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83|回复: 0

[转帖]民俗学者支招: 老人庆寿时重现老北京堂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5-27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j- v8 X# K1 ~9 G

& |4 m& v& ?) G) R u) a, ^' M9 Z, }

26日北京75岁老人高振声的生日,老人的儿女为他办了一堂寿庆堂会,特意请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俗学者们支招,一场正宗的老北京民俗寿庆堂会就这样在四合院里开始了。小时候在东家听过一次堂会的老人头一次坐在"上座"上,欣赏起自己最喜欢的单弦来。

* s, @: f8 v. {

  寿堂

- W6 u2 K* `6 V8 P' L

  办堂会,除了要有供摆宴席的地方外,必须得有供戏演出的地方。旧时的寿庆堂会,如果自家有戏台或者大的院落,就直接在家举行。自家没有戏台,院落也不算大的,就要选择有戏台的饭庄或有戏台的大院落办堂会。自家有院落但无戏台的,可在自家搭设戏台等。整个寿庆堂会的布置主要突出一个寿字,烘托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 f$ p, U( {: p. r: F

  老院子充满"老北京味"

! p6 O) h% l" ^2 k5 Q X9 x- S. |

  为了突出"老北京"的味道,这个堂会特意摆在东城区灯市口附近一处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四合院保存完好,房檐下画着梅兰竹菊,院子虽然不大,但可以搭建戏台,并摆下五六张桌子。

! n7 y. |1 J3 _; ^

  烫金"寿"字挂上墙

" z! h1 e7 D4 m6 B2 Q5 H

  整个院子被打扮得非常喜庆,到处都体现着祝寿的热闹。一幅一米多高的烫金"寿"字挂在院子的南墙上,两侧写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的对联。"寿"字前摆着供桌,桌上放着象征"事事如意"的柿子、象征"吉利"的橘子和象征"圆圆满满"的桂圆。旁边是两个精致的仙鹤烛台,仙鹤嘴含梅花,象征本家人品高洁、门丁兴旺,脚下踩龟,象征着长寿。寿宴

$ O: ^- |5 k9 b+ G( a' q6 X

  寿宴也是寿庆堂会上的一个重头戏,一般边看戏边吃。过去寿庆堂会上的寿宴都是流水席,客人吃完后和本家打一声招呼就可以走了。

" I+ M$ J# K! s3 b8 @

  桌上"四四见底"

5 q; R: I+ W& {& J: M" S

  (释义:四四见底---寿宴上的每种菜品都要准备四盘。)

! @ e8 m- x, z

  这次堂会中的寿宴也完全符合老北京宴席的标准,讲究的是"四四见底"。从堂会一开始,桌上就摆上了黑、白瓜子,蜜枣,蜜花生这四道干果,随后是酱牛肉、凉拌海蜇等四冷菜,然后还有四炒菜(焦熘里脊、烧二冬、葱烧海参、干炸小丸子)和四蒸碗(栗子鸡、扣肉、四喜丸子、米粉肉),最后的重头戏是长寿面。

) B4 c7 { u, Z$ v/ c' `& L

  桌旁"八仙祝寿"

0 G0 G8 R' k3 ~# b9 W- J

  (释义:八仙祝寿---每张桌子坐8个人。)

0 W% K- H3 L: U/ l5 s/ |% g# ?

  虽然桌子并不算小,但每桌只坐了8个人。原来,这也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寓为八仙祝寿。拜寿

* n) ]0 p; k! i: ]' P

  在老北京的堂会中,拜寿仪式很重要,一般先要敬神,然后由家中的小辈儿给寿星磕头,寿星会给小辈儿红包。

. I. \2 D( A) V

  磕头改鞠躬

1 W$ v s- S7 h2 O

  拜寿仪式正式开始后,先是老人的长子燃烛焚香,寓意全家红红火火,接着寿星高大爷和老伴坐在"上座"上,家中的子女分长幼依次开始给老人拜寿,接下来是孙子辈的向老人敬茶。记者发现,拜寿中有了一些改进,把传统的磕头变成了鞠躬。

, G' }$ z9 p1 w! d: J

  高声"唱礼"

( ]( k7 f1 l0 u* y; U, H

  (释义:唱礼---老北京话,指主持人把客人带来的礼物高声念出。)

