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1|回复: 6

[原创]四合院儿居住文化的精髓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0-31 0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居住”,就是寻找一处具有归宿感的栖息之地。当人类创造出一座建筑物,并且决定给予其 “家”的概念之时,这座建筑就已经被注入了灵魂,赋予了生命。它的意义将不只是一道挡风遮雨的屏障,而成为一处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园地。这便是“居住文化”—一座住宅建筑居住中所体现出的综合品质。

7 h! N1 b9 H' }, F$ _& Q" L) q! Z

5 y, @4 f2 H- u: o! }* n# X+ S5 F9 w$ x, j& D! M U / p6 j0 F6 J0 r+ O+ R0 A

* c5 E9 `6 I0 J" z3 Q: z

“四合院儿”在高楼林立的时代之前,是北方城市中主要的民宅建筑形式。它以四面为房,中间为庭院为大体的建筑格局。向上追溯到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四合院儿样式是的建筑组合。陕西岐山凤西村的西周四合院儿,被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儿”。同时,这种“四面房,围成院”的格局,也成了为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总根源。

# w6 J+ h4 H$ k: B5 G

& O' {/ F6 Q7 y: c& S3 ~. q- u

/ }* y# L5 u/ `0 o" y

4 R* @7 \6 g7 C# M

提起四合院儿的居住文化,就不能不提一提北京的四合院儿。

0 b3 \1 F7 y7 Q

9 w" R: C+ Y9 _4 n, ] n' Q

: i. A- Z# j2 O/ v

o& T' U. [" E- z6 N( I

在北方各地的四合院儿建筑组合当中,北京四合院儿有其独特的魅力。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显露出其浓郁的封建帝都的文化色彩。而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条件,使北京城变成一个凝聚各种文化的胜地,这亦使得北京四合院儿吸纳了四合院儿建筑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为一体,从而成为四合院儿这种传统建筑格局的代表形象。

' T* i2 K6 e& F7 c u3 k+ h) G

6 H: x ]0 y1 Y" X3 h4 H

+ M7 d0 S1 d0 t9 w7 Z

6 u& v4 H9 i) X' u+ @3 x; w4 ?8 U. q

可见,欲探寻和感受四合院儿的居住文化,从北京四合院儿来入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8 y# j. y7 V, {" R* n

7 _9 b" L; r$ r* k5 W7 x3 M

4 G0 O* Z& ~( i, o

, `9 v& @$ \$ Y

其实北京四合院的居住文化,融会了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体现了古代建筑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也反应出老北京人的处世哲学。无论从建筑学、美学、堪舆学、神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都可以对四合院中的居住文化做出描述和解释。但要探求其根本,使各个科目融为一体,形成其精髓,却仿佛不容易找到一个切合点。

7 g, E5 @% J4 Q& Q1 p; d

T( ~4 a% A- R& {

& T# a, C) Y/ b2 p, H l u

7 u8 e1 g1 z( _- m

人们常说,最隐蔽的地方,往往就在其表面,但常常使人视而不见。其实四合院儿居住文化的精髓亦如此,它就藏在四合院儿的名字里。这便是“四合”二字。

% F- F: U) r8 e1 |2 V( c

$ p- M0 r$ y' ], ~% R

) C/ S) U6 }+ ^- d& n

$ V9 ^2 m% x2 M, P/ O) d7 Y9 T

我们随便做个调查,就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对“四合院儿”的解释,就是四面房屋围成的院子。这个答案无疑是千真万确的答案。只不过仅仅是从建筑的角度来解释罢了。

+ K: g2 L' j$ p# e

2 S, h- i% |3 t3 o& y, Y. M

1 S' M7 h0 r9 y" ?9 q

/ g5 @4 M- R& N+ J4 C, r

其实“四合”二字,所体现的正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此“四合”蕴含了四合院儿在人们在生活中,人与“天地人己”四者的关系。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传统思想哲学。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宜居工程”,一组协调了此四者与人的关系,从而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

& ?7 d3 z) k; t( h' H0 m

: F" L$ o; B+ Z

" k$ D; W* F3 h U* I7 J; i: R

9 y$ X- q. f4 v! o% }

首先为合天时,最鲜明的例子,北京的气候特点属于很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则刮东南风,是一座多风的城市。四合院儿中正房高高在上,将冬天的寒风挡住,是院子里不至于狂风大作。而对外封闭的院落,又将门外的尘土,使院子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内,可以休息,娱乐,中秋赏月,寒冬赏雪,孩子们玩耍嬉戏,大人们读书看报。

# B/ r+ P! t$ {0 o8 u

; d7 I% p9 L# D. t0 W, w

; W! U3 n. _9 X6 E

( F5 z5 ]2 i/ Q0 L5 ~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天为最大,地次之。合天时,当然也要合地理。

) I A% S+ r. ?5 _ Q w

, L- Y, O6 A; e% R$ ]& L

: p% f! z8 i; c/ d

% n4 V$ T! r& M2 _8 j, [% d0 l

北京自古就是个地震频繁的城市,而四合院建筑基本为木架结构,减震性强,对付地震十分的有利。因为传统建筑以木料支撑,墙本身并不承重,所以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这也是俗称的北京三宝之一。

