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42|回复: 12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含2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12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B6 ~) o- u# Z9 k+ X, Y9 V

(图01)

" F$ ?5 K: O+ g% e8 [$ D, \& Q n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0 T' W0 K4 C: G7 u, `" G4 p

(图02)

2 y) N( f& c3 e1 v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0 e4 `4 ^3 l9 j" V0 ~

    进了故宫的午门(图03),就进入太和门广场(图04),

/ i2 {! G& _& I) L

太和门前(图05),有一条内金水河自西向东流去,五座精

: M+ W; M8 T* V% D' ~

美的汉白玉石桥横卧河上(图06)。

4 M9 V$ I' a: R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z* }% T- \! R; A' B) W7 |, o) H

      在内金水河东端上方石栏柱端和协和门前“马道”石栏

% |9 p0 h; f! G

柱上的石孔(有一柱一孔,有一柱两孔)一直是一个饶有兴

8 ?5 n* Q" Z6 _ _9 U

趣的话题。(图07)(图08)(图09)

) X2 m" H* ~ Z4 y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R' R! M F" a/ ?3 {" ~

    有人说是“石别拉”,就是满语中的“警报器”。这种说

5 F5 _2 A' |* a3 J6 l' ^

是近年的事。

' y. X5 k9 R: f

    我总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牵强。见过这些石孔的人都知道,

" J; y! i: B1 D! F

要想用人力吹出像“螺号”一样的声音,还能响彻整个紫禁城,

" U W3 g$ R Z

还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有兴趣的不妨去试试。

3 i3 x0 X$ ^3 x9 G4 f4 U

    如果紫禁城是靠这种方式来给全皇宫报警是不是显得迟钝了

6 t h/ \, q, e# ^6 s

一些,恐怕也不现实。

- E! U) S/ j- G& g

   我更相信这些石柱上的石孔是一种特殊的“传令方式”,也

( }" e* ` X0 M- Y. y( W O; a

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讯方法。

, \: r6 ?3 U( e/ f& ^' Q1 ]7 Z+ v

      由于明清两朝太和殿(明称奉天殿)多次被烧。在未修复

' }- K) `' b7 `- }' D0 i

期间,紫禁城内的很多例行活动都在太和门前举行。太和门前

- ^5 G) i2 c6 Q$ K& P) l$ M, G2 Y2 q2 r

的空间有限,还被内金水桥隔断,(图10)进出口的门不如太

5 ]- Q4 O& b9 U# C- o" { O6 T

和殿广场多(有九座门),为方便卤簿仪仗和相关人士先后进

) t6 h9 D" e# b

场到位,场内作位置调整,需要有人去调度。

9 H, O2 s! j1 p: X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R: q' r, ^9 F% k; a

    从目前存在的带孔石柱的位置来估计, 调度可能位于太和

4 F. N& e+ f$ Z, [1 i2 u$ ~

广场东侧协和门北边,(图11)(注一)内金水桥东端上

6 G6 s4 \( E4 A5 S4 d

方。届时,太和门东侧的昭德门(明朝称弘政门),西侧贞

1 ]# F! ^# R. E$ H1 D

度门(明朝称宣治门)(见图02)不开。所有的卤薄仪仗均

. R1 W* n# H) S: n* Q

从内金水桥南边东侧的协和门(明朝称会极门)(图12)西

2 B. j" Q3 m. T; f8 A* O

侧的熙和门(明朝称归极门)(图13)进入。

$ n2 B V4 Y$ M# Z5 L6 J9 k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z) {7 R# B* a/ b3 X& Q( D

      如果是安排在太和门前或两侧和内金水桥北边的仪仗人

F) E: ~/ ~& ~

员,他们不能从内金水河上的五座汉白玉桥上走的,只能从

3 E# @6 A2 m4 N4 g; s; n: \

两侧的游廊走。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两侧游廊去太和门两侧

& _ G$ h$ @& `. k8 n& H0 ~! C! i

的昭德门和贞度门途中,不到把脚崇楼的位置有一个无栏杆

; d9 M3 A* s4 g% K9 w* L

很陡的“马道”,(图14)这个马道平时并不是走人的,而

" r( W* D- r. F# j' z B3 i

是供仪仗人员上下和运送器物用的,届时搭上装拆方便的台

9 s" \' T8 k) _' N+ I

阶即可。(在外廷的相应位置还有相同的“马道”)

6 g# N2 H0 N$ k) V& _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Y: j% Y5 P' T9 P

