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14|回复: 21

[讨论]关于牛街和牛街礼拜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4 0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AMN女士之邀,查阅有关牛街和礼拜寺资料,并整理如下:

( {: J1 z& k0 G! \+ V F0 A

牛街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因为在这条街上回族聚居而闻名,亦因为在这条街上拥有牛街礼拜寺而闻名于世。这一带初名柳河村、岗上,辽时在燕京城内,金时在中都城内,元时在大都南郊,明起在北京外城。明时先后称礼拜寺、礼拜寺街、牛肉胡同。清初称西街。乾隆时起称牛街。清朝末年,因牛街在庚子之变中较为安定,慈禧太后曾经颁诏将其改名为“太平街”,但始终未获民间认同。

9 I6 I# c& {, r

牛街礼拜寺居北京四大清真寺之首,平面布局很有特点。寺在牛街东侧,因礼拜时必须朝向麦加方向,在北京就是朝西方,故大殿必须坐西向东,入口就只能设在殿的东面。寺门以望月楼代替,楼前有木牌楼三间,隔街为照壁。从望月楼下进入寺院,为避免一入寺就面对大殿背面,在殿后增加一堵院墙,引导行人折转到大殿左右夹道再进入寺内,然后绕行殿东,折回进入大殿。大殿东是一座四合院,正中有楼,左右各有碑亭,东面为经学教室。大殿由前殿、主殿和窑殿组成。前殿为硬山卷棚屋顶;主殿由两个歇山屋顶前后串连组成;窑殿很小,高耸着攒尖屋顶。殿内装饰很有特色,柱间设置由阿拉伯的尖拱转变成的“欢门”,柱子和欢门满饰红地金花图案:门框是阿拉伯经文,其它面积和柱子都是卷草和团花。天花和梁枋彩画以青绿冷色为主,与欢门和柱子的一片金红有强烈的对比,非常华丽辉煌。

3 F( L, \! p# d' w

牛街礼拜寺是我国伊斯兰文物宝库之一。寺内两座筛海坟,是元朝初年从阿拉伯国家前来讲学的伊斯兰长老之墓。墓碑镌刻阿拉伯文字,苍劲有力,年代久远,为国内少有的文物。还有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圣旨”牌匾、明代古瓷香炉、纪事石碑和已保存300多年的《古兰经》手抄本,以及清代的铜、铁香炉、铜锅等,都是历史珍贵文物。走近礼拜寺,就能看见一座30多米长的大影壁。影壁青砖筒瓦,大脊长伸,玉石叠砌,更有束腰浮雕,图案精美,其中部右方有一幅“四无图”石雕,甚为驰名。汉白玉底座浮雕上顶祥云吉瑞,下枕如意平安,中部图案是树上悬钟,钟下摆棋,棋旁立炉,惟妙惟肖,意境悠远。但浮雕上均无人物,故曰四无:有棋无人下,有钟无人敲,如意无人佩,炉在无香烧。问及缘由,一位穆斯林朋友告诉笔者:伊斯兰教在清真寺装饰时常用植物纹、几何纹和阿拉伯文字,但禁用动物、人物纹样。

8 E6 o6 j1 x) @' \' R& a$ `( G* `. u

悯忠寺(即今法源寺),它的存在,不仅对唐幽州藩镇城及辽、金故都的遗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为历史上牛街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提供了依据。法源寺既在镇城子城之东百余步,法源寺之西相距半里的牛街,已在镇城的子城之中是无疑的了。

