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02|回复: 5

西安门清真小吃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15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 f4 \( a% T" u$ F

 

8 F d. D9 x$ N) H6 u- t6 T

 

) |3 s$ K. M8 R. u+ B

       西安门清真小吃店

3 ~7 l7 T$ g9 o/ G


 

- r" N. r/ c- x

            烤鸭上极品

2 m" V2 f4 S( Z; y b1 _/ D

            菜式川粤鲜

\! Q0 o) E$ W. N6 v! y

            归乡客心愿

0 y: x4 v0 ~4 A& S( K/ q/ j# y+ A# A

            滋味再当年

* W% J4 j# I% S& T! Y

         

( _6 L9 ?3 n: ^1 S

            老铺成连锁

/ N$ z' J7 A X# K- D- V5 }, E

            名在物已迁

0 O8 e0 s( ^4 B1 E

            幸存旧街坊

4 _6 Z ^6 F: S

            清真小吃店

; K( x* G* X- Z" ~9 q' K; V

 

3 \' T+ l- @( A" s, d: d( g2 b

 

- t0 j% X" F' \" |* k9 s0 Q' Z

 这首打油诗是我 2006 年去北京回来

- L8 K2 |# t# x3 A: Y8 E$ O/ ]

后写的。2006 年古都风貌已发生巨变。

& U% @, m7 S8 t4 ~

能勾起我小时候(60年代)情感的东西

, J% Z' j% i2 e9 D) P

剩的不多。西安门清真小吃是我还能

3 v5 q6 j7 z" i4 Y9 d, \

得到的一

# u# R/ h# V5 f) k

 

7 M/ C7 B) e1 ?7 M! J1 f* Z8 H+ ~

店里口味地道的小吃,忙碌和气的员工,

# c& t# A8 W6 m- C9 K

大众化的铺面门脸儿和我记忆中的一一

" ^4 w/ a5 W0 \* C* w

相印。坐在店里,一边吃着,小时候周

7 k! N p; {- a+ n* V' l

六放学后来这儿解馋的情形便生动地浮

& |* o; e; b, E0 e- ~& I x

现在脑海里。

( D5 E1 r2 \, _" h2 a! V

 

2 Q) u- w- b8 ]% N, P6 _

 

5 k3 D# P: w4 g1 J& j

京的一个星期里去了几次。临走那

" x7 w- m9 ~# @

特为的去那儿吃了早点才去赶飞机。

Q( n* @( g8 o1 \8 g

 

, t9 c# L3 O9 \5 m+ I

这店对我说是够老的了。普通,不那么名声

& u4 G8 A! b5 L

远扬。能不能够得上老字号我不跟人争。

0 \) v U% C3 w; F8 i

希望下次再回北京时,这店的吃食,店堂,

$ D1 q( D: B+ z: S l

门脸儿都别变。好让我多一个怀旧的地方。

/ Z- q; i# F% k% g$ \& e! @1 @

 

& k0 z! d# B( J6 |; Y# v. B

 

- v7 F% g* y/ O; [

小若

2 i- K, V- i9 \2 X+ R' u# u) G% m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6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吃的感受更多的是人情冷暖,现在忙碌中体味的可能是那份依恋。

% l# ~1 F: l! i9 J' J: ]* s5 D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5 X+ _; }! ~

 

; r$ d- E5 O6 l0 ?* p& n. m

承蒙板主抬举。这个“精”字受之有愧。多谢了

发表于 2009-10-17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在西安门小吃店门口有个推车卖清真小吃的,住在大院胡同里面。天天做好东西推着车去西安门卖!后来老爷子身体不好,改她闺女去了!在后来老爷子没了,就再也没这景儿了!老爷子做的蜂糕一绝啊,再也品尝不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4 {. @* }9 E" K" h$ ~+ j F

三楼那行字修正为:


