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02|回复: 6

[M] [资料]帽儿胡同[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18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图片于2006年6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 _2 z# G* U* d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文章】作者不详

) D* Y% e* U' N3 p3 K7 q2 u

 

; p5 K- g" k. Y e

帽儿胡同21号,是我干闺女的娘家。那时候还没有我干闺女,也根本没想到过这么长远的事儿,干闺女的亲妈和我是死党系列,所以帽儿胡同21号不免常光顾。

; I2 I! q9 ^" U9 p/ \! b1 d
: U: f- c4 T- ~& q) z5 c* m9 ?
 
0 t' @+ P9 O1 |- S! }5 O

这里原是梓潼庙文昌宫所在,院子很是不小,至少一进门就出现了叉路口,分别通向不同的两进院落。我至今还能清晰记起第一次踏进这个院子的情景:本是先向左拐的,恰巧没走多远就碰到了一位老大妈,想必在地面上人头很熟的,于是直接抖落出干闺女亲妈的官名来打听,谁知大妈她老人家竟憕了一下,想了半日才醒过味儿来,指向了叉路口的另一边。后来才晓得,感情干闺女的亲娘在这院儿里并不以官名著称,尽人皆知的是她的小名,唤作“小静”(与其当时的性格基本风马牛)是也。

% v( P% e. U* z. f9 q P5 W

如果用前后院的说法来分,小静的家应位于前院东房。如今的院子和20年前又颇有了一些改观,因为公共用地每年都在悄无声息地减少。我记得早先,前院还算是较比宽阔的,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临建。那时候的人也还都有个闲情逸致,爱个花儿啊、草儿的。小静自家门前就种了一小畦月季,长势很旺,尤其在夏日的阳光下,一株株月季显得越发娇艳、挺拔,而一并留存在记忆里的,居然还有促进花儿生长的肥料味道。

$ c( Y$ [5 j# ^; \

小静家对门儿的女孩儿,也常过来串门儿,因其总爱嘻嘻哈哈,没多久就被我起了外号叫“小疯子”。她家种的喇叭花着实好看,每年都能开出直径6、7厘米、姹紫姹紫的大喇叭,令我极其仰慕。曾有一年我特意管她要了花种子,可惜“密移造化出此地”并无甚好结果,种到我家阳台上的喇叭花当年倒是也开花了,可是小的可怜,而且并非紫红颜色,而是一种近乎藕荷色的蓝,花朵薄薄的,似有不足之症。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花木,“禁御新栽荔枝丹”不过是个臆想而已。

5 v3 V# [" x2 u' P& W

原先梓潼庙中的王八驮石碑(小时候都管赑屃叫王八)与小静家近在咫尺,基本与月季花池子相接壤。这个石碑应当是梓潼庙唯一的遗物了吧?也正因为有了它,这个院子至今还堪称梓潼庙文昌阁遗址。不过现在的石碑由于周遭房屋的围困,的的确确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了。

; c: Z [8 q! Z! v2 A" H, R+ f" H
* z" @9 v4 c2 f: c1 Q( Q
 
$ t6 j: B3 M" u% `

那时候总是放学很早,也就下午三点多吧,有漫长的时间可以打发,而各自的家庭又没有那么封闭,所以亲枝近派之间常来常往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小静家离学校不远,有时我们大中午的也三三两两跑回去自制个便饭啥的。鉴于时间和烹饪技术的有限,我们的拿手好戏就是炸馒头片裹鸡蛋。在食材不极大丰富的时候,我们自有一套添人不添粥的办法,只需将馒头片切薄些就都有份儿了,有时两个馒头能切十多片,透着生活那么富裕!再裹上鸡蛋炸的焦黄,甭提多有食欲了!

