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1|回复: 19

求贝币1-3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8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贝币1-3枚

6 Z$ X. j5 t: l6 r+ h8 F5 v

 

- u7 {8 Z$ w( \& Z) d& Y/ ~

备注:本人对古钱币没什么研究,不知道怎么挑地摊货,也看不出是真品还是仿品,只是喜欢贝壳,所以仅仅对贝币感兴趣,有哪位钱币收藏高手能给我传授点关于贝币的知识?网里某位仁兄曾无数次答应要送我几枚贝币,结果到现在我也没见着东西,我又不好意思直说,所以还恳请哪位高手免费赠与我几枚,已解我心宽。小棉袄先谢谢各位了!

* l1 p! a( D- b( p* O/ v J& E

 

4 }' U+ \) x- f9 Y) e0 ~0 Y5 N

赠与要求

5 z; X }3 v. t5 r6 D/ P

1、免费送给我,本人不胜感激!也可以感激涕零!

? n: R9 T* l5 H7 I: ?, {

2、1-3枚即可,多了我也不要,纯属收藏,并非买卖!

( a' `" e% y* E1 E7 i

3、品相高中低档均可,若是三种都有更好,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关于贝币品种、规格、年代、用途、作用、历史价值等等相关知识。

! p$ @. T x( T& Y% @* [' y

4、顺便传授给我辨别贝币真伪的知识,及以上我想了解的知识

" |- z* o/ P* V$ M, }2 X) K

5、能否先发图给我瞧瞧

$ J3 y+ |3 \& A$ Z7 U

6、某次馋记或者活动中带给我,或者托人转交给我都行

4 r0 O! }# y% l7 a/ i' G

7、这个帖子可能有点过分啊,要东西吧,还不给钱,事儿还挺多。哈哈哈,小棉袄先在这里检讨一下,请各位原谅!并在次感谢愿意送我几枚贝币的朋友!万分感谢!

' ]+ ]# v3 L2 Q) x5 v' Y% d

 

8 E, u2 }; u: M2 b& l; Y$ Q& V.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8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追着盘子哥要。他肯定有办法。

& c) e7 A+ y; S: r) Y; n

我有这东西,但是千里迢迢寄过去麻烦。若是盘子哥实在抠门儿,你也方便收取,我可以寄。

3 x# D+ i; J$ b6 E1 d" C9 X

贝币在商代已经很盛行了,西周的时候货贝使用更普遍,币值很高;从青铜器铭文知道,那时侯燕国国君朝见周王,受赐“贝六朋”,也就是六十枚贝币----十贝是一朋,可见货贝价值不低。不过那时侯主要还是以物易物,所以反映在平民生活中,就是诗中所说“抱布贸丝”的交易方式了,不常见使用这种高值货币。

, i# I( p$ T( o1 d8 `5 K$ Z: {- a* ?

到了东周时代,贝币被金属渐渐取代。春秋末期,只有鲁国、吴国、徐国、莒国这些沿海又略显弱小或落后的国家仍流通。而晋、郑、卫、齐等大国则开始铸造金属货币。

0 I% g. [' D! ~0 `" Q

要注意的是西周中期以后,由于需要货币数量比较大,而海产贝壳远远不足,所以骨贝(兽骨雕刻成贝壳形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此外还有蚌贝、石贝、陶贝,大诸侯国和王室还铸造很多青铜贝。

/ A, X9 b: M! d4 F& p, q7 x

鉴别贝币的真伪,我想靠感觉吧。贝币假造的不多。

发表于 2009-10-8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布小棉袄在2009-10-8 18:04:00的发言:
+ @' s4 d' I9 R" a! {2 t" m

。。网里某位仁兄曾无数次答应要送我几枚贝币,结果到现在我也没见着东西。。。。。。。。

0 q3 p0 p# Z3 G; |) F. B' P% k% d: o

这肯定是盘子哥

发表于 2009-10-8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玩这物件。呵呵,送不了你

发表于 2009-10-8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下
发表于 2009-10-8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0-8 21:03:00的发言:
" T7 O6 f; x, q1 N

