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77|回复: 28

端午再访独乐寺[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9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小长假期间,驱车前往蓟县独乐寺一游

4 w/ Y0 R) g r1 S! A2 |: E" K

 

/ Y6 c/ \3 Y' p5 r0 e4 h4 W

提起独乐寺,就不得不想到梁思成先生

9 N3 O& n, K* j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即“武定侯街”

$ c' d. I; R. w3 a7 f. C' x% c

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984)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津门十景之一

1 j# S h5 I. _" W5 g

修建于唐朝的独乐寺,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 L4 r1 n1 Y E ?0 P3 \9 {

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至如今,独乐寺依旧安然无恙

# p) g; m) l+ i: }: j7 s

梁思成先生曾说,“在蓟民心中,实为无尚圣地”

[5 O) E0 E9 Y# `


0 y" T: P) s% C& B+ o2 n9 ^

 

/ P$ L+ Y9 r# I' N2 P4 ^

所以说是再访,皆因五六年前曾驾车自门口经过,竟没有入得门去一看究竟

" Z5 D2 \! B j+ K- n [

那时,寺前街道尚没有禁车,车可停在山门面前

; M0 }# Z* x4 F1 D ]4 n4 X

此次不同,寺前之街已改步行街,牌楼内已经禁止驶入了

$ C* D$ K; f# D7 V/ H% @8 p: S

 

/ ~+ ^- U" ?: G( W

好在车就停在牌楼外的停车场内,和寺院一墙之隔

# x l- `, H- ?6 ^

牌楼是“四柱三间三楼”样式,牌楼上的字是天津的著名书法家,孙伯翔所题写的魏碑体

$ G. o) Z8 G2 }

外侧西向为“渔阳古街”,内侧东向为“武定街”

' [$ g" z" I& E# a! y$ a6 G

 

2 c* O! s5 q8 V& A

端午再访独乐寺

端午再访独乐寺

端午再访独乐寺

端午再访独乐寺

端午再访独乐寺

端午再访独乐寺

5 p3 m- A+ I7 M- R0 C5 _

 

7 R* u, N. l5 C

山门外正对一面砖影壁,素面,无岔无核,悬山顶,两侧带撞头须弥座式,可惜画面里有两个傻妞,一蹲一立坏了景致

8 j. ]5 `# V6 [1 s' {4 k

于是我将她们在电脑里赶走,还有左侧那把讨厌的红色墩布

; [* @3 m3 @( E" p& j( l' q

 

" U$ e* v; c0 q5 I d, Z


) {: R+ D2 f- v' w, q



 

3 \) }6 [' A, U6 d \1 r1 G0 O5 u5 h

 

# b: _- ^1 m3 Z! R I- m

山门为单檐庑殿顶(四阿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作穿堂,梢间立有辽代泥塑“哼哈二将”,为现今保存最早庑殿顶山门

5 V8 m9 B' o# u3 z: d2 K9 y* g

/ F: W, C4 |! J4 Y" h

6 g- }! B9 x+ W

' w4 T# \+ u; `- y

 

6 e" v, @; e3 E

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尖尾高跷,鱼尾两端向内,这一点与明、清寺院建筑的大吻龙尾翻转向外明显不同

; l8 d' ]9 D% ?( F3 H( D2 t) q) M

是我国较早的鸱尾实物造型,其生动古朴,是辽代典型建筑风格

4 m" n2 ?. Z% t8 c/ i



 

( _6 U4 E" h5 C" y

正中匾额楷书“独乐寺”三字,据说是明朝严嵩题字,的确刚劲浑厚

: Z0 @8 {* X9 T# K2 G6 Y2 V, i3 D# a


9 O+ R/ d5 d7 B0 V( S- Q* V% F

 

1 o6 E' `6 ]- B+ B

 

6 Y8 ^' k- A% z/ T# |, V y1 I

走过山门就是观音阁,为寺中主体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

& p5 n# u! @5 e% ^0 x$ Z7 [

观音阁是一座看似两层实为三层的木结构楼阁,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因此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

; d1 D0 h1 j/ ~$ O

阁高23米,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 i. J. Z$ T7 B

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楼顶

- p1 A0 v" y* @- Z9 R0 Z" B) [5 A, e

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

. l' b: q& X; J4 H

 