; y0 F+ [& X0 {9 _

/ R1 L$ z7 q! i4 R O

% b' ?: N! N! ?2 T6 C; ~' T

$ H5 ]& X+ }+ z/ V; k5 A' b2 [

北京夏天多雨水,所以一座北朝南的四和院,均是西北高、东南低。水顺势排出,院中不会存水。按照传统的方位说,东边为青龙,水一定要从此位置流出。而在北京城市的规划中,也运用此种说法,从西北积水潭而入,从东南出城,汇入通汇河。

4 c$ c' ]* z- |. R

5 Y( `$ S5 o, k" F3 m

- k; D, {3 G; I: D

5 O$ ^8 @% s/ g. [; K$ [

人合乃是四合中最复杂的一种关系,俗话说:和人打交道最难。中国古代素以儒道治国,治家。讲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关系。

# H- y) Y; e2 h `

2 m, F1 d" u% ]0 w k+ [9 f3 {

/ G* }& f8 O' O- `4 K' q/ L( ]

) S0 @6 ~1 V5 @7 b, ~2 w5 B7 Q0 M

一座四合院儿中,通常为一个大家庭。正房是一家之主得房间,好似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体现了其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东厢房是长子的房间,尽管东厢房,被谓之,冬不暖,夏不凉。但依然因为传统观念上的“左为上”,而显得尊贵。依次还有,西厢房,东西耳房,倒座房,后罩房,被赋予不同的功用,同时确立了其不同的地位。

0 T. c. K& [4 {" s

# j: h: m6 g& b; _

3 m% a; q1 d D+ [ `; v

, j& s; h0 [1 T8 n1 v

一道垂花门,一道木影壁或者屏门儿,分出了里院儿、外院儿。一般的客人,都是在外院儿倒座房中接待,谁的客人谁接待,不能随便进入内宅。体现出内外有别。里面的房屋各自相对独立,不会相互打扰。而一道抄手游廊联系起来院子里的各个房屋,房屋的门窗,对内相互打开,封闭院门,就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真是巧妙的设计。

% P- {& G: t: H6 t; G* X$ ^

0 z6 {$ a) V1 _" s

0 k! m2 j" ^3 w

8 h2 }( C H# O& O7 }) Y% t+ ]

能够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作人至关重要的一点。不能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能自取灭亡。这点在四合院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1 B2 l, h4 F* f

3 n1 t# F/ r1 t/ D3 ?/ t) J

( k3 m+ k. h9 P/ Z9 K# s

: l' {% o2 U4 F$ P& s( Z# A

在封建社会,什么人住什么宅子,有着严格的规定。超越了界限,就是逾制。严重的后果会招来灭顶之灾。从四合院儿的门楼来说,无论多么富有,没有官品,就不可以用雀替,三浮云。包括门墩儿,门簪的使用都有着一定之规。即使有官品,几品官用什么颜色的门,什么材料的辅首亦有规定。越高等级的院子,规定越是严格。当年和绅被抄家时,在其宅子内发现了皇宫专用的“毗卢帽”式垂花门,而成为了一项足以杀头的罪名。

0 `" k& d. a7 o6 x( }

' [6 k: b9 U" ?, M

3 ~) e% @- t) X

: z2 D! J% B6 r% b

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融合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座四合院儿,便是一个文物。住在四合院儿中,就像每日在与天、与地、与人、与己在交流。随着城市建设,很多现存的老四合院儿,都在以各种原因,不断的减少中,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许有一天,四合院建筑会随历史的发展而消失。

( J5 }/ I3 v! ]$ r1 h

: P3 L* |3 F4 Z( D: M

5 H* `$ S; @( O- k; \/ c5 P# `

- o. ~: ~8 k$ R5 r9 ~

所以,请珍惜每一座四合院儿,也请珍惜在四合院儿中生活的每一天。

+ Y" J& E0 M2 B+ n7 a4 U

7 \8 Y k9 g8 ]0 R' J1 O

+ Y7 ]6 s( @, u9 ]

6 I& _- u5 ?3 y5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3:06:3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1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去厦门,一提起咱北京的四合院,我把那的导游侃的直流口水,哈哈哈!生在北京,我确实幸运的多。

5 R7 }1 T3 [$ \* H8 g; Y" ?

凡属老北京网网友原创文章,对其他网友的转载不做太多限制,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即可,但要注明出处和作者,请大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9 x: B& l1 J% B* O#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12:19:2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31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见五进的院子了!!!

, [3 e; j- c: |: {% y

五进的院子啊,回来了我就一直跟同学叨咕着,生怕做梦也喊出来。

6 E* ^$ R7 ], [" }

唉,等咱有了钱,买两套院子,住一套,拆一套!!!!

* [3 P. y- s5 H, i0 M

哈哈……

[em05]
发表于 2005-11-3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虫子:写的真好啊。勤劳是美德啊!四合院之四合,原始出处在哪里,怎么描述的,我很想看看,因为中国文化的“合”字,应用相当广泛。可以谈谈各种“合”,比如“六合”等。三合院的解释,也很少见。而三合院的建筑形式和等级,又很多见。

致胡胡:小院深深深几许?

发表于 2005-11-11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虫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06-6-5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发表于 2006-6-8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宣南胡胡在2005-10-31 13:13:04的发言:

昨天看见五进的院子了!!!

五进的院子啊,回来了我就一直跟同学叨咕着,生怕做梦也喊出来。

唉,等咱有了钱,买两套院子,住一套,拆一套!!!!

哈哈……

[em05]

干吗只拆一套?两套都拆啦,卖地那才是现如今咱北京的风格![em01][em01][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1 14:21 , Processed in 1.45959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