: l/ H" y+ Y! G1 q3 l! l

“承蒙版主抬举。这个“精”字受之有愧。多谢了。“



! D5 g9 I* @* h, j$ X

                                    北京小吃店的记忆                        


; y4 Q6 ^ L r4 U! G

过去北京城里有很多小吃店。有点儿像现在麦当劳一类的快餐店,星罗棋布地散在城市各处,提供规格统一的大众化饮食。更早一点的印象里,五十年代吧,我们家胡同口就有家私人开的早点铺子。卖豆浆,油饼儿,油条。是附近住户解决早餐的地方。

& V2 w) P# I& P/ t# `' C# o4 F7 a

 

$ |* m3 R4 S# O, m7 l8 R& x

在北京时,我自己在外边吃东西常进小吃店。离开北京的年头多了。这些年变化也大。以前去过的店倒还有挺深的印象。

6 D# C( }7 e$ l: i" W; d/ f" J

 

& K& l9 {7 B0 f- D: K. i k

西单同春园南边的又一顺是家大店。除了小吃,里面像是还有其它吃食。那儿的炸糕好吃。有一次,我想换样儿。要了块切糕。一咬,凉的。这又一顺的店名,我总觉着是跟着”东来顺“口语化地派生出来的。不知对不对。

, \+ B( }6 X8 {, I$ \1 _- ^( [

 

2 X. d" M; H. y/ s4 q/ {9 d6 g

小吃店是自助式服务。 食客们先到柜台付款,开票儿。然后到取货台凭票儿取货。货,一盘干的一碗稀的。自己个儿端着。找个空位子坐下来吃。同桌的互不相识,也互不相干。闷头儿自吃,吃完走人。用过的碗筷自有人来收拾。清理桌面儿的工作是随时进行,不管有没有食客。你吃你的,她清她的。记得抹桌子前,服务员大妈会说一声:“学生,来把碗抬抬“。

3 r8 C: p# }( o Z

 

8 G. V/ d W. G* _

还有一件记得清楚的是上筷子。过去没有一次性使用的筷子。用过的筷子都是清洗完了再过沸水高温消毒后再用。高温消毒好的筷子,由服务员用布垫着从操作间捧出来。走到盛筷子的木盒前,必是“哗嚓”一声,响亮倒进盒里。很增添气氛的。

# q- H7 G6 e: j1 `! }

 

; `. j" D( _" X/ R* B1 \4 O' n

六部口北京音乐厅街对过儿,原来也有一家。不记得店名。可能本来就没店名。小小的,三四张桌子。旧汽油桶改制的火炉,架着锅,摆在人行道上,热气四溢。文革头两年冬天,在那里吃面茶。热乎乎的一碗,面儿上薄薄地浇一层芝麻酱,再撒上椒盐。吃的时候用铝勺儿沿着碗壁一圈一圈地刮,白多黑少。送到嘴边吹吹,再吸溜儿下去,又烫又香。六九 年我去了外地。这家店怕是早关了。

$ G/ m3 ^/ W, t: J3 r' u

 

6 n! K% g' g" w% Y# W* H9 J) P

七十年代末回到北京,时不时的去西四小吃店。那儿宽敞,豁亮,花样儿全。最初见识驴打滚儿就是在那儿。豌豆黄很不错。可惜世风转向后,这店就改营炒菜了。传统饮食行业是早就开始蜕变了。不变的大概难以维持。在变化的大潮中能保持传统的是少而又少。

2 @4 H" n; W2 ]

 

7 F8 K( B1 {4 @8 H1 t1 O

西安门清真小吃店,六十年代我去过。三年前回京又去过。时隔四十年,那里变化似乎不大,就像筒子河边的老柳树和府右街的红墙。我又找到了已经很遥远了却依然熟悉的,旧时北京小吃店的口味和风貌。这个“古韵犹存”的铺子,不知它的历史可以上(水+朔)多远。要是从民国时传下来的,是否可以算“北京饮食文化史的活化石”? 有考据癖的各位不妨去给查一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 a9 V" y7 M0 u9 I/ j7 \/ Y1 Y

原三楼(已删)那行字修正为:


2 {/ s& W2 x& A, b. j' }

“承蒙版主抬举。这个“精”字受之有愧。多谢了。“

$ K4 ]8 o, |% d1 g, V: T


 

5 R2 h. j9 d5 Y

 

