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01|回复: 31

关于东单西单名称的来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5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才看北京电视台《四海漫游》,里面说东单西单名称的来历是因为“立竿见影”。

* q0 P5 v* x2 V( R0 {

可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单牌楼起的名字。

6 H$ n% v7 B' A8 z

 

% }% [0 U/ I0 h7 D8 o9 N0 J

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有这么说的:

7 E5 C: i4 D! N

 

" p x4 f* Z8 f% A* y

在古文字中,单即是竿,是古代测量日影的工具,也就是后来的日晷。日晷就是太阳的影子,最早测太阳 , o" ~7 B0 W9 B: X/ i- _1 N* m

( b, w& u( h; h! M7 G I( G, n4 _& E3 r4 R: ?; e) C; U7 ~" }# H h
影子的方法是“立竿见影”。

' Y) I1 x$ o" H& G/ |

  所谓东单,就是东方日出之意,古代以东方象征春季,即用“单”为立杆,测定春分点的太阳位置。《神话考古》作者陆思贤说在金文中,“西单”是一个合体字,“西”字作鸟巢形,置于单字的丫杈上,意为鸟巢筑在树上;或中间加鸟字、隻字,意为飞鸟归巢为西,寓意日落之景。单字一侧加“目”字者,意为观测偕日落的天象。在此表示测定秋分点。 (《北京青年报》11.2)

3 ?; t0 X9 [1 a' e! |2 Q

 

+ v! _) _0 c& E* j7 ?+ i, r

不过更多的说法是来自单牌楼:

A& r/ b4 Q9 C# B

 

) o# I' e1 Q6 I4 n

我听了这件事情,一方面为这位工程师的认真劲和弘扬老北京人文、历史文化的精神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其老北京文化知识的缺乏感到遗憾。因为东单或西单地名的含义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复杂,这个“单”字真正的含义其实就是单个的意思。那是因为在早年间,这两个地方是个路口,在路口的北面各有一个牌楼,东单的叫“就日”,西单的牌楼叫“瞻云”,意为东边看日出,西边望彩云。1916年,袁世凯当政,将“就日”和“瞻云”改为“景星”“庆云”。因为这儿的牌楼就是单崩儿一个,所以,老北京人就“东单牌楼”“西单牌楼”地叫开了,有时简称:“单牌楼”。在20世纪50年代扩路,牌楼拆了,于是也就剩了“东单”和“西单”了。

7 Z4 w( @2 X9 [+ i0 q n$ T' i. G

 

! Z/ n, v1 `1 E4 H

到底谁说的对呢??

单选投票, 共有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牌楼是相对四牌楼叫的

发表于 2009-2-6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牌楼有单,有四,才有了西单与东四。
发表于 2009-2-6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单牌楼”说的对。
发表于 2009-2-6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09-2-5 23:04:00的发言:
" r7 a# }: o2 R: l D# |# I

 

: `3 `* i( m' T0 F w% e4 j$ y) W9 J

我听了这件事情,一方面为这位工程师的认真劲和弘扬老北京人文、历史文化的精神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其老北京文化知识的缺乏感到遗憾。因为东单或西单地名的含义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复杂,这个“单”字真正的含义其实就是单个的意思。

8 ~4 }1 ~- B4 O9 @! J3 N0 |

 

/ I8 B Z2 \* S: ?0 G* s

--到底谁说的对呢??

8 \! }& u; e+ V6 c' w( e

 

/ m9 ^" b$ J+ N: n! b

持第二个观点的那位先生上来就先为别人“遗憾”,其实他自己倒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y6 j* M5 U/ _+ F+ V3 [

就算“单”指的是一个牌楼,那为什么要在东西两街各设一个牌楼?为什么总共四个牌楼而不是三、五、六个?

% e9 Q% e. ~& u# A1 v) h* p3 N" x. _

 

发表于 2009-2-13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
发表于 2009-2-13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2-6 8:36:00的发言:
# P2 f' E- I l4 D- x" A$ `

单牌楼是相对四牌楼叫的

4 Q4 A7 o1 k' K1 Q' I" v+ J0 _

四牌楼是不是指十字路口每个方向上都有一个牌楼啊?

发表于 2009-2-24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勾云在2009-2-13 12:48:00的发言:
! G4 Z# q+ _+ j2 Q1 E$ k

四牌楼是不是指十字路口每个方向上都有一个牌楼啊?

1 b, J5 T, x* j1 b# }3 [- `

对!