      紫禁城的很多仪式是在凌晨举行的,仪式开始的时间是

# s& G- I: |( m) ~/ [

按时辰,而不是按太阳在京城升起的时间,因此调度仪仗多

: ~2 v& x2 \. F [) }8 j. h

在天还没亮的时候进行的,尤其是在冬季。

7 b( S2 G) E( N! v* l& ~

      仪仗人员调度时,协调从两侧协和门和熙和门人员的进

9 F0 {! b! \% l! L

入就很重要。届时,所有的调度都是按照协和门坡道北侧下

2 e: ]/ G9 q. C2 W

方石柱上插着带有指令含义的单色彩旗或彩灯执行,相关

, m5 \7 }9 I, R, L/ z3 I* u+ M

人员都明白这些指令灯旗颜色的含义。有时根据情况,也以

0 C. D! A% ]9 G% }

插灯或旗的数量表示相关的指令。(图15)

$ S( n; T) o: I% K+ `) O0 s* q6 D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5 V- ~" ]- Y! l: D2 Y

      如果在实际调度中出现了两边入场不一致的情况,就要

1 H T) x& [; g' G5 c/ S

协调,这时就用上内金水河东端上方那个侧边和柱顶都

" M3 k, L+ C0 X1 J8 U$ ~

带孔的的石柱。这根石柱位于内金水河东端的正上方,

* w2 ~. I) ~: E" O

(图16),这根石柱上的孔上下贯穿,一直通到河端的石拱

% Q; `4 ]' A0 D0 q6 m6 ^

上(图17),

8 Y$ I* T: [) E: |; }1 z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 T# w: G, n. @& d# |

音通过拱璧扩音,沿着由块石紧密砌成的河道传播。发出

6 a) c+ V: l e* Z3 a

指令者只需一手捂住或放开柱头的孔,一手拍打柱侧的孔,

8 M+ G- c6 H- O; V

在内金水河另一端上方相同位置也有一个相同的带孔石柱,

' C; H8 M) b1 H

接听人员用耳朵贴住柱头的口,就能清晰地接收到声音。

9 N! x- B( d6 x8 M9 z/ o

(注二)接收人员经过训练,很容易分辨出捂孔和开孔拍打

* v* T+ G4 Y/ Y4 d' Z7 @/ A& }: F

产生的两种不同声音。再通过类似“莫尔斯电报码”

7 D" _9 w2 F& @& A0 Y; ]

(十九世纪中期才发明)的点断语言,传达和接收指令。

x: ?, M" [2 P3 d! N

      如果太和殿修好了,太和门前就不再举行仪式。后来可

- W% F& ^% l4 S: k: U9 n

因栏杆掉落或修理栏杆,修复时没考虑其功能,所以西端

2 j* r# Q, ? ~; [) N

的相应的位置只有一根带一孔的石柱,(图18)。

* [' [' p# w7 W7 o' ^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而那根有两个孔的石柱却出现在东侧那根河上方有双孔石柱的

# H9 m+ Z* X& Z

旁边,而这第二根带两孔的石柱离河岸就远了些,也就失去了

+ W8 t8 W9 P5 w7 `

原有的功能。(图19)

) V3 m+ E) E1 ~. w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8 N* V1 u- }0 @: O: A% V t8 l

      如果这两根带两孔的石柱原本就安放在那里我就无解了。

2 N3 y' _( Y5 k, L6 b0 p

      后来仍需使用这套传音系统时(比如太和殿又一次烧毁),

9 {" i4 k6 X- R

只需一个长喇叭状的器物,比如在丹陛大乐中使用的番乐器中

; k5 }8 I. ~; \- N) \9 s

的筒钦(图20)(图21), 

5 V0 @! G! d! @ P+ P6 }5 _8 v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 ?8 r+ p4 Z' L

挂在相应的位置,喇叭口位于河水面的上方,接听人员用耳朵

0 ]& m: V; v. G+ t6 y& L

贴住筒钦的吹口,也能收听到。

@! s# J0 z0 T/ V

   (据说这种筒钦也是明东厂监视大臣的“监听器”之一)

+ Q6 L4 b% `6 T( X( V y) k5 r9 g

    故宫总有解不尽的迷,试解这些谜总给人带来乐趣。


, q, Y9 I& w- L8 i, S

注一:也许当初东西两边都有互通对答的带孔的石柱,由于现

! U6 D- R9 d! v/ ]! R% I: I

西侧熙和门前的相应位置只留有个别带孔的石柱,可以估计后

& r- S* u; V0 A s5 e

来也许有了改进,只需一边即可。也许乾隆爷重修太和殿之后,

9 R7 l+ j5 t9 ~: A+ Z

大殿一直用到大清结束,太和门前再也没举行大型的活动,这

# S1 `: Q' n; H. ^2 A# D0 D

个“通讯系统”不再使用。不管怎样都不影响这种功能的存在。

5 Q+ Y- l* ?4 _* B9 H- }! @

注二:宫廷里的活动时,参与者一般是不许说话,喧哗和发出

?/ v. M* \3 v5 E

响声的。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2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西不只在太和殿广场有。而且不在河边。

