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0916|回复: 25

故宫缓冲区内新建筑将仿明清风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7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S' z$ O' c8 P6 \6 q3 i( H& w" Q1 E3 R1 e0 Z 图中所示绿色部分为刚确定的故宫缓冲区

& k" j$ [ \9 G/ u1 p, d; {

) e4 e$ }9 F- v8 O7 C% x : e. x6 w+ F2 [, h4 Z烟袋斜街

8 L( h" v5 G; [/ R4 @" N2 k5 u7 E

  昨天,备受瞩目的北京故宫外围缓冲区规划方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获得普遍欢迎和赞赏。参加会议的中国官员认为,实施这一方案将使故宫外围环境的传统风貌和历史真实性得到有效保护。

" c3 S0 s1 e, B( `0 M8 e6 L1 w

  据新华社消息,世界遗产委员会16日闭门讨论了北京故宫作为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现状,这是该委员会连续第三年对故宫保护现状进行审议,主要原因是委员会担心城市发展对故宫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造成压力。

' T) h0 f' W) y) Y& d2 }

 中国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对新华社记者说:“北京市政府在中央政府和广大北京市民的支持下,作出了极大努力,扩充并确认了故宫缓冲区方案,这一举措在本届会议上受到普遍欢迎和赞赏。”

* q5 O" w% b- I0 j2 x- B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说,缓冲区划定的具体区域是:南起正阳门城楼及天安门广场两侧,北自地安门至北二环路,包含了什刹海、皇城、国子监街、南北锣鼓巷等5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缓冲区共占地1377公顷,如果包含皇城占地,总面积则达到1463公顷。

0 ]2 ]) m: R0 o1 }% M9 \; D- a) w

 他说,方案总体要求要保持这一地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真实性,保护原有的四合院和胡同,危房改造将依照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原则。在缓冲区内兴建新的建筑物,必须符合建设控制要求,建筑高度、空间尺度、建筑形制、色彩风格等都应与传统风貌保持一致,最终达到外围环境整体保护的目的。

* }$ b1 N! [3 S: ]3 S# J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在文化遗产周边的划定区域即“缓冲区”内,应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环境。在文化遗产需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两个要求中,缓冲区是其完整性的重要体现。北京市于2004年完成了故宫缓冲区的规划草案,先后经过广大市民审议、专家评定和市政府研究,已报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

# S E }2 d# R# O9 l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其任务之一是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将要求《公约》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如果遗产受到严重威胁,委员会将作出决定将其列为濒危遗产,甚至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 x! [7 s0 `( w6 [( l. U1 o% X

  郭旃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本届会议上还决定派监测考察组,对故宫、颐和园和天坛这3个世界遗产的大规模维修保护工程进行现场评估考察,并将结果提交明年举行的第30届会议,继续进行审议。

1 D- J8 |( `9 @% d( N3 l& p

  缓冲区最北到北二环

Y; X& I/ }( _/ z' J

 据悉,缓冲区具体范围南到天安门广场、前门,包括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缓冲区的北部,则一直覆盖了皇城以北至北二环路之间的部分。缓冲区东线,从南至北分别划至规划中的国家博物馆东侧路、东黄城根、安定门内大街;西线从南至北分别划至人民大会堂西侧路、西黄城根、鼓楼内大街。

# u3 N r9 T' J: {) M

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介绍,划定故宫缓冲区主要是控制故宫周边环境,使其周边环境与故宫本身的风格相协调,最好是与故宫的“原生环境”相统一。故宫缓冲区内新建筑的风格要求是仿“明末清初古建筑”的风格,与故宫本身的建筑风格要一致。

3 ~; `1 |/ b7 V) s! G R( Z% }

 国家话剧院将迁出缓冲区

9 ^" W* G6 u- u- x E- k/ y9 J

 为了最大限度使新建筑与故宫周围历史文化风貌保持一致,故宫保护缓冲区的新建筑需要在高度、体量、色调、风格、尺度、样式、色彩等方面有严格限制。

3 G5 t9 R! c9 Y; j6 B8 y

 根据《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等规定,今后缓冲区将不会出现诸如大型的玻璃建筑,颜色过于艳丽、造型过于西化的新建筑。

" S9 ^9 E& |1 @/ z* j

 缓冲区内的改造工程,将改变以开发商为主、大拆大改的方式,胡同、四合院原则上将不得成片拆除。区内主要街巷原则上也不再继续加宽。此外,今后缓冲区内建造新建筑时,还需要同时得到规划部门和文物部门同意才能动工。