发表于 2009-2-24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3-7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楼上提到陆思贤的《神话考古》一书

& X8 a' V8 a( A( f0 T

 

s7 k3 T! b' T

我以为,他的研究也是一家之言,并不是说他的所说就都是完全正确无误的,他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1 i V1 O4 P1 t. w

 

" K4 b) Z' c l' B

陆先生似乎很钟情于“立杆测影”的作用,每每都会谈到

$ E) K5 v6 r7 `' d

 

" _1 @1 K) ?1 |7 J G8 _2 M

但他的观点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比如对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的释读上

' w- g8 ^% ]* Z+ w5 O

 

' |: ] Z9 \) ~: t8 G1 k

陆思贤先生在《神话考古》一书中有专门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它与立杆测影、天象历法有关

- f8 o: G5 h C8 x( [

 

% t8 V! d- L4 n+ w$ ~ F5 N1 {8 c

(陆思贤著《神话考古》165页,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 A4 E8 R) g V5 h. k4 B

 

6 v, j. }, J1 I4 ~* i

但是,在与李迪先生合著的《天文考古通论》中,陆先生的认识虽然仍然持天文历法说,但具体含义有了变化

9 k; q n8 M/ @4 I7 A( M% j3 r

 

5 H3 P0 Z; b: g3 M7 v

不再认为它与立杆测影有关,而是引《说文》“毕,田网也”,认为它与田猎、渔猎用的网有关

* N3 V3 Y: R! X+ K

 

& W3 o+ C! ~- w2 j1 I

(陆思贤、李迪著《天文考古通论》70--71页,祡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i( s: F! h) k& h- }) u

 

5 O' m! E8 a5 F- q

所以,我以为楼上的举例和相关说法,有些唐突

发表于 2009-3-7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 说东单、西单  并非单个牌楼的意思  同样东四、西四   也不是四个牌楼的意思

- U M' [0 @& ~* R( H4 ]) e# W

 

! `; i2 m( y. y! V4 |

是有悖于实用理论的  就是我指的本末倒置

7 ^. ]" I& d9 {7 y |. L; }; E6 Z" g

 

$ ]# j) O' q4 \" y& [4 K' d

如果说东单、西单  并非单个牌楼的意思  就是测日影的原意 那东单、西单   实际意思就是“东表、西表”

; g( z4 F: N% I6 q7 t* D

 

, C/ c: W( U& h2 U2 E# X

而当时的四柱三间牌楼  实在是与测影的表木相差甚远

8 r5 M# U; h4 p4 n

 

- E* u2 H: e' I+ F3 J1 X7 z- ]& q# s

所以我说  他的实用功能  还是标示主要街道  鉴于地理条件  建单个牌楼 同时上尊古法  附会古意如是说 岂不两全其美

) [; g% D% S e

 

3 j/ Q; A7 c: Y& i( Q) X3 h

如果说是事先就规划好的  反正整个城都是新建的  那就该东西左右完全对称 

8 A* ?$ H6 y* V; h

 

" f1 f/ j0 V2 n, V2 H

西边就不会出现那条小胡同   也是个真正的丁字口才对

+ s5 ^' P& n. b+ ]4 C( `

 

~! e2 i+ L \0 ]& w

所以  我是从地图出发  从实际出发考量这个问题

4 R8 x: r0 q9 p8 g7 A; m0 q/ O6 g- _ Z

 

9 d- }+ Y( W$ y* n* K' u! ^: t

分出一个事实的前后顺序来

( W; K5 c: a6 @% z: y' N

 

; E' t8 V) X" f

 

发表于 2009-3-7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3-7 10:11:00的发言:
: ]5 I% {. U9 G+ O

另外,东(西)单和东四(西四)地名中的“单”和“四”,从根本上讲,并不是指牌楼数目而言,而是另有所指。

$ V0 y; l" R7 M' o) o

 

: Z6 K5 a' J& ?6 A/ e

 

. [4 J m, \* L* v3 f4 O' a5 ~

 

- x5 m6 Y! W3 e1 t" y

得罪了  讨论并不是干仗  您也是严肃认真的朋友  所以才赘述许多

) J* I d3 `# S0 s* S0 W1 X

 

- c, r0 p H' N" [+ m0 q

很想知道上述的具体含义   再拜 

发表于 2009-3-7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3-6 23:27:00的发言:
7 ?- i' ?- w- m1 ]2 E; |

没那么复杂  就是单个牌楼的意思  老百姓哪里会理会什么复杂的含义

) h4 f( M; M& ^8 h

东单、西单  就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的简称  相对于  东四牌楼、西四牌楼而言

3 ?' h7 c& J6 c! @/ j0 J

为什么有的是四个  有的是一个   看看  地图  牌楼立的方向、位置 道路条件  就明白了

( C. K0 w) e0 r$ z0 _

复杂的含义 多是文人附会的游戏罢了

: p6 F2 I- Z2 J- W% j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3-6 23:39:00的发言:
' d- |- I' h! _% _

