 ?' j: h7 \ J3 f1 j3 f 寺内两座筛海坟,是元朝初年徒阿拉伯国家前来讲学的伊斯兰长老之墓。墓碑镌刻阿拉伯文字,苍劲有力,年代久远,为国内少有的文物。还有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圣旨”牌匾、明代古: U* x7 t$ A# s1 q
瓷香炉 、纪事石碑和已保存300多年的《古兰经》手抄本,以及清代的铜、铁香炉、铜锅等,都是历史珍贵文物。 . m- O+ _% n5 a& @$ w2 Y/ H
最要的房间只有一个,即礼拜大殿。供穆斯林妇女礼拜使用。在一些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此处用于集体活动,平时则是个体的,单独的。殿内铺设地毯,以便人们下跪,静坐等,一次大
' @ o$ N7 y4 d; D9 }$ p) {- N约能容纳200人。无偶像供奉,但是悬挂有文字。角落里有很大的老式座钟,墙边有一些桌椅。房间只有一个入口,只有穆斯林妇女才可进入。房间内无现代化装置。 . m" q2 Y6 a; p, N0 v. W8 W
礼拜堂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教徒进行礼拜的大殿。礼拜堂有的采用阿拉伯式样,圆顶拱立,新月高悬;有的采用传统的宫殿建筑形成,殿脊高突,飞檐四出。经堂是讲经和传授知识的场所,因
4 U1 d3 C; C" V0 s多设于清真寺内的南北房中,故习称为南北讲堂;澡堂是教徒沐浴的地方,也称水房子。按伊斯兰教教规,教徒礼拜前必须沐浴、净身,因此,澡堂是清真寺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
0 X' F. T, N. ]' A2 E& c 清真女寺在宣武区寿刘胡同39号。因牛街聚居的清真教胞,多经营小商,居室狭小,男人有礼拜寺沐浴礼拜,一般妇女沐浴困难。由阂德仁发起,马志清捐献寿刘胡同空地1块,水井1眼,购料施工
3 m& |3 a& b" a; z% y,于民国11年完成。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6 m# E* A* b# ~! Z2 `4 C H$ Z! |
在该建筑中,礼拜大殿起到了主要的功能作用。其余次要建筑如四合院布局落在院子两边。最要的房间只有一个,即礼拜大殿。供穆斯林妇女礼拜使用。在一些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此处
: O4 @1 e7 Y9 V+ T: f8 f8 s用于集体活动,平时则是个体的,单独的。殿内铺设地毯,以便人们下跪,静坐等,一次大约能容纳200人。无偶像供奉,但是悬挂有文字。角落里有很大的老式座钟,墙边有一些桌椅。房间只有一个入
" n$ \6 ]0 u/ x6 k/ l口,只有穆斯林妇女才可进入。房间内无现代化装置。
/ o4 p# a( E% g/ z3 ? 牛街礼拜寺始建于元,从《冈上志》和《碑文总序略》两个文献中,也有线索可寻。据《碑文总序略》称:"……坎马鲁丁之子马哈木,系索飞尔之元孙,历宋至元间,平章国政,总督军务,因天
- X; c3 F9 e, d下定,辞职隐处,创建尊经阁于寺中。自是易岗儿为阁儿矣。"这里所提到的"创建尊经阁于寺中"一语,应理解为礼拜寺本无尊经阁,而是马哈木另外加建的。但经近代工程人员考察,牛街礼拜寺的占地
! w" P- e" [0 m, S* Q) E; S面积虽不太大,但从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等来看,是经过周密设计与安排的。从其造型来看,是典型的中国式与阿拉伯式相结合的产物。整个建筑以礼拜殿为主体,其它殿堂楼阁大小比例适宜,布局
' F9 S% q3 L) y7 w1 U8 u3 s, @0 V, z紧凑,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并不存在主体工程大殿建成后若干年,又有所谓"创建尊经阁于寺中"的可能性。
3 Q6 h6 v- M( v0 c" Z7 P 寺内还保存着“圣旨”竖额一块,是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皇帝颁发的恩纶(手谕)。其来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伊斯兰教斋月中,牛街礼拜寺夜夜灯火通明,来寺礼拜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7 L# U4 J/ w4 b: Y# g) d& F。有人为此向皇上虚报,回民夜聚明散,图谋造反。皇帝查明伊斯兰教回民遵从主圣,敬慎守法,毫无造反之意。于是发下恩纶“通晓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借端虚报回教谋反者,职司官先斩后奏。天
% ^# x4 S y$ u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违命。勿负朕恩有爱道之意。
$ h/ [$ |$ P. d- o8 M4 u 礼拜殿为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层屋顶,殿顶衔接处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为殿顶的一个特殊装饰。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俗称窑殿。窑殿正面壁龛上,满雕精巧的阿拉伯文和花
