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76|回复: 26

[求助]关于北京城门外是否都建有牌楼的问题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3-2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在主站看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太监规划建都城 临清造砖援北京>>

地址:http://www.oldbeijing.net/Article/200612/10174.shtml

其中提到:明永乐以后,对城墙的修缮加固工程始终未停,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元年十月(1436年12月7日),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青、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京师门楼城濠等修建工程完毕......

  "各城门外均建有牌楼",其中正阳门牌楼是内城九门最大的,俗称“五牌楼”。内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有护城河,元代大都护城河上是木制吊桥,正统年间都改为石桥。内城城楼都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有印象见到过类似的说法,请问以前京城九门外是都建有牌楼吗?还是只有正阳门有?正阳门的牌楼老照片,报道都见过.那其他门呢?只见过这样简约的记载""各城门外均建有牌楼",就没了?自以为对这些还有点研究,今天真是不知道了,请了解些情况的人指教一下,大家也可参与讨论.

9 u' s8 j+ \: S, S% D( s-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 9:49:1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3-2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nbsp; 我学识短浅,真不知道您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对您的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一般都是您为我们大家耐心的解答问题.很少见您提个问题.顺便问一下.前门外五牌楼是北京城唯一的一个五牌楼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eorguiev在2007-3-2 22:41:42的发言:
   我学识短浅,真不知道您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对您的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一般都是您为我们大家耐心的解答问题.很少见您提个问题.顺便问一下.前门外五牌楼是北京城唯一的一个五牌楼吧?

现存的都没有了,现在看到的那个是后来建的,位置和样子都不是原来的了,不过现在天安门的位置,以前明代初年叫"承天门",据说是个九开间的牌楼,后来才改建成现在这个样子并更名为天安门的.
发表于 2007-3-2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清楚;不过个人分析一下;

传统的牌楼多是在人们常经过的地方,如街市,庙宇,园林,桥头

作为存防御的攻势城门实在没有必要为美观配一个牌楼;

另外看1900年左右的城门老照片都看不到有牌楼的痕迹。城外都很荒凉。

还有些清代的地图;可以看到各城门两侧的五根旗杆的标注但看

不到牌楼的标注。

正阳门比较例外;它的等级较高,但象征功能作用大于实用

正阳门牌楼既是正阳桥头的牌坊,又是街市牌坊;还是正阳门

的有效装饰品。

所以我个人认为不会每个城门都有牌楼。

当然个人观点,没有查阅资料,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7-3-3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黑龙”朋友的意见。

正阳门外的牌楼并非为正阳门而设,它是“正阳桥”的牌坊

5 j- {1 H4 v; C6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 1:38: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1-18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2-23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发表于 2010-2-1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阳桥牌楼曾经被改的面目全非

% j. b8 {9 l8 Z9 L

b& h# R Y) R8 v0 \



发表于 2010-2-16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全国很多地方复建的牌楼都是这个吊样,为了行车方便,牌楼都是缺胳膊少腿,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10-2-16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幸格格在2010-2-15 12:38:00的发言:
& \8 ~9 W9 {6 Y8 P( o! p" r

在老北京网的图库里有一张朝阳门牌楼的照片

* d7 t p- r/ e7 l8 d# V! Q% @

 

, L, D2 V/ J5 V0 x7 q7 `

http://oldbeijing.org/Photo/class04/Class8/1033.shtml

i# v5 @; P* T$ ~

 

( l; J2 j) \. \9 Q#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 f6 D* s. R# {

这是东岳庙南面的位于朝外大街上的东岳庙的东.西两座木制牌楼。

- u) J; q- i! x: \, t

 

- y r7 e1 U! h- I2 X& m2 |' ~

 

% T; B! Z+ c! \

 

1 [% a% T+ C" r9 o3 k; n* j* [6 h

 


发表于 2010-2-16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老照片将东单“景星”牌楼标注为哈德门牌楼。
发表于 2010-2-15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幸格格在2010-2-15 16:16:00的发言:
( e0 }1 y" E8 T8 I$ b9 J* l

老北京网的资料库里有啊

7 G5 Q& N: F5 S, d

呵呵,那是东岳庙的牌楼

发表于 2010-2-1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又学习了
发表于 2010-2-18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门箭楼前的牌楼是否是从“吊桥”演变而来?

发表于 2010-2-19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kuma在2010-2-18 15:22:00的发言:
$ Q& o8 o" `6 b4 V: \3 B

城门箭楼前的牌楼是否是从“吊桥”演变而来?