这话说得有点奇怪了  中国自古就有  在十字路口  立牌楼的惯例  

0 a9 F8 R. J; j0 p

一般每个路口都有  就是四个

& `( K5 n0 C% A4 d9 ?: w

在主要的道路立  就是一对  不可能出现 三、五、六的情况东单 西单 为什么只立一个  看看立的位置的自然道路条件就明白了 见《乾隆京师全图》

0 }7 E3 o+ p; W a6 T' _

中国建筑是最讲究对称的   东边的情况 不可能立四个  但满足立两个的条件

5 } \% C6 |- L( V) Q

但西边又有问题   (道路宽展  也不可能立四个) 这种道路立两个   也好像不合惯例

( `6 I+ c7 O* @- a" h

因此   可能就是基于以上原因 两边道路因素  综合考虑  就选择了只立单个牌楼了   

7 E: e7 ~8 R- t) [2 t2 s

 

" [& a' ^. \. b

首先得说您提供的图不错。其次要说,我对您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1 X" t$ ^$ C% j- G

 

' _3 Z6 C5 r3 k1 N: Q

您认为老百姓哪管那么复杂的含义,还认为关于东西单牌楼的其他说法(应该是指本帖的"立竿测影 "说吧),是文人附会的游戏。

3 l; M P, q4 G: A* f( A

 

( W5 Z' P( g0 M& W; U

没错,老百姓是不会管那么复杂,但这就不是一个老百姓能管得了的话题,这本身就属于古代城市建设的深层文化,涉及古代的周易风水堪舆文化和城市地理学。古时候一个皇城的地理风水压根就不是老百姓该过问的事,而是刘秉忠郭守敬姚广孝样式雷这些人操心的事。

1 {( o, i- K8 Y. m& }9 E3 V4 i

 

9 j$ k0 l6 X3 a( b

说这是文人附会的游戏恐怕也不妥。难道咱们老百姓望文生义一拍脑袋就得出来的结论,就不是附会吗?探讨这种文化话题还是应该具备一些专业精神才对,站在所谓草根的立场上太过想当然了并不可取。

- B& |, K& _. I) @8 f

 

6 r1 @9 y2 \- R v a

您说自古就有在十字路口立牌楼的习惯,那么请问:为什么自古就要在十字路口立牌楼?难道仅仅是为了美观么?

; P9 |* p f2 I, ^8 f9 d6 R- \

 

; v" b7 r8 U, m* u

不知您是否看过陆思贤的《神话考古》一书(冒昧地猜一下:目前在这个帖子里发言的人恐怕大部分都没看过。说错勿怪!)。

6 x# H$ o, t& h5 i N0 v/ C* f

 

6 F7 }1 ?. F2 v& r8 Z

这本书里对城市中的所谓“单”有很详细的分析。古代殷商的都城外就有四单:东单、西单、南单、北单。如甲骨文中有:“今日之逆旅,从之于东单,亡灾”

0 c5 ~" R' |% e$ T$ F" q. d* ]& s

 

6 o4 T) D9 m8 p! e) ]' k

之所以要在通衢大道的交通路口设立牌楼,也就是单,在《古今注》可以找到解释:“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这个“单”即是立竿测影之表木。

1 Y! U& G4 s1 E1 @" v% p

 

" [1 z3 F# Y( ?& U

可见,如果“单”和牌楼的意义不像大多数人所想的那么简单,那么恐怕这也不是文人墨客吃饱了没事弄出来的,而是古代工程师做的事。

0 z" W9 Z& N$ @7 r4 I

 

1 b A3 n' f/ i) }( N0 A# b; x

-----------------------------------------------------------

( D. _4 D1 ]& |( k% k

也许关于东西单牌楼的来历和意义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或其他观点,但总归这是一个学术话题。大家在网上发帖图的就是一个乐,各执己见,谁也没指望说服谁,而且谁也甭想说服谁。(按某版主语为“吵蛤蟆坑”,呵呵)。可如果真涉及学术话题,那还真得是四两棉花--单谈。

0 S& B2 j+ Q" B- x2 t6 d) H

 

7 Q" }# j) T3 }9 A' u5 `) d3 n

以上拙见,供参考。

发表于 2009-3-7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东(西)单和东四(西四)地名中的“单”和“四”,从根本上讲,并不是指牌楼数目而言,而是另有所指。

$ v* _7 M M5 Z# |& f

 

+ N+ U9 q* x: D' z

 

8 D: g8 X! X$ @, ?: I1 O

 

发表于 2009-3-7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观点 很有道理 

( X4 A# E" D7 i% Q

 

1 G! B6 y! {) U# v' t/ n

并且由于我们这些草根 实在读书很少  胡说八道 吵蛤蟆坑 犯些错误更是太正常不过了

, d# p" J$ [4 F' }

 