2 y; n; t! f6 b, _7 s& {


 

3 L0 b' ~: f+ a* [" k: o

                                    北京小吃店的记忆                        

% R, ] I2 b6 b! X# e2 X+ G

 

# [% ?; n5 B! G) j7 g, b


 

0 r3 j6 H/ s1 _% v* Q. S1 w8 X u

过去北京城里有很多小吃店。有点儿像现在麦当劳一类的快餐店,星罗棋布地散在城市各处,提供规格统一的大众化饮食。更早一点的印象里,五十年代吧,我们家胡同口就有家私人开的早点铺子。卖豆浆,油饼儿,油条。是附近住户解决早餐的地方。

7 [8 ~8 Q) F' _1 q* {( j7 ]

 

- `1 \. L' g, c Z4 o+ j

在北京时,我自己在外边吃东西常进小吃店。离开北京的年头多了。这些年变化也大。以前去过的店倒还有挺深的印象。

: D0 ]5 N. Z6 J6 B! G/ q

 

* v# W( l/ y* {8 Q

西单同春园南边的又一顺是家大店。除了小吃,里面像是还有其它吃食。那儿的炸糕好吃。有一次,我想换样儿。要了块切糕。一咬,凉的。这又一顺的店名,我总觉着是跟着”东来顺“口语化地派生出来的。不知对不对。

6 P; @1 y3 K# r

 

1 o4 u! Z# L* m

小吃店是自助式服务。 食客们先到柜台付款,开票儿。然后到取货台凭票儿取货。货,一盘干的一碗稀的。自己个儿端着。找个空位子坐下来吃。同桌的互不相识,也互不相干。闷头儿自吃,吃完走人。用过的碗筷自有人来收拾。清理桌面儿的工作是随时进行,不管有没有食客。你吃你的,她清她的。记得抹桌子前,服务员大妈会说一声:“学生,来把碗抬抬“。

+ p* x3 z8 [1 R( ~5 C2 P0 {

 

, z2 b8 ~. n% }, Y4 M

还有一件记得清楚的是上筷子。过去没有一次性使用的筷子。用过的筷子都是清洗完了再过沸水高温消毒后再用。高温消毒好的筷子,由服务员用布垫着从操作间捧出来。走到盛筷子的木盒前,必是“哗嚓”一声响亮地倒进盒里。很增添气氛的。

. Q4 Y% |7 u m

 

# O7 p3 c1 V6 Y- [; z' x

六部口北京音乐厅街对过儿,原来也有一家。不记得店名。可能本来就没店名。小小的,三四张桌子。旧汽油桶改制的火炉,架着锅,摆在人行道上,热气四溢。文革头两年冬天,在那里吃面茶。热乎乎的一碗,面儿上薄薄地浇一层芝麻酱,再撒上椒盐。吃的时候用铝勺儿沿着碗壁一圈一圈地刮,白多黑少。送到嘴边吹吹,再吸溜儿下去,又烫又香。六九 年我去了外地。这家店怕是早关了。

& x2 q, v) L, N& A c; x; f+ L7 \

 

0 `9 \$ H8 a: g% R

七十年代末回到北京,时不时的去西四小吃店。那儿宽敞,豁亮,花样儿全。最初尝试驴打滚儿就是在那儿。还有豌豆黄很不错。世风转向后,这店就改营炒菜了。传统饮食行业是早就开始蜕变了。不变的大概难以维持。在变化的大潮中保持住传统不是件容易事。

4 @$ \3 k$ {" n5 ?4 Z3 m$ W7 V

 

8 ^% [% E& z) S4 `/ C4 x

西安门清真小吃店,六十年代我去过。三年前回京又去过。时隔四十年,那里变化似乎不大,就像筒子河边的老柳树和府右街的红墙。我又找到了已经很遥远了却依然熟悉的,旧时北京小吃店的口味和风貌。这个“古韵犹存”的铺子,不知它的历史可以上(水+朔)多远。它要是从民国时传下来的,是否可以算“北京饮食文化史的活化石”? 有考据癖的各位不妨去给查一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04:18 , Processed in 1.14154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