2 e9 y3 e9 W! ^, ]- S% l# [

. p' o2 E1 c( G% \3 y

此像虽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0 i( q' T/ a- e- W2 g/ c, ?6 p8 d9 s

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也是辽代的原塑

# ?! H+ V5 I( T


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据说是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

$ O; ]' f: }' a5 _- P

" E, ?: G# ~0 [8 [1 U+ f

% E. x2 F. _* Z$ i# w

2 e/ z" B5 M3 M& ?( n6 j

 

' Z ~% y( c; b7 n5 G

观音阁上其下悬挂咸丰皇帝手书“具足圆成”

- E6 }$ x$ y1 U

梁思成先生认为,“具足”是佛家语,“圆成”不是佛语,应为“具足圆通”为妥,看来是对咸丰皇帝乱写的批评了

8 e( u- t7 R, B' A

 

' S1 E( h5 C' S# b1 |( m

0 ]% _( c3 L- `$ h0 r

 

# v0 K* V; s, x3 y! D( P; E, @

阁内则是乾隆御笔

) O5 g8 S2 d% v+ [# t& t' G


; k4 \3 L1 D7 y; R# M$ j' G5 c) ^

 

) q& F5 F, X+ R( y. Q; n& e

阁有窄而陡的楼梯直达楼顶,可以一睹观音像的风采

, d2 k) n6 ^" K8 Z' X8 L/ x6 ?. h









1 Q1 R9 Z- A Z3 G

2 n/ W5 o$ Q1 x0 `

 

/ K, h8 ~2 E# v3 r' t8 e+ s: \% L

泥塑像背后,还有一尊非常精美的观音雕像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那“音”字二横,与“寺”字二横,何其相似,我倒认为二匾额题字出自一人手笔。

/ P7 ]: x+ ^" G. Z: \2 U# A, D0 }

还有,此二匾额书体,皆长于繁笔,而疏于简笔,风格一致,不是吗?

. X+ ]6 ~3 o( {* A/ Q

再有,古时,匾额习用四字,如遇三字,则加“之”字补足。例如清代天安门,在明代题为“承天之门”。

* x+ V. A/ L$ I0 j* U! V1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f, n+ z( A# x$ ]" M: c8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29 20:00:00的发言:
 
7 Z! {7 u+ S5 ]" J7 {: V* R8 Q

哈哈  是呀  孙先生的魏碑全国大大有名,但写到牌匾上的确不好看

) _& O$ Y0 {, E7 c

 

5 D/ `' F+ Q. P# n

您慢慢看,好东西还有很多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内东侧行宫院内有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 - c5 ?6 p; J& ^

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

8 @" E4 A0 ?' Y+ W/ p

书体不同、大小各异,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的副本,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弥足珍贵

* X8 G! Y# L& U9 v2 o) h

碑文又分御临和御笔两种,御临有《艇子新浮水》(临文征明)、《朝辞白帝》(临赵孟頫)、《朱阑画柱》(临苏东坡)等,笔法和神韵均堪称一绝

$ Y5 E' n+ b9 J" y4 ~7 _

御笔有《敖不可长》、《金刚四句》、《大学圣经》、《秋兴八首》等

$ t. y/ s# X9 }5 h5 f7 ^

很多作品反映了乾隆皇帝受佛、道、儒思想影响所持的中和、平常的修身之道

' N- L( u; e2 ~

碑刻现镶嵌于行宫回廊内

8 |$ y6 m+ x* H S m

 

$ e3 F2 Y/ _8 b3 B

G- z& k1 h3 j' e

 

1 }$ l4 Z( {) L3 _+ H



5 v% \6 `; ?; `( `; z+ T4 A

4 J5 {) ~& H) U* ]) _9 O




6 M: ^: H- f0 U2 z

: a- Z6 I( L6 {

 

0 ?# N+ } R- J. Y* ^3 @

观罢乾隆诗碑,进得门去,屋内正在拓碑,此甚和我意,上去见礼,相谈甚欢,并请教诸多问题

% J. r% N! f; X5 J2 c# M

所拓之碑乃蓟门行政长官刘念拔送乾隆寿字,以红纸拓出,甚是好看

5 e4 ?( P. x& m8 u% \) U% P



& O7 h2 t7 D) J: G: ~


6 D1 e* [5 m6 ^7 p8 N/ U7 ^7 G; k

 

