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已久的宝华馨酱肉始于一九一九 消失已久的宝华馨酱肉始于一九一九 消失已久的宝华馨酱肉始于一九一九
消失已久的宝华馨酱肉始于一九一九
注:这还真是头一回看到的又一家老字号,还真是没查到什么太多的资料,招牌上标着始于一九一九年,看来是消失了很久了。
店里有卖:酱肉(脱骨),清酱肉,牛肉脯,酱小肘(带骨),酱肉皮,肉皮冻,酱猪蹄,酱鸭,炸肉丸子,脱骨凤爪,香辣鸡翅,香辣鸭翅,香脆虾,老汤卤猪蹄,老汤卤猪耳,还有很多。。。因为家里还有很多吃的,所以这次没有买东西回家,下次可以尝尝···
您可知道否???
举报
一并请教,哪位记得前门大街路东天盛斋的清酱肉?谢谢。另,宝华斋可在鼓楼东?
还真是不知道了~~~没的东西太多了~~~
呵呵,吃一口肉还带查家室的。
此外,翻前面贴,提卖白水羊头的马爷,卖完了到酒馆喝两口,这都是犯忌的,穆圣对酒的禁忌教导是十分严格的,只要是回民只要是做清真餐饮的,本人就不能沾酒,要么就别挂“杜娃”。老辈人都清楚(现在世风日下回民嗜酒的不少)。您要说他喝的不是酒,是茶的话,我也没办法。
现在不怕不明白,就怕一些人拿着不是当理说,还蒙人误人子弟。
关于青酱肉的青酱就是咱们现在的说的酱油(贴中的“清”不对。此肉为山东做法,起源于福山系,胶东人管酱油多叫青酱,天津人也这么叫,比老抽要味淡一些色浓)在下的师傅文革时期在天津的“天宝楼”下放,曾介绍过做法。取带皮猪后腿肉(脖头也可,要肥瘦相间,不能用五花肉),最好现宰鲜肉,不用水泡洗,放入以酱油、白酒、调料包(卤肉料,一般是中药店给配)中的缸内浸泡两天,捞出,覆以绵纸,阴干一周到十天(一般是秋冬时节,视天凉热而定,春夏不做),再隔水蒸,熟后再晾一天,色为瘦肉发黑棕色,肥肉白色,有些黑白分明,吃时切薄片,就饼吃或当下酒菜。因为一斤出七两五,伤耗大,肉的要求又高,故是所有酱货里面卖的最贵的,且只有冬季有售,格外显得珍贵。在下曾吃过多次,八十年代中旬价格是一般酱肉的一倍多,卖十元一斤。好像唐文中说,此肉需腌一年半,然后捞起来直接吃,纯属臆断,要真是这样估计离闹病就不远了。
所谓文化人谈吃,讲的不过是一种意境,所言水分较多。拜读过唐的大作(《中国吃的故事》等),别的不说,至少他讲的京津等地的小吃的典故就与事实不甚相符,权当一乐。试想在台湾居住了几十年的他,如何能准确记忆北方小吃的背景及前后的做法,关于这些还是看厨师的回忆录较贴切些。
唐鲁孙肯定是胡诌,犹太人是不吃猪肉的,伊斯兰教的食品禁忌最早来源于犹太人,从某个角度说犹太人的禁忌还厉害,比如,即便是牛羊肉还要把咱们平日说的连蒂、筋等剔除,故在古代中国,对犹太教还有个俗称“挑筋教”。
东城区鼓楼东大街132-1号(近南锣鼓巷北出口)
掌柜的亲自来了?既然如此,有机会一定去宝号捧捧场。
“11楼的兄台说的一斤只出七两五,我们的酱肉一斤一般出五两到五两五左右”,他说的也许是16两秤?
这些听着都挺亲切。余生也晚,只经历过6、70年代。王府井、八面槽有的老字号在文革中被改了名,经营项目还没变。
小时候一直嘴馋浦五房红艳艳的叉烧肉,可是到现在也没吃过。馄饨侯那时大锅里总煮一只肥鸡,胡椒粉盒子挂在墙上。全素斋好像停业过几年,80年代初才恢复,它的素菜太油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9 04:35 , Processed in 0.145225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