* z; s3 T6 ?: Z1 F1 t2 j; r4 W

由于来的次数过多,所以偶一向自称对小静家轻车熟路,比如馒头、鸡蛋的坐落位置,油盐酱醋的分布,统统烂熟于胸。可也有不好的地方:不是经常不把自己当外人吗,结果走的时候老爱落东西,有一度曾每去必落,不是手表,就是雨伞,还有杂志、课本什么的,能落的都落。当然了,落了我也不担心,反正第二天小静能给捎带到学校去,即使不捎带,没两天我又来了,再取走不迟。

$ I+ S/ c6 A: z: T$ R7 k

说来也有些不可思议,尽管我在21号院出没频仍,可是后院却始终未曾染指。这主要和第一次一上来就打听到了小静家的确切住址有关,因为每次都“小胡同赶猪”,直奔主题。直到今年5、6月份,我才终于忍不住好奇,让小静同志带领着往后院遛达了一圈,至此方领略了帽儿胡同21号的全貌。

7 ^" | b$ m* u, e5 k1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刚拐进通往后院的夹道,就被墙上挂的密密匝匝、气势逼人的一排电表给震慑住了。一块电表就代表着一户人家,粗数一下,好家伙,少说也有五六十户呢!就说这院子不算小,可在没有上层空间可以发展的情况下,容下五六十户着实不易。自然地,公共通道也必然让我想起了姜昆的相声《楼道曲》,真是“后院难,难于上青天啊”!

8 ]4 h. p: v" n2 Q
1 E. `9 j5 M8 c- U- C. Z/ r4 j: o
 
1 G/ q$ y) D" c, U J

后院的通道其实是个环线,从挂着电表的道口进去,绕一圈后,可以从另一个通道口出来。可是最窄的地方已被两墙夹的奄奄一息,将将能容一个瘦点儿的人通过。家具,倘若不是到家里现场拼接的,绝搬不进去。即使是宽一点的地方,也得把边上的自行车等杂乱物质清理一遍后方可勉强通关,反正这地界儿,钢琴这等劳什子就表买了。要说起出入过程中付出的艰难险阻,小静家住前院真乃十足幸运了。

3 z( O( ^& F" P
/ F, @ o* k8 q6 Z) v _# S
 
; Q! h/ l+ C; l& |
 
) m1 k7 u5 e! j& L
 
+ G* ~& m9 F" E6 t

在狭小的生存空间内,人们的闲情逸致显然大大受挫,花花草草的现在已经少的可怜,就连下水池子也被镶嵌到了墙里,不知道哪天也象张大民一样,直接把大树封进屋儿去了。诶,对了,这院儿有树吗?横早就没了吧?我反正没有一丁点儿树的印象。

( Q) Z5 y) U* \
& r- j. q5 z) M/ {* D% m
 
4 _7 \% _0 u7 g0 o

别看挤压成这样,这院里也住过雅致的人。如今已然成了家的小疯子,其租住的屋子以前就住的是位画家。画家到底和柴米油盐的普通群众不一样,人家拾掇出的房子透着艺术气息,虽然面积不大,可是分割成了上下两层,中间的玻璃钢板面既是下层的屋顶,又是上层的地板,鉴于是透明的,所以即便上下两层都很矮,但并不觉压抑,加之把床和桌子都做的尽量功能多而节省空间,所以小疯子小两口儿在这儿居住的相当温馨舒适,令我亦生艳羡。

0 Y z# N- l' Y9 N9 `- [

斗转星移,一晃儿近20年了,感觉吾辈尚未来得及心智成熟,下一代已然开始茁壮成长了。现如今,帽儿胡同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早已归入泛后海地区,而且念叨了多年的玉河也正在修复过程中,假以时日,21号院儿将成为美丽的水景住宅。那时,假若您再来21号院,估计打听小静夫妇会应和者寥寥,而若提起干闺女的大名,则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再假以时日,兴许干闺女发展的各路闺密也会纷至沓来,重新演绎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图片由网友京虎在2011年拍摄

/ x4 l$ j- u: c- B4 R* Q) ^2 u











发表于 2011-8-30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图片于2005年9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3 Q/ o0 y- @% c# s; m4 {

 




发表于 2011-8-30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帽儿胡同的故事 
 
  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东侧,有好几条胡同的名字,带着北京口语的儿话音。像什么帽儿胡同、雨儿胡同、井儿胡同、菊儿胡同等。还甭说,这些胡同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亲切、舒坦,北京味儿特地道。今天就说说帽儿胡同的故事。

' {: m. H/ t' {' i* Q2 S

  帽儿胡同旧迹多、名人多、故事多,咱们按门牌拣几个说吧。

P' Z- e% _% ]7 A

  帽儿胡同5号、6号、7号(今7号、9号、11号、13号、15号)原来是两个宅第连成的一组建筑群,东、西两个宅子各有一个花园。东园就是可园。可园是大清朝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私家花园,是个仿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的大四合院。