* {7 D- Z: T; Y/ ^' ~7 N* N1 a

 据悉,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国家话剧院,也为了适应缓冲区的历史风貌,协商后从原定于地安门商场对面的一块地皮上撤出,另觅地址进行建设。

% L+ ?/ v/ C& o& z9 x

 市房管局办公楼削掉3层

. I/ I4 R: h, M( j3 f9 a8 r+ r

 “站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平台上,往四周眺望时,应该看不到任何破坏景观的高层建筑。”这是联合国对故宫保护缓冲区实现效果的要求。既有的高层现代建筑,也需要在今后逐步拆除,或者是“剃头”减高。

5 x% S' y7 y, x+ |9 L( {6 J- f

 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缓冲区内的北京市房管局办公楼,原本是近20米的6层楼房,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不协调,目前已拆掉了顶上3层,为缓冲区建设开了个很好的头。

+ Q9 K3 {0 ]- U* ]

区内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6 b. w* Y x, }! ]2 v& {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只要是符合与故宫风貌相协调的原则,在保持现有风貌的前提下,今后区内要积极改善缓冲区内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包括供暖、下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会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施工将以“微循环”和“有机更新”的方式代替大拆大建,进行逐院逐屋的修缮,即加强日常的随时维修、养护,按照传统土木结构特点以20年至25年为周期使建筑在整体上翻修一遍。不过,改善缓冲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降低人口密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希望能通过产权置换的方式来进行。  

# u5 ~- A n1 F1 @ D/ \' U# T

 专家观点:缓冲区确定是双赢

: r' V* w5 i, f

 昨日,北京文物保护专家王灿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故宫缓冲区方案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缓冲区的确定对故宫和居住在缓冲区内的居民是件双赢的好事。

; P5 `& g# R) K [

首先缓冲区内成片的灰色平房、四合院将把位于核心位置的故宫衬托得更加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另外对缓冲区内的居民来说,他们一直最关心的就是“居住的老房子是否会拆迁?”“住房条件何时能得到改善?”这些问题。王灿炽告诉记者,有些缓冲区内的建筑年久失修,可以说基本上属于危房。此外,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降低区内人口密度,这样居住在老房子中的居民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会比以前生活得方便、舒适。  

8 ?: Z0 i* N0 S! l

 解疑答惑:故宫“入遗”时为何没设缓冲区?

2 x X }' q! F6 V1 \

 为何举世闻名的故宫当初成为“世遗”时没有设缓冲区呢?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故宫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是无需审议直接通过的,因此当时没有被要求附上缓冲区划定范围的文本。尽管当初没有明确划定故宫的缓冲区,但该负责人认为,2002年制定的《北京皇城保护规划》,设立了建设控制地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故宫也是早就有了“缓冲区”的。此次正式划定故宫缓冲区并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更重要的意义是在文物保护做法上与国际接轨。信报记者 张然  

8 C7 B# F/ _! z; ~7 s, X" S" v1 |

 现场:居民为方案感到高兴

2 n2 H/ v- I/ d& \- E& N7 U

信报讯(记者闫峥 实习记者王蓉蓉) 故宫缓冲区方案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以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划定的缓冲区采访了住在这一带的一些居民。居民们都对缓冲区方案感到非常高兴。

) L! U! _" S4 v

  家住北京后海烟袋斜街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在后海长大,对于后海他有很深厚的感情。王先生认为,保护故宫缓冲区,不仅是对北京本土文化的一种完整的保护,同时也是对老北京原汁原味文化生活的一种保护,这对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很重要。

) Z- X7 i* N; O! [5 s+ R

 “故宫缓冲区方案提请世遗大会审议,非常必要,政府的这个决定太及时了!”家住鼓楼步行街的唐小姐兴奋地说,保护这些老北京的本土文化,对于发展北京旅游很重要。“外国人来北京旅游,并不是只是想来看高楼大厦,我觉得他们更想看到的是老北京的本土文化。”唐小姐认为,这是让外国人真实地了解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9 M- Y& {" a$ J& [8 q+ Z

  看着自己周围越来越多的老北京四合院被拆除,住在后海南沿20号的陈先生很是心疼。他说,拆除这些四合院,是老北京城的一大损失。保护故宫缓冲区,不仅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让后代了解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陈先生认为,保护这些缓冲区,这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 p# A2 }) H5 m

