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7138|回复: 14

林荫道变成了林阴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朋友在网逗着问我,“林荫道”和“林阴道”哪一个对?我笑着说,问你丫老婆去。随后在网上输入“林阴道”这一“错别字”,看看是不是什么黄笑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林荫道”这词早在十多年前就被改成“林阴道”(见下面网址),而且已被编进小学课本,成为规范语。就是说,现在每个小学生都学的是“林阴道”。

2 y+ C- R$ K/ X3 C5 n

 

, W6 d* d8 I- u9 Y9 w

在打键盘时才知道,微软也遵守大陆语言规范,其拼音输入法的联想功能也把“林荫道”联想成“林阴道”。

4 H$ t, q3 z' X

 

! v% w8 `0 h3 z7 I7 D) h

世道变了!

( x3 E) E) S- [; U- F2 I

 

, P6 J4 v5 ]+ o

简体字变得太大了。现在六十岁以下的大陆人学的是简体字,许多人认识但不会写繁体字。在台湾香港,您把“蔭道”写成“陰道”,人家肯定跟您急。

* W- C p# u! y

 

8 R0 ~/ w. j% V1 l

 

% Y- D% F" M# d9 B; \4 j" {

http://www.p358.com/news/society/2011/0522/89540.html

发表于 2011-5-24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字是废物这个事用不着讨论

+ _3 p6 T- I$ i' E. }# B

但这个事例不典型

; @% W3 D; I. R4 C2 N6 H2 U. y

林荫道和林阴道应该是两个意思 前者是指树木遮蔽的树荫下的道路 后者是指树林背后的道路

5 _- O" S8 x! c9 u9 r0 G7 g4 T

另 阴道基本上属于翻译新生词汇 古代医书中很少这么说 

发表于 2011-5-24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很好解释,我们的编书者在编纂这部教材的时候,心里老想着那样东西,自然就写上了。
发表于 2011-5-24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国朝,别拿孤悬海外的藩属跟咱们比。悲剧=杯具。这样更厚重,知道不?1 i7 E/ H( F+ S6 o, G/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4 7:41:0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4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种程度上,文字改革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摧残!
发表于 2011-5-24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东西我已经拿不准,比如“确凿”,小时候学的时候教的是“que4zuo4”,如今广播电视中都读的是“que4zao2”,不知道什么时候改的
发表于 2011-5-24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眼底云烟在2011-5-24 7:51:00的发言:
在某种程度上,文字改革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摧残!
8 X; J0 f. f# v3 h

绝对是!

发表于 2011-5-25 0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繁体字不比简化字难学,可写起书法就难看多了!
3 l, e1 u: Q5 e; p文字是艺术,是传统,是文化。如果说简单今后都用老式电报吗岂不更简单?至不济用罗马拼音。' P  v- P: j7 n8 o
废了老祖宗的一切,是当时革命思潮的产物,正如文革,破坏文物是功绩一样。- c9 M) t" K8 A$ T
希望将来能借与台湾香港统一汉字的机会找补回来!
发表于 2011-5-2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个讨论,我特想知道林道静对这件事儿怎么看!
发表于 2011-5-25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字原本就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故而繁体字更能体现字义,简化后显得已经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11-5-25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空空在2011-5-24 10:28:00的发言:
6 f9 i, ^4 R. }9 b; O

简化字是废物这个事用不着讨论

' y \: R* y0 G9 c! _7 S/ x

但这个事例不典型

6 D4 x$ w: H8 X# B

林荫道和林阴道应该是两个意思 前者是指树木遮蔽的树荫下的道路 后者是指树林背后的道路

- G* m& o8 v5 H: W. ~

另 阴道基本上属于翻译新生词汇 古代医书中很少这么说 

- `4 O* F) v" ^2 P1 D( H* u$ l" [

汉字简化原则基本是述而不作,大部分都是民间手写体或者古时出现过的形体。

, x( b' w0 n: z( S4 g

我对简化字最不可理解的是同音合并。

发表于 2011-5-25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现代人依然能看懂唐宋时代的文字,就是因为所谓的繁体字自隋唐始规范定型下来且一直延续到民国。一种文字的形态能历经1300余年的传承本身足以验证她旺盛的生命力,怎么到了国朝我们却“發”“髮”不分,“征”“徵”不辨。自己的文化都弃如敝履也不怪人家日韩瞧不起中国自诩华夏,因为中国人就是一群数典忘祖的人。

发表于 2011-5-26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倒挂楣子在2011-5-25 22:32:00的发言:
6 d8 M) O7 Y2 H/ P9 l( L

  为什么现代人依然能看懂唐宋时代的文字,就是因为所谓的繁体字自隋唐始规范定型下来且一直延续到民国。一种文字的形态能历经1300余年的传承本身足以验证她旺盛的生命力,怎么到了国朝我们却“發”“髮”不分,“征”“徵”不辨。自己的文化都弃如敝履也不怪人家日韩瞧不起中国自诩华夏,因为中国人就是一群数典忘祖的人。

" w% p" G4 g( s4 n: t! Y

我不知道从隋唐定型是什么概念,反正我临帖时,看到不少字写法和繁体字和简化字都有很大不同。文字稳定性没那么强,民间用字甚至官府档案用字与我们想象的都有很大不同。

" z8 Q( M3 Q4 n: N; E' Z! e: D5 g# p

如果当年简化字再慎重些就好了

发表于 2011-6-5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倒挂楣子在2011-5-25 22:32:00的发言:
. e* q; I3 \! L3 D+ T

  为什么现代人依然能看懂唐宋时代的文字,就是因为所谓的繁体字自隋唐始规范定型下来且一直延续到民国。一种文字的形态能历经1300余年的传承本身足以验证她旺盛的生命力,怎么到了国朝我们却“發”“髮”不分,“征”“徵”不辨。自己的文化都弃如敝履也不怪人家日韩瞧不起中国自诩华夏,因为中国人就是一群数典忘祖的人。

8 X$ q0 h( I* ~; a& i

董卿不是读了一句,去年元月时 花市灯如本来应该读的 结果露怯了

1 e3 ^" b/ f8 U2 R- Q

其实这也不能赖她 应拜我们伟大的新时代教育所赐 从简化字中根本就看不出是两个形象近似的字

发表于 2011-6-7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棋書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6:48 , Processed in 0.135731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