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2615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7-18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8 13: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立春为何叫“打春”. h, G5 P# m% q n, {4 ?* `
立春在古代农业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气,是春季的开始和农事的开端,古人认为春神在东方,春天从东方到来,所以明清时期在东直门外一里处设有春牛房和春场,每逢立春前一天,顺天府的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都要率众去那里迎春。
! o; N. w; g" M3 v- C* m% ]春天的象征,是一个男童模样的勾芒神,和一个泥土塑造的春牛。人们事先在春牛房里塑造的春牛,身高4尺,长达8尺,腹中装满五谷杂粮。立春前一天,顺天府府尹率众到春场将春牛和勾芒神抬回顺天府衙门(在鼓楼东大街路北),叫做迎春。立春当天再抬到皇宫里请皇帝观看,叫做进春。进春仪式后,春牛被抬出游街,任人们鞭打,以象征春耕即将开始,这就叫“打春”。泥土塑造的春牛被打破后,腹中的五谷杂粮溢出,则象征着五谷丰登。& Z+ a- U) e& i6 J8 _7 {" X2 ]1 O
年过七旬的民俗学者白仲俭先生,自幼居住在东直门外,他小时候见过春牛房和春场。他说,春牛房是一排房子,旁边的春场则是一块农田,春场里还有一座迎春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现在东直门外大街路北的东湖别墅,就是昔日春场的旧址。. U/ [4 v1 C/ N. o& I
# ]. A1 ], D% `. @6 P# F, o八、立春吃春饼和“咬春”
- B, Q, G7 U, \$ q6 m" X今年的立春在阴历正月十三日,(这是2012年的旧文)每逢立春,老北京人都要吃春饼,还要“咬春”。
- G" \2 @, k) |: |7 l0 U {" V( v民国时期号称“北京通”的作家金受申,曾详细介绍过春饼的吃法。他说,春饼是用热水烫面、中间抹上香油烙成的双层薄饼,揭开后用单片捲盒子菜。盒子菜因装在有许多小格的食盒里而得名,其内容有熏肉、酱肉、肚丝、鸡鸭丝、摊鸡蛋等,还要配上葱丝、面酱及豆芽、菠菜、韮菜、粉丝等。这天,家家还要吃“心里美”萝卜,称为“咬春”,说是可以除春困。
* n% u7 i" i4 y' R' s" a: K5 l老北京吃春饼和“咬春”的习俗由来已久,明末的刘若愚就写道:立春这天,北京人无论贵贱都要吃萝卜“咬春”,还要互相请客吃“春饼和菜”。“和”字在此处读“货”,即各种菜搀和在一起捲饼吃。
6 Z: s. q8 p! z6 n, J8 F
8 m' J; ]* Z- o;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