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6|回复: 18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11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 老五在此 版主发来2图,希望讨论一下。

0 U& c; z3 M4 {

 

$ ]0 ]/ {9 [" q/ j

这是版主发来2图里的一张。殿的左后方有一座二层楼(碉楼?)。

% B( W& D8 | X) {

 

S+ ^ Y, x; T# z

 

$ V" V Q3 |( r- U

2 b- T4 ? f! J5 B. U1 V4 q& R O3 Q

4 F# [& Q3 q( B, J# y5 J4 c$ \' ? q# n9 _: z8 r. H$ T8 f* B# a Q/ E- x3 g+ M1 g8 _$ N: B$ U( N, l6 T. p* L# l9 f! x3 f1 M9 Y: u3 F. [- Z* k F. O; I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 P3 Q! M* ?8 S7 a
老五在此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加好友 发短信 大唐万舆神国神乐使 杰出贡献奖 版主服务纪念章
等级:正一品 帖子:1643 积分:11973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7-1-19 20:49: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9 18:35:00 [只看该作者]

( W! y5 F& o$ z N( V" o5 E% w0 x* z g" _: L1 M: M2 Q; `2 t: k% ^1 E( N% f/ H$ b2 ?! b2 s8 N* y
- @' `- s: i6 ?& i
& q$ V7 n. p1 J

zhaohq先生,我对寺庙碉楼倒是有些兴趣,查小莫也拍摄过驼队、过街楼、碉楼等。我不知您是否求证过如下两张照片,这寺庙究竟是摩诃庵?还是模式口的承恩寺呢?另外,这图的原图放大,可以依稀看清石碑落款年月似乎是弘治年间。我不知您是否对考证此两张图片有兴趣,愿与您讨论。

2 y. g3 t$ Y- e% L6 c5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n; s9 i& ]) Y7 r+ {

 

! ]8 R/ r9 m* L3 K' _

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和照片比对,已经有了一些结果。

c$ A4 p7 l+ S d- @" N

1).基本排除原图是模式口的承恩寺。

% ^2 z3 |1 R2 Y }) F3 N! c

2).大部排除原图是摩诃庵。

6 g9 C$ d% t" \

 

8 W! q/ N; K6 [. }8 L2 G' t8 T

讨论的原帖在:

$ m* f2 ^# n; |

图说-老北京 (非原创区) →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 k0 P) b' X Z8 v; X5 M! T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6_82886_1_2.html

& S/ L% ~0 T* r

 

8 _! x& s8 I+ F- D' {$ T

 

* i1 `" z( D# a* b' q

这会是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 B& [+ U' B \

 

- l2 Q" j4 I! A+ `7 q

 

% G0 a: Z. F9 _6 r, m

我以为在这一区域——五里坨隆恩寺。

' J* r7 t7 J8 u+ k1 J& z* P

(二次点击看隆恩寺卫星图大图)

+ b W. r) L# \8 q1 A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1 s1 G3 o' P9 [1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1 10:56:3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3-11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隆恩寺

点评

是石景山皇姑寺碉楼  发表于 2013-12-9 13:4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原图里的二层楼(碉楼?)”,

# s% x( S: ^3 i6 \) U# k" ~; {3 U

在《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郊垧西十四》未查找到相关记载。

8 m6 K: w, c- Q, m7 f0 ? ]

 

- J2 f) x1 E. o! Y$ l7 v8 p9 L

这里倒是提到过2座二层楼(小楼)。

5 m& j/ K H& o

 

. c" p6 U4 C! d& B

[转帖]:

0 I/ q `. {7 Q! i$ o/ i

) a5 X- C% T: ~

5 U# p8 h4 N0 u- l R; w, s3 p5 t& }5 H, v2 g. A5 d* ~ J4 `4 C# K' V' W4 g* q% r M
* i5 F+ k% x! U! u9 _+ @9 I" e

 

( [+ K% w$ R0 ^' [
$ o1 B4 T3 t! E# {# m4 p6 E

 

