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iaoruo

邀请对旧体诗有兴趣的朋友写北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5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oruo在2009-12-4 22:24:00的发言:
9 i8 i, f$ r& ?' y

看来阁下不认可 :)。 没有做过专门研究。记得在哪儿看人家说过这个意思。待查。

3 g& h8 C7 l1 ?

         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研究,但是很赞同这个意见。

+ ?3 F: |9 o$ L" V" E, Z! e/ b

 

5 f" v( z: d/ J1 `/ Q4 z& a$ ~% C5 j

但是在下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这些内容是专业诗词论坛中学术讨论的经常性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能否用现代汉语,个人小见:

' Y$ | n+ @: k c. h% d2 _

律诗因为字数少,只在区区56字间表达完整的意境与情感,而古代汉语是基于单章节词的,一个字(词)能单独表意,而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几个字组成词表意,相对于律这种形式,比较浪费,信息量比较低,所以一般采用古代汉语规则,再说韵也是古代汉语的产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0 {5 \! c: a8 O( p1 A

我看王力先生的书挺早。但一直没有试过写诗。

% q9 t7 u# y, X& z

近年来背诗锻炼脑子。背得多了就自己诌两句。

( J: Y5 [$ s( U

自己觉着看上去还像。于是想找人交流。现在好了,

7 T9 \- E7 a1 D9 M8 V) ^- @# v

可以慢慢向行家请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09-12-5 15:20:00的发言:
E4 T/ i) v/ f. T# r; D

楼上说的很在理,恰中律诗的精要处,现代化的字面,信息量和语境都比较低.看江南兄燕京怀古诸作,浸淫旧诗的功力不浅啊.呵呵.

$ Y8 N. ~% t6 f/ i! m7 o) N6 ^- a

 

+ U" \+ _" T6 p# _0 e3 g" X2 e J

回xiaoru,我只是说了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你参考.我对写旧体诗的游戏规则一向保守,如今也很少玩.因为很耗时.路过说了两句,很欢迎你的批评指正,呵.

, O2 C7 [/ @ N, Q3 R6 [; u. N

 

t. W; v' \% X& @- _

 

|" b5 ?0 P$ ~

 多有冒犯,请你原谅

发表于 2009-12-9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填词,也喜欢绝句和律诗。

% D5 L6 h3 P+ o' n

但是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因为小靳庄时代的烙印,所以之多称得上是顺口溜,能像点快板词,就是很高兴的了。

% h, O6 I8 v! k

我还是喜欢竹枝词,虽然是白描,但是看得出这些作者的功底,加上玩世不恭的态度,让人读起来,真能体味出,什么是“爷的范”。

6 Y5 L- [3 t" X; Y( w$ Q' k) q

至于炼字,自然不如炼句,当然在于炼意。所以毛病出在字面上,根子还是对于诗词的艺术把握欠火候。

% X3 `0 M+ }' D

所以,现阶段,这个帖子,还是多讲些具体可行的常识,等到是那么点意思了,再求唱和浅吟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09-12-5 15:20:00的发言:
' f% o2 w# @& {8 k! X9 i

楼上说的很在理,恰中律诗的精要处,现代化的字面,信息量和语境都比较低.看江南兄燕京怀古诸作,浸淫旧诗的功力不浅啊.呵呵.

/ h1 s9 N9 {4 h/ D. f

 

. \7 k2 R* v8 p* y; D

回xiaoru,我只是说了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你参考.我对写旧体诗的游戏规则一向保守,如今也很少玩.因为很耗时.路过说了两句,很欢迎你的批评指正,呵.

3 h7 W3 n6 v& F: K1 \

 

0 U/ M* V% T/ z2 ]

 

( c. C2 C) G. h9 A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0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l) Z# j% k, F

答朱兄

; p$ x* g; b8 M& H+ ], ]

 

) ]/ s! r" _2 c& ?

朱兄高论。

+ A' _9 X6 ~$ {9 Q. D# M3 O( E8 I( D

发这个主题的本意是希望喜欢旧体诗的朋友们(在

3 E" s2 p% i. T3 e5 u

网上看到不少像我这样的尝试者。如茶余饭后里的

$ \! ~. ?) G/ d0 \8 J

请“请大家赋诗“)有一个交流的空间。我实在不愿

( D6 o- ~! t2 F0 ^* H4 s% T8 a1 p

意与人争论。不过朱兄是我佩服的人,又走过相似

# n; r! l! h) K' N4 ?" i& f

的路。所以说两句。

6 k1 c0 g. T; ]: |0 Z+ f$ a6 U

 

, H0 e8 m7 S' f& R1 V$ q& X- I

喜欢旧体诗有不同的层次。有江南(恐怕也包括朱兄)