( R" t! \' m: ^3 j9 i8 W

更怪我不负责任 没有说清楚  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本想只说说今天造成的事实情况

' J" ]+ ~$ N* I [7 x

 

, m* B+ C0 p6 q' s4 Z

没有想往上导得太深  楼上说的深层意义肯定是有的 抖胆再说说我是这样理解的

. p) i/ _% M) ?0 l2 _) ^

 

+ _, U& {$ u, `! }

 

# d& F+ t4 [; I/ e; v' `+ ^0 A

同样的问题 我也曾经说过很多次  关于祖上的很多讲究  这类问题的确很复杂  并不能一概而论

% f& `4 J) Y: M: u+ Y5 Y$ e* d

 

6 h+ g! U' Z4 R6 s" `

所以中国文化底蕴深厚  就是因为凡事都有个讲究

, `% k7 v$ M9 V$ S( p* X

 

; G. O1 I% Y3 G

但在这讲究背后  有的是深藏道理  有的则是一种美好的说法 我们似乎要有所区分

# B C0 p+ z! B) W

 

6 r4 P* h& P+ e3 Y9 `1 \3 D0 i

哪些是有道理的“实讲”  哪些是一种“虚讲”

+ |: _" b9 }( I) |; t

 

. K4 @$ v8 z0 g# V& O$ {! y( g. q/ ?

就像是 紫禁城内诸多大殿、城楼正脊两头的铁链  真正的作用就是加固稳定吻兽

9 e% x( c( Q! o2 H8 x5 K' J8 H

 

; w' l4 _6 h4 `; V( u, [* g

但一定还要有一个“防止吻兽半夜飞升”的理由 其实谁都知道 他不会往上飞升  只会往下掉地上  哈哈

4 g1 }4 m. S9 j

 

2 U" O* L+ p/ D# ` F: F" u

风水学上的很多讲究也是如此  并非样样都是科学道理

, t0 w) G/ F5 O I6 e) Q

 

3 _# {: _/ U2 b/ V0 o& E

比如影壁 其实真是起到了很多很好的实用功能 好处多多自不必说 

3 U" Z; ?& R5 n3 U* t

 

( [9 M) o2 {3 u3 p; X! d( r

但一定还要有一个“照鬼影” 防止外鬼入宅的说法 其实防止进入的除了气流就是视线

# B" }; `5 V7 ~6 K7 p: k5 Z8 p

 

( n7 s3 a: B: P J- }& v7 t- o

 

; y& F. r* L; |( K" ]/ Z. S

我所说的文人附会  并不见得就是贬意词 指的就是这种暗含于内的“虚讲” 就是附会古意  就是寻根求源 暗合古意

' q5 ?9 |* H R% m# x

 

! J. B. l6 Y9 S; a

这附会古意  指的就是楼上说的这些道道

4 z) h% ^6 v. t" a

 

9 W) }8 g! ?, C r

但绝不能说老祖宗留下来的就都是  必须遵守的  一定有道理的 并且是符合今天实际情况的

, a3 E: D+ f* c+ h

 

6 J" H8 q5 e1 F8 L, q

 

! g9 H. T9 N0 Y, B: ?

其实在实际应用当中  已经有所改变

6 Z8 r+ ~# S: I" H2 j* l

 

3 ^' S+ n: J* O; k5 }/ u

在城市营建中 无论元、明都遵循了《周礼考工记》的王城建筑规范  所谓

$ a* m L7 @ ^6 ~" I; j

 

: X2 Y: A$ {* c# R- B1 w/ h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

" c+ L& x P+ x. p- g

 

2 }1 i2 [' `. i

有的被严格遵循  有的便在实践中有所改变  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 k( b9 `# e) P$ T: s2 U& L

 

( \6 D, A% `- x& C0 f' t, E

 

: I1 s% G* K3 m/ ]$ b

考正这个“单”字  肯定有所历史渊源  肯定是有所讲究 但到了后来肯定是有所变化了

5 d5 b0 a2 m1 d0 {$ c

 

; g( d$ _: Y, z* a

我上面一番话  其实就是以“实用说”  掩盖了“讲究说” 

' }% ^. q: F7 L" y2 h, ^ o

 

. [0 W* }4 \! h

但楼上说的对 老百姓知道的是实用  文人知道的多是讲究

5 M0 Q/ \5 o3 n p

 

# t8 o. Z1 ^; P4 N4 F/ W' N! J$ W1 Y

基于我将此处的这种讲究  归于“虚讲”  所以说它属于附会古意之产物  并非彻底否定  这一“虚讲”

1 x1 q, b5 T+ Q# y& Y% |

 

! |+ @+ J: H; {! R) H

中国文化  正是在这些说道中才变得 纷繁有趣 

% y4 n$ \ f/ {5 k3 D! d

 