王先生从小生活在鼓楼旁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听着钟鼓楼的钟声长大的。“北京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住的地方,更是心脏,建筑是最能体现老北京风貌的了,我们当然全力支持政府的决定。”王先生说,尽管在修缮房子的时候可能会给居民带来不便,但都可以理解。  

: C1 l" C0 y0 O/ T7 ]6 Z0 J/ I

 -名词解释:缓冲区

7 k* r) J) ^. Z" |) t' I* a

 缓冲区即在一个遗产周围的地区,其用途受到限制,以提供一个附加的保护层;形成缓冲区的地区须经过技术研究个案处理。缓冲区的规模、性质和授权用途的细节,以及精确描绘其范围的地图应一并附在遗产申报文本中。 6 W i/ [2 | O( t y 2 v1 }$ b/ I. r) m& _

发表于 2005-7-17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步武同志,何为仿明清风格?听说南池子大街改造完毕后,只有3处院落是正经的传统手工活,其他都是钢筋混凝土式"仿"古结构,那算什么东西啊!我担心的是故宫缓冲区将来都是些假古董.而且我对现在的缓冲区划分也有疑义,现在站在故宫的神武门往四周看,明显能感觉到四周高楼的压倒之势,因为在缓冲区以外的建筑物太高了,所以现在的所谓缓冲区,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北京的视觉景观,本人的一点意见.
发表于 2005-7-18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缓冲区原本只到钟楼,后边“危改”,现在一直到北二环。

但任何一个似乎的好消息,都一定暗藏杀机。那就是要造假古董。借机再轰走一半原住民。修理或建造新四合院卖大价钱。

发表于 2005-7-18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民居如果失去老住户的话,意义也就去其大半了,我既不希望北京变成洋建筑垃圾场,也不希望北京变成里面住着大官和富商极其二奶并拴着狗不许人民靠近的假古董。
发表于 2005-7-18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总抱着一种敌对的心理,这个方案的的提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发表于 2005-7-18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缓冲区的设立固然让人欣喜,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对缓冲区外的文物古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屠杀了.而实际上这块缓冲区面积是很小的.
发表于 2005-7-18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北京雪娃娃在2005-7-18 13:37:26的发言: - j$ u4 Q l1 F; R, _% Q- k! b' G2 f; W( ~# M5 o4 D. W/ a5 X

大家不要总抱着一种敌对的心理,这个方案的的提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 m% b/ U6 u/ Q5 X) t! b( Q1 p

魔怪少吃了你一只羊,你就感恩了,因为往常他全要吃掉的。 4 m" Q4 `- u8 ^2 u

发表于 2005-7-19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能成型,那太好不过了

最好不要拆掉重建,修缮加固原有的建筑是最好的选择

发表于 2005-7-2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报纸一起登了天坛缓冲区。。。

可我怎么没感觉天坛周围哪儿是符合他说的缓冲区的要求啊

不过划了缓冲区怎么也能好点儿吧?

发表于 2005-7-26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engken在2005-7-18 14:44:51的发言: 2 I9 Z u: _9 E# X' ~% }2 v/ j0 Y ; D& p4 b2 O0 R6 F7 Q- I : w* K/ O: H* }/ p9 p$ {+ N8 D

魔怪少吃了你一只羊,你就感恩了,因为往常他全要吃掉的。 / l5 L" w- ^# j7 X ( @% I: [0 h& W" K9 _

: Z* \1 a; @8 t% u3 ~; o" t0 H

照你这么说不设缓冲区就最好了? 0 H+ p1 p/ g; Q- ?9 h

难道你不认为这是好事吗?最起码现在能尽量保住这一只羊,总比什么都保不住要好& [; H3 n3 f0 G7 J; }2 ^ u1 G

大家总是在愤怒,在怨恨,在声讨那些破坏老北京的行为或事,不都希望能有一个好些,完整些,能落实的保护措施吗?不就希望能行动吗?那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消息而感到高兴呢?$ |- L4 F! Y' {+ \

是的,我们不法预见它的成效,无法知道最后落实有多少,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一个奋斗的重点,不然大家在这里争论有什么意义呢????大家最终期望的又是什么呢?! A! S) x; g* ^ ]

北京是已经在破坏了,时间是不能倒流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只能期望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今天迎来这个消息,总比说要再建一个大剧院要来得开心

发表于 2005-7-27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缓冲区面积很小,这是明摆着的错误,缓冲区以外怎么办,显然借保护之名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更多的纳入拆的行列。

* A) H: j/ _ w; M

第二、如果缓冲区内包括仿古建筑和危改那就更加暴露了它的实质,这样的缓冲区落实起来弹性很大,如何落实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 {- D+ |( |2 ]/ c3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7 1:48: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20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1-20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胡同爱好者在2005-11-20 0:11:17的发言:4 S. l4 X' V* I/ H# M 8 H* G! U, t9 r5 m$ _: [! n

谁知道这两本资料哪有卖?

