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1000|回复: 20

房山金陵清理完毕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3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幅图一直没搞清楚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摄于2004年

发表于 2009-6-13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数第二张太棒了!

0 K3 t9 N" j* v R; r

很奇怪的建筑啊!

发表于 2009-6-13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没有得机会去看看,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还能看到些什么。

发表于 2009-6-13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在去看看,和前几年变化大吗?
发表于 2009-6-14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X& C3 k4 f- x+ i

2007年4月的样子,已经没那么多可看了。石棺也是复制的。

发表于 2009-6-15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去都是玻璃罩子,真讨厌

发表于 2009-6-15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6-15 12:18:00的发言:
6 H/ S- r: L8 h8 k

倒数第二张是墓室内的砖仿木斗拱,下面貌似个盘龙柱;自06年去时就已经被大罩罩着,无缘一见了。

/ j" {5 h h' v/ ^# a

 

]# s; L& M* R- x; E9 _6 v$ f: \

最后一张线刻门额,第一次在北京看到,山西倒是很多。

9 Q: q! J7 a5 y( g- s1 S+ Z3 L

最后一张是踏垛石吧。

发表于 2009-6-15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数第二张是墓室内的砖仿木斗拱,下面貌似个盘龙柱;自06年去时就已经被大罩罩着,无缘一见了。

8 S, P2 R8 I- J' p

 

2 ?. V \8 d+ p! ]# Q2 [4 n

最后一张线刻门额,第一次在北京看到,山西倒是很多。

发表于 2009-6-16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只有大石头坑,这些墓道,还有仿木斗拱都看不到了
发表于 2010-9-11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仿木斗哪去了? 
发表于 2011-11-26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南金在2011-11-26 18:57:00的发言:
, D. N. k6 P) O' y

今年四月我去过一次写了两篇博文

, n" ?+ X7 a% F

金睿陵: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9560e70100qdis.html

$ i( D) n9 _% a0 \; {

金兴陵: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9560e70100t0fm.html

( [. h5 @: R# I( u

没想到俩陵这么近啊!女真人也不嫌挤的荒。

, ^" b. | o' }% b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6 21:06:1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6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四月我去过一次写了两篇博文

% ~7 Z9 G* t6 j1 w7 j% ]3 a# J( |

金睿陵: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9560e70100qdis.html

+ d* q7 \9 r) I X9 e' K" B

金兴陵: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9560e70100t0fm.html

发表于 2011-11-29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11-11-26 21:05:00的发言:
$ G& t9 g2 i* a$ t, L

没想到俩陵这么近啊!女真人也不嫌挤的荒。

; z+ U( |8 [9 ?* { k#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6 21:06:14编辑过]
* q7 i4 ~% X6 j: _- U. v7 z; B/ C$ L

这应该是遵循了宋代的制度。可以参考宋朝的永昭陵和它西侧的陵墓,相距也非常近

发表于 2011-11-29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金陵为海陵时期迁葬至京,九龙山地区虽风水绝佳但地势狭小,加上清朝在修复金陵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在原址上重建,只是象征性的做了一些“补建”可能也是现存遗址显得局促的原因。

发表于 2011-11-29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易水离歌在2011-11-29 11:18:00的发言:
8 _' F) J& E3 }+ v+ b$ V& a0 h

北京金陵为海陵时期迁葬至京,九龙山地区虽风水绝佳但地势狭小,加上清朝在修复金陵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在原址上重建,只是象征性的做了一些“补建”可能也是现存遗址显得局促的原因。

8 m% @% C+ ~: o/ S' j" Z

确实。很好奇金朝人相墓是用的什么堪舆手段,沿袭前宋的?

发表于 2011-11-29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11-11-29 13:39:00的发言:
H8 k. [9 N! _/ \- S; ?

确实。很好奇金朝人相墓是用的什么堪舆手段,沿袭前宋的?

1 H' H P6 k' v# J0 U

个人认为在堪舆上,金朝是沿用中原地区的理论。金陵的风水用中原地区的堪舆学说也能解释通。

发表于 2011-11-29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易水离歌在2011-11-29 14:29:00的发言:
- Q: M4 W: _+ f; }. ^

个人认为在堪舆上,金朝是沿用中原地区的理论。金陵的风水用中原地区的堪舆学说也能解释通。

: ^ S9 X, L2 I- q, N

中原用五音利姓,很好奇,不知完颜属什么音。因为这东西只适用于单音节的姓,不知道女真人怎么运用五音利姓的。

) D. C$ E6 z H&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9 19:43:2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9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11-11-29 16:54:00的发言:
: ~/ J2 j% v' d( I3 }8 C) y+ M" J

中原用五音利姓,不知完颜属什么音。

' u4 B2 o3 V. S" N( I! l

 

/ X3 H5 A" K# ~; l' i* N: K

五音利姓不太了解,应只是堪舆选址择日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决定性手段,没听说清陵选址用过什么五音利姓。

发表于 2011-11-29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间铃音在2011-11-29 19:45:00的发言:
% ^ J; A9 d: m; J" }

 

0 n/ I3 s! \3 t" H' k& Q& Q

五音利姓不太了解,应只是堪舆选址择日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决定性手段,没听说清陵选址用过什么五音利姓。

3 Y% V" O( }9 W# z

我知晓一种利用姓氏借风水的手段。但估计和这位朋友说的利用宫商角徵羽的方法不同。

发表于 2011-11-29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间铃音在2011-11-29 19:45:00的发言:
' o; R( P3 n* U4 G6 G

 

, A7 h' n8 p$ |: ?; V* |

五音利姓不太了解,应只是堪舆选址择日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决定性手段,没听说清陵选址用过什么五音利姓。

3 n6 }! Z, Q$ q, b& n5 c

唐宋堪舆是用五音利姓定朝向。明清时期是用的形势宗风水,宋代还没怎么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31 05:00 , Processed in 0.132245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