; o/ j2 z1 _3 F1 g) v- N

 

6 h4 d# d# o8 l% v

楼上考证  牌楼和单(表木)有关  这些在关于牌楼的历史演变研究中都是明摆着的

! ~+ D! W+ D$ N

 

( q8 ^- R! B4 I! O: P9 p7 Z

过去的表木  往两极分化   一是变成了 今天还可以看到的  比较接近原型(独立一柱形  成对使用)的华表

$ p! Q1 z* P- [% E1 B! @

 

( x6 e' q+ }7 o. `% y) ~! w2 {3 }

一类  在两根立柱中间加一横木  变成街坊(牌坊)  成了今天的牌楼

5 s2 t# @: u1 H9 c6 i

 

9 y+ [" h9 m: s, }& x* P1 _- v: X

但无论如何  谁都知道  东单、西单  肯定不是为了测日影而建

1 R& ~( ^' r b

 

: c2 k( X2 T' w, m+ q

牌楼一旦由表木发展为牌坊   他的作用除了过去必须的标示里坊(坊门)   就是后来的标示重要的道路街口

$ y, S, |% [* g! N$ ]2 F% {# K

 

" P5 k* M( g+ s; ?. c k5 f

这是其实用功能  基于一切实用功能都要有个讲究的惯例  做出如楼上的寻根求源的解说  就是我说的文人附会

. w% e! d: [7 ~) S. A/ P. S

 

2 b. A: P3 b4 V8 R5 i5 [5 X ~

就是附会古意   就是楼上说的  是老郭 老姚们所关心的事情

+ J n1 t: }0 I0 w3 W

 

+ i1 u# w; I( d2 o5 f

所以  我们并无矛盾

6 v9 w F( ?+ [. L8 ^

 

* \0 [1 q/ a0 @5 h

除非你非说  这东单、西单的作用  就是为了测日影而建的

1 D* z! Y5 K' U1 s! H4 q

 

3 N: }7 g4 P1 s0 Q( _+ d

我想诸位看客应该明白了吧

0 ~4 E2 x K" ]6 e, n( e+ e3 l, k

 

- P4 M' u" l4 R5 I; a

楼上又说了  东四、西四  也有讲究  虽然还没说出来  我也相信

b5 M" D$ G/ l+ g6 S

 

' v4 ?3 @/ v9 Z

这就是我们中国文人的伟大之处呀

: r2 t C |! X% D

 

/ s1 W) s' I3 k2 @7 M2 P6 h

用今天话说  就是制造概念  但所有概念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和实用基础

! O( N3 v' v& x3 S

 

* v& [+ X1 R( Z% x

但好像不应该本末倒置  不管实用  只看见了概念

2 i# p$ |, K' Y5 A

 

* C! [9 `- n; s- T9 A

就如同 我们非要说  “影壁就是照鬼影的   说他遮挡视线  防止气流直冲是胡说”一样  没人会信

) m! }# S9 G; E3 ^; T4 b# R

 

" e: ~$ [0 H% w; c* m7 Y6 {+ l7 [

供大家参考  得罪

3 [& x- y! y/ x8 m+ t

  

发表于 2009-3-6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么复杂  就是单个牌楼的意思  老百姓哪里会理会什么复杂的含义

( G9 w" b( D% E

 

8 {, C& s2 _1 Z1 I+ w* J

东单、西单  就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的简称  相对于  东四牌楼、西四牌楼而言

5 m) q% G F0 Y8 k$ G

 

. w! B: S- o4 t

为什么有的是四个  有的是一个   看看  地图  牌楼立的方向、位置 道路条件  就明白了

' ~& e; U; s1 e1 F: l/ ~6 t

 

; d) g( J* V$ y2 [' b

复杂的含义 多是文人附会的游戏罢了

发表于 2009-3-6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2-6 19:39:00的发言:
4 C2 ]7 j: O' u7 ]( g9 `

 

$ S* |; [- C9 r7 }* |

持第二个观点的那位先生上来就先为别人“遗憾”,其实他自己倒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7 J9 E% K1 b |6 L

就算“单”指的是一个牌楼,那为什么要在东西两街各设一个牌楼?为什么总共四个牌楼而不是三、五、六个?

