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77|回复: 20

看看是不是北京同一地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9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华声论坛玉清的一个问题:

  在确定是老北京后,又仔细看了这张照片,发现疏漏了一个重要地方~~~根据这个地方,我推断发引(出殡)队伍此时所在地是东交民巷。之前也曾怀疑过,试想,在老北京什么街道的店招会多以中英文形式制作,在未发现疏漏之处时不敢枉下断言。至于之处在哪,呵呵~~卖个关子,留给看客细酌~~
  根据兄弟帖的这组照片看:
  1)时间应在民国初年,发引形制完全准照前清仪仗执事。民国中后期,满汉响器、执事混杂,出大殡的光讲排场、阔气,不太注意自己民族传统习惯。
  2)此图起杠三十二人,应为富户发引。依照《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的说法,在前清起杠人数等级中,起杠三十二人最高可达三品者。不过民国以后则多为以此来显示家境之富盈。
  3)组图第三张八人抬引魂轿一乘。前清此为贵族专用官轿,形制为:绿色轿围,黑纱帘内供死者灵牌。下有红拖泥(满语)轿顶罩有车轱辘钱花纹的绦网装饰。但亦均依制而用。亲王、郡王、贝勒有郡王衔的用黄色绦网(满用明黄;蒙用杏黄);入八分公者用紫色绦网。有八人抬、四人抬不等。轿夫都头戴官帽,身穿蓝色中褂,足登白袜鞍鞋。图中除没带官帽,其它基本一致。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亡者非一般富盈商人也。
  4)组图第一张,用三十二起杠的亡人,发引行列中却只有一对筒幢,多少有些奇怪。不过此图可以说明,亡者是汉人非旗人。清、民初时只有汉人发引才用筒幢,而旗人是用殡伞(映日伞)。
  5)组图第四张是纸糊的“引路王”一对,“打道鬼”各高一、两丈,身披铠甲,头如斗,戴盔,作金刚怒目状,脚下装有木轮,可以推着走。此也为汉人发引行列中一显著特征。

发表于 2008-10-13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得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08-10-9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这是在哪里抬轿子?

1图没有树,右边电线杆是木头的,轿围子下边江崖山头是“三整两破”,路面有电车轨道。

2图有树了,右边电线杆是水泥的,轿围子下边江崖山头是“一整两破”。

如果1图路面确实是轨道,此路应在电车沿线。字号多有洋文,此路也许距离东交民巷不远,比如崇文门内,东单,王府井,前门外等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地另一张.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0-9 9:58:22的发言:

轿子不是同一个吧,起码绣片是不同的!

绣片是不一样,但能不能时间久换了?

发表于 2008-10-9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ura在2008-10-9 10:13:31的发言:

绣片是不一样,但能不能时间久换了?

那绣片要是能保存到现在一样噶噶好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抬的骄都是同一个.上片是30年代,我收藏的,下片是华声论坛玉清提供的,年代应略晚.

发表于 2008-10-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ura在2008-10-9 9:55:20的发言:

请注意抬的骄都是同一个.上片是30年代,我收藏的,下片是华声论坛玉清提供的,年代应略晚.

轿子不是同一个吧,起码绣片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08-10-9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伞,和轿子的绣片真漂亮,背景的建筑没变,门面换了买卖家了!

发表于 2008-10-9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趣。地点相同,年代不同。

恐怕如今都被拆光了吧[em06]

发表于 2008-10-9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ura在2008-10-9 9:32:17的发言:


嘿嘿,有意思,应该是同一地点,前门外?
发表于 2008-10-9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

发表于 2008-10-9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地另一张是同一时间的,你看那边上骑车人都是一个

发表于 2009-2-10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要是见了这样的 准给吓着了  挺糁的啊

发表于 2009-2-2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在同仁医院的东面,马路对过。卖眼镜,卖花儿都很合适。

5 d5 ?' W2 J1 U; U9 [5 k8 k

从东单公园门口看路东,好像依稀记忆中是这样子。

发表于 2013-10-17 1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0-17 18:18 编辑
. i+ ]4 J2 {  q4 v( z
0 _3 n9 _- E" F, Z/ f5年以前的老帖子。8 j; ]; ?5 |! |3 _+ J  b& q
我来瞎猜一个。嘿嘿!9 P+ G. P; ]3 v& O( A
! L/ g- `1 y0 w$ S
借用5楼帖图。% H( U8 z9 a/ L0 x- c+ @# {0 U" [
这里是有轨电车的岔道。) b+ h# J5 L' g+ X
* e2 I& d1 {4 }+ ]0 N
5楼帖图——同地另一张.jpg & a- l% w3 P" R. ?! N

* s4 f' S" t) j2 f 466.崇文门内大街      (1924年后).jpg % V2 _7 a: X& w4 I+ C

. t% j! E0 \0 _  M' @& J# z7 T& A3 Q# q8 U2 T& L0 f
/ P. w* U0 i) w( Q) {& V
我以为1楼帖是崇文门大街北段(接近东长安街T字路口)路东的临街店铺。, F9 ?. u: d0 D/ m8 @2 P% m