) Q; s* Y5 t) t& w X6 D8 J+ U- w

不是。是从“吊死鬼”演变来的。

发表于 2010-2-21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jerryli1984的照片,欣赏了
发表于 2010-2-21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10-2-15 11:24:00的发言:
0 c( u; E5 J! h4 o8 g6 {' k

说说我的观点:

5 m( t8 F% J0 `: c* y- q

查了一下各方资料,的确如《日下旧闻考》记载:“……,各门外立牌楼。”

$ V0 }& W8 X$ D. `$ P1 w

 

' b" V( ]9 d- z* X/ ~ [5 i C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奉敕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的。

: m0 r! M6 y# ~* A" U5 ^5 B7 ^: }

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刻版出书,是过去最大最完全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防、宫殿、名胜等的资料选辑。

: Z. E" W6 j' f. Q+ F6 ?- ~) Z6 Y

该书是在清朱彝尊《日下旧闻》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

3 ]$ n: c- I( F2 S4 F+ O9 o

 

. n: |% I1 V+ n

我们丝毫没有理由认为这本奉敕编定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防、宫殿、名胜等资料”的书籍,完全是任意编造事实,将本不存在的城门外牌楼写入书中,哈哈。对吧。

% @% Y |0 @- r) u: s, }

那样的话,乾隆爷能干吗?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呢?

/ A, f3 F1 x: z; W

况且乾隆爷也不是宫门都不出的昏君,城门外有没有牌楼,我想他比谁心里都清楚。

$ _1 {7 R/ m1 w" t, i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到底城门外有没有牌楼,我想就不是一个难题了。

; e! E6 z4 v9 o! R

 

! v7 W' r) ^ Q! f* X- }

现在我们解决,为什么没有发现关于这些牌楼照片的问题。

3 r+ J; F- z/ P8 e8 n

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康雍乾盛世之时,尤其乾隆爷又喜欢干这些形象工程,我相信,至少在乾嘉王朝,那些牌楼一定被粉饰得好好的。

- G7 d* \2 x: `. b4 Q

但咸同以后,国力渐衰,城门尚且破败,何况牌楼了。至于有所倾颓,也不足为奇了。

$ k( a5 V# o( J3 F4 \

 

8 c1 K9 f0 I I5 N* [. P+ b4 J

到了光绪一朝,照相技术传入国门,估计那个时候,城外牌楼即使不倒,但那些破败的牌楼已经无法入镜了。

- s; J9 P" S5 c9 N: E. P

正如黑龙老师所说,城外多数荒凉,城外的牌楼无人过问,不似城内牌楼维护完好是很正常的事情,或许有的已经渐渐不复存在了。

2 U1 f* I3 s! X! |

 

4 y: b$ r3 v! | w1 X" d& `1 H- `

但我绝对相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尚存正阳门、朝阳门、阜成门牌楼。”也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5 s7 q. |+ o. F; X% a

 

9 a" b t5 k0 M1 e

但是,如果说“作为存防御的攻势城门实在没有必要为美观配一个牌楼”的说法呢,就不太顾及牌楼自身真正的作用了。

) D U% ]% b" _# F& R$ P

牌楼虽可被视于配属于城门楼,其实他完全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如一般在官道上会在规定的里数设置牌楼等。

6 V1 Q1 q* }- }9 M$ m8 O7 W

 

' x0 l7 k! _6 n2 Q1 B1 V

但我们老北京城门外的牌楼的设置,实际是一种突出都城的仪礼建筑。一般的小城池自是无此待遇了。

8 v2 K5 Z6 g5 B1 f4 ]$ W: G- i I8 b

但这些牌楼绝对不是仅为城门楼而设,那样的话是有点莫名其妙了。

% O. q7 i) G5 @* p! D

这些牌楼实际是为了门外的桥而设的,是立于桥头的牌楼。

8 T5 k) y8 O9 B

我们知道,城墙之外是护城河,所有的城门外皆有石桥,桥头便立有牌楼,并标注桥名。

8 H# F: ]% W( ?; S, E

正如前门外的五牌楼上书“正阳桥”一样,本是大桥桥头的牌楼是也。

. B+ X2 z1 z! J; r9 ^' s

 

/ z Z4 b3 ^: @, U

供飞哥参考,哈哈。

7 s) `, k/ K% u2 b. w3 r7 f

同意闲云野鹤先生的说法和分析~~~~~顶一下!