1 ^% u3 x: X1 S3 E- @2 E9 W朵。殿内普相仿和天花板上,施以“博古”、“花齐”等彩绘。“博古”和“花卉”都是礼拜寺壁画常用的题材。礼拜殿内悬挂着用玻璃串珠、彩色玻璃灯罩组成的各式大吊灯。
$ l# S& b- l8 s( T8 i( k 除寺内建筑物外,重要文物还有:一座高2.70米,上铸阿拉伯文和“大清嘉庆三年秋月吉日建造”的铁香炉;一口高0.50米,上铸“道光丁末年有恒堂造重150斤”的铜香炉,重达1800多斤,清1 d+ Q5 `% L6 X, }* R# K
乾隆四年(1039)造的大铜锅,以及一块明万历年间记载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礼拜寺经过的石碑。礼拜寺的建筑,采用了中国木结构的传统形式,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带有伊斯兰教建筑的阿拉9 M u' {4 X! D; b- b3 V7 B
伯装饰风格。 + X7 m& g" N0 r) c1 t" F
这个建筑面积适中,易游览,宗教韵味浓厚,一砖一瓦都很有诗意,大小空间过度自然关联紧密,较有可读性,较有趣味。给我一你想最深的是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如女殿、女水房,阿訇屋等,让
" s4 U" m/ t- D0 W5 k, V人感觉这里很有秩序,很规矩庄严。
3 }. P5 ^7 D" s p) W2 G8 U- _' ^ 牛街礼拜寺,在北京市宣武区的牛街中间,东为教子胡同。礼拜寺建筑古朴,结构紧凑,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据清朱彝尊《日下旧闻》引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白纸坊在新城广宁
% i+ N4 j/ s9 r/ w- k9 u门(即今广安门)、右安门西南角,五牌二十一铺,有小圣安寺、宝应寺、礼拜寺、相国寺、崇效寺。"《日下旧闻考》的按语说:"小圣安寺、相国寺今俱无考。礼拜寺在牛街,回人所居,寺内碑褐皆回
# J2 ?+ T& }" e* W部书。"清乾隆年间的《宸垣识略》与清光绪年间修的《顺天府志》,其中有关牛街礼拜寺的记载,均转述了《日下旧闻考》的话,没有新的内容和考订。又据《北京牛街冈上礼拜寺志》(此书现存于首
3 M# W3 i# R8 B+ ~6 `* k都图书馆。以下简称《冈上志》)称:(牛街礼拜寺)"肇于宋朝,有筛海(《冈上志》注:西域传教师通称日筛海)那速鲁定奉敕所建立。缘宋太宗时,有筛海革哇默定者,西域辅刺台人氏,来东土传教,
. \: j5 V$ W+ ~; y7 E2 [) x. f生有三子,长子筛海赛德鲁定,次子即筛海那速鲁定,三子筛海撒阿都定。其(那速鲁定)异禀而有异能,性喜居僻静处,不干仕进,上赐官爵坚辞弗受,因授清真寺掌教,留居东土。后赛德鲁定传教远7 Z' S2 ~# `; L( J
出各方,不知所终。那速鲁定与撒阿都定知燕京将为兴隆之地,请敕建该礼拜寺于南郊(《冈上志》注:在宋朝时,牛街正是柳河村地名;时曰南郊,即城外)……
' [0 F$ S& H7 I% `7 {$ W# f 大殿外,有南北碑亭两座,亭内碑石记载了该寺历史沿革,惜字迹已斑驳不清,笔者幸得寺内工作人员热心介绍,这才对礼拜寺千年历程有了粗略了解:牛街礼拜寺建于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 G! t- u0 v9 N6 w0 o
),由阿拉伯筛海(筛海,阿拉伯语译音,对年高有德的宗教学者的称呼)纳苏鲁丁创建。明正统七年(1442年),曾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明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8 D# |; n8 f7 B+ `: l
年(1696年),又按明朝风格对该寺进行了修复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今日规模。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979年人民政府曾两次对该寺进行全面修葺。公元1996年(正逢建寺千年纪念),北京市及宣武$ G# D! r9 g& }! G7 K
区人民政府又拨款300万元对礼拜寺进行整修,使千年古寺再放异彩。. ^( P3 X" C7 B1 s0 q
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殿外正东还有一座二层楼亭,称为宣礼楼(又称邦克楼),是为呼唤人们来礼拜而建。此楼东面有对厅一座,现保存有阿拉伯经文的古瓷器和手抄本及各种印版的经典。
, F0 _- Q' C3 b 牛街清真寺的总平面布局很有特点。寺在牛街东侧,大殿必须座西向东,入口就只能设在殿的后面。寺门以望月楼代替,楼前有木牌楼三间,隔街为照壁,以强调入口。从望月楼下进入寺院,为避
8 |5 m& T; @7 D1 R2 x. J; J免一入寺就面对大殿背面,在殿后增加一堵院墙,引导行人折转到大殿左右夹道再进入寺内,然后绕行殿东,折回进入大殿。 , q0 q9 n! N) ~& @& c( w5 `; @
殿内装饰很有特色,柱间设置由阿拉伯的尖拱转变成的“欢门”,柱子和欢门满饰红地金花图案:门框是阿拉伯经文,其它面积和柱子都是卷草和团花。天花和梁枋彩画以青绿冷色为主,与欢门和柱子
_ h8 Y& @8 H; s7 u- j的一片金红有强烈的对比,非常华丽辉煌。
$ Q/ s/ [( \$ ^$ ?0 z1 i2 E# s! B' l; r* R0 \4 J.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