# E% ^9 Q. |& e, v# b( r

坐336路往西,到煤矿学校下车,向北望去,只见东西两山蜿蜒对峙呈弧形,居中的叫劳子山,也叫老祖山,山下就是隆恩寺。隆恩寺因寺庙得名。《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是金大定四年(1164)秦越公主所建,名昊天寺。明正统四年(1439)太监王振进行维修,改用今名。这里的庙宇很多,以到于有“一庙十三庵”的说法。因这里被视为风水吉地,明太监自然要买山建坟。1644年大清入关后,这里东到潭峪,南到麻峪,西到搭拉峪,北到香峪的山场为清太祖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家族占有(不包括全部庙产),陆续建造了王爷坟。
 《爱新觉罗宗谱》丙册第5202页记载,阿巴泰之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扎亲巴晏之女。阿巴泰生于巳丑年(1589)六月十六日午时。他二十几岁即驰骋沙场,带兵攻打蒙古札鲁特、辽东、山东、永平,围困过锦州、北京。初封贝勒,顺治元年(1644)晋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三月二十五日酉时薨逝,享年58岁,建坟地于隆恩寺。因为康熙元年(1662)追封和硕饶余亲王,谥曰敏,所以又称为饶3余敏亲王园寝。俗称祖太王坟。墓地坐北朝南,最南边有木栅栏,往里走有随墙的两扇大门,前行有华表、石人、石马、石驼、石羊各一对,石马是人牵缰绳的立马。后边是五道牌楼,显然是前朝旧物。第一块牌楼正面镌有“鹫峰胜地”,背面为“鹿苑丛林”。北行有石桥三座,碑楼三座,螭首龟蚨碑上不见有碑文。碑楼后边靠墙东西各有两层小楼一座,俗称金银二库。据说是烧纸用的。因为院内外树木很多,有火灾隐患,在小楼内烧纸比较安全。过了金银二库即是享殿,享殿旁边有东西角门,后边为月台、宝城。宝城类似皇帝陵,尺寸略小,有马道,可以登顶。最上边为馒头形的大坟头。宝城有三道墙,称作“三环桃月”,用于泄水防洪。宝城后边有宝顶四座,是阿巴泰侧福晋墓。

' ?3 L' \, h- D* B7 w0 A* ~

......(略)。

8 x) h, b/ C" U, K

 

" {' r' F! t! ^4 h0 [0 k, g* q

上文源自:

2 C T* `( w: T

【请教】这是谁的幕

* y' a1 a: F% M% t 7 u. v, j- m1 u, o3 t6 }* f7 m
 
" O; o! ~# c3 k" E1 Z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老五在此 版主所言:

- Y4 D' d; k1 U( A- l" S) S) S/ H

 

8 ]: w! j6 Y/ P- b) U

“另外,这图的原图放大,可以依稀看清石碑落款年月似乎是弘治年间。”

6 Z) x1 E$ L& x8 _

 

6 [) e! u) K2 S2 l& t+ V( ~

 

7 Y6 Q# d( h- }9 S" A) Z

我对庙碑和墓碑的知识没有学习过,实在是分不清楚。

9 F$ m& W+ ]6 d& Z9 k5 e6 C: w

呵呵!

8 j+ @, r- d" t6 G6 Y2 V/ y2 ~

 

5 g7 y! v7 b( s

 

& f+ H3 \' |. h4 ]7 B7 r- P1 I5 a

若果如 老五在此 版主所言:

& m H/ e+ u$ Q, U/ L7 l

“可以依稀看清石碑落款年月似乎是弘治年间。”

# p8 n, j* c( s3 Z

这通石碑应是庙碑了。

$ Q" n' n$ \* S0 ~7 J

 

1 j( ^, J0 m w" ?: }# V' h: h C

 

8 L3 F6 Z$ F0 |* g% [

查《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郊垧西十四》

; h8 a4 T: j& z, o D6 K8 ?: f

......

5 V* V1 o: N6 L' Y4 H

(臣等谨按)

( E6 @0 ^9 U4 z! F

隆恩寺石牌坊额曰:鹿苑丛林。

, v$ ]- C% O$ D. E* H7 d* B* P! m

金大定年间碑一。明正统年间碑三。

4 m2 w. C# a. j4 a

字画皆漫漶不可辨。

5 u3 [- R, d6 Y c1 j

......(略)

# s/ N& u t. {, P

 

5 ^; K3 M$ F4 ^# `( N% Z! B

 

, Q2 \8 F5 n& A6 G/ ^5 o

 

, t( }. o" G" g

看起来,隆恩寺的四通庙碑都早于明弘治年间啊。

+ T4 [/ ^0 l7 \5 o: a. W

 

