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59|回复: 18

警惕偷梁换柱的拆老建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6-9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份,我特地到历代帝王庙看了看。感觉不对劲,上海人讲话:“簇簇新!”

( g/ f+ R' i) `1 j6 I9 l) t) x8 o

回家翻开我老妈的相册,再看看我姥姥她老人家在大殿前的倩影,这就看出了蹊跷。

6 p0 p( E7 D$ i" }) N# p

是我眼花了吗?看老照片上雕梁画栋的挺有古意呀,那柱子上是不是还有雕花的雀替呀?现在可没有,不信大伙去瞧瞧。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调查一下。果然如此,就得追究。
发表于 2005-6-10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里有新近照的照片,晚上我贴出来。
发表于 2005-6-10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张,景德门天花装饰,我不太懂,但是感觉很好我就拍下来了,有什么问题吗?您给说说.

( y% h3 N# t* } s# m$ t! O; t, L9 N$ h B5 D- g; B0 e" u+ f 6 Y. b' T/ \! [7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0 23:12:1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6-23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 m: u" b2 z1 \ e+ A我姥姥张逸园,当时是香山慈幼院第三分校的教导主任,学校就在历代帝王庙
发表于 2005-7-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拍的不是同一地方,没法比较。

后细瓦厂保存的历史照片真完好,还是6X9规格的呢。另贴里的四合院的片子更好,以后给我们多发几张欣赏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9 L- p) p9 d) y1 W

, p* @& p, P9 U, s; k* i

我特意站到我姥姥照相的位置请人拍了一张。这就是景德殿。

看出不一样了吧? 8 P* A7 x7 N# A! Y/ v, k# g2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20:18:0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7-5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松没有了,门窗换了。雀替(花牙子)没了。似乎是这样的。

可细看,还是不象同地点:

台阶:老照片的台阶有台帮,可能隔为三条,您外祖母站在一侧台阶上。

新图的台阶看样子不是新的,不大可能重新做大宽台阶。

额枋:老图大殿是单额枋,新图为双重的额枋。

透视:从空间透视上,觉得老图殿宇规模小些,丹陛进深小得多。

新图虽然拍照时您站在第七阶而不是第五阶上(从上往下数),经过视觉假设后,仍然不像。新片上大殿前有两个人,作为参照,可证此殿规模大于老图。我感觉老照片应是二层殿,或东西配殿。我因没进去过,不敢枉拟。

虽如此,老照片殿宇的历史气息是翻修建筑无法比的。

发表于 2005-7-5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两位老师注意一下老照片的额枋上的彩画儿,隐约可以看出来彩画儿的皮条线和岔口线,不是和玺彩画儿应有的样式,看起来这上面的彩画儿应该是璇子彩画儿。而新照片上是双龙和玺彩画儿。

( [( k, g- g; n4 v) }) M8 U

不知道景德崇圣殿历史上应该是什么彩画儿(个人觉得应该是绘和玺彩画)。如果这两张照片是相同的地方的,那么彩画儿就明显已经不一样了。

8 a4 T: y' n; n* i

如果历史上景德崇圣殿就是双龙和玺彩画儿,那么新老照片就不是同一个地方了。

8 t8 G& V4 A, m$ Y$ C1 U# ~

另外,看一下这张图参考一下:

" |# A' h/ g$ o y t6 t& u o

0 ]+ t- t, N; A! {/ O7 R( e

但是有松树的台阶上没有台帮,有台帮的台阶旁没有松树。 0 i5 t4 e. `1 ~: ?- f7 |' G

5 S# h( n1 w8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20:01:51编辑过]

战国 云雷纹 六连弧 龙纹 镜

战国 云雷纹 六连弧 龙纹 镜

战国 云雷纹 六连弧 龙纹 镜

战国 云雷纹 六连弧 龙纹 镜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张都是在大殿拍的,东西配殿都没有汉白玉栏杆
发表于 2005-7-5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这两张老照片都是大殿门口拍的,那修整后和原来相比可不止是雀替没了。窗棱不一样,彩画儿不一样,似乎走兽的数目也不一样啊,老照片上隐约可以看到垂兽前的走兽有5个,新照片上有7个。
发表于 2005-7-5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巧,我就在这里上过学

1 c8 R# x/ o% A% W

刚才没仔细看图,嘻嘻

& o$ \1 ?% {3 J* m# |4 W4 X# m

其实你把地方搞错了,让虫子给你解释吧

- ^1 Z, i* s#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20:36:5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说没错,就是在大殿前边儿照的,她还说“就是我们的大礼堂!”

帝王庙当时是香山慈幼院(熊希龄先生创办)附属第三校,是初中。那会儿,他们把祭台上的牌位挪到一边,当作讲台兼舞台。我姥姥在每周一的纪念周会上要在台上讲话。过节时,我妈妈和同学们在台上演出过《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系列的歌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们退了泰安侯的房子,又迁到这所学校的后院居住。后院有一座二层小楼是教职工的宿舍,已拆除,即如今重建的祭器库址。

发表于 2005-7-6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是认为没错,那就没错呗,呵呵

发表于 2005-7-6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恨吃爷,喝爷,拿爷的,到最后还骂爷”

我很纳闷的,你那个“爷”指的是谁?谁是爷?

发表于 2005-7-7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的规矩,我就一点都不懂了。

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老照片的殿宇是带回廊的,有回廊就有柱子,有柱子,要分散剪切力,才需要雀替的。我有老照片分析的癖好,对这片子分析再三,得结论为:回廊柱子到汉白玉拦板约一米多,帝王庙大殿是挑檐,回廊是没有的。阶陛进深很大。从而断定,老照片有地点的出入。至于到底是哪个殿宇,尚需考证。虽然否定了当事人的记忆,但不会对先人造成不恭。确定影象到底拍摄于何地,恰是有益的。我将关注老照片里的建筑。对于北京与旧都故人,是尊重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复后的西配殿 ! k; [+ y8 `3 v5 x. C* d; E2 _6 c4 l% W3 a&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8 6:39: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7-11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也不是东西配殿了。
发表于 2011-6-10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弄错了 我初中就在那里上的......较比的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9 01:27 , Processed in 1.22185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