9 J7 G4 q; P) x% M

这样的行家 。也应当允许有像我这样的业余初学者。

! K/ v. B4 x- d, {

业余初学者对行家当然佩服,愿意蒙教诲。谁不愿意

/ |, S, f" h3 B+ A$ ~4 i* }4 [

有人指点少走弯路。业余初学者当然愿意与行家做朋友。

+ P8 p3 o( P4 z- I4 R F

江南肯转贴大作,肯赐教讨论,我有不胜之喜。

. [+ v% F7 f+ _

 

& f! k% M. f! B( H; ^

行家愿意不愿意与初学者做朋友?我有自己的经历。

, d( L2 p7 L$ P/ z2 ~# {" u

记得我当年在乡下自学英文时,听我念英文,有人嘲笑,

! @9 ?8 R0 D1 {

有人暗笑。有人不笑。还有天津南开老高三的大哥不笑

: \$ z% b* K; @6 M' [

而帮我校正发音。现在我的英文自信可以应付一般的需要。

: f$ C1 t0 U$ @; b5 C# K" m

笑我的人,当时没有在意。现在自然不会记得。只有这位

7 s+ u! P& z9 U0 g$ U6 O |1 H; @

天津大哥的名字至今清清楚楚印在我脑子里。朱兄也是从

- S; Z3 Q" u& C; S

不利的环境中闯出来的人。这笑与帮分出的见识人品不用

" r* Y; P1 [5 m2 Y6 X

我多说。

+ |1 f. @" g# \: o, {/ V

 

4 w/ {- \" @1 S6 X4 W1 H5 h

人学新东西自然是从不通,不像样开始。他人当然没有义务

% O- |. S w' x! _1 E

去帮。看着恶心,可以不看。但是请不要打击,嘲讽。更

0 q4 c7 r: ~4 C# }- n4 U( J; f

不要放请人出局的话。过了这条线,就不够宽厚了。再说,

- A2 K) p1 Q; I y9 i# H6 v/ u. s) M

人家干什么,关他人什么事儿。我发过一个不太友好的贴

' m; g! u6 I- W- k* e( O

其用意不过是要给像自己这样的尝试者争一块生存空间。

$ ?' a4 T1 z ?/ F3 g/ k

不是意气之作。

+ e& h" c- f3 s4 s: W# b! d" U

 

: [! A, m) B' C9 w' C) V! E( ?

近代文人中我比较喜欢胡适先生。借这个机会鼓吹有兴趣的朋友

6 W+ |6 Z) g3 v8 ~+ o ~

去翻翻有关的书。

" c, J; ?2 U; I& I) `

 

+ H6 L' n1 p3 X* L

朱兄所说的“唱和”,要有也只能是江南,朱兄这样高尚之士的雅集。

. w' M9 B4 I3 @" D2 X

看来现在有必要明确一下:主题的本意是开一个尝试者的园地。

7 I1 q- g0 S, \/ b" ^ q" o$ s

十分欢迎像我这样的的尝试者来发习作和改诗。 同样十分欢迎江南,

" }6 t, p6 M: q7 e, J

朱兄这样的行家来赐教。希望初次尝试的朋友不要有顾虑。不要怕人笑

* p! e" r4 ^% S7 G: y

希望已经精深的朋友能像江南一样作中肯具体的指点。在指点中

9 Y: b" `+ X5 Q5 P8 g0 ^

注意用语和分寸

& A2 y% b9 \& _8 e- M% v

 

c- o' l+ n X+ ?; {

最后,我比较粗率。不知道朱兄已经在诗词上下过大功夫,故有

9 N7 ?6 p( \2 v& Y+ z

“教李白作诗“之误。得罪之处,请朱兄原谅。

2 t5 z0 I$ M. Q# i$ n

 

, r- a6 k( E$ q- ~' 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0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了然客在2009-12-3 12:33:00的发言:
6 L! E/ I5 f+ ]2 }; x

xiaoruo先生,看来您对古诗词很有研究,劳您指正,受益匪浅。改前为寒妥否?

2 N8 g7 `6 k- d9 k7 r2 v0 d

 

' ~0 B6 [- T5 {4 C, K

七绝-----雪后柿林

. r3 L" T% L4 n; ?2 o H

 

1 {$ o. N" Z7 c

雪舞飞花霜满山,红灯点坠挂寒川。

$ `8 s. }# P9 P/ @! l

 

6 A/ v( X9 c0 o5 A' l

拂枝好似积琼玉,应兆来年更胜前。

( x4 G$ @/ k2 u! i# f

 

( ~! H: K$ Y7 E V5 q! v

 

( Z' ]/ Z N" W

了然兄,你把我抬的太高。不知该怎么回答。

8 p! o4 M+ A0 ~; F) q

看到你的新作。为你高兴。

: y- f: h2 W' V7 k9 i# S' N. z D

 

! ? N% _, k' w" z

 

发表于 2009-12-10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就是乐

看了您的回帖,诚惶诚恐。

8 W; F; D3 y2 }: O. Y1 t: i# m# {

首先,既然是玩,写的是一种玩法,评的也是一种玩法,如同下棋,观棋的总要比下棋得多,旁人说什么,至多是彼此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说出话来就不太相同,而根子上,其实都是在玩棋才聚到一起的。才有什么观棋不言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之类的说法,而不打不相识,则是玩场上,一条潜在的规则,既可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要海纳百川,相见一醉解前仇。