9 t) j; \' p) X6 M

 

3 }7 b& j y" w2 g

游罢这里,继续在寺中探寻,又发现不少好东西

# k, N# Q! ^+ P8 {. f @* Q

在一角落堆放着诸多墓志铭刻石和墓志铭盖

j" [+ s/ {5 O+ X& }9 I

 

6 `: p8 K' @& N8 h

此是盖:明侯孺人朱氏墓志铭

# o/ K6 |4 t7 { m) T- [9 W+ e

; R2 ]- w7 U- {9 F

此是铭文:

9 Q/ `2 B- C8 ~6 w5 l

 

_6 i+ Q3 t+ ^; Z+ l

大明故通议大夫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酀公之墓

# ?: V5 ~3 [6 a+ B. ^

 

- Z$ A0 F; T5 X/ ?2 S

大明故徵侠郎詹事府主簿燕公墓志铭

& g( W& R& g7 o0 p. X, e

 

' ?: _" ~, R# A8 R) J5 O1 l- d5 ^

明故处士燕公墓志铭

" ^( [+ _, E7 x, C1 {, ~4 q( n

 

, }& w) Y% V" M1 r: R. V

 

0 \& k% _$ u7 G* K) D% }9 ^/ H

还有一些前朝石刻雕塑

: q$ {+ I8 F& x% Y

一个狮头躺倒在地,我将其立正过来,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搬回家一定不赖,可惜呀

+ A/ n# W# y4 U) K; T0 x/ N

 

0 s f4 i/ h: V

 







发表于 2009-5-29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是著名书法家,但是不宜用作榜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29 20:08:00的发言:
" {4 j k7 G5 m8 }

看那“音”字二横,与“寺”字二横,何其相似,我倒认为二匾额题字出自一人手笔。

; E* }* g7 L7 u) Z

还有,此二匾额书体,皆长于繁笔,而疏于简笔,风格一致,不是吗?

# ?4 i& w8 Z) t6 E

再有,古时,匾额习用四字,如遇三字,则加“之”字补足。例如清代天安门,在明代题为“承天之门”。

7 y6 l9 J/ S9 z, `' m

+ U4 J) |; x. F) I" r

# _" Y( p3 C' [, \/ {% k7 e' L: O. F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8 t3 _+ [5 H. g1 y9 d

从书法的角度看,不单是刻匾,就是墨迹都有写得一模一样的时候,并不奇怪

- U# J8 E% H( L* ]9 {" O" h+ P4 {& N

尤其是榜书,和平时写字根本就不一一回子事了,这里面的道理,我拿笔一笔画您老就明白了,哈哈

" m0 m/ i0 G1 K) h& @7 L1 q2 `

 

! ~+ O/ e; P3 D' @! L/ V% U

说实话,这两块匾写得都很难看,也许过去没有今天的放大技术,作者很有可能直接写原大的字

. b6 l: [2 N( n0 b* a$ H

当年刘炳森写北京百货大楼,就是写两米多的原大字,但他已经部分使用了放大技术

2 M/ E X. B+ M1 m/ r7 `7 T2 T

但还是和平实写的字完全不同,过去就难以掌握了,会写得很丑

5 a1 T9 y) |4 z4 B! Q* a

一般横竖都是一个写法,结构也完全变样,这是一

! }1 p. _' R- K8 V

 

0 d9 ]% h/ W8 B' `: o- f

另外,不排除后来重修、重刻的改变

3 |/ H n# o/ J6 t5 @$ g' N

您想,唐代的东西到了辽,估计也快完蛋了,肯定重做,会有变化,到了明又重做,又会有变化

- c1 ` o3 X( `+ z( t m: e( \

做的工匠再是同一个人,那风格不就更一样了

2 I) A: J" R+ Y; J

 

. M; N Y) S& ?: I" X+ }

因为在碑刻方面,因为刻功改变原作者书法风格,就是常见的事

( q# @ y( k3 O6 m

所以,在下以为以上问题的产生,从各方面说,皆有可能,哈哈

; O! g% k0 N& |$ R1 [: q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还有白塔寺:

. a! T; r4 W' [* c |

 

: E1 k4 i8 Q" z3 a

出得独乐寺的山门,南行不远,在同样中轴线的位置上,就是白塔寺

/ W; E* D" J+ Y0 }% }" t

白塔寺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重建于辽清宁四年

' C! u3 X8 i+ b" M. I* ^9 U5 [

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通体雪白,造型别致

$ i5 o1 {1 s- i1 Z, |# o

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

3 ^( `8 n. R+ }8 Q% j) ?3 D+ m

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 \7 r2 y; h# C7 A6 e


# b. o: o( K9 Y1 w3 `4 p( w

" T) M0 k" V+ ^+ |1 C5 {

 

( u1 g9 j: N( Y1 |3 R5 F* h* N
9 c! M7 V" O1 ^1 u8 ~& W

有意思的是,塔身有8句偈语,是佛教中的重要理论——缘起论,佛家称之为法身舍利谒,也称之为佛法

o2 }+ i4 L+ |$ h4 H5 w0 r' Q

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

# R5 W4 q/ {3 l/ Y9 D, O

各角有硬朗汉雕像,姿态生动似在极力支顶塔身

. h+ ^0 a: Z2 U( w' @8 ]5 I

塔身下层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衬孤高之白塔,其有众塔林立之感

& w0 J' a0 s# ^* b- _. f/ H

 

8 D4 x1 F5 @* G. o3 j

6 c- v0 v; T# j! a( x, C6 f

, u' V4 y. M O A p3 A5 j

 

, _5 R) u/ [' c+ x6 Z( e7 c/ b


 

6 i( [2 u" Z: G7 J8 K: u7 L/ Q5 F

上下三层各角共有24只惊鸟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 L. a1 e4 F4 _

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

7 k" |6 \* [4 _

白塔历经千余年,饱餐风霜,屡经地震

6 i/ w4 ?7 n% m2 | b) h# K

在1983年维修时,曾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完好无损的七十三件,这些物品做工精细,是稀世珍宝

% H* r; v" J$ X3 o$ _4 Z4 a
& C% {; J1 S& M

 

' B3 ~" ^; d6 v, z2 i: H, n# L5 W

 

\$ @ T7 D/ m* p; G2 T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塔顶是歪的,我的发现也引来了游客观众的驻足

8 C, P/ W- G ?

 

% G4 n% J( D3 {& M& P4 s! Z


6 z6 F& A. a$ X8 |8 _- s- T

 

4 U F+ L j' \. ^+ r5 W+ T

还在塔下发现一个宝贝,大家说说这是个啥物件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蝶舞在2009-5-29 22:18:00的发言:
嗯!真棒~~,又见闲云大展风采!
' U. E( e& o# o/ g7 u

遵从老北京网的拍记纪律

% @# V. o b. E2 {; [

有拍必要有记,哈哈

. f2 a6 C5 c3 N! [

 

发表于 2009-5-29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真棒~~,又见闲云大展风采!
发表于 2009-5-30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2006年8月5日拜访独乐寺












尚不知倒在地上的碑立起来没有?
发表于 2009-5-30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刘念拔的落款,就是刘某,而非刘念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谒陵
发表于 2009-5-29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2006年8月首次拜访独乐寺也拍有照片,明天上传和您交流,今天的额度用完了!呵呵。
发表于 2009-5-29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伪存真,再议“太白”题款

刚才,看了王刚耍大锤子,都是“真的”、“假的”之争。

( k \8 T9 w& J; o9 W

我说“太白”题款就是假的。

3 F! w' v" g, N; h0 f. t0 t

因为古人,有名,有字。名,是自称,以及长辈上级称呼之。字,是供别人敬称的。

+ x6 b4 ]) a% r' s6 u4 y

比如蒋介石,是字,是敬称,他自己从来都是自称其名蒋中正的。

5 o7 L& Q' |) @& {0 A Y

李白,名“白”,字“太白”,他不应该自署“太白”的。

8 n0 Q: y) ]' y

所以,题款“太白”,是假的。

" |" E8 d) I( G

还有,太白二字,落款不是地方。也局促,明显是后人挤进去的。

% r9 p+ {& z% M8 T- b.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U" W8 |8 s1 \* {" x: N

 

发表于 2009-5-30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5-30 11:08:00的发言:
: Y: c" g: l' Z9 X% k5 P

为什么去独乐寺的朋友总是忽略了还有个白塔寺,哈哈

2 M5 W- ]* d% Z( e0 B

还没人告诉这是个什么

. [8 |0 U v4 W! x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好东西哦.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H; Q" ~0 d0 h& j

看来这物件被您捡走了,我也有这种嗜好,嘿嘿!