+ W2 y* X0 V0 C5 g; ]" H

确实是报警用的。

, S. \$ v5 `0 O0 L( e2 @

宫里头有很多绝技,比如净鞭、比如打扫大殿地面的长布条。还有这个报警器。

发表于 2010-11-12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好图 楼主再有机会去的时候 可否给我拍一张南薰殿的 我很想看看 还有雨花阁东面的延庆殿 等
发表于 2010-11-12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研究!
发表于 2010-11-12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钻研可佳。
发表于 2010-11-12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专业精神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0-11-13 0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有意思滴!
发表于 2010-11-13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了一遍,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楼主的钻研精神。
发表于 2010-11-13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10-11-12 22:36:00的发言:
1 `- M" [9 f- Z! e7 e- f

这东西不只在太和殿广场有。而且不在河边。

6 i6 J+ d: C+ `7 m m

确实是报警用的。

* y$ Z. r: C, V% N% m" ~0 ?

宫里头有很多绝技,比如净鞭、比如打扫大殿地面的长布条。还有这个报警器。

, _% D w8 b" U' c( \. s

 

7 D& M) }( w. W. h. U) d

 谢谢参与。

/ x% k+ U! e9 f8 V4 Q

 这些带孔的石柱,主要分布在熙和门与协和门两侧东西马

! J+ ^- Z- [, M L$ p: Q# J9 v! `3 B

 道护栏和内金水河两端附近护栏中。

' M7 O2 ?0 g' V* I2 c5 f/ B+ }

 尤以协和门东边(通往文华殿)马道两侧的石栏上分布较多,

# [. _3 [7 k. _, w8 s+ j

  无规律,多有残损。

6 u$ ~" e6 T8 f5 ?+ C7 _

 从武英殿和文华殿殿前的石栏柱的状态,可以想到其中有一

, Y0 B9 f; H+ q

 些可能是太和门广场以及太和殿广场两侧石栏换下来的。

; h* F7 T0 y' C' U4 L x

 加之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以来,太和殿一直存在。

2 ]2 ~4 E5 [, N5 W

 太和门前一般不会再举行仪式了。乾隆年间虽对紫禁城内有

* T7 \* y& A( I3 G% C' g5 h# }

 过大修,但仍保持原样。

1 f7 U2 Y; V3 d) M! |: {1 S

 更换一些破损石件,也正常。换下的石件,如仍可使用,放

: Z+ y* T* U2 L3 V( J* s

 在别处也是可以的。

1 V8 M7 {( V8 ]) G

 由于这些带孔石柱在太和门广场有其特殊的作用。一旦它们

# b9 \4 K! U$ B. b x" T6 B

 的这种功能被废弃,作为一般石柱使用还是可以的,所以我

9 @; X: b7 L: w* C

 们今天看到的带孔石柱分布没了规律。

- ?8 F7 U* M( A3 k

 在游人可以去的地方,除太和门广场两侧的熙和门与协和门附近,

' h& s2 B. A' I2 U

 在其它有莲花头的石柱头上很难再见到带孔的石柱。

* J" d2 n# C' C# T: I

 如果是警报器。应该在故宫不同的位置都有分布。其孔的高度

! L5 J7 A; o' ~& t$ A. C$ }

 应在人可够着的地方,如果超过1.70M. 显然就不实用啦。

9 O6 W/ s/ G" z( e# r! p' }

 这毕竟是一种推想和假设。

. ]% [* `$ a- Q, L, R

 3楼大贝勒的要求我无能为力。我进故宫和其他游客无异,

8 w/ e& z0 | ~# e# |

 无法进此两地的。

) w; [, s+ m7 H+ f% ^0 t( F3 L

 附:另两个带两孔的石柱。

9 j! a' U. P* Q1 Y+ C% m

 这也可以解释在内金水河两端石拱顶的上方都安置了两根

: c' Q W/ w; k. e' x5 I

 带两孔,上下贯通的石柱,这样两边的人就可以进行对答

' G _+ T2 [% E: u

 交流了。

+ H1 |" K( ?& F1 E: b% r& t+ s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原创]故宫太和门广场上的古老通讯系统

发表于 2010-11-22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地说,只是通讯工具,或者说是通讯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石别拉"多数分布在协和门与熙和门内外,其它地方就少有见到,这也可能是上面这位仁兄认为是与上朝有关的依据吧,还有一说是为了报警用的.
发表于 2010-11-21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皆学问
发表于 2010-11-18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都是学问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7 00:52 , Processed in 1.1667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