: @$ J6 E+ a8 ?' i Q2 v

 

v+ A1 Q1 O2 U; Z- H

这话说得有点奇怪了  中国自古就有  在十字路口  立牌楼的惯例  

: z- U* p3 y3 Y9 \- `* t

 

6 v! E# X: {3 R; o( Y1 N

一般每个路口都有  就是四个

4 G3 I" }9 H& O6 ?7 a: Q

 

( y. u/ b( }! p8 u6 T

在主要的道路立  就是一对  不可能出现 三、五、六的情况

2 ?! |( ?: h- a% j0 Y! C0 }* {

 

4 } H, t' l, Q2 ^6 w4 w

东单 西单 为什么只立一个  看看立的位置的自然道路条件就明白了 见《乾隆京师全图》

- p7 M& R% L: e5 Q& l" P

 

: A1 V1 K, Q. `0 ^ t) q* `

中国建筑是最讲究对称的   东边的情况 不可能立四个  但满足立两个的条件

3 D+ u7 o+ G0 W& W! {! c

 

o0 D3 ?. @0 _4 ]$ ^

但西边又有问题   (道路宽展  也不可能立四个) 这种道路立两个   也好像不合惯例

7 y4 J1 R1 i9 u5 b8 w

 

+ \2 O" @! H& _/ n5 C9 P7 B% `

因此   可能就是基于以上原因 两边道路因素  综合考虑  就选择了只立单个牌楼了   



发表于 2009-3-10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3-7 11:44:00的发言:
9 [" X9 p1 L# [" E2 {

得罪了  讨论并不是干仗  您也是严肃认真的朋友  所以才赘述许多

# a) \2 [9 W) b- Y" E5 @. D2 m. d0 G# k

 

2 c4 x6 M2 E4 ]) X+ S% { k4 R

很想知道上述的具体含义   再拜 

' g$ X2 ]9 k& h0 _# y' H( D

很愿意探讨。

; }5 Q& m: r: J; ?6 Y8 M& ]8 A

 

# A% b0 S3 a+ f$ P- K- r% L& @% K/ E

我的看法是:地名以“单”和“四”命名在前,是“本”;

7 N0 P6 z) {, y Q9 _

而在这些地方分别设立单个和四个牌楼在后,是“末”。

& v6 ~7 e, x/ Y

 

x% l% Z2 d4 d

也就是说,牌楼的数目恰好对应了地名,而不是地名因牌楼的数目而得。

: r- w( H6 T( ]


“东(西)单”和“东(西)四”本身就是完整的地名,有完整的意义。

) Y1 ?4 U, ^5 J% j% L

这些地名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几个牌楼的存在。

* u) c9 B# o; G1 q

 

/ G7 X# ^, D# w* r

因此,所谓“东单牌楼”“东四牌楼”并不是固定的词组,它们的意思也不是

@$ f2 E6 @7 T) k1 M( g# m$ ~

东单个牌楼”或“东四个牌楼”,

9 P: ?" v; @% ?# R

而是“东单的单个牌楼”和“东四的四个牌楼”。(绕死我了~~)

' r; u: ^4 l' X+ d9 g' ] d- Y

 

: u* b% h/ ^& Z5 U5 Y5 p3 |0 [! _! A% i+ S

因为一切都源自设计,所以才会出现如下两种看似巧合的情况:

# J& l; ]6 ]& @9 @$ X' H! G% q& A

其一,牌楼的数目刚好与所在地名中的数字吻合。

) U' I6 \ U6 F) ^

其二,牌楼设立的多或少,又恰好适合于当地地形。

5 K0 S. l6 X# Z: d2 Z

即有单牌楼的地方不适合多加牌楼,四牌楼则刚好安排在十字路口。

& A/ |+ Y5 D& C" L- l* O) N0 F. y

 

$ A+ j% v) V! P7 i4 t9 h' s

--以上大致说了一下地名和牌楼数目间的区别和联系,即谁为本谁为末。

7 e9 o, i6 [( w& [1 o

 

$ r% Y3 f K0 V; ?, n- D1 P! Z/ O

至于说地名为什么要叫“单”和“四”,以及牌楼和表之间的关系,我不太想在这里罗嗦了,

4 b9 M# E& a3 w

还请见谅。如您有兴致,可私下交流。

) R l6 |9 M( }& Y8 K) }, Q8 S

 

+ e! m- C" O7 `: J5 p

………………………………………………………………………………………………………………………………

0 u* }/ z8 Q, b$ o$ s5 T

的确,“单为表木说”只是陆思贤等学者的一家之言,甚至他们也是少数派,

4 m" e" T9 s9 U$ S+ e5 p

但我倾向于接受这个观点。

; x' A: T T/ O" m, |( y- R

总之,本帖两种立场均属正常,

: \7 [( }1 [, Z5 Y7 p0 _# O

这个问题或许还有待深入研究,而不必过早做结论。

7 M: U2 @4 F5 _; |8 B* w

 

4 N- v5 c5 K0 I, ?% o/ v4 W

(另,个人以为,陆氏其他观点的变化和本帖关系不大。)

7 _! E) c+ g2 t7 E: L

 

发表于 2009-3-12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晕菜了,那要是再说深了岂不更晕菜?