N: {% p c/ f: U

  全园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前园疏朗,后园幽曲。入可园南门,只见翠竹掩映的假山、曲曲弯弯的小径,山洞横石上刻着“通幽”二字。“曲径通幽处”,过山洞,豁然开朗,满园花草。透石、日晷、剑石点缀松槐浓荫之间。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名“可园”。

$ ^; B: O" {. _- B/ n: U$ K

  冯国璋当民国代总统时,从文家买下了这两处宅子。1918年冯国璋下台后,就困居在帽儿胡同。1919年12月28日,因伤寒不治,冯国璋在帽儿胡同去世。经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批准,为冯国璋举行了国葬典礼,全国下半旗哀悼三天,在北京公祭一个月。后移灵至故乡河北河间安葬。

& Z: W0 ?1 N) a ?4 \

  冯国璋死后,他的家人将宅子的一部分(今帽儿胡同13号)出租给朱家溍的父亲朱文钧。1922—1929年,朱家溍在这里度过了他童年和少年时光。

$ S* ~1 V/ L: K1 v3 ~& Z) N

  朱家溍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世孙,当代著名学者、考古专家、清史专家、戏曲研究专家。其父朱文钧早年留学英伦,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而他本人,则被喻为“文物界的国宝”,在文物收藏与鉴定方面的造诣堪与张伯驹比肩。

: b @3 {# S6 z; w; {4 l

  说到朱家溍,有必要介绍一个小故事。

1 z, Y7 @) e' M0 ?* k, b

  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的时候,把紫禁城太和殿那把雕龙髹金的宝座,给换成了一把中西结合的高靠背大椅子,好适应他的小短腿。1947年故宫博物院接受古物陈列所后,打算把袁世凯的绣花草包大椅子换掉,再摆上那把雕龙髹金宝座。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哪去了。要知道,那把雕龙髹金宝座,可是明嘉靖年间的物件儿,清康熙皇帝修理后一直使用。朱家溍关注着这件事儿--找皇上的大龙椅。1959年,他从一张1900年拍摄的太和殿照片上,看到了大龙椅的样子。根据这个线索,他终于在故宫一间存放破旧家具的库房里,找到了这把残破的雕龙髹金宝座。花费了934个工日,1964年9月,这把雕龙髹金宝座修复成功,后来又摆在太和殿上。

- e# N2 K* H% ~" t( m" N

  1949年后,在母亲张宪祗女士的带领下,朱家溍兄弟四人遵父遗嘱,将家藏的古拓本700种、善本书20000册、明清紫檀木家具、宋元书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分3次分别捐赠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浙江省博物馆。是建国以来公认的捐赠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家,文化部为此特地颁发了奖状。1994年,他将家中北宋名家李成《归牧图》等捐赠后,宣告“我家从此与收藏无缘!”实现了他“化私家为公家”的承诺。他主编的《国宝》,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2003年9月29日,朱家溍溘然长逝。

8 q# F# s3 N: W% j8 ]) f+ q

  帽儿胡同15号(今35号、37号),曾经是清逊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婉容大婚之前就住在这儿,俗称娘娘府。

+ {; [9 g9 ?5 C0 G+ B. B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2 X& K; Y4 n, x4 v( l5 o

 
“末代皇后”婉容

, R) x0 d; d% c% [


  郭布罗-婉容的祖先是达斡尔族,属正白旗,为大清朝屡建殊勋。1906年婉容就生在帽儿胡同荣源府。

( C; |. X% ?& D+ H5 [: \

  婉容的父亲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是位开明人士,他主张女孩子应该和男孩子同样接受教育。移居天津后,婉容就读于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学英语,弹钢琴,特别喜欢爵士音乐,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3 H# m% e' o) W. ^! n2 }

  1922年婉容以家族势力入选皇后,与溥仪完婚,时年17岁。

' h9 Z# |+ F0 @

  载涛贝勒负责总办大婚典礼的一切事宜,议定大婚经费一百万两。为了筹措这笔浩大开支,清室备文向民国政府追讨历年积欠的“优待费”,答复是“碍难照办”。继而向英国汇丰银行抵押借款,将41箱金银器皿、两大木桶瓷器玉器,用11辆汽车运往东交民巷英国汇丰银行。