" @1 R; M4 _. W7 } S( S7 [' L; S

 

2 ]# b/ F: s3 K" \: s

 

K: b1 m8 t. u9 L$ [

发表于 2010-2-20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都是应该有牌楼的

明代都是应该有牌楼的,在入跸图中还能见到西直门桥牌楼,这个牌楼跟正阳门桥牌楼风格一致,只是规模略小。清代时候可能并没有修复所有城楼的牌楼。注意牌楼都是某桥,而不是某门。把德胜门的牌楼复原成那个样子应该是没有仔细研究过,应该都是冲天式牌楼。

: ?. r* [( R" o. x. g0 z( _


发表于 2010-2-15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我的观点:

4 Z8 E) B$ x* A& N- g, M" U/ d" g! q

查了一下各方资料,的确如《日下旧闻考》记载:“……,各门外立牌楼。”

6 N( x; O" @. T1 ]& D

 

( Z& o5 t# d( u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奉敕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的。

3 G0 l) J% T8 o- `/ l+ d

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刻版出书,是过去最大最完全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防、宫殿、名胜等的资料选辑。

$ }; s+ `" [6 Z5 k4 {# I) ]1 P

该书是在清朱彝尊《日下旧闻》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

. Q' d+ |+ g+ N0 `0 ^/ p6 ^

 

}3 d$ `' J! @+ R5 Q

我们丝毫没有理由认为这本奉敕编定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防、宫殿、名胜等资料”的书籍,完全是任意编造事实,将本不存在的城门外牌楼写入书中,哈哈。对吧。

% y* H; s; e4 ?/ g# @) D% a

那样的话,乾隆爷能干吗?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呢?

) M) z' u: U2 l1 a" ~! w. P. l

况且乾隆爷也不是宫门都不出的昏君,城门外有没有牌楼,我想他比谁心里都清楚。

% j9 _4 _) _8 t: \2 c- O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到底城门外有没有牌楼,我想就不是一个难题了。

W: a2 {4 Q1 Y* F0 x. p# c

 

( p2 j# b: @7 r0 l) s5 e

现在我们解决,为什么没有发现关于这些牌楼照片的问题。

- w9 G. ?$ Q' J ~% z3 u& |

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康雍乾盛世之时,尤其乾隆爷又喜欢干这些形象工程,我相信,至少在乾嘉王朝,那些牌楼一定被粉饰得好好的。

! B* L$ k; }+ c& K; [% e+ d' C

但咸同以后,国力渐衰,城门尚且破败,何况牌楼了。至于有所倾颓,也不足为奇了。

# M$ {8 Y0 e: R1 M h9 l" U i

 

7 k& A& K# J+ r/ n

到了光绪一朝,照相技术传入国门,估计那个时候,城外牌楼即使不倒,但那些破败的牌楼已经无法入镜了。

! ?: t4 h/ a2 q3 M! g

正如黑龙老师所说,城外多数荒凉,城外的牌楼无人过问,不似城内牌楼维护完好是很正常的事情,或许有的已经渐渐不复存在了。

& W/ b1 s! ~( J6 P5 }0 r

 

6 X5 { D% t7 h/ Z3 s- r2 ~

但我绝对相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尚存正阳门、朝阳门、阜成门牌楼。”也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0 [6 p7 V3 K6 ]' q

 

$ Z& G# T. f1 u0 y" k/ i" J R

但是,如果说“作为存防御的攻势城门实在没有必要为美观配一个牌楼”的说法呢,就不太顾及牌楼自身真正的作用了。

, z) G; m9 ]' R2 T3 _

牌楼虽可被视于配属于城门楼,其实他完全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如一般在官道上会在规定的里数设置牌楼等。

: E+ R; [: L% f, N

 

) G8 ^/ V/ i) P9 I( C0 O

但我们老北京城门外的牌楼的设置,实际是一种突出都城的仪礼建筑。一般的小城池自是无此待遇了。

2 B$ O4 }1 j: ^6 }* r |

但这些牌楼绝对不是仅为城门楼而设,那样的话是有点莫名其妙了。

' }! |/ T Y3 u0 [# [4 Y

这些牌楼实际是为了门外的桥而设的,是立于桥头的牌楼。

1 `2 F/ o1 |) y# ~

我们知道,城墙之外是护城河,所有的城门外皆有石桥,桥头便立有牌楼,并标注桥名。

9 W" D/ |% Y8 t0 C3 b8 ?

正如前门外的五牌楼上书“正阳桥”一样,本是大桥桥头的牌楼是也。

/ d2 u9 n7 R6 ?$ e: c5 e7 n

 

