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1-28 11:49:00的发言:5 G8 z4 Z- X* G) a5 C
不太懂这些,信口胡说些个人判断,如不对望见谅 / V |' r" F: R5 g
; o( f. ]) W" u, |! `$ M不过目测感觉这鸟造型和刻工略显粗糙,不似皇家用品,当然如特别古老另说
! B7 P, j$ Z% d' b/ \ 5 `: j7 H- X i& Z' d# `
看器形,怀疑上部翅右环至头部,下部尾也成环装,似乎是个可以吊坠的器件。
- N/ n* ~" f/ J* p鸟头上有冠,尾长,展翅,成就了个丹凤朝阳的造型, 5 U; N% @9 ?& z* G- }$ @7 W g
" E- L: R, u* N1 [( x看翅膀和尾部的细部雕工,似乎工艺很差。清代即便民间工艺似乎也很成熟了;
( B/ l0 u, r9 s& Y2 j) Q0 w而且如是玉佩,似乎清代并不太流行。怀疑是明代的 " v2 P1 D4 J8 l
( U$ o; K: s( O+ o* @0 Q' v最后判断,此件为明代中后期民间的丹凤朝阳玉佩;
. X( _1 \. c0 }' N6 w$ j7 A) X 1 ]! a2 e" W( Q; r, m$ f( T2 E
怎么是胡说呢?您太客气了!只要在东西是老的前提下展开讨论就再好不过了,您分析此物的缺失部分很有道理,从宋代之后玉器开始走入皇权以下阶级,到明清两代完全打开,此物是否为皇家已经不太好说了,但古人贵玉爱玉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工艺的精细程度来说和清代极尽繁缛相比确实有差距,如您所说,清代的琢玉水平到了空前的高度,制作细腻,复杂的作品已经不是难事,但和中国几个玉器发展高峰相比也只能算是并列,年份好的玉器并不代表就一定粗糙,我们所知的 红山,良渚,凌家滩,龙山,商周,两汉等各个时期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精美玉器,甚至一些时期的代表工艺已经失传,清乾隆时期宫廷仿制的了一批高古玉器,其力度,工艺相对所仿制的物件来说也相形见绌了。
2 u0 h( W3 X, g , g1 i9 ^( @, n" h3 w; W; Q
举个例子,我见过一枚汉代的谷纹小壁,很薄,但打磨的工艺非常到位,在灯管下转动,闪闪发光,这种光和现在社会充斥的假货的光是有区别的,我们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达到这么锋利而闪耀的打磨技术的,以至于这个光成为了战汉时期玉器的一个典型标志和普遍现象,类似的打磨技术只在后世的个别朝代中出现过,到了清代更是少见了,这和清代工艺发达却相违背,可能是后来的人口味发生变化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呵呵,,,
+ I d5 L. m1 y/ j( X$ v
2 y" P" G0 l% l- y8 I3 X 关于题材,丹凤朝阳是明清两代常见题材,和您的断代是相符的,不过此残器个人看是绶带鸟,故年份待考,只不过身体形态已经被艺化了不少。管见斧正,谢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