V. L1 e. s$ `/ i0 J! h9 ?

但是关于礼拜寺的历史还需进一步确定。现在多数资料称寺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朝成化十年(1474 年)奉敕赐名“礼拜寺”。但另有考证认为始建于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开始营建大都城,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之后,曾诏示:"除蒙古军、探马赤军外,其余各军就地落户,与编氓等。"这样,随蒙古军一到燕京的回回军人,也就地落了户。待大都建成后,朝廷又曾沼示旧城(即原中都城)居民迁移新城,其条件是:"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在当时的回人中,除少数上层或有赀财者得以迁人大都外,剩下来的只好仍然聚居于旧城之中。日久,回人与当地妇女婚配,聚居区日益扩大,这就是牛街回民聚居区的发生和形成。从旧坊巷志中发现,早年的回民聚居区,其范围要比今天的牛街还大。据《顺天府志》"老墙根"条下有这样的记载:"老墙根……南曰葱厂(即后来的葱店),迄西抵下斜街、回回营。"(按"回回营"地名已无考,但以地望相准,当在今下斜街与广安胡同之间。)又据同书称:"罐儿胡同(即后来的广安胡同)又西曰过街沟。"查"过街沟"地名也早废,它应在今广安胡同以西,当与昔日的回回营相近。今天牛街仍有王姓回民,早年经营驼业,称为"过街沟王"。可证早年的牛街回民聚居区向北扩及今下斜街以东一带地方,所占的面积是相当大的。聚居区形成了,才有了建立礼拜寺的必要与可能。因此可证,牛街礼拜寺当肇建于元。根据墓石译文及年代换算可知,礼拜寺东南跨院的两座筛海坟,西首的阿哈默德·布尔塔尼,葬于至元十七年八月。那么礼拜寺应早在至元十七年以前即已落成;而那位"创建尊经阁"的马哈木(即阿合马),于至元元年超拜为平章政事,九年又以其子忽辛为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也就是说,至元元年至九年,已是阿合马拥有权势的鼎盛时期,所以礼拜寺就很有可能是在这段时间内兴建起来的。而那两位筛海,有可能是礼拜寺落成后的两位掌教,先后逝世于此,而葬于寺之东南跨院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二位.
发表于 2009-12-4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精细的资料,谢谢分享。交流一下:

9 o( R3 y/ R) p) L! `& C

 

5 y; l/ [ P; B/ ~* R' q( A

一、大殿部分更正一下:在窑殿和两个歇山顶之间还有一个庑殿顶,清真寺的大殿一般都是随着年代和礼拜人数的增加,不断以勾连搭形式逐步扩建的,窑殿为最早期建筑,刘敦桢、梁思成等均探访此礼拜寺,对窑殿建筑结构及内部彩绘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有辽宋遗风。庑殿顶则多见于明代寺庙,如东四清真寺的庑殿顶大殿。然后是两进歇山顶,没有硬山顶。(窑殿-庑殿顶-两个歇山顶)。

9 ?4 V+ l+ R: ]$ \

 

+ X7 y5 A6 E# s9 k+ x# b$ _

二、北京城内回回营共有五处,其中一处正是文内提及的,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第四版的最新北平全市详图,此处回回营在当时的南闹市口以南路东,也就是今天的闹市口大街(赵登禹路、太平桥街以南,长椿街以北)南口东侧,长椿街地铁站所在路口的东北角,当年地图记载是东邻智义伯胡同,在圆宏寺斜西南,隔街同西南侧的月台大门斜向对望,如今这些地名还在:月台胡同、东智义胡同、园宏胡同,回回营可大概确定如今位置了。

2 M$ S. ?7 }, B" n

     至于广安胡同,则在该民国地图上载为在教子胡同以北,过广安大街既是。葱店在其北,再北是老墙根,而那一带,如今仍有回民聚居,叫后河沿,还有一座后河沿清真寺,此处回民同牛街素有渊源,可能是牛街老户迁居于此的。

- z& d! t% F$ x. e' ~) @- m$ M/ Z

 

3 w+ [( J. I" p" a$ d, Q) p0 a

三、创建尊经阁的马合木是否就是阿合马,还有待考证,不知是否有确切依据。因为对于穆斯林来说,中国史籍所载“马合木”就是“穆罕默德”的音译转写,而“阿合马”则是“艾哈迈德”的音译转写,这两个名字虽然都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但却是两个名字。

