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2|回复: 1

[转帖]我在设计四合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0-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地球恒温层里取暖 让大树"原封不动"----

/ g- |5 x& \6 V. n1 R& ~& Z0 C

% q4 s7 h( k8 H' | |" i

4 g: ?. c! l# S8 k; |

  马维红戴着一副金属细边眼镜,身材魁梧,半长的头发有些花白,一身休闲打扮,手里拿着一个英式烟斗,猛一看让人感觉像是老外或者混血儿。这位不到四十岁的建筑设计师常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 k' @. _8 c0 z

# O, f$ x/ V, B+ T& p& P8 y

 我设计的四合院要环保还要现代化

- A( w% o) w! r, R

0 t* O4 l6 |% J) z+ r+ |' T

  马维红1966年出生在北京西城区的胡同里。他的父亲是南京人,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北京做了大学老师。

1 b; N" w4 R( C$ j+ R. b8 [7 V4 Q

) ^; d$ I$ w' x" @, _7 V K, R

  马维红回忆起童年时的胡同生活,仍然一脸俏皮。他喜欢在老槐树下看老人们下象棋;自己的书包里装的经常是"板儿砖"而不是课本。胡同里的安静与喧嚣、院子里邻里的和睦、孩子们的游戏,打下了他对北京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

) L2 v# j& \( P4 z0 l

9 p6 B0 `( X; l5 w/ k' ^: U: G& _

  聊起北京的建设,马维红立刻滔滔不绝,他希望热爱北京的老北京人能够宽宏一些。"要想保留四合院,已经不能单纯地重建或者照搬,而是需要建造更符合当代人生活、更人性化的四合院。比如要先解决卫生设施、取暖、生活用水等问题,要让四合院这个建筑形式通过现代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 i1 N& q! X' @) S! w! z

9 w) A( t$ `, Q! D: k- R! h' k

  马维红在提到自己的设计时说:"我会尽可能多地把中国传统的东西保持下去。不但要从文化、历史意义上着手,还要考虑环保。比如我的设计中会有雨水收集系统,形成水的良性循环。采暖则通过地能,打一根粗管下到地下,一直打到恒温的地层,然后通过注进的水使它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再加温到取暖温度,比起从零度加温的水要少消耗很多能源。"他又接着补充说,"卫生设备、采光、保温等很多方面都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东西,这需要建筑师具有完善的科学知识。国家最好也能够拨出专款、组织人员去研究,来达到保护四合院的目的。"

. F6 B; M# s: j" C% y) t, M

, j% g1 [+ v* @; b' w5 a

  第一次参加设计变成"马克思"

# d3 i; i3 f3 @/ i, N

6 ~2 b8 r1 C% Q2 m, g3 o

  马维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设计院,新毕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师傅带,马维红的师傅叫翟品善。马维红说,翟品善是上世纪60年代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他的国画功底很强,尤其擅画紫藤。

- g g$ Q" ^) D) n1 a. r

$ U5 @9 u9 e6 O( u) v

  "我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前两三年,自己认为自己挺不错的,谁都看不上,锐气十足。自己那个时候不看带字的书,只看有画儿的,我爸说我一点文化都没有。"马维红哈哈大笑起来,"和翟老师在一起后,我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太多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不仅要熟悉建筑业本身的知识,还需要文化、艺术全方面的修养,有些书上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觉得这句话太局限了,建筑艺术远不止于此。"

7 k) F$ N, z/ f9 z3 f) A/ Q

/ N. V2 f" R3 z

马维红第一次参加设计工作,是与师傅一起在山东设计一座商厦。师傅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但还是亲自去了。到了工地,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工作。这次设计,马维红从师傅那里学到了设计的技巧和观念,还学会了做人。他们带去的近20厘米厚的画图纸,回来时,已经画满了设计图。马维红去的时候没有带刮胡刀,到了工地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刮胡子的时间,本来就是络腮胡的他,回来时已经跟马克思没有什么两样了。

3 _8 X3 T9 z7 a. e' e% U

; L2 p, j& j4 l" {/ W+ A6 a% h

+ C$ P7 }/ Q! p$ W2 S! N, X4 S. x; k

 从地球恒温层里取暖 让大树"原封不动"---

! f0 u9 @* z$ {/ k: \

p# b% w1 L& M+ Z2 R2 Z( p7 b. D* @8 K

  韩国老师让他开窍:中国建筑要有东方底蕴

8 ]1 h4 ?! I1 r1 o1 ^+ i0 L" R9 y

; g4 }& ]) w& p6 S1 c% d1 _& W

  马维红眼里不可替代的老师,是韩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承孝相。在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工作的时候,他们认识了。在一个著名风景区,承孝相设计的建筑群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马维红当时正做这个项目的设计协调工作,两个人用生硬的英语交流,而建筑图纸成为他们最便利的交流工具,看一眼图纸,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9 h, W% J3 J) m2 i1 A

