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4755|回复: 4

赏析一首好诗:《清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5 }8 ]7 T( z: |

; B; a2 F+ v$ q# H5 l2 T* I. E* d. W9 y! C/ p N. R) x/ t' z0 E! m% {' I2 C2 G! g u* {; E# r$ Q. f( e5 v- i6 m4 N D7 c( u! y- o- h/ w
) \4 O' n6 h) L/ V
$ A# ~# ~) F, U% L
4 b0 |5 ~, Q' e( f* y9 p
 
4 G9 [1 J. r- V% P- O% h

% I. g3 {0 b: m+ B9 I+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4 11:22: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
6 w/ ~- h- Z& n& u7 V1 ~

(宋)王禹俏
! E- O. X0 y' I+ v* ?' N

无花无酒过清明,
+ L4 L# p$ @5 e+ z. Y4 l5 `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7 _7 ]) a) F7 P+ p& x' G
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题为《清明》的诗,有说是王禹的,有说是魏野的。这笔宋人的著作权官司迄无定论,暂且搁起不谈,只说对诗的理解。看到的几个注释本,除“邻家”或作“邻翁”外,都以为是说作者清贫,无花无酒,只能以向邻家(或邻翁)乞来的新火,燃灯读书,萧然度过清明。但是,细细想来,又觉得有些疑问。“昨日邻家乞新火”,究竟是谁向谁“乞”呢?从文句看,当是邻家或邻翁向作者乞。如果是作者向邻家“乞”,那么写作“昨向邻家乞新火”岂不更加明白?一定要把“昨日邻家乞新火”解为昨日乞新火于邻家,总觉得有点故作深求。再说,按故事,清明前为寒食,禁举火。禁火的习俗,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荆楚岁时记》以为是周制,禁的时间长短先后不同,但始终在民间流传,每到这时大家都要吃几天冷稀饭。直到清明这天,才又重新举火,有热饭热菜可吃。因此借着祭扫,大家涌出城去,踏青的踏青,赏花的赏花,饮酒的饮酒,闹到红霞映水,月挂柳稍,才尽兴而归。如果是作者乞火,当在清明那天早晨,早晨读书无需点灯。若是作者乞来新火,大白天特意点上灯看书,近于作秀,于理不通。

    如果乞火的是“邻家”或“邻翁”,情况就不同了。“无花无酒过清明”,写诗的时间当是清明过后,即清明的次日。因此“邻家”或“邻翁”的“乞火”才会是“昨日”——即清明当天的事情。邻家按故事过了寒食,需要“乞火”,而作者不但清明兴味全无,连寒食也了无意绪,照旧点灯夜读直到天明。所以,当邻家乞火时,他可于晓窗将夜读的灯火分与邻家。这样,全诗便容易贯通了。
发表于 2012-4-4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发表于 2012-4-14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发表于 2012-4-15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无花无酒过清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8 10:09 , Processed in 0.124350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