0 K! G0 X& v  Q- ?9 e
( l0 a2 c. B3 g# X1 s( \$ i  Z
发表于 2013-10-17 2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10-17 18:14) q1 c# M4 G% p* j4 b% r
5年以前的老帖子。! G1 K" q+ {4 w$ }. @- l
我来瞎猜一个。嘿嘿!
5 C7 u6 s' ~" i- B5 W' b
如果是这样,路右侧远端较多的树木看着有些怪。! k5 v6 m1 M, P5 d2 d, E( I4 l: c

0 u" n: G9 @" {. W' H9 h% ~东单路口的这张图不错,看到存在没多久的“格言碑”了! 收了。
7 V) L. z/ H' P5 n) d2 q& S) F
发表于 2013-10-18 04: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0-18 04:30 编辑
: Y5 ?' r3 f# w% S2 Q* r: b! e9 [4 s* ^) L  e5 w
关于
/ W5 ^5 N  D" h: H- O% Y/ \$ O“如果是这样,路右侧远端较多的树木看着有些怪。”
/ v7 O( Z. n3 \" Y: g- H1 @
' x& z! ]$ M3 @+ _+ g" I  T* M0 t: _" l) D( {4 l" v8 \
再贴一张北向南拍摄的东单路口。绿圈处疑似有行道树。
, {9 ~8 a7 e2 ~4 B( }5 x+ W# b( G1 f0 y) b% ?: R& @: T, v
476.崇文门内大街.jpg $ P- \$ v+ O. W" \

5 |8 Y- e% y" d* s1 q 476.崇文门内大街(截图).jpg
& L7 d. h- z) {5 p+ U% f6 g# d6 u/ L& m2 C) \) S1 ^, a
5楼帖图——同地另一张.jpg + \" z$ _7 n" F3 n$ _
! b6 v5 h( ?& W
% }2 K" w6 e2 Q, L, ]9 o
0 h+ Z0 e$ [0 z4 K" T

! j+ x- |6 {' E  N8 Z- {5 f+ Q1 z& B+ Y8 q5 L8 X" G) F
发表于 2013-10-18 05: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0-18 05:47 编辑
$ X2 Y$ J( N- J+ t9 p; _9 u
/ ^( ]* s5 a- j9 V$ P关于“格言碑”(甘博图册里所谓雍涛纪念碑),此前我不知道建在北京哪里。4 w8 \0 m/ `% A8 X+ @& o' Q4 o
我查了资料,刚与甘博1919年拍摄的编号270A_1547(雍涛纪念碑)对上号。嘿嘿!) y# ~4 _6 v. d2 O7 U
0 I# D' Q: y- n$ ]5 R+ |

% x6 v+ N4 j3 {2 f& q: X( }% ?我查的资料,贴在下面。
' g: A( `7 F) _7 B6 z
) H5 i5 U% M' R【转帖一】" @* @- {3 @: E$ I
东单牌楼“格言碑”背后的故事
# G% I+ b7 K7 f+ K! R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010/15/651210_320331844.shtml+ k& T2 s4 r- N* x3 \0 z
2 R8 W" K; d: J9 M
【转帖二】
% \! M5 V# Y2 F$ H7 Q一张东单路口东南角1972年老照片/ u1 a" Z, D$ w2 |: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26/23/651210_295778250.shtml
! V* ?  D0 T( F# }) y! p5 O/ r. w  A7 e) F( H$ e7 l
# q0 G" x9 Y0 \0 j4 r
【存疑】7 B4 Y4 Z' M1 ]" m' ~/ e* B
资料里说,格言碑建于1915年,于1916年袁公辞世后拆除云云。
) n' Q8 N3 Z/ J& @4 K4 C; K2 h: H! ^5 L# V3 V: D; A* N
A)甘博那张拍摄于1919年(点击看高清大图)。
' R# A) F% Y2 N# L/ Z" d6 n5 u, u7 xB)有轨电车于1924.12.17.通车。格言碑还在呀。
6 @- D0 U3 x$ w! d
9 E6 o, I( b$ M6 x8 s( {
# M5 k6 g) Q# Y9 g& ^; f; d4 k甘博1919年拍摄的编号270A_1547(雍涛纪念碑)
2 _* @+ z4 f- B8 t/ d9 I( t! f 编号270A_1547      雍涛纪念碑          (1919年).jpg
3 ^0 e1 e; k5 y% ^7 |) w3 c& \& y; s  F! r; ?* b
466.崇文门内大街      (1924年后).jpg
: n% }3 w5 a3 _2 G; W- H" ?. P- W% ?. C- m' b, q  a0 R. `
" ]( D4 i8 J3 Z2 K' F

7 Y- f7 Q4 R+ b  b. b7 W: {- J* y5 X' T0 h& P" K
发表于 2013-11-6 0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好!
, U. \" c  G$ n) w) Y存疑有道理,你查的资料(转帖1)是抄袭拼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8 03:40 , Processed in 1.22277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