发表于 2009-5-30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W# ^) n* i9 k+ q

 

" t9 F$ ]5 R# ]. `! `

亲切,好多年前,许多朋友到那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去独乐寺的朋友总是忽略了还有个白塔寺,哈哈

( f" c) R8 ?' ]$ }( T

还没人告诉这是个什么

. L% l; L: r% S+ s8 T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30 0:12:00的发言:
谒陵
' O3 U! Q% N( N" o, a% B/ I

哈哈  没看明白陆老师的意思

1 u- Y# V$ b" L' x

不过陆老师的治学严谨,是极令我佩服的,没有争论就搞不明白事情的始末呀,哈哈

# \& s; [& j% }/ Y, l

与有道者论,长知识

6 U' Z( L. R2 K6 s

 

: s( \; g c+ q) b- [' u5 e

我的意见:此寿字确是刘念拔于官署中所写呀

# y9 Y2 L3 c+ R' ]. H6 d; C+ q

 

- z- J, Z N5 R& N6 C

上款是:乾隆庚戌重九后六日

, A0 Y( h0 M3 @" [1 H

下款是:奉新 刘念拔 书于渔阳署中

# E) Z2 F1 [8 U

钤印两方:念拔 渔阳刺史

( @" S' ~* s& b

 

( M8 w5 N3 d$ ^& {: k9 w* e9 R1 \

最上面是孔姓老人对此寿字的评赞

# X; @( p. \. D6 `6 ^* G( l

后面有:“司马作寿字付石……不觉为歌咏之”的话

% k1 f/ o" Z3 f. M- i5 j6 ?

此老人当是当地的饱学之士,应是刘的幕僚吧,故称刘为司马

1 m0 m0 ]! e" e4 }! F }$ K$ ]% p1 I

 

, E/ C6 G. h4 u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29 23:06:00的发言:
4 T) g7 ^' x8 Q* |( t7 @

刚才,看了王刚耍大锤子,都是“真的”、“假的”之争。

) M' S- j* F1 O1 ~

我说“太白”题款就是假的。

5 L. k: W+ {2 y' A/ F* Z

因为古人,有名,有字。名,是自称,以及长辈上级称呼之。字,是供别人敬称的。

8 y$ X; X g& |7 [8 L2 {

比如蒋介石,是字,是敬称,他自己从来都是自称其名蒋中正的。

7 @3 s2 j7 z, z# D! N

李白,名“白”,字“太白”,他不应该自署“太白”的。

9 k1 H7 o6 N! o1 u& [& _4 D; e

所以,题款“太白”,是假的。

1 u5 i% @1 M& Z/ ~* m& D( k

还有,太白二字,落款不是地方。也局促,明显是后人挤进去的。

8 h8 h# ~5 [; Z; _

陆老师所言有理,但那个落款的确不是后世落款的规矩,如果匾是真的太白所题,署名也是后人怕人不知此匾书者大名,后又加上去的

3 z5 E& x) h1 T9 B! w( m# Z! S A

 

/ H7 q' R- v u$ D& {* ~

这是因为当年书画尚没有落款的习惯,落款署名是宋代文人画兴起之后才有的

1 T7 H" P" j0 ~6 t9 a `

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书画家具名具款的习惯和格式

* b _- v' K: ? {

 

; }0 a! q' R5 ]. V, N8 o

隋唐之际,书画皆不落款,当时的书画,和西洋画的油画一般,画面是满的,没有留白

], |9 p$ D3 x! a

更没有在上面题字的习惯,更没有印章(我们看见的印章,都是后人的鉴藏印,宋以前的私人印章只用于封缄)

" ?# _2 m: B0 m& j! p

就像西洋油画上是不会有落款签名等多余的与绘画无关的内容一样

e k( t/ e! u* ]4 [$ P! M% a) a0 p

 

; ^, K# w+ j. o5 ?