! c" S. n8 \: x$ B9 @( y7 o

  1922年12月1日零时前后,迎娶婉容的凤舆出宫,前往帽儿胡同,揭开了末代皇帝大婚的盛大典礼的序幕。

) _$ V" Q; f" g/ |

  这一天,从帽儿胡同到皇后宫邸,沿途观者数万,军警林立。汽车、马车、洋车难以计数。迎亲队伍有步军统领衙门马队、警察厅马队、保安马队、军乐两班……最后是皇后所乘的22抬金顶风舆及清室随从。

& ]0 l9 {7 F% d/ ^# k: f8 Z$ K

  一上轿成君王人,再回头是百年人。1946年婉容病逝于吉林延吉监狱,时年40岁。

$ H- b I3 x$ N" [

  帽儿胡同21号,原有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文昌帝君庙。当年有山门、前殿、中殿、后配殿及东跨院等建筑。前殿为“魁星阁”,供奉“魁星点斗”像一尊;中殿为“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座像一尊。文昌帝君就是民间传说的文曲星,掌管人间功名、禄位的神仙。当夸奖某人文思机敏时,就说“文曲星下凡”。不过,现如今文昌帝君庙早已荡然无存,原址已成为帽儿胡同小学。帽儿胡同小学的学生,恐怕都是“文曲星下凡”吧。

Q, E9 z2 U' H. r9 Y* v8 {

  帽儿胡同45号在明代是北镇抚司的所在地,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北衙门”。到了清朝,这里先是礼部的会同馆。乾隆二十一年,又成为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管理北京社会治安的部分)。直到1924年修改清室优待条例后,步军统领衙门才撤销。民国时这里作过保安队部,现在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所在地。这里小小的剧场,上演了很多真正称得上有“实验精神”的戏剧。

4 l4 V' O4 [4 P ~. q* h% S2 Y/ j

  回过头来再说说帽儿胡同27号,那里曾经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电台隐蔽地。

2 @$ J4 c& Q N$ I) z, d7 E& ^, [" H

[资料]帽儿胡同

[资料]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27号中共地下党电台旧址

0 N2 m7 v* J, ]# c4 m9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在刘仁同志领导下,向北平城内派遣人员,设立秘密电台,其中一部就设在帽儿胡同27号。

+ o. Y. V H6 O0 L) D5 ?

  负责帽儿胡同2号秘密电台的是地下党员赵振民。赵振民原来在冀中军分区工作,1943年被刘仁同志派到天津做地下工作,负责抄收延安新华社的明码电报。1946年7月被派往北平担任地下电台的报务员。

: Z, Y) R7 W* A) M

  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对通讯器材管制很严。为了搞到器材,地下党在西四北大街开了一家“龙云电料行”。赵振民白天当伙计,晚上和另一名地下党员李雪一起,组装发报机。

* B$ \# F. |( W* G- {$ e

  地下电台工作纪律非常严格。报务员、译电员和交通员的工作严格分开,双方工作内容不接触。报务员只负责收发电报。译电员负责将电报译成密码,或把密码译成电文。电报一律密写,交通员既不知道也不知道内容,也不知道电台在哪?取送电报都在胡同里进行。

! d) t; D- _ K8 A

  刘仁同志为地下电台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

4 b2 f- t- `4 T, c t* R' [

  1.一律停止组织生活;

% i" U+ G, }* R7 C

  2.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许和亲友往来;

/ c9 S: R5 J \% \3 u! }3 v9 }

  3.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2 b# v# L3 Q& e7 E5 W

  4.不许读进步书籍;

% q1 C* W/ F& s0 C8 v2 a3 p3 [

  5.“安分守己”,深居简出。

0 I* P( F4 f1 L+ o5 z

  1949年1月,国民党北平守军在东单广场修建了临时的飞机场,解放军就从城外用炮火轰击。开始命中率低,地下电台及时将着弹点汇报给平津前线指挥部,炮兵据此修正弹道,终于用炮火封锁了飞机场。地下电台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t! Y) A' R7 x$ h# }. x9 L& c8 n

  新与旧,土与洋,传统和现代,安静和热闹……帽儿胡同丰富的历史,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3 V9 n2 E# s, b" c% }% h

 
 

发表于 2011-10-2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那個垂花門的照片是幾號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4 22:36 , Processed in 1.1245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