9 y8 I! {/ X, {6 P

 

) w- y7 @1 s7 Y T6 t"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1 12:14: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我以为在这一区域——五里坨隆恩寺。”

y& F, S1 ]' V

 

) U4 f! K% ~3 ?, y) E

我这里说的是隆恩寺这一区域。

- a4 h! x1 n1 F' b9 p

 

3 R! q2 A4 t; P" z

[转帖]:

- q; [: ]8 _$ F2 A* @/ K

 

! @/ k6 W1 g/ J6 m+ _6 Q

 

- N0 [7 [! o. K, R+ a

隆恩寺老照片

2 R' ~0 U. o3 ~. ?; I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d687d0100f1cs.html

0 @; V7 ]5 |$ H3 F& n- M% H

 

. l$ c' A) e; X" j7 k5 ?7 X

    隆恩寺旧址在五里坨地区秀府东北的荐福山,已被某机关所占用。那里环境幽美,山环水回,是建寺庙的理想之地。历史上那里还真有这么一座古刹,名震京西。
    隆恩寺原名昊天寺。《帝京景物略》载:“从磨石口(今模式口)西过隆恩寺。寺,金大定四年秦越公主建,名昊天寺。正统四年太监王振修之。改今名。”说明该寺的历史至少800多年!隆恩寺有过什么胜迹呢?
    《日下旧闻考》搜集了前人留下的资料,记载隆恩寺有众多精美的石雕石刻文物。计石牌坊一座,额上刻“鹿苑丛林”四字。有古碑四,即金大定年间碑一,明正统年间碑三。还有一会一松绝奇古。又有修竹百竿,一亭据之,绕以流觞曲水。寺中一株腊梅,在江南都可称为奇物。殿中供器都是大内旧铜物,殿后的三座渗金佛和一座大士,被认为是唐代的遗物。隆恩寺在1935年时还庙貌规模宏大,在寺外偏东有两座巨大的坟冢,形制如同王陵,有人认为可能是公主墓。
    古籍记载,有两个人与隆恩寺的寺史有关。
    其一就是秦越公主,她是隆恩寺前身昊天寺的创建人。她是金代人吗?似乎没有人怀疑过,但《金史》上根本无记载,这成了一个谜。最近,李新乐先生已初步揭开了谜底。他从荐福山入手,在《全辽文》一书中找到了与荐福山有关的《妙行大师行状碑》记和《沙门广善撰妙行大师碑铭》。两文原刻在一碑的阴阳两面,《满洲金石志》对其来历有考证,两拓片今存辽宁省博物馆。两文中均提到了秦越公主和荐福山。原来,秦越公主不是金代人,而是辽代人!她是辽代“圣宗皇帝之女、兴宗皇帝之妹、懿德皇后之母”!
    据《辽史·公主表》,她是辽圣宗和钦哀皇后的第二女,名叫岩母堇,开泰7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后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辽道宗年号)初,加大长公主,清宁5年(公元1060年)去世。(表上的注解提到《妙行大师行状碑》,说碑上说她是秦越公主,足证隆恩寺所说的创建人就是她。)历史上她婚姻不幸,先下嫁萧啜不,后改嫁萧海里,夫妻不和,离婚;又嫁萧胡睹,不谐,离婚后嫁韩王萧惠。她的父亲辽圣宗名叫耶律隆绪,公元982年当皇帝,在位49年;哥哥辽兴宗名叫耶律宗真,在位23年。辽道宗是她的侄子和女婿。这样一个人,信佛崇佛是不奇怪的。这样看来,隆恩寺创建的所谓金代的“大定四年”有误,理应前推100多年。
    据考,北京原也有一座昊天寺,也是秦越公主舍宅而建,但不在今隆恩寺旧址,而在西便门外,元代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毁于大火。两寺之间有没有关系呢?那是肯定的。西便门外的大昊天寺应是原秦越公主的宅第,隆恩寺是那所大昊天寺的下院,即塔院所在。秦越公主的佛教老师妙行大师,圆寂后就葬在这里,她死后似乎也应把隆恩寺作为福地。
    其二是明代的大太监王振。王振是明英宗的老师,气焰熏天,权倾天下,一直到死于正统14年的“土木堡之变”。王振信佛,北京的许多寺庙建造史都与他有关。他在正统四年(公元1440年)出资修复和扩建了荐福山的昊天寺塔院,并更名为隆恩寺。后来,有两位大太监也埋葬在隆恩寺。清代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买山建坟,辟为祖茔。
    正因为隆恩寺的历史悠久,所以集中有许多精美的石雕石刻文物。仅在民国年间,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建元帅林,就在隆恩寺拆除了八座石牌坊、两对华表、两组石像生、三座神道石桥和不少的碑刻,用火车运到了东北的抚顺。现还在元帅林附近,可以辨认出是隆恩寺旧物的石刻就有62件之多!
    后来,隆恩寺逐渐破败,墓穴接连被盗,殿宇颓败坍塌,成为一片废墟。只有那美丽的山景,还在那里述说着隆恩寺昔日的辉煌。(门学文) 