2 J6 O! Z4 w0 l. ~, {

 

7 m1 A3 F! P/ h2 w9 g; o

现在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 j6 z/ v+ u& ~4 A X7 W) A

 

7 w1 M) @' T% v

1.古人为什么要在东(西)单和东(西)四这四个位置设立牌坊,为什么它们恰好是对称的?

" P- |* _/ q. s- `% Q$ Y

 

0 ^" M2 a, t/ Y

2.这四个地点的牌坊其意义和用途是什么?

- g: A1 J* n7 W

 

9 f7 M6 n% E! N1 p

3.为什么京城的通衢大道路口并不一定都有牌坊?

发表于 2009-3-11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 Z( e$ X$ h, k" p6 r" P+ V
QUOTE:
8 c2 a+ ]" `6 ]$ q/ t3 o5 }

完全晕菜   我已经无法再说什么了

1 c4 i+ I o- \0 \+ ^9 y) |; f

 

: \% Y0 D3 B9 u( P. ]# k) } G

没必要了  哈哈

" V9 J' \7 s: i9 O( K M

 

2 u/ X' w2 n- ?1 u8 ?1 y

 

V7 m+ J2 {; `5 p) o4 s

发表于 2009-3-13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3-12 22:25:00的发言:
: |+ y" R% w, b

这就晕菜了,那要是再说深了岂不更晕菜?

# w: M7 O$ E! Y

 

: Z, ^! a; r j# u

现在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3 X0 d, `3 f, y% `3 ]6 e

 

- r4 M- I4 A2 A: x: q

1.古人为什么要在东(西)单和东(西)四这四个位置设立牌坊,为什么它们恰好是对称的?

3 [/ E: H% _% T, N' y

 

2 l. }0 M' G) k

2.这四个地点的牌坊其意义和用途是什么?

/ r y" i1 ]2 y

 

. i2 w0 c5 h4 s) p4 i9 g9 M

3.为什么京城的通衢大道路口并不一定都有牌坊?

' [/ a+ u) f) G% K; p9 q

去看看元明的城区地图,里面有坊的划分,类似现如今街道办事处辖区,也许会有帮助。

2 C* R4 Z: }$ M6 t% z

 

/ R9 w2 d. y F/ o; k& r& p- i

单牌楼、四牌楼简称成了西单、东单,可三座牌楼就简称成了三座门?

# j3 r6 B, _! H

老百姓的语言丰富多变,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即可。

发表于 2009-3-13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着您的解答  再拜

% r$ H7 T. \! q) B' @

 

- Y( g. G$ t( t# z: h0 Y3 R

真心请教  期待

发表于 2009-3-20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一本书上说,以前西单和东单称为“瞻云坊”和“就日坊”,老百姓根据两座牌楼而俗称为东单、西单
发表于 2009-3-23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ushroom127在2009-3-20 14:18:00的发言:
今天看到一本书上说,以前西单和东单称为“瞻云坊”和“就日坊”,老百姓根据两座牌楼而俗称为东单、西单
5 C* i. M3 _; {- `" _

很对呀

) e0 |: V* f4 h* ~, V% z

 

( K% N. i8 c2 L& z/ t: b/ D

因为西单和东单上面分别有“瞻云”和“就日”的匾额,

/ v5 o$ @1 P2 z5 f/ p( P' O. z

 

- S1 R% L# |+ a9 o C* {2 q

东面就日 迎日出  西面瞻云  看晚霞

发表于 2009-3-23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3-23 7:39:00的发言:
# f) f7 `4 W& G- u

很对呀

3 U+ ]2 D" b% b

 

4 e& s: p$ A* v) T$ i

因为西单和东单上面分别有“瞻云”和“就日”的匾额,

/ l }, r+ c# V0 e2 S7 {- }

 

% L& ?: z6 \. D- g% T

东面就日 迎日出  西面瞻云  看晚霞

% h1 j* F" t) B( W

是,我的意思是说,“西单”,“东单”这两个名字不是一个原来就有的名词,而是后来老百姓叫顺口了叫的。

$ j" W/ i n! X) g5 `* N

因此根据“东方日出之意”来命名东、西单之“单”,是否只是附会而已

发表于 2009-3-26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人一般叫东单为单牌楼,地名取自于此。
发表于 2009-3-30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ushroom127在2009-3-23 20:36:00的发言:
: s. g" B- f& H; \+ @# x

是,我的意思是说,“西单”,“东单”这两个名字不是一个原来就有的名词,而是后来老百姓叫顺口了叫的。

6 F3 Q" n7 T) {7 s1 M

因此根据“东方日出之意”来命名东、西单之“单”,是否只是附会而已

: I% U# M7 v7 v+ K% M4 v1 A b

“瞻云”和“就日”的名称不能说是附会,那是给牌坊起的雅称,是文化的体现

' |; j8 \+ t; j5 l% [$ e6 q

 

