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15|回复: 10

恭勤夫人谢氏墓[含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8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 F' o1 z" ] f8 K, B

可能已经有人贴过,我这不是介绍,只是凑个热闹。昨天我们在黄各庄南的那条路上由东向西一路打听黄各庄,半路上碰上几个小伙子,开着个白色捷达逆行缓缓从黄各庄方向过来,有的在车里,有的步行跟随,手里拿着地图,东张西望。向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这几位也在找黄各庄。仓促之下,没有细问,估计也是奔着恭勤夫人墓来的。

1 Z$ f/ z# B" {; v

 

5 _5 S! E! U5 N

雍正的乳母恭勤夫人谢氏墓位于大兴榆垡镇黄各庄村东。

; S) _4 g0 M/ K. k. {, v

 

E0 ?6 N8 t2 F: N- o: X2 I! f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恭勤夫人谢氏墓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2-8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冢早就没影了吧?就只剩下这些了?这个墓挺有名的.
发表于 2009-2-8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2-8 13:59:00的发言:
墓冢早就没影了吧?就只剩下这些了?这个墓挺有名的.
1 }* n% L( n1 Q3 R8 @

 

/ c5 U0 b. z9 R- X' L2 }/ |8 P7 c

没了。当年一整套的东西都有:神路,石像生,神桥,石牌坊,石五供,华表,墓冢等。如今就剩这些了,而且破坏的也很严重。

发表于 2009-2-9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牌楼怎么那么矮?
发表于 2009-2-9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鲁丝在2009-2-9 17:25:00的发言:
牌楼怎么那么矮?
+ d% S" N! A8 g: \& z

   一位奶娘,能有牌楼都绝无仅有了啊!

- n0 c. Q. B9 J% ]

    牛牛:叔觉得你这一阵子天南地北.玩的挺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间铃音在2009-2-10 17:11:00的发言:
; y9 }1 y& p- H* B

 

8 _' J5 F9 R( S; e

 

/ V) T2 k# Z5 q

 

: ~# Q' P0 {1 ?( J5 H: Z# _- r& o

总之,这个牌坊非常像拼凑的,各部分都不成比例,石质也不统一,有点儿山寨。

! q v: X% C+ b8 n3 J5 e9 A

 

% n/ i3 l7 T- x9 @* y N* ~

 

+ \% ~$ B; |$ I

 

2 c; ^/ N9 ?7 y/ p o# J' T# w8 U5 Q

多谢!同意您的观点。“拼凑”二字正是我想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 X( f( v- s0 H1 B* S i" D$ w, I

      第一次看到图片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石牌坊太矮。与其他清代墓坊相比,矮得有点儿像侏儒一样畸形。为什么这么矮呢?是主人身份不够,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本人一直不得其解。不过,这次身临其境,好像看出了一点儿问题,想提出来征求一下各位高手的见解。

6 H- d) a- H4 S& ?$ R* d& Z

 

* {5 `% c1 P) b; u( H! Z% c

     大家可以从夹柱石咧开的缝隙中看到石柱下面凿有巨大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榫眼,旁边另一夹柱石缝隙处也可以看出底下有榫眼。也就是说牌坊再高一点,夹柱石就遮不住丑了。因此本人斗胆提出质疑,牌坊建造时将就了材料,而且是旧料。这么说的理由还有一下几点:

+ L: `9 ]. [4 g; @' v

 

; H7 M- x1 S7 H' T# V6 h5 I

一)请大家再看一下四个柱上面的沟槽(榫眼)有什么意义?从凿刻的位置看不像是人为破坏,而且阴面有一柱没有沟槽。

3 X* _1 I5 Z: k

 

. f1 \& n6 z5 }

二)再有一点就是第二楼顶,第六楼顶的斗拱用料,和两块凹进去额枋的用料明显不同于其他石料。

E7 U+ l6 S6 a! E) X

 

$ D& p3 Y8 W5 C1 g+ p

三)二楼顶和六楼顶的花板和大额枋之间垫了一块花纹石。先不说材质不符,它本身就不该有。这说明花板高度不够。查过其他牌坊,花板是直接落在额枋上的。

' y$ f: i8 i- O1 A1 x: Y

 

# J$ A- [1 R5 }* Z

以上纯属闲聊,各位多指教。

0 d: a" c A8 S% {

 

# x P& s) J7 j1 b

补张阴面拍的。

' m o, g* T) g! J5 w1 ?