, q9 v. h: D# f, y6 d

 

' P" [( r2 N. I0 t

此寺建成年代如今有争论,还有待考证。

2 v4 K2 p) k8 W" T i

 

- T5 N% n& M) H5 _/ q

另外,牛街礼拜寺新近出版了一册大型纪念画册,有很多不常见的东西都拿出来了,老匾、宣德炉、明代瓷器,都是珍品。

+ d5 {4 c o& a; I( @9 q9 e

 

# n, i$ C F/ f2 Z1 q

文中所提及的大殿东面的经学教室,俗称七间房,如今是陈列室和接待处,这是一个两卷勾连搭房屋,后面房间曾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清真小学堂(加入了近现代教育内容)教室,后来几经变迁,此学校成为民族小学,近年来作为寺产收回,寺院面积遂过万平米。

' w6 u# N9 r8 O+ J1 y, [! v

 

8 `9 V) E1 k; @* i+ l

再次感谢左慈戏曹老师的分享。

发表于 2009-12-4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ibrary.duke.edu/digitalcollections/search/results?t=mosque+kuei

. B8 }# D9 n+ h0 [% u2 _

 

* M2 V. ?* A& _7 Q6 O

这是最新发现的牛街老照片。其他可见本坛“北京清真寺老照片”贴。新照片坛子里也不少。

发表于 2010-4-16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4-15 22:57:00的发言:
* Q4 ?3 N. O3 l+ K& C5 t7 |

感谢楼主和aidushu,那个网页里面的照片太清晰了,彩画相当不错

6 v9 `! r# z. i7 H9 a6 p8 D3 G& f

还要说的是,后窑殿的木构我不管是不是啥时代的,木构上的彩画肯定是清代早期的,疑似康熙的

5 Z# ^+ w! E4 X

您说的是部分,还有一部分彩绘应该是更早的,牛街出了本大型画册--《清真古韵》,非常全的图片资料,你可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

发表于 2010-4-16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0-4-16 11:03:00的发言:

您说的是部分,还有一部分彩绘应该是更早的,牛街出了本大型画册--《清真古韵》,非常全的图片资料,你可以看看。

" o' Q$ O3 |% T9 ` 好的,我去看看松二爷他们那里有没有,不过油油贴出的那个后窑殿内大木上的肯定是清代的,顶上红油地上的那些沥粉贴金的西番莲有是明的可能,但也不排除是清代的可能
发表于 2010-4-15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谢谢您的文章介绍。有可能的话把有关北京清真寺历史编集成册。
发表于 2010-4-15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联大好像完成了对北京所有清真寺的考察很研究,出了一本画册。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10-4-15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和aidushu,那个网页里面的照片太清晰了,彩画相当不错

2 Y {8 F$ E( T% a6 t

还要说的是,后窑殿的木构我不管是不是啥时代的,木构上的彩画肯定是清代早期的,疑似康熙的

发表于 2010-4-29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窑殿一直宣称是宋构,可能吗??

0 z& f( k" k6 @/ O7 Y

我看最多是元构!而且米哈拉布的布置有着强烈的明构色彩,所以窑殿的构造不能太早。

# |/ v2 x+ C* J4 d

 

: L6 d* Q( C0 c0 N

 

1 S0 R$ H3 o8 {8 D1 N) K& p

另外,宋代的北京城址在那?最多是金中都的位置,所以牛街寺的历史不可能在宋代!