这肯定是盘子哥

# v3 v% d# A8 k

还真不是我,我都10多年不收集古钱币了。当初学的那点知识都忘光了。钱币书都打包装箱塞床底下了。

发表于 2009-10-9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材质不限?看看能否碰到骨制的,哈哈,,
发表于 2009-10-9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0-8 21:03:00的发言:
9 v+ h& J. s" {9 G1 y/ p

这肯定是盘子哥

/ A/ x( g! I1 G4 r& v2 z


发表于 2009-10-10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骨贝出土数量不少于海贝,主要是西周时代的。

. ?; J% Y, z ?2 m3 A5 i

您看那些骨贝,很多是绿色的,那就是铜锈的颜色。骨贝用青铜器皿贮藏,足见币值之高。

L, c9 s2 ]( w" {+ g

去年年初洛阳出土一片西周卜骨,文字内容是一个贵族卜问是否可以用贝币买车的事;若不是高币值,怎么会用来购买奢侈品。

5 s4 F1 Q& I) a2 {

“贝”字在贝币流通的商周时代,就是贝壳的形象,红圈中的字:

' J( `* X0 x8 z2 x) a


上图字:“王祓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尊彝”。记载周康王在洛阳祈福祭祀,赏赐诸侯贝壳的事。

7 D& P7 ~# O( ^2 @

我学校的商代武丁时代卜骨也有“贝”字,比西周金文还像贝壳。

发表于 2009-10-12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觅着之后,发出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真不知道还有骨贝呢?是说把骨头磨成贝壳钱币的模样吗?

8 i9 S/ H. ]( H9 C

 

/ Z( P6 r7 ?' v

虫大人有图没?想见识见识!

' A" c; I9 t3 ~

 

( p/ F1 ]; m; _" H! f

另外这东西真有造假的,那天去潘家园想买几个来着,结果左挑挑右挑挑的,总感觉那贝币都有点掉白粉,问了问咱网里的,两人都说是假的,是新“宝贝”拿药水腐蚀过做旧的,结果没买成。也不知道真的到底啥样。

发表于 2009-10-15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商周贝币一定有土壤沁色。多半不会很白或只在表面有一层泥。

' @4 s9 o5 A1 {. S/ q

骨贝是用骨片磨制的,跟天然贝轮廓、大小相仿,背面磨平,正面完全仿造贝壳的样子,中缝里钻一两个孔。骨贝所见最多是西周的,因为西周较商代生产力更发达、物流更活跃,需要货币更多,制造骨贝比获得海贝要容易。

: Q5 _. Q1 r0 j, E) o) E

商代多流通天然贝。

8 e5 R! @; ~* }8 Q+ }3 F6 p

商代以前的遗址也出土贝壳,估计多半是装饰品,还没成为一般等价物。

* h8 r" g; s! J/ v z+ j

去年在洛阳出土一片西周的牛肩骨,上面三组小字又细又软,仔细看原来是一个人打算用贝币买车之前占卜的事。特别好玩。

发表于 2009-10-18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布小棉袄在2009-10-18 8:28:00的发言:
哦,不过这东西还真得多瞧瞧,有图没有,虫大人给几张图我瞧瞧,回头我再去学么学么!
) r. K$ O; }+ l1 f3 F8 e4 q* `

去baidu一搜就有.骨的,玉的,天然的,青铜的,包金的……等等

发表于 2009-10-18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不过这东西还真得多瞧瞧,有图没有,虫大人给几张图我瞧瞧,回头我再去学么学么!
发表于 2009-10-19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铜贝还有镏金的和包金的,非常漂亮。尤其是保存的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这个是青铜的吗?AUV!真漂亮!第一次见到!这是什么朝代的,有什么来历之类的,给介绍介绍!

发表于 2009-10-19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的青铜贝币
发表于 2009-10-20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很多,不难找!尤其是石贝!!!!
发表于 2011-2-23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北城兵马司[/I]在2009-10-20 21:26:00的发言:
东西很多,不难找!尤其是石贝!!!!

我发个真正的贝币。

求贝币1-3枚

求贝币1-3枚
yktnm8xw.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6 18:49 , Processed in 1.15949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