发表于 2009-2-10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这个牌楼的造型和比例真是有些别扭。

% C/ e5 J: f, t2 G4 O7 b

即使算上被土埋上的一半夹杆石,比例依旧有点儿不协调,跟云居寺那个差不多,在北京算是造型奇特的了。

' e7 L4 x5 h" P1 r' C

 

4 ^7 U8 V& F5 l" D$ `0 c

谢谢老梁的分享......[em80]

发表于 2009-2-10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很矮,显的那么敦实,这里面有讲究吧。没有研究过牌坊的学问。
发表于 2009-2-10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2-10 12:53:00的发言:
& @& X7 [: N2 q6 W; M

 

5 @ N3 U$ y+ V) ~1 g

      第一次看到图片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石牌坊太矮。与其他清代墓坊相比,矮得有点儿像侏儒一样畸形。为什么这么矮呢?是主人身份不够,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本人一直不得其解。不过,这次身临其境,好像看出了一点儿问题,想提出来征求一下各位高手的见解。

6 d4 G8 P" F6 a

 

, H/ y! {+ q9 i5 i1 d% J

     大家可以从夹柱石咧开的缝隙中看到石柱下面凿有巨大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榫眼,旁边另一夹柱石缝隙处也可以看出底下有榫眼。也就是说牌坊再高一点,夹柱石就遮不住丑了。因此本人斗胆提出质疑,牌坊建造时将就了材料,而且是旧料。这么说的理由还有一下几点:

- ~$ _0 l% a6 b9 [& H$ M, g! X* H

 

2 O" t( O$ S' q3 B

一)请大家再看一下四个柱上面的沟槽(榫眼)有什么意义?从凿刻的位置看不像是人为破坏,而且阴面有一柱没有沟槽。

6 q0 E; ?# p/ l: B

 

* u; {. D. H$ P7 Q+ V. K( c: W* s' W$ s

二)再有一点就是第二楼顶,第六楼顶的斗拱用料,和两块凹进去额枋的用料明显不同于其他石料。

6 V) X" U. b$ k7 X

 

6 r* O3 l o5 p' y- a

三)二楼顶和六楼顶的花板和大额枋之间垫了一块花纹石。先不说材质不符,它本身就不该有。这说明花板高度不够。查过其他牌坊,花板是直接落在额枋上的。

, _ s; ]8 L" _

 

5 T+ g2 ~% m! q4 j$ B

以上纯属闲聊,各位多指教。

3 |+ @1 P+ |# i9 v( `

 

6 e! Y( p8 E0 ?8 f

您真是观察得仔细。我看到这个牌坊时也对正面的凹槽产生过疑问,但是没有深想,惭愧。

, s" e N7 b" r% q F0 ?- N0 V, h

 

0 l* q9 |3 F5 I, \) x* I% I

1.四个柱上面榫眼大小不一,有的正反面均有,有的只有正面有。注意到柱子承托雀替的那个突起(学名叫啥我不知道,工民建上俗称牛腿)是和柱子一起凿好的,不太可能被拆改。也就是说,柱子上现有的榫眼应该就是面向前后的,而不是被扭转90度废物利用。

+ ]- ?! t# `0 @9 I: \& a! k' t

 

1 c3 y1 p1 x E$ T) ~

2.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石牌坊一般没有戗杆,那牌坊正反两面有榫眼到底做什么呢,也许是原来旧料有抱鼓,正面的榫眼是抱鼓的榫眼。

7 }3 ~9 T8 U+ ?

 

) o/ q1 M6 E& g

3.以上分析都有漏洞,如果这个柱子是旧料,真不知道它原来是什么部位,怎么用的。

0 q! S6 g+ F9 a7 D* _) g% R

 

7 ?4 D: G3 g# R! H) e6 p

4.两块凹进去额枋的用料明显不同于其他石料,这个倒不是特别的特殊,经常有牌坊主体是青石的,而额枋用汉白玉,房山金城明的就是这样。但是,像恭勤这样不对称的用,还是比较怪。

4 K% _3 H' q- j6 S% v& N5 D( v

 

1 e v1 j8 p+ f1 X! t

5.二楼顶和六楼顶的花板和大额枋之间垫了一块花纹石,我觉得真有可能是设计问题。

7 p5 H ]. I, ~. I/ O+ M; }

 

( B2 ~ ` I* |9 f; i# s, w; c3 L

总之,这个牌坊非常像拼凑的,各部分都不成比例,石质也不统一,有点儿山寨。

2 e F2 x7 g; S: _+ }/ b! ^

一家之言,由老梁抛玉引砖了,大家讨论,谢谢。

: H" C& H7 J6 E1 r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00:18 , Processed in 1.13773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