. X9 t5 H1 h3 q/ G

北京所有的牌坊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北海大桥,有“金鳌坊”和“玉蝀坊”坊

0 `% v, i) @3 ~

永安桥有“堆云坊”和“积翠坊”……

! C! U# ?6 G% o1 l

 

- S. [1 `8 z# U2 U

但文人行文肯定是写这些标准名称的,否则会使文章没有文采

" h; |3 O" a, t% Y, y& a6 G3 p( k

比如文人写崇文门,不写“哈德门”,一定要写“海岱门”

+ i: u# p) Q1 J

 

; r. p3 A5 Z h& F' T" Y

但民间多以牌坊当作地标使用,叫一辆洋车,如果和车夫说去“就日坊”,那不是找挨骂吗,成咬文嚼字了

) s1 o0 l4 k- G

不见得车夫就一定听不懂,他肯定也知道,但这么说有点装蒜的意思,不如直接说去“东单牌楼”听得顺耳、直接

: ~( p" O+ d( N- O+ [- D

 

5 A/ M7 }5 _; T% ^- g

和别人约在“金鳌坊”会面,肯定也和车夫说:把我拉到北海桥头西牌楼下

5 N$ ]% Z1 }. D. T

否则,非说拉到“金鳌坊”,备不住车夫也会犯晕了,哈哈

发表于 2009-4-4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蛤蟆丁.好帖!好帖!
发表于 2009-4-10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3-30 12:50:00的发言:
$ j$ f* f! F8 q: ^( ~6 r

“瞻云”和“就日”的名称不能说是附会,那是给牌坊起的雅称,是文化的体现

. \1 g6 }9 p" X! N7 ^* y; H

 

% ^. Q' g* e8 u2 r: w+ P

北京所有的牌坊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北海大桥,有“金鳌坊”和“玉蝀坊”坊

6 Y3 z" o7 M* C9 L& P

永安桥有“堆云坊”和“积翠坊”……

# V. c. g5 ?9 _# X% T7 B

 

/ d# S9 t1 l6 o. {# W1 C2 }' p" T2 {% ]

但文人行文肯定是写这些标准名称的,否则会使文章没有文采

( C' {/ I. ]( X% F

比如文人写崇文门,不写“哈德门”,一定要写“海岱门”

; j7 k/ l; i( \2 k4 ^% u

 

" k' x6 w) q# f

但民间多以牌坊当作地标使用,叫一辆洋车,如果和车夫说去“就日坊”,那不是找挨骂吗,成咬文嚼字了

1 E- z. t F: R

不见得车夫就一定听不懂,他肯定也知道,但这么说有点装蒜的意思,不如直接说去“东单牌楼”听得顺耳、直接

# ~3 s' r# Y8 r% `0 Z1 `

 

: b+ H: ?3 M+ }( {

和别人约在“金鳌坊”会面,肯定也和车夫说:把我拉到北海桥头西牌楼下

( K8 T& n) F! O% X

否则,非说拉到“金鳌坊”,备不住车夫也会犯晕了,哈哈

6 z; x: n: x6 d7 Q% z; }5 G0 }

嗯,这么看来,我和您想的是一样的,可能我没说清楚。

6 v( h& c/ O6 i2 h( C

“瞻云坊”和“西单牌楼”是文人和老百姓的两种称呼

$ l0 p: Z& H( b# g6 h5 f6 V3 a

“西单”是老百姓省略“西单牌楼”的一种叫法,从这个过程来看,与“瞻云坊”名称无关

0 U( H$ C0 N0 `) x$ M$ }

因此这个“单”字的来源,只是老百姓的简称罢了,并没有“立单竿”的“单”的这层意思

" Y8 U7 M5 N2 Y% A

您说是这么个理儿吗

发表于 2009-4-14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3-6 23:27:00的发言:
6 m4 Z8 x( H; g" v2 L; m* v

没那么复杂  就是单个牌楼的意思  老百姓哪里会理会什么复杂的含义

+ j; @' E. I, S5 h7 W: M0 n

 

. p: O3 I& p9 A) E

东单、西单  就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的简称  相对于  东四牌楼、西四牌楼而言

; m3 F) \- |% M! X) u

 

. o+ J' ^+ c) j4 p- E+ D/ u

为什么有的是四个  有的是一个   看看  地图  牌楼立的方向、位置 道路条件  就明白了

( w, w; E) h( P

 

$ C" A/ P$ C" D& t. c, H: _

复杂的含义 多是文人附会的游戏罢了

8 Q* P! Y* h6 M3 E+ ~ }. J

说得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21:22 , Processed in 1.24499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