发表于 2010-5-6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殿部分更正一下:在窑殿和两个歇山顶之间还有一个庑殿顶,清真寺的大殿一般都是随着年代和礼拜人数的增加,不断以勾连搭形式逐步扩建的,窑殿为最早期建筑,刘敦桢、梁思成等均探访此礼拜寺,对窑殿建筑结构及内部彩绘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有辽宋遗风。庑殿顶则多见于明代寺庙,如东四清真寺的庑殿顶大殿。然后是两进歇山顶,没有硬山顶。(窑殿-庑殿顶-两个歇山顶)。

; _( C5 n* m# l8 j7 b3 @6 F; g1 y3 |

 

4 B/ q; p. V$ r6 \/ p

 

$ Z" [* v9 l$ \. o/ p

关于窑殿断代的问题,这些资料有误

3 E7 N, Y. c; Y) x( T/ F# h, m

北京牛街礼拜寺窑殿部分的木构,断代有误。。没有那么早。。只是保留了风韵,但是是后期的做法,最早也早不过元代。。

发表于 2010-5-6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京闲痞在2010-4-29 22:39:00的发言:
B0 j2 L9 \' }

后窑殿一直宣称是宋构,可能吗??

( V; o: x. P) D& y$ w

我看最多是元构!而且米哈拉布的布置有着强烈的明构色彩,所以窑殿的构造不能太早。

! S# J- S2 \: Y& h& C! I. K' U

 

$ j$ O5 k, M: w# ]; k* K- v

 

$ l% k6 Y3 \/ W% ]5 S# I- V) {0 S% x

另外,宋代的北京城址在那?最多是金中都的位置,所以牛街寺的历史不可能在宋代!

# ^; j3 z( E; m5 c: h

不是宋的。。断代有误。。没那么早

% e0 B6 a; Q# S4 j3 ^- [

 

发表于 2010-5-6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4-15 22:57:00的发言:
# a! k- q2 L4 A( f5 }/ T

感谢楼主和aidushu,那个网页里面的照片太清晰了,彩画相当不错

7 L2 _0 q. a' [" b, |* M) e6 W1 {8 A

还要说的是,后窑殿的木构我不管是不是啥时代的,木构上的彩画肯定是清代早期的,疑似康熙的

, Z& c9 _4 i4 g$ L

我已经和老师探讨过了,窑殿部分的木构最早早不过元代,推测是明代的。但保留了早期木构的做法。。

发表于 2010-5-7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我也看到那些“宋画风格”的彩画了,后殿展览里有介绍,那个彩画是锦纹地的博古画,是清代早期到中期之间的,并不是宋代彩画
发表于 2010-5-7 0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5-7 0:13:00的发言:
而且我也看到那些“宋画风格”的彩画了,后殿展览里有介绍,那个彩画是锦纹地的博古画,是清代早期到中期之间的,并不是宋代彩画
[: {. l; M5 b6 D

恩,断代上基本没问题了,这是很晚的建筑了,到不了宋代那么早。。

发表于 2010-5-7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不知道建筑基础是不是宋代的,估计结构不是了,王世仁先生不是也写了文章了吗,说是明清建筑。牛街大殿里的彩画最早的顶多是明代的
发表于 2010-5-7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5-7 0:46:00的发言:
但是不知道建筑基础是不是宋代的,估计结构不是了,王世仁先生不是也写了文章了吗,说是明清建筑。牛街大殿里的彩画最早的顶多是明代的
6 F. x s4 n) i9 y

肯定不是。。。。这点不用疑问了。。。绝对不会错了。。

发表于 2010-5-7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10-5-7 0:53:00的发言:
# ], ]" [- i6 z2 R4 A* ]" n

肯定不是。。。。这点不用疑问了。。。绝对不会错了。。

( D- b e% L; s* Z8 i

 

( ?6 I7 @$ |4 h- N% h9 o" m) V: P

绝对------?

发表于 2010-5-9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0-5-7 18:23:00的发言:
9 n) p4 t" F& {! R4 y7 b" ~# i

 

- H, w# y9 @1 a; Y$ K% f

绝对------?

7 a9 L' P5 ?" @' p4 H

绝对

发表于 2010-5-11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改造后牛街礼拜寺及其牛街的古韵荡然无存。叹叹。

: Q* i% b# j! |

《岗志》的资料请楼主提供一下。谢谢

发表于 2010-8-26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分享,常顶!

% x: w- I, ^ C) z! k,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14:48 , Processed in 1.17288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