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看法
8 ~6 D ^# n( ^) j' ~, N8 S其实对一些有关无关的争论,本身是很无聊的 ) k2 y* @" q2 d
除了皇家法令有明文规定的之外 5 V5 X% f' H& }, V
这些东西大多来源于民间的约定俗成,并无定制
/ a4 i0 @6 z# ^; C0 I/ y, P任何表现出的现象都来源于实用 0 Q8 K& a W3 Y2 u4 f
有的用得多了就会形成规律,被后人一研究就变成了“法则”、“定制” 1 c3 T7 j# V' [# z( t, G0 J
其实多数是后人的总结、归纳 ; j3 |- Q* I% |3 d
可信程度有多大,自己心里要有杆秤 ' X5 o6 V! Z8 f8 m! ]8 ?
所以说,凡没有见诸于官方法令性文字的,都属于后人的臆测
$ B, X% l: f0 Z% G- J5 i
. N1 b+ S% G @" S而我们有些学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和他们的工作职称评定、升迁的关联性极大)
- d1 F: s+ H$ Z3 L, F就必须要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说,国家花那么多钱养着你们进行研究,总说不出道道不是回子事呀 ! K5 G$ }6 L2 M$ \) P/ I0 V* M g
于是就发生了,我所说的那种情况
) ^# d' ~4 f) l4 }# h一会在这本著作表明这种观点,一会在那本著作又变换一种观点,前面的又都不算数了 ( Y$ s( @. H! D7 j. h
就会出现对中国的语言发展变化毫不了解,就自己推出重大发现,非说胡同是蒙古“忽都格”等等
; o& {# J7 z# l才会出现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令人们眼花缭乱
4 p; i5 Z R# E# W. |; m/ r; z. `$ x " Z( x Q, O3 V* w) D
我就没少帮朋友去提出各种新说,所以对为了研究成果的新说十分反感
% \. ]) `0 c- m- P- L2 k( j. ]就像我搞了多年的书法一样,必须要在了解、继承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老老实实 ! D4 p% m: b# ^' ~
宁可没有也不能胡说、妄说
* E5 ?2 \4 E) O) M有人不喜欢嚼别人嚼过得馒头,但是我们要去看看,市面上真的全是被嚼烂得馒头吗
O$ R: i1 Q- x非但不是,且都是食古不化者,忽伦生吞者 $ z N4 u; U* s, f
& R% J2 b, C3 U5 L# S* Q# O1 N
昨天一位朋友,知我在写北京文化的书,很热心的为我提供一本参考 : C: _4 e- o, O6 l
里面赫然也标有持这种“不嚼别人嚼过得馒头”的观点,要写出自己新意
: C" Y2 N5 g% |" ]4 l- D+ B结果我一看,结构编排混乱,书名内容偏差,且基础知识错误,多有胡言乱语处 0 {+ x& E' v3 b5 H3 b) {5 h
所以我们不但要嚼,还要大嚼特嚼,认真消化,认认真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9 |# f6 m+ J$ W. t继承传统、做好普及
! C1 n6 Q, w. u& \ P / P s+ Z( R3 ]% a, Q. v- S) N
乍一看,我似乎扯远了
) i7 O- J! n* @' R: C* T其实我已经回答了楼上的问题,不知吴老是否看出来了
/ M1 y. F+ v* N7 c. S! N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