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83|回复: 3

转贴;还记得西单路口的同春园吗?[含1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0-11-27 2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西单路口的同春园吗?原创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2020-11-27 17:00:39
4 k- O" k7 C, h: c" l7 m1 {) Y" B8 W/ g! c5 ~+ y
: K) x% ^7 ^& q  Q* x" m$ E
西单路口的同春园饭庄 1962年

$ P( _8 e! Z; I( c6 [) F
我爱吃甜口,最近很馋松鼠鳜鱼,在北京的老字号饭庄里,当数同春园了。

; K# n8 N; w+ R
在很多西单老街坊记忆中,同春园可谓十分熟悉了,自1954年起,直到1999年西单改造,46年间,同春园一直屹立在西单路口西南角。
7 y/ B) u2 D# v' a# Q2 ~
长安街上同春园 横排竖匾都硬气
其实,同春园开业于1930年,最早位于西长安街路北、电报大楼西侧,在一家仅有八间平房的四合院里。

  }( R1 I) O! N
如今这里则是早已成为了民航大厦,最近的餐馆也都开在民航大厦西侧的钟声胡同和大秤钩胡同里了。

- S, a* j; K3 ^% N* v% V* E3 {# L- j% a, r  `) }: n
西单路口东南角,过了图书大厦就是民航大厦,再往东就是电报大楼了。

# k* n6 ]2 L1 `+ Z* Z1 f6 F
但如果往前数一百年,这附近聚集了远近闻名的十多家饭庄,其中便包括了芳湖春、东亚春、庆林春、淮阳春、新陆春、大陆春、春园、同春园共8家以“春”字为堂号的饭庄,合称为“八大春”,争雄斗妍,有“长安十里遍是春”一说,可以想见当年的盛景。

% L. Y+ M! b, Z4 w  k7 d5 Z8 h) C; d2 m8 B
1948年《北京地图》(局部),西长安街上可见西来顺、大陆春、新陆春、芳湖春等几家饭庄。
4 K$ n: q( b' @* K5 q) F9 S! T8 N
为什么淮扬饭庄会扎堆出现在长安街?这是因为当时正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京城涌入了一大批来自江浙地区的南方官员,政府机构也几乎都在西长安街附近,为了迎合这些议员总长的口味,附近能有如此多的江苏淮扬风味的饭庄也就不足为奇了。

* n! ]. t, U% r% `- A
店名同春园,取的是“同心协力春满园,花开茂盛,生意兴隆”之意。

9 {, [3 t$ M. y  k/ ], k
据了解,开业当天,还请来了有“无匾不恕”之称的著名书法家,也是当时知名的实业家、北平电灯公司经理冯恕前来捧场。冯恕还专门为同春园送了一幅对联作为开业贺礼:“杏花村内酒泉香,长安街上八大春”。自此,长安街“八大春”之名便传遍京城。
$ P, q2 U9 d/ Z4 j3 |1 e

) |. s4 d, j9 g! ^
冯恕像

8 W" Y0 I6 e2 ]2 _( y; Y
虽说名号有了,但其实开业之初店里生意并不好,店里的几位厨子也都相继跳槽了。主灶的大师傅四下求贤,终于高薪聘请来了在虎坊桥春华楼抗江苏菜大旗的王世枕。

" O; V- b' G, F; P8 p" j- G5 v5 u
这位王大师傅祖上两辈都在王府当厨,他自己也是自小学厨,家学渊源,还曾专门去江苏镇江“深造”,习得一手好厨艺。
- a5 d  a, I/ M9 {
就这样,既有了冯恕的名匾,将字号打了出去,又有了知名的主厨,横、竖匾都硬气了,同春园饭庄的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红火。
& Q: U; i* a& D
1 K: K& }& H" }/ M9 a
西长安街路北的同春园

! {! h6 Y: }1 R/ j
1936年,同春园招股扩建了一墙之隔的东院,拥有了一东一西两个四合院,还有几个小套院,成为了有着25间房的大饭庄。特别是新扩建的东院,宽敞明亮,环境也好,承办各种酒席宴会。
$ L7 w; l  O' F4 D/ O* B; |
再加上饭庄老板会做生意,经常请一些名角唱上几个段子助兴,平日里饭庄生意都不错,很多京剧名家过寿或收徒都会来这。
. f$ H5 T$ K6 a- x2 [
比如,“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的六十大寿,就是在同春园办的。京剧名家萧长华先生收徒,也是在这儿设宴庆贺的。“谭派老生”第四代传人谭富英,每到长安大戏院演出,一定会到对面的同春园吃饭。

# D. x# L$ V7 {* Q# o, k4 j' O. a$ G3 C8 t3 ]: S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单商业网点分布图》(局部)
# y1 D% g* E4 `/ D9 k, ]9 S7 Y0 {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便到了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首都南迁,江浙籍的老爷们走了,取而代之坐镇北平的换成了东北人,他们更加钟情猪肉炖粉条,对淮扬菜的兴趣不大。长安街上的扎堆的淮阳饭馆自然就开不下去了。
, ~" y( [: e. s2 L) ?2 H* m
再加上战火不断,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飞快下降,人们填饱肚子都尚且困难,许多饭庄自然也难以为继,逐渐衰落下去。
8 V/ b% H4 c1 k! |5 @
至1946年,长安街上八大春中有“七春”倒闭、歇业,硕果仅存的便是同春园了。

8 m8 Z2 A9 T  K( J% D松鼠鳜鱼: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
说回松鼠鳜鱼,这道菜便是王世枕的拿手好菜,也是同春园的头道大菜,引得无数食客“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几乎是桌桌必点。

