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 i7 J" P2 ?" K- V- r' P0 i - j/ ?8 t1 q6 C9 U: r
云居寺900年南塔将原貌修复 * X/ B: T7 b4 w X# i ?: P
房山将启动募捐活动,预算为570万元;该塔修复后云居寺即旧貌复原 , ^0 s( S" u+ p, p5 C# Q5 Y
“石经应犹在,压经塔何处寻?”一千多年过去了,10082块辽、金石经还静静地躺在云居寺的石经地宫中。但在地宫上面,曾与石经相伴近千年的压经塔却已消逝,只剩下一片开阔地,这让不少游客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昨日,北京房山云居寺景区表示,将向社会筹募资金修复压经塔。 - V7 C# f. X' p" w1 @9 h% Q
云居寺已恢复95%左右规模
( K% I9 v1 b) H* o* G' O; U
4 a# q% s t" W" V2 {) ^, b, d! a8 g* r! D+ c& c
3 B, N9 b1 x! z% d5 z" v | 1 [) ^8 y0 p P+ U e* w: i7 j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占地7万多平方米。南塔、北塔各占地100平方米左右。北塔1972年和1989年两次重修。南塔始建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因塔之南埋藏有大量石经,亦称“压经塔”。据记载,该塔为八角十一层密檐砖塔,立于高大方形平台之上,1942年被侵华日军的炮火炸毁了,只留下八角形塔基。
" {9 Z1 _, T4 m! k6 ? “1942年,整个云居寺都被侵华日军变成了废墟。”据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介绍,解放后,经过多次修复,目前云居寺基本恢复了被炸前95%左右的规模。而南塔是云居寺的标志建筑,南塔不存,云居寺的整体风格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修复南塔后,云居寺就旧貌复原了。”
* I( o5 T: ]. s) T% g/ O 8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 [) ^% [! m+ ^7 c9 w5 m- T
1999年5月,云居寺正式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佛教界僧众对修复南塔呼声很高,众多文物专家、学者也强烈呼吁此事。 ! m6 U% F" P) i0 T- X
云桂荣说,南塔修复工作启动于2002年。经过历时五年的广泛搜集原始资料,8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目前已完成了南塔修复设计方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献、照片和实测数据,对于恢复1901年至1923年时的南塔原状依据充分,专家论证后建议按传统材料进行恢复。
0 \# r) n1 S7 f 云桂荣表示,南塔将按原样、原大小,以原规格材料修复,在防水、防渗、防震、防火上要求工艺要高于古代。总修复预算为570万元,将不向国家要钱,由房山区自筹资金。据了解,房山区政府将启动南塔修复募捐活动,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 ; f4 _' ?& y) s5 J
- 揭秘
- p" e! d: ]$ H' q 在南塔复建中,地宫装藏最引人注目。修塔时要在塔底修一个地宫,然后由高僧放入佛教的宝贝,即装藏。据了解,目前确定的装藏物品有5件,包括奠基石、汉白玉佛像、陀罗尼经碑等。
3 e- r( q9 D- q7 p: | 南塔地宫藏“五宝” 2 l1 K/ l. [* U% [# g2 G X
包括奠基石、汉白玉佛像、陀罗尼经碑等
V1 c& i9 x0 a( K k5 R 1 奠基石 2 T+ z5 V2 O |+ L
去年5月11日举行了复建南塔奠基仪式,在高1米的汉白玉奠基石后面刻上了《南塔复建记》。其藏入地宫中,给后人留下南塔复建的珍贵史料。 3 v2 E0 e# a1 _' D. V, q
2 汉白玉佛像
4 J1 L% S2 ~5 M5 y. j- _ 精雕细琢一尊高50厘米的释迦牟尼佛布施像。刻经的石材采自大石窝,大石窝是著名的汉白玉之乡。通过装藏汉白玉佛像可为后人留下“神州石艺之乡”的详实史料。 ' S9 K3 _! q/ d7 z, s
3 陀罗尼经碑
1 Q: J/ K7 N2 {6 [; D 陀罗尼经碑为花岗岩雕刻。按照经中所言,只要有宝塔在,就有佛的舍利在,就有佛法在,所以供养宝塔意义巨大。 5 }$ k3 R' n$ t. D
4 石经寺释迦佛舍利塔记碑
. @8 l& _2 H0 I" E; X' o 高68厘米、宽39厘米、厚2厘米。原碑于1957年出土于南塔地宫,现存于首都博物馆。此次复刻碑装藏可一并留下南塔初建时的史料。 . h* u" F3 y4 u+ [% ?1 U) f/ R
5 南塔北塔模型
* j; K7 X: L" I% r- m/ H# ?8 X$ X 模型为景德镇瓷制。南塔、北塔是云居寺的标志性建筑。千年之后,可能南、北二塔不存,但地宫中留下了它们的模型,能为后人提供真实的依据。
+ K% ~3 O @ t7 x/ s 本报记者 林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