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论坛出现了几个讨论国人该不该过圣诞的帖子,这也是对现实中相关争论的一个反映。 反对国人过圣诞者说“中国人没必要过洋节”“国人过圣诞是盲目西化遗忘传统”“中了商家圈套”。赞同者则说“过圣诞就是找个日子乐一下”“节日完全可以兼收并蓄”“反对过圣诞的人缺少包容心,是盲目爱国的愤青”。 # Y6 a0 ?9 s' y* |$ G# ^' e$ R4 B5 I
. `; J' q" i! D3 w1 f9 `: l
尽管说在思想观念多元化、人民想法被日益搞乱(哦,是搞活)的今天,这个争论跟其他所有争论一样,肯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目前中国完整的道统体系已被打破,人们因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存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都各有想法,而且还都急于表达,结果肯定是哜哜嘈嘈莫衷一是,到了最后往往是集体无意识行为占了上风)
( ]: M% l( d3 e; P: r但作为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老北京网,这个话题还是应该好好探讨一番。
$ W! @! _/ ?6 A( p) x
/ y2 P" z' v$ k/ S' X/ j W R5 v h个人感觉,人们在“该不该过圣诞”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出现分歧以至于相互指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用情感的判断代替了道理的判断。这个道理的判断是什么呢?那就是到底什么才算是“节日”。 5 x; @+ L6 F4 Z: I. y( [" i
+ g, C& b4 S+ P; j' z) g( q$ I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节日就是一个集体欢庆的特定日子。估计大部分主张过圣诞的人都会持这个观点。就好比是几个朋友某天有个高兴的事,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庆祝了一下,然后大家商量好以后每年这个日子都一起欢庆,于是这一天就成了这群人的一个“节日”。
1 U/ q! E- L- y; w( }3 ]# @+ `8 x
然而,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看,这个理解完全是想当然的,是错误的。 1 x$ ^: Z/ Z: e# A/ ^+ t
“節”的本义是指竹节,《说文解字》说:節,竹節也。“節日”,也就是一年之中像竹节那样被截断出来,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 A! Y% d* D7 f+ |9 R/ |7 _5 @ I
# ?: g) T$ i* w" p+ d% C3 ~那么,什么样的日子才有特殊意义呢?
$ x: G& [ P; r& M- I, _4 K简单地回答,只有日月星辰运行发生显著变化的日子才有特殊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日子才可称之为“节”。 最显著的例子是农历的元旦,即常说的春节。这天是月相经历了十二个圆缺周期回到起点的日子(闰年是十三个周期)。还有就是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意味着太阳在黄道上移动十五度。 # \7 L% t L# _ m' `
每个节日,也就是一个特殊的日期,自然界在这天都有特定的变化,也就是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古人定制这些节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观测天象、厘定农时。 L9 ~% Y, ^. s" I1 X
姑且不论深奥的历法知识,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节日谚语:“正月十五云遮月,八月十五雪打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早立秋冷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等等。
5 @ y8 |4 F, m6 |+ A/ j 4 g' g; v) U+ @( p
因为节日意味着天地万物的变化,天地万物的变化又意味着农业耕作和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所以在古代每个节日都是非常神圣的。每一个不同的节日,都有不同的祭祀礼仪、庆典方式、起居饮食习俗等等与之对应。 : V' Q" T' K1 l4 Z8 y4 ~! P
可惜时至今日,这些节日习俗,特别是在城市里面,都遗失的差不多了。只是因为“吃”,是人最低级最原始最直接的欲求,所以节日饮食习俗才幸存下来一点点。
3 c+ l* o' S9 o比如刚刚过去的冬至,现在的人们吃吃饺子吃吃馄饨就算是过冬至了,而且好像还以为这就算是对传统的保留和尊重。但在古代,冬至节非常重要,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天城门关闭,全民静养。《后汉书》里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这一天阳气初回,尚在微弱之际。人健康的起居生活要与天相应,所以自当静养少动。这便是冬至的起居习俗,此外还有其他一大套习俗。
* M5 v; C+ s' ` b# n0 T, Z8 o6 Y6 L5 g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节俗体现的是古人尊重自然重视农耕的观念,每过一个节日都意在证明,人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命运。即所谓“大禮與天地同節”。
* }# r. y; K# w* k真正的古代节日,除了春节需要大张旗鼓的庆祝之外,其他节日并非都需要欢庆和铺张,就连吃吃喝喝、穿戴打扮都是很讲规矩的。因为节这个词,本身就有“节制”的意思。 N% _( L* J( M- x* b& j( b
正是因为对于“节”的尊重,所以才有“节操”“气节”“礼节”“忠孝节义”这样的概念,所以代表王者的大臣称为使节,手中要持有符节或旌节。想想那个不辱使命的苏武,他手里不是始终都攥着那个都脱了毛的旌节么。 (说不定正是因为今天人们失去了对“節”的信仰与理解,才造成了很多人视节义、节操如粪土,才造成背信弃义无礼失节之人那么多。) % g, K- P% U! K( F, [
+ ^% _$ ~+ y- M* `/ |4 B当代中国,一方面由农耕社会急速进入工业商品社会,一方面文化严重断层、人们对传统文化持续性淡忘背弃以至于诋毁污蔑,所以,今天很多国人过节基本上也就是胡过一气,逮着谁过谁了。(写到这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庆祝巴甫洛夫生日"的那个相声。。。。)
- k) _0 z2 E6 Z# I ^" h 8 b! W% R. K# K& t- \4 o% D
当然了,也可以把话说得稍微婉转一点,那就是“今天节日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 _ c. A. a7 `* n7 w0 x* ]- A4 v总之如果严格按照传统文化“節日”的标准来定性,不仅圣诞不能算节日,元旦三八六一等等都不能算“節日”。 2 V! L3 W: s' [
. a# U# G$ o9 L ~6 \, d' S+ M( X0 c( F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以上只是一点个人浅见,欢迎交流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