/ g' c9 [+ i7 @6 Z

 

+ `* E3 p% l! k. E

 

' ^) f) N a' l( T( l1 c

甘博于1926-1927年间,

* I- ]* z ~' x# I

在“隆恩寺这一区域”拍了编号连续的后来标注为隆恩寺的12张照片。

: M0 ~; n9 M) I6 o' Z! i

 

3 |! J* q6 u* { ^+ Q. `. g% i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9 `" C. m* K6 H8 H0 T- f5 V

 

* p+ W- k7 @# I, o

 

% w$ Q, O7 ~( ^! ~

 

, S; v7 J9 l8 c! ^' W- t

 

' A, T4 S a2 y# k

经比对,图812.里的二层楼(碉楼?)与原图里的二层楼(碉楼?)非常接近。

& `3 V, T t- @! L: b m

我以为两图里的二层楼(碉楼?)应是同一地点的同一座楼。

发表于 2012-3-11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甘博分类把这张分到隆恩寺这一类,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隆恩寺;

3 e r2 O/ n! I5 y% O+ ^ [

 

3 s5 R6 d+ F+ Y9 w5 V& e6 \

当然不排除是由城区到隆恩寺的路途中的寺庙

. d+ `5 t: w! z1 I7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1 14:29:0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11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幺幺灵药灵吧在2012-3-11 19:00:00的发言:
9 k9 _7 V3 i! Q5 Q

808.原编号589a_3426.jpg
应是隆恩寺,石像现仍存留

( O1 w9 T! n7 t, m/ b# P; c

588a_3420至588a_3425是隆恩寺几千余棵古树,早在抗战前已不存在。

4 g ~; H/ {, K# Q3 c( b5 L2 X

 

0 N8 q( o( H% n1 K! d q' q

你说的那几张都是隆恩寺没错,可碉楼这张肯定不是,

% O) X7 P* z: m* o* X3 Y

 

v8 x8 n; g; t) n m. @* h

如过去过那里就知道,那里三面环山,植被茂密,如果碉楼照片是隆恩寺背景不可能这么干净,应该有山

发表于 2012-3-11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碉楼前面的建筑似一个重檐八角碑亭,后面的殿也是一个硬山正脊。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发表于 2012-3-11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是哈佛藏小莫拍的;小莫没有去过隆恩寺,这也是这里不是隆恩寺的一个证据,是我下载后给老五的,

, ]0 @) u% j& K' Z

 

! j) l9 s/ l! S- W' y

老五还在芬兰,和我们时区不一样整整差12个小时,我帮着贴出碑的细部图吧

/ {, {, W8 B) F" Z0 d

 

9 C- E- f+ }: d# k

另一个证据是隆恩寺自古植被繁茂,从荷兰人拍的照片中也能看出来,而这张照片明显地势空旷没有什么树木。

5 w8 W# P( `! a- y0 u2 L

 

/ C% S6 ^+ s8 i* c

图虽然大,但想看清石碑上的字还是不那么容易。

9 ^$ I' e2 g" K

 

1 Z8 v' ^+ {# p( r1 E' k5 O5 j9 @0 U

 

5 N3 ?' \+ H, T

 

2 c! Q$ h+ i3 w/ z" G1 e7 T6 n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发表于 2012-3-11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808.原编号589a_3426.jpg
应是隆恩寺,石像现仍存留

7 N( {0 J3 J% A7 ]* J, E5 n: e! @

588a_3420至588a_3425是隆恩寺几千余棵古树,早在抗战前已不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在此 版主所言:

, u+ z* o# E# O1 f: p3 ?3 o

 

/ _4 y4 g4 Z. S5 S0 j

“另外,这图的原图放大,可以依稀看清石碑落款年月似乎是弘治年间。”

e V& R$ y* h' ^- x" ]

 

2 J1 C1 c% L, c* |3 ]

 

) z$ X" ?7 J- w4 A8 g/ S9 h

 

6 Q q( [- y& x8 j( G" L n

哪位老师若看清石碑落款是“弘治□□年□月□日”,

# w3 L- j1 I" S% Y8 R: E& q8 U' p

希望告诉我一下。

0 S1 m2 E$ @- G- G1 F! f4 b

 

8 Z, [! g2 y: w- i% ^" z

 

) f$ u+ m: v: f! F0 }

先谢谢了!

发表于 2012-3-11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kuma在2012-3-11 19:29:00的发言:
& u4 y$ @$ V9 ~3 a) w: O' ]

碉楼前面的建筑似一个重檐八角碑亭,后面的殿也是一个硬山正脊。


( A) n0 h3 u+ X, @, Z) F- Q. b% a

 

O& l- C5 T$ l% C! s4 N

这两张照片是非常奇特,我去年就和石景山专家李新乐探讨过他很早就确认这里不是承恩寺,也不是摩诃庵;

) H. n4 i2 M# L* j8 L

但同时也无法确认是那里。

$ L+ i0 E9 q- x* j4 F: h

 

/ j% N" R4 n G N

这处疑点我也怀疑过,一直以为是后殿破损的屋檐,kuma一提,感觉确实像一个八角亭状建筑。。。。。

' _4 m+ C, f/ T% q- r

 

) g- v- A; d- `# z4 }

同时也更奇特了,目前记载中既有碉楼又有八角亭的寺庙,印象中还没有。。。。

. ?3 F* Z" V* k5 x- D- _! `' E4 w

 

. u" z- U( L& G# Q8 u

它到底是哪里呢?

gzSwQDqp.jpg
) W! K, L9 W7 Z" [( q' h% A7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1 20:53:1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讨论过另一角度拍摄的这座碉楼。

# y/ S5 _; O" h5 e

 

" V+ Y( `- ? T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17楼帖.18楼帖.20楼帖)

$ m4 K) |8 y) h/ i0 N2 r

 

1 n# n- W1 s+ }0 a: q: o+ Z5 a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6_82886_0_0_2.html

2 `3 O% X% u/ _ w, S6 q9 b8 q

 

+ a) E6 F1 y$ z' z$ o2 |0 z

 

8 r# {8 f4 b# C3 ^: X' `/ }% H

 

% y/ G: s4 l5 x9 N6 ^% q8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7楼第一图.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J6 }6 l- [; @+ n/ }

 

2 e" ^$ Q2 `. t. g' j0 N

 

* x* o$ J. N( n; C

 

0 u; k& i1 v0 a1 c8 u

转贴1张图(承恩寺-1.)。

" v5 \1 q4 [+ c! {( l; m

图(承恩寺-1.)里,所见殿左前石碑二座。

$ S* j, g% i+ l- W# u K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承恩寺-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P" k: @% C( i

 

+ u& L+ G2 B6 u* P$ q. f+ c4 o

 

$ M+ Y4 U, [1 ]' T

 

9 x( n" j1 {- t' K

 

4 |9 a/ s2 F% z. n. I2 S

2)17楼第一图里,所见殿东(偏北)面的碉楼应是寺院的东北角的碉楼。

0 c. \1 W# S/ z# ]$ Q

     17楼第一图里,东北角的碉楼楼台的南立面的上层窗开在稍偏东处。

1 P0 S" X; ^8 x, ?; I( W

 

+ W% j5 P' B3 o1 R) x- {3 }

 

2 E" h: I1 C8 G, l* U w6 O

 

]& m5 I% S( u! U8 a

转贴1张图(承恩寺北侧碉楼)。

j5 Z" N9 O: E$ A* d$ T

图(承恩寺北侧碉楼)里,北面的碉楼楼台的南立面的上层窗开在正中处。

/ B* R0 c: n) S# a

 

1 m0 w8 ^/ e2 n1 R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承恩寺北侧碉楼.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r5 P' m- A [! o- @6 |* Z! I

 