1 U, E& ?, S+ G
松鼠鳜鱼本是姑苏城中名菜松鼠鱼,最初用的并非鳜鱼,而是鲤鱼。清《调鼎集》载:取鲔鱼去皮去骨,拖蛋浆炸黄,改刀作松鼠式,油、酱油、醋、糖等诸料烧之浇汁。

4 u& \, \' w  M5 K4 }% V. c0 [
松鼠鳜鱼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色、香、味、形都十分突出,此外还有一“声”:刚炸好的松鼠鱼上桌时,一浇上热腾腾的糖醋汁,便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好似松鼠活了起来,博得食客满心欢喜。据传乾隆下江南之时就曾尝过这道菜,盛赞其味美。
. n, c7 W! p" X" [9 D+ w
4 @( h/ ^6 V+ f9 \) f
松鼠鳜鱼

. `8 T8 a7 r- O- Y, h
同春园开业之初,主厨王世枕所做的松鼠鳜鱼不仅外观华丽,味道上也是外脆里嫩、酸甜适口。据说,当年齐白石老先生就特好同春园松鼠鱼这口儿。

$ w9 m5 ]4 B0 V0 j& m9 ?
有一次,他带着关门弟子娄师白到同春园会友。下车时,娄师白因为急于搀扶老师,结果不小心将长衫刮破。娄师白家境贫寒,衣服被剐破,十分心疼。

2 P* i, b8 o% Y# H. X
齐白石为了让弟子开心,进同春园落座后便索要纸笔,挥笔而就《补裂图》送给娄师白,画上还题诗一首:“步履相趋上酒楼,六街灯火夕阳收。归来未醉闲情在,为画娄家补裂图。”
; H. _  n3 q7 F, ]2 O0 }1 E
( O& l4 ^" _: D2 b
《补裂图》齐白石
6 d3 P) [  ^! o- I: f& ~5 N
此外,松鼠鳜鱼这个名字也大有来头,据传是借用唐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
+ S+ H  y) X+ S  n/ E1 o. R
这道松鼠鳜鱼,不仅制作精美,酸甜适口,还有“声”可乐,有趣闻典故可以听,可谓是美味至极了。

/ _9 S$ @; ?" g5 X- s  M. P' x1 T6 E% k. r
1954年,随着长安街的扩宽,同春园迁到了西单十字路口西南角把角儿。这一呆就是40多年。
# `9 q, i/ o8 ~$ D  f; ~( q! N

& v" P7 m8 H4 ?2 R" {0 ^" K
1955年 西单路口西南角

8 U6 X- V) [, J3 K- p% u, X0 {; I* C2 p, ^
西单路口西南角的同春园饭庄
' Y( R* P( `) y
: C( Q* x, U6 z, W% Q- D% f, e, G" m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同春园饭庄

- f0 ?. C% w2 m4 b8 m: e# B
1999年,为迎接国庆五十周年大典,西单路口大面积改造,同春园再次迁址,落户新街口外大街甲 14 号的十月大厦。

7 C5 D2 w1 p# X9 S# K' t8 v
因为和北京师范大学隔路相对,来吃饭的主顾除了早年在西单就偏爱苏菜而追字号的老人外,还有不少是周边的文人一族,专门来此品尝当年“八大春” 风光鼎盛时的老菜来的。
* V4 W8 F( h  I+ w) M1 W4 G- O- p

( Q+ X2 M4 B( C
( p- O5 q1 f' D8 F% O! I# f4 ]  w  @; S8 j- H# F
如今的同春园饭庄 摄于2019年1月

' \" x  ^1 Q- J/ c' Y0 c  Y
不过除了松鼠鳜鱼,以及与之齐名的响油鳝糊,同春园的拆烩鲢鱼头肉质绵软、汤汁鲜醇,水晶肴肉精细香酥、食不塞牙。

4 @, Y' i% ^, f9 o/ E$ t$ N( K* ]) b( B4 a; Z4 O
拆烩鲢鱼头

$ l" f" A! F' F! f( o7 B8 w3 t
此外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家的豆包,据了解其中的豆沙是用大油和瓜子仁炒的,香气十足,外卖窗口经常排了长队,就为了这一口。
7 t! I* p9 |* u" }2 U3 D, z
' |. B" n. n& |1 s) L! Y9 n7 }# H: z
豆包 图源水印

1 s: C0 V1 f  Z, s3 G

6 @& [, h( r- }2 z7 F$ V" C
关于同春园,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5 t: f3 {' a/ K( T' e/ a* ]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5 W; R0 ^, {' N" c9 a; [0 e" J6 N: I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2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1.同春园的包子我吃过,一两仨,一毛二。香!
2 @, \/ m( O: k  D- k  e/ E6 m  2.我脖子扭了,赔我脖子。
发表于 2020-11-28 02: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20-11-28 02:45 编辑
5 A# B4 ]$ E7 [$ A1 [  H" a3 N$ D; o! Z$ v) z$ R
当然记得。当年我就纳闷,为什么一家江苏风味餐馆的建筑隐隐透着那么点儿洋气?后来终于弄明白了,在同春园还在西单东北角时代,这里是一家西餐厅,名叫:大美番菜馆。您没发现五十年代同春园搬到西单西单角时,这是一座小楼,曾几何时洋气的帽子被“砍掉”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屹立在西单西南角的标志性建筑被彻底铲除了。
发表于 2020-11-28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18:46 , Processed in 1.14840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