1 v9 V5 D& B% D4 ?

http://www.far2000.com/book/far2000/lishi/index.html

; x, A/ S, ~" H' E3 Q# w

3 k$ }% Y i8 L9 T

http://www.far2000.com/book/far2000/25/shuxundetail.htm

$ S0 B6 A: z% T

你全要?可不便宜啊~现在还都能买到.

发表于 2005-11-20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5-11-20 0:14:04的发言: 4 P$ v- \2 j4 I' ~5 r7 G& O. v; a* h 9 }& \. W- f# r* c' V' w

你全要?可不便宜啊~现在还都能买到.

# G' r5 O$ K- V4 g# I0 M+ ] V7 t, Q

好不容易碰到了两本字典类的图书还猴贵,算了放弃; x! V6 ^" e5 c y

还买本北京街巷志吧。对了即然鲜鱼口纯于25片怎么居然还被大面临拆迁?

发表于 2005-11-20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胡同爱好者在2005-11-20 0:29:57的发言: 5 ~. w- P, b) g( i! Z5 D- e( t' D. J7 N 9 q0 c/ V4 ^( J. \2 K( v% q

好不容易碰到了两本字典类的图书还猴贵,算了放弃 # q+ Y& x# O& m: _ * z# t4 D! ?# {4 p7 [8 p8 J$ X: C

还买本北京街巷志吧。对了即然鲜鱼口纯于25片怎么居然还被大面临拆迁?

& w& t& G E3 c1 I5 g* o/ ]3 c

那的情况很复杂,商业开发这是皮毛,后面有更"精彩"的呢~

发表于 2005-11-20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5-11-20 0:34:45的发言: 4 C4 r0 c g7 M2 P' }' m/ [6 _+ p1 Y, m - z. s, L2 w. e- G/ _

那的情况很复杂,商业开发这是皮毛,后面有更"精彩"的呢~

4 |$ g& V7 x. d1 W! i- k

有同事在那边说是建绿地?估计不对大面积卖开发商,地下不是还有防空洞呢吗 7 E; w! t8 m% Z8 L$ J7 B$ E6 _

另有隐情可否下面qq/msn说?

发表于 2005-11-20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胡同爱好者在2005-11-20 0:38:36的发言:( r' S1 c/ G5 r. M* |+ m 9 ^+ ^3 Z0 [ i7 x5 E/ x$ Z- a4 | p6 k: z* L$ k, t- @( s

有同事在那边说是建绿地?估计不对大面积卖开发商,地下不是还有防空洞呢吗; R; a- Z# |" n: \4 O " ?- f- w) S3 e' k% s' M

另有隐情可否下面qq/msn说?

' X f6 g3 M+ N2 t7 A# Z9 d3 `8 q ' G6 A6 y) H" x其实没什么,鲜鱼口的情况在北京很正常,以前也有过多次,未来也少不了,你要是接触内部人士就明白了,这些东西有机会还是见面胡侃的时候再说吧,我不太习惯用文字说明.
发表于 2005-12-12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大剧院刚好在缓冲区之外。长痛不如短痛,拆了吧。看着堵得慌。
发表于 2006-1-18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现在那鼓楼大街就重建得不伦不类的,没意思
发表于 2006-1-18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血乎的还是平安大道了吧。没一根榫头是按照老法做的,全是屎壳郎卧铁轨,假充大铆钉。[em03]
发表于 2006-1-19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胡同爱好者在2005-11-20 0:11:17的发言:6 E3 s9 y2 ]3 i1 v" w ( Z4 g+ j1 V9 X6 K

谁知道这两本资料哪有卖?