- c! F% P: c4 _8 p) U4 B# k

4 t: n: \$ }( b* y8 \- u( }

  马维红说,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已经几代没有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教育了,学的都是国外的建筑理论。尽管他很佩服外国尤其是德国的建筑设计师,但心里却总是不服。中国文化底蕴毕竟与外国不一样,不应该按国外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传统建筑,而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这一点,韩国建筑设计师承孝相却考虑到了。他在北京和海南的建筑设计中,都遵循了东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

( Y1 N9 F0 ~3 t5 b. j

: |9 N+ t' d( ~" I0 C' l7 U

  马维红从承孝相那里看到了一个建筑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把他当作了自己的老师。马维红深深吸了口烟斗,说道:"搞了这么多年的设计,从其他优秀设计师那里,我知道了应该丰富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很多因素也许表面看起来与设计毫不相关,其实这些知识都会影响整体设计。我曾经有过很多想法,可是功力不够,这不是设计问题,而是一种'神'的东西。"

8 j/ H5 i5 q% F, q

! I' ?7 \" s( B! M% T7 D" M/ h

  败笔和得意之作

* n$ C- c4 m, U

* a/ [7 L4 v3 V" U

  马维红是一个特别随性的人,和谁都自来熟。但是他骨子里却具有中国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特征,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多外表很谦虚,骨子里却很傲。"

6 I8 i0 \' u" s, w

0 f+ q; B" s4 x3 S3 B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马维红为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做的设计中了标。年轻的他非常开心,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他特意跑到午门前,一看就是大半天。最后,他设计出来的是一座中西合璧,以中式风格为主,并与周边环境比较和谐的建筑。但在施工中,他的设计被无情地篡改了,年轻气盛的他曾想罢工,可是这只能想想,工作上却一点不能怠慢。

. C$ h0 H1 E, |

- F; @% s5 {. J' a0 n( R

  最终建造出来的,是一座连他这个建筑设计师都不认识的、中不中洋不洋的建筑。他说,这是他最大的败笔,幸亏中国没有把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刻在建筑上的习惯。

, z6 t. p5 F" K- l

& u$ m% W& X' _5 b

  1998年,马维红为镜泊湖设计的酒店一举中标。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建筑设计师那样把山炸平,然后造一座大楼,而是在层层叠叠的山峦间,依着山势在不同的高度建造房屋。这里植被生长茂盛,施工时,马维红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破坏环境。他要求工人把每棵直径在10厘米及以上的树木编上号,在地形图上再把树木的位置相应地标出,然后把树移开。施工完毕后,他再按照地形图上的标号和树木上的编号,把移走的树木一棵一棵移回原处。所有的树木移回后,从远处根本看不到建筑物的存在,仍然是青山绿水的美丽风景,然而在酒店中,却又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美景。

8 F3 v- ?" O7 K% x. C1 }) [

4 f5 U1 \+ \; y$ @2 G2 y! K2 A

  马维红说:"只要是建筑物,就会对自然环境构成一定的破坏。我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我无法阻止大兴土木,那么就尽可能用自己的设计阻止对大自然的破坏。"

9 T# O5 q V" [" r! j; b2 G

4 B" p8 A! U5 S% ]$ O4 u) `

  永远有颗童心

u; e/ B& x+ V1 E7 T, ?/ x) H

$ r$ c8 `1 L1 m* j* m( f

  马维红很爱玩,他希望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永远能够像个孩子,有颗童心。"人得会活着,如果一个建筑设计师活都没活明白,没有生活的情趣,就无法给别人设计出美好的东西。"他非常欣赏清代著名学者李渔。这位当年的大杂家也是一位设计师,他早在3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人应该懂得生活,懂得情趣。

! i @+ h+ W# P

* Q" u; `% a7 T3 T* a/ y

  马维红说:"我无法去和建筑大师相比,只是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中国人的阴阳之道。如果你不能做到保持事物内在的阴阳平衡,设计出来的建筑就会毫无生气。"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3 23:30 , Processed in 1.1238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