! H- F' ?# a2 t- i2 I3 n" I

  "张三,茶叶两罐礼盒一件---"按照传统,主持人现场"唱礼",将客人们为老寿星带来的礼物高声念出。老北京人在做寿时讲究在现场唱礼,这样让参加的人感到荣光。客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而寿星老同事们的礼物最为特别,他们为曾是邮政职工的高大爷送上了一张自制的明信片。陌生人"踩点儿"

) w- j: @4 Z$ v5 J( Y+ I2 S

  (释义:踩点儿---提前到现场,了解一下状况。)

7 m% n, q4 Z) ~" \8 O

  有意思的是,一对夫妇虽然不是高大爷的亲朋好友,却也来参加这次堂会,原来他们是来"踩点儿"的。妻子徐女士说,听说这里要办堂会,于是过来看看,因为家中的老人也都80多岁了,想给老人也办一次。寿戏

. P- _+ z) \$ T( m& Y* N i

  寿庆堂会的剧目必须是"吉祥戏"。办生日的剧目都有其固定的套子,多演《大四福》《麻姑献寿》《蟠桃会》等剧目。但不论唱什么样的曲目,都不能是悲剧性的,唱词中不能有"杀""剐""病"等词。剧种没有限定。唱词要带"喜气儿"

+ m( L5 L5 n \& h7 l

  (释义:喜气儿---老北京话,就是带着高兴的感觉。)

: |* v' ~, N' C' s

  随着锣鼓点的敲响,开始演戏了。京东大鼓《八仙庆寿》、评剧《满园春色艳阳天》、京剧《状元媒》轮番亮相。为将堂会办得完美,组织者对曲目的唱词都逐字逐句地看过,保证每一句都带着喜气。老寿星"点活儿"

6 o" U7 Y F) g5 g' W

  (释义:点活儿---在堂会中,本家向表演者点曲目表演。)

% v' B }1 _" b/ x1 _

  当单弦《北京小吃赞》唱完后,"寿星老"觉得不过瘾,想再听一首,于是向演员点活儿,"《风雨归舟》能唱吗?""没问题!"演员随即给老人唱了这一曲。听到自己钟爱的曲目,高大爷特别高兴:"过去在东家听过一次堂会,从没有想过在我自己的生日上能办上堂会。"

( I. z7 ~# I4 D8 e

  专家意见

5 h% y7 w' i5 _$ G8 L- s

  不能照搬传统还要继续挖掘

, T1 V* b4 }2 I7 z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巍说,此次恢复的是老北京寿庆堂会中好的内容,但恢复不能够全部照搬传统。像过去的寿庆堂会都是磕头,现在就改为了鞠躬。过去的寿庆堂会选择的曲目都和祝寿有关,少了一些娱乐性,此次就加入了像《北京小吃赞》这样带有娱乐性的曲目,让年轻人也能够听得懂。

) q, \5 v9 W2 Q$ d6 w- l; @

  此外,在恢复堂会的同时,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还在力求将更多的老北京民俗得以恢复,目前正计划对已经失传的北京"时调儿"进行恢复。据高巍介绍,北京"时调儿"有点类似于老北京的流行歌曲,目前只有一些老人能够唱上几句。

6 J' B0 `9 M5 ], r0 h/ F

  什么是堂会

6 T+ E; Y: H2 S/ K8 T

  北京市著名民俗专家常仁春先生向记者介绍,堂会是过去老北京人办生日等活动时,为增加喜庆气氛、招待来贺的亲友办的,主要是请艺人们演些戏曲节目,老北京人谓之"玩艺儿"。堂会的种类有庆祝结婚的堂会、庆祝小孩出生的弥月堂会、寿庆堂会、庆祝乔迁的堂会等等。在堂会上的剧目,从剧种上来分,有京剧、地方戏(如河北梆子)、皮影戏、全堂八角鼓、什样杂耍、识不闲、莲花落等等。从演出时间来分,有演整整一天的,有从中午坐完席起至深夜一两点钟的。演至天亮的谓之"全包"堂会,演半天或只演一晚上的谓之"分包"堂会。

+ p- m$ Y0 u8 m5 x- d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18:38 , Processed in 1.13857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