( r7 S1 r5 J% ~- k

供飞哥参考,哈哈。

: O- n8 u/ _1 W4 _4 ]9 ?# h

 

8 d# Y: U( H: b% H# A. Z

 

9 C, M% E, |* y$ O& I1 \5 G

 

发表于 2010-2-15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阜成门的牌楼不会就是指景德街牌楼吧,朝阳门牌楼就是东岳庙的那两个,要是上世纪50年代城门还有牌楼,应该是有照片的。
发表于 2010-2-15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北京网的图库里有一张朝阳门牌楼的照片

4 k: |; \% Z1 a2 p* n1 C/ J% R4 G

 

7 w, c- a: ]1 ~7 Z2 a1 ^+ e F( S3 |

http://oldbeijing.org/Photo/class04/Class8/1033.shtml

. G1 l# B' Q0 _4 K3 Q2 d5 o

 

7 `. b4 }& d* z) j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鹤分析的也有道理。
发表于 2010-2-15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有牌楼的照片啊,哈哈
发表于 2010-2-15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isonche在2010-2-15 12:16:00的发言:
阜成门的牌楼不会就是指景德街牌楼吧,朝阳门牌楼就是东岳庙的那两个,要是上世纪50年代城门还有牌楼,应该是有照片的。
4 ^1 Q4 ~6 H* R

楼上完全错误了 

% V) `1 O. x/ r. |

我们说的牌楼和您说的景德街牌楼、东岳庙牌楼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 a- ^1 Y( _; s

是风马牛不相及

8 S8 f# t. H9 _5 t% v

千万不要这么理解

4 G$ E9 G" Q5 Y$ @, J" Z

文章里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尚存正阳门、朝阳门、阜成门牌楼。”说得很清楚

- ~5 }# R: Y, y! [) a

写此话的人绝对不会糊涂到把城门外牌楼和景德街牌楼(城门内)、东岳庙牌搞混的

0 C' U, R2 p1 D- k$ I. p# \

哈哈

发表于 2010-2-15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isonche在2010-2-15 12:49:00的发言:
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有牌楼的照片啊,哈哈
" R$ D& q I, p" E5 v

老北京网的资料库里有啊

发表于 2010-2-14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知道的结果:

. |; j( G" s+ Z

 

0 q+ C- j( `8 k1 @

北京多牌楼,牌楼是古都风貌的一个特征,是北京古城街道的独特景观。北京的牌楼多为街道、重要建筑的装饰物。据记载,清末、民初时北京有牌楼60多座。北京的牌楼起自元代,明、清都有发展。元大都的街道胡同都是按坊建制,明清沿用。坊为居住的基本单位,基本是一个方块区域,元时京城有50坊,明代、清代都是36坊。为便于管理,一坊建一牌坊,坊是街道的标志。明代京城九门外都有牌楼,《日下旧闻考》记载,正统四年“修造京师门楼城濠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牌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尚存正阳门、朝阳门、阜成门牌楼。

I: B$ x' P4 S3 w

 

9 v& N* A7 K9 d5 O/ e& O

 

1 Q& b" B) X$ @" Y, ?% C) N) T0 a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 o! d5 R$ _: x, \5 n5 V/ O


发表于 2010-2-15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幸格格在2010-2-15 16:16:00的发言:
7 r5 R2 ]: _' l2 P$ J N$ I$ x

老北京网的资料库里有啊

, i; B" f. M! P7 K1 }5 m) p

个人觉得 那坚决不是朝阳门外的桥头牌楼 

$ g5 d0 b4 w* K) g

因为城外桥头牌楼都是一个  绝不可能是两个

6 @4 n' e; e( f; H

那幅照片的标题注释有严重错误  不可相信

/ o+ y' B+ Z: X

因为是一对,又与朝阳门有关联(朝外)应该就是东岳庙东西街的牌楼了

+ j. d2 f( P1 P1 W- y) s8 ]! A

明明是一张照片,就是标注错了

1 B3 n: b( L8 d q; L( k- t7 D

这种事情很常见  比如经常把东四、西四牌楼搞混(本人曾有转帖说明)

. x4 k# f1 k) {; r

 

0 S, f( l0 K) W& v5 B6 s

根据历史情况复原的德胜门外桥头牌楼模型,可以了解牌楼、石桥、城门箭楼的位置关系

7 _: l3 _5 {4 U- U5 S4 t

城外牌楼的建筑形制应为:四柱三间七楼式

" ]) P$ P5 x( b&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14:36 , Processed in 1.20193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