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网下,叽了旮旯,没碰见一位知道“哥儿们”是北京话说法的同志。
要么斩钉截铁的说:这么说都不是北京的!
要么就说:这么说舌头不累吗?
看来“哥们儿”已经深入人心,而“哥儿们”只能躺在被遗忘的角落等着被埋葬。。。
但实际上从我97岁的姨姥姥、到我85岁的大姨儿、80岁的大表姨儿、70岁的二姨儿嘴里皆言“哥儿们”,“哥儿们”在我们家的语言里出现的频率远大于“哥们儿”。唉
再见了“哥儿们”。期望你在天堂还有人能认出你。。。
举报
谢谢两位,原意可能正如两位所说。
不过我听到的“哥儿们”的说法到不是一定指亲兄弟。
实际生活一例:
“大姨儿,我哥没在?”
“他那几个哥儿们刚给叫出去了,你坐那待回儿。。。”
大姨说的几个哥儿们实际上是几个和我哥常来常往,走的很近的好朋友。
也或许是把词儿引意过来,喻义他们像亲兄弟一样。
偶尔还听过家里人说谁谁“不得哥儿们”。
老人们说话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分寸感,用词儿不偏不倚,不俗不腻。。。
也正是年轻人语言里最缺少的
有啊,红楼梦里面都有。
“哥们儿”是“朋友”的意思,同辈熟人、朋友之间使用的生活俚语。
“哥儿们”是指家族中同辈且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的统称。
解释的不对请指正。
不是用来喊的,就是指代某种关系的词儿
喊不喊是次要的,主要是您听过?---哥儿们(们是二声),目前只有老外这样说。
哥(ge一声)们儿(轻声)和哥儿们儿两个读音基本一致,后面哥字的儿话音重一些。
哥儿们的“们”我听得是轻声,“们”轻声听上去有些像四声,但不带儿话音。
解释准确
现在的年轻人都说哥们儿,老人多说哥儿们,们字都轻读。但哥儿们儿太拗口,不符合语言读音规律。读音是有规律的,比如两个三声的字放在一起时,前者要读成第二声,没人告诉你要读成二声,但你读出来就是二声。例如:好好学习,蒙古大夫,水煮牛肉,赶走病菌,引导潮流,等等。当然你刻意读三声,也能读出来,但很别扭。随便说来,不一定对。
您给解释的,我同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 23:24 , Processed in 0.13458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