; x2 k6 v* |# ?5 f" I; i

我学诗词,首先在于,在东北实在闲得没事,除了资本论,就是新华字典,是除毛选之外带字的纸,那么,唯一能够学点真正文化的就是毛主席诗词了。我那点侃资,就是东北土炕上趸来的。

; }" a [! I2 x; R

先是把绝句背的滚瓜烂熟,自然就有一种韵律的感觉,然后扩充到律诗。跟着才背诗词。虽然不同词牌,但是背的熟,自然就有一种模式的感悟了。也向您一样,这里的老三届,有清华附,北大附,31中的,他们的确很有水平,加之连队办墙报,征集稿件,我来涂抹抄写,所以更得机会请教,从此开始向更进一步的规律求问。这时候,有人向我推荐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我知道,他们肯定有原书,氺到石穿,他终于把这本书借给了我。我就开始了对于诗词理性认识的第一步。

- ?; x2 D" P+ g# ]# G' d( }

后来,什么平仄。对仗。用典。就稍微明白了,犯孤平,因为学过汉语拼音,也知道阴平阳平之差,但是变格总也搞不明白,只好用1,3,5不论来搪塞,后来,干脆把毛老头的诗词给拆分了,全填上平仄韵脚,然后先把合仄合律的字词填上,然后再改,这样,只要字面上的意思通顺,韵律上反倒没什么大毛病了。

" ~- c, k0 J: V4 l8 L6 ?( ^ e

再后来,渐渐的也有了一些地下的书籍,什么裴多菲,什么郭沫若了,什么鸳鸯蝴蝶派,什么长城组歌了,再加上李白与杜甫的出台,我弄点小靳庄的顺口溜,有时候还能得瑟几下。

6 ]5 z" I' ^2 E# j2 K3 \

现在,诗词格律十讲,好像改名叫诗词格律了,是中华书局出的,是我桌头必备之书。

- p6 b7 f. r4 S

这种玩意,可谓雅玩,触景生情也罢,随兴唱和也罢,偶一得之,也许比刻意捏造更为达意,所以,只要这个帖子在这,来日方长,聚沙成塔,也许真出了什么桐城派,花间派,也说不准呢?

发表于 2009-12-10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北京地名惹人思,  做了个人名串句,以博一笑。

发表于 2009-12-10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如此谦虚,倒让我有些诚惶诚恐起来。

+ |( Q/ D, I, d- t- D

    我是南方人,浙江的,是北京文化爱好者(内子也是)。每隔几年我们都会进京一次,今年10月进京,在东兴顺中居然巧遇掌柜和民俗学家崔普权(?不确,请掌柜纠正)先生——还遇上一桩有趣事,另文相叙——平时也是这样的常客,因为到底是南方人,所以看得多,说得少。同时我也是诗词爱好者(内子也是),在专业诗词论坛中混了很长时间,也曾经被邀担任了几年诗学论坛原创区的版主,所以我们的诗词功夫也是日复一日在江湖上打拼出来的,象《新龙门客栈》似的,纯粹的江湖功夫。

' x+ y2 `$ F! _2 Z+ T, q

    写诗词与下棋道理一样的,与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差,只有和高手过热自己才会进步。我们这么多年在专业论坛里混,听了无数的批评和指责,态度不一,当时可能接受不了,但冷静后自己分析,人家还是说得有点道理的——哪怕没道理,姑妄听之嘛。诗词功夫也在逐渐完善成长中,回顾对比数年的东东,自己会知道进步之处。

+ M, P) V1 Z$ A6 E, A

     这里主要是北京民俗文化的,所以我也不贴诗词作品,北京印象15首是去年写的,因为写了北京,才贴到这里助兴(我发贴实在太少啦)的。承蒙各位抬爱,有不同意见我也听取并分析。

: p n) D/ S! M! }

     诗词也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写得多了,自然会熟悉起来,比如20分钟一首律10分钟一首词(或再短的时间内),不是难事,但那样弄出来的东东,不会是好的作品的。我们追求写得好,写得快没什么可吹的。唱和也是常事,我们拿它练笔,几个韵字连续作战不得重复,多至和出10几首来,质量虽太高,手法越练越熟。不过毕竟这里不是专业的诗词论坛,我再多说这些,倒是要卖弄了:)

# g' c+ X5 m. \7 V4 a. n

      随意的总是自然的。既然不是诗词专业论坛,那么宽松一点最好,包括我给诸兄的修改建议也是大俗话,最简单的(在专业论坛是绝对不敢如此造语的,会被拍死的:)。因为我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在这里,玩北京民俗文化是主要的,别的须围绕着这个主题服务,诗词也如此,无非取乐而已,不必太较真:)学术方面的东东,知之识之可也,不必件件亲自实践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13:54 , Processed in 1.17783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