1 d1 V1 I1 `: x* o! r9 P2 l

 

' a8 P& z) _ u, ~: x' H3 [

据以上两点,17楼第一图不是模式口承恩寺。

4 `" Y! \) w5 x4 C- l

......(略)。

% V7 ?8 s- O: g

 

) D w, g9 ~$ a9 Q% y+ p u3 t3 m

 

1 |2 \" [1 _+ s8 a8 |9 J

 

2 X3 A& P1 m! ?. D* }1 {& Y: j0 v0 T

 

. |8 @7 R$ w" G5 i6 Y" p( ~

再贴一张模式口承恩寺-山门殿及前部的寺角的两座碉楼。

u. O* {- ]- b+ g1 a( b: x, z

寺角的两座碉楼周边的建筑与原图明显不符。

4 w- P0 C1 e2 p" a: ~

(二次点击看承恩寺-2的大图)

/ Y% z1 k) G! }

 

. b5 L: l$ w. I! Z& J& i% C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发表于 2012-3-13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是模式口的承恩寺呢?该寺不同于其他寺庙的地方就是四角有碉楼,那儿的碉楼我见过,建筑材料和图片上的一样。
发表于 2012-3-13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间殿前月台前又接平台与前殿相接,也就是说月台前没有台阶。这都和承恩寺不符。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讨论]:哪里的二层楼(碉楼?)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2-3-11 19:06:00的发言:
, a+ D( u8 K; W0 L$ J% ^. K

 

1 H& o; x# s' C, X9 D

如过去过那里就知道,那里三面环山,植被茂密,如果碉楼照片是隆恩寺背景不可能这么干净,应该有山

/ @/ j F; X. o7 B: C7 j

 

7 X& ^- y" S4 K- }2 K

同意 黑龙 先生的说法。

, H! S) u8 a8 V5 _: G2 J

 

4 ~8 c% ` X7 V

再来读 老五 先生的原帖第1图。

~1 S4 g: x) ^5 F: N5 l; D

 

9 Q |8 V9 F, @* g9 N3 [+ A

1)请注意殿前左侧庑房的阴影。

! g- E9 S- e) A" x0 L9 C

    日影与左侧庑房的山面平行;左侧庑房前面的日影较短。

' s/ [% R4 ^- J; A

    我推测,拍摄的时间接近正午。

9 p- d% S h( y9 ^

    殿是坐东朝西的。

8 g$ x" p1 W1 C* z8 g. g/ _

    继续推论,庙宇建筑群亦是坐东朝西的。

. G; m! f& U5 T" l! B. U, P

 

9 }" i: e; j6 y

LYTeUopY.jpg

/ d0 A- o) `' @% [, A$ l" ]# E0 F* Z, d

 

# t. C c1 k8 x! S

 

: w* q% j$ {# I9 O) E' P3 h

若以上观点成立,则 老五 先生的原帖第1图不是隆恩寺。

9 v. B: ^8 G% }( [

 

' l) x9 H# F$ |) ]2 ]! o

2)注意到老五 先生的原帖第1图里殿的柱子处和图812里

* [7 s7 N0 q! Z/ W' ]

    耳房门的柱子处有楹联,或者有一丝线索?

2 E/ o; S- n# Y- d4 u# |3 a

 

8 W* W% a( n7 s

 

5 W; _5 R* d$ F, t

L6iruleI.jpg
LBlndcgx.jpg
g8CtcxbW.jpg

2 v) C4 B. i' S

 

, r( @! C& ]5 _3 [$ A. E/ j

[补充]:

l) [' l/ N& ]6 D6 ~4 T O# b( M

 

7 f3 h; {6 b! b" {2 \* |

在812.原编号589a_3430里,透过疑似的碑亭(8角重檐?)建筑的窗子,

- }6 D; d3 {# i. N2 l# E$ V

看到后面硬山顶建筑的廊内有一口钟。

& b1 z {% U4 i! N7 T4 `: A

硬山顶建筑的后面有一道隔墙,可以看到隔墙的左侧开有方门。

6 B1 K" T( X) t

 

OF1ELe0A.jpg
2 ]: o2 P9 ?4 ^&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3 12:35:57编辑过]

点评

是石景山皇姑寺碉楼  发表于 2013-12-9 13:45
发表于 2024-8-2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姑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16:00 , Processed in 1.18674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