当时的书法同样没有落款,比如,著名的《兰亭序》,后面不会有王羲之的签名

7 H3 f- c) p3 x5 B" C6 w" q- l% B( }

比如《智永千字文》、《怀素自叙》,都不会有和尚自己的签名,例子很多,不依依列举了

' @0 g, H2 r% Q: A E. n

 

, k( e2 I6 J9 U3 U/ N$ v! @

唯一的例外是碑刻,因为后面要写上谁撰文、谁书丹、谁篆额、谁勒石,于是才会将作者名字写上去

' k% q4 s- t( a1 ^. I

因此,如果匾是真的太白所题,他自己也定不会署名,署名也是后人怕人不知到这匾的名气,后又加上去的

. d2 o+ u9 o$ C3 I) C U( ~

 

. g' n$ P( G1 d$ e- \ P% @

但凭此款,判断匾的真伪还不足为凭,并且寺庙公然作伪,也似与寺庙身份不符

8 N9 X+ g W% @$ R8 k

其实对其真假,我个人倒是很不在乎的

% I% J) p7 m1 }) E4 v

 

/ `5 U1 r5 n( {6 }0 f4 G+ Q

 

3 \! o" n4 x, ^2 O: O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感谢纸扇轻摇的补充

0 {( \5 t n9 {6 V( n1 ]

那块无字碑,并没有立起来

3 f, T6 [. n% K \; p1 L, i& |

此碑出自蓟县马伸桥镇傅恒家族墓地,位于傅恒第三子福康安墓地遗址

9 g: g5 p6 @/ B( t. b- _

当然他们的墓应该早被革命群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给荡平了

# H% T. _4 U' F: w& X

 

2 S ~2 B4 D+ K: B5 t" r

碑高4.32米,额刻有两螭,正反无字

, e, T& l b$ E4 @3 g- o

福康安,乾隆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追封嘉勇郡王,配享太庙

4 J2 @7 j9 I* {8 d

 


发表于 2009-5-31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独乐寺的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发表于 2009-5-31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哥哥,独乐寺方丈换人了吗?现在是哪位高僧? 买旧书的市场您没去看看
发表于 2009-5-31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啊!请闲云野鹤老师给个路书吧,我也很想去拜访一下……

5 N4 h% {4 P9 ~4 M2 B! N5 \3 _6 C+ w

 

; q5 I& K5 v$ b- E" w

看上面诸位老师的讨论,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5-30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野鹤:衍文

“谒陵”二字是衍文。当时正在写扣扣帖子,说“明代皇帝谒陵,要求宛平县抓差,让女轿夫抬宫里的女人去”。

+ t+ i1 M8 H8 r* D4 _

不知如何,二字衍入这里。

发表于 2009-5-30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闲云野鹤的这个帖子,不但看到好多照片,而且还学了很多新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叫大家喜欢  是我的荣幸

2 J8 H; c6 x/ Z2 T1 s- _, [

 

J% a3 ^, s' S7 ]( j, K2 k

路倒是很好走 我两次都是走一样的路

6 M& K% S! y2 i! M6 v' k" N

 

8 @! k8 _1 i* l9 V( J9 ^ c3 @2 o

不论用什么方式  先到通州北关环岛  上京哈高速 过燕郊  过三河 一路向东  奔蓟县  有路标 很好走

7 Z2 c# c; I3 o( y5 f0 k

 

6 P! p j2 f* _

但三河过去后 路面巨脏  尘土飞扬

, a- H7 X8 Y4 ]7 Z1 U

 

' A1 v2 }5 t% W$ c$ P

座车嘛  有到蓟县的车  就到了

发表于 2009-6-3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次去是先到的平谷金海湖,再到的蓟县。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如此  先游湖  再登山

% p; Z$ E h8 X& ]

下次我们一定再一起出游呀,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老帖,供大家参考。的确值得一去!

发表于 2009-11-26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鹤的拍记好,为周末的预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5 00:27 , Processed in 1.2212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