4 T3 f" b( H) P/ [$ w" B

http://www.far2000.com/book/far2000/lishi/index.html

# j2 p! y3 B: A% P9 l# @

5 W1 T9 [, e b! A9 ~

http://www.far2000.com/book/far2000/25/shuxundetail.htm

% p& {: A8 q+ [ H ! H5 ?( w# {4 F7 _ 上周末还在图书大厦看到了。不过是挺贵的。
发表于 2006-1-19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幸格格在2005-7-26 15:01:18的发言:. w8 s- ~0 A$ ]8 `) f; P 3 ^0 ]! h3 O5 e7 \0 m4 _ c# }' D3 `9 e

照你这么说不设缓冲区就最好了? : d# D2 `( U: M# I( Q( x3 O! S7 k0 u9 M1 M9 \) j

难道你不认为这是好事吗?最起码现在能尽量保住这一只羊,总比什么都保不住要好& ~2 i8 q2 _# }9 e- l+ }7 B6 f 9 @5 D3 R$ M) [* W1 \

大家总是在愤怒,在怨恨,在声讨那些破坏老北京的行为或事,不都希望能有一个好些,完整些,能落实的保护措施吗?不就希望能行动吗?那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消息而感到高兴呢?' V+ I4 j1 s, B ! ?% c) b+ h( m# P9 i" h

是的,我们不法预见它的成效,无法知道最后落实有多少,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一个奋斗的重点,不然大家在这里争论有什么意义呢????大家最终期望的又是什么呢? 4 V9 F1 e4 m3 v ( g, I( x( j' ^& _0 E- ~

北京是已经在破坏了,时间是不能倒流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只能期望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今天迎来这个消息,总比说要再建一个大剧院要来得开心 # a2 X! j. P9 i% O9 n5 i4 x

- t0 T+ W% r+ c

4 d! x: I. s5 [. E: u% g z

我理解格格说的,有道理。是啊,我们期望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方案真的能“原原本本”地实施下去,可以算个进步。也理解大家有时可能会激动、会偏激,因为我们的家被拆了阿!

发表于 2006-1-19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eijingnese在2005-7-18 14:27:26的发言: 4 A8 y$ c& @' w. b: _缓冲区的设立固然让人欣喜,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对缓冲区外的文物古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屠杀了.而实际上这块缓冲区面积是很小的.
1 A- S# d' e3 u* |

9 y6 { A3 E; N4 |

很同意。当时看这篇新闻的时候满脑子想得就是“那些没有划进缓冲区的算什么?前门、鲜鱼口、珠市口、大吉片……这些地方又算什么?!”

7 E# g# k5 R1 J& S2 e/ H8 s, h

据说还有个天坛缓冲区是吗?那照此说来,以上这些地方完全都应该在天坛缓冲区之内了!更何况,自古以来,故宫的雄伟和辉煌是要靠整个灰砖灰瓦绿树成荫的北京城来衬托的,缓冲区划在这个范围本身是不是有问题呢!

发表于 2006-1-19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苜蓿,更可悲的是,缓冲区以外的部分,言外之意是可以随便拆了,缓冲区以内呢?看看现在的南池子,即将逝去的三眼井,都避免不了拆的命运,只不过可能拆了后盖假四合院呗,什么叫假我算知道了,水泥呗,钉子呗,墙上贴薄片砖呗。对了哪位知道现在造假用的那种灰色的薄片砖学名叫什么啊?
发表于 2006-1-19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我的看法。个人认为,北京城的保护也好,还是全国其它地区的文物保护也好,其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文化。

为什么我们看那些高楼大厦、玻璃幕墙不舒服?是因为那本不是我们的东西,更说明我们身体里还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没有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特有的文化,也就不会有我们!

建筑的保护、文物的保护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保护,是在保护中华文明的根!

城市不是不能发展,北京也不是不能拆迁或翻建,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发展是否能使城市的文化得以延续!钟鼓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钟鼓楼并不是明永乐帝修北京城时建的,它建于乾隆10年,但钟鼓楼的建设是符合北京城的文化的,所以它可以成为北京的标志。

北京的建筑,不论是故宫还是胡同四合院,都是为人服务的。换句话说,北京的建筑乃至老北京城本身体现的文化,恰恰是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我从不否认天灾人祸给北京带来的破坏,也并不主张不论好坏的全盘保留,改造可以,但前提是不能破坏北京文化发展的脉落。拿灰瓷砖冒充磨砖对缝帖之类的混账事绝对要不得!当然,更不用说大规模的“推平头”了!

发表于 2006-1-19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楼上的[em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8 11:28 , Processed in 0.13525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