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0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4-2-27
最后登录1970-1-1
|
|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S1 z: l. K9 _
胡同理发摊 薪火相传
4 w" f1 k: C' n$ o) \9 g# P4 D5 S5 f, x& G
粉房琉璃街如今已经拆掉了大半。它所在这一片儿便是大吉片,清朝到民国曾经聚集着数不清的会馆。拆迁是从2007年开始的,至今,西边的米市胡同、大吉巷、果子巷、保安寺街、潘家胡同、贾家胡同都已经拆没了,只剩下粉房琉璃街山河零落的半条街。8 E& c. `5 V9 y& u1 n. ?
. [( P! W7 n6 L& _. a& { _" `( V这半条街北边,曾经有个理发摊。摊主叫李福仓,从80年代初起,他在自己家门口摆了20年的小理发摊。
. Y/ [+ [1 c9 Z2 r, d; ]2 N7 z0 c7 c+ n8 l8 r8 ^: n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G8 W1 }$ _+ u9 n李福仓的摊。(已拆)
% D% r: K$ }; k* M$ V) m I* ^2 z& C1 N
小摊看上去确实简陋,街坊们都是在他家门口的胡同路边,就把头发拾掇了。您可别看这条件简陋,多亏有了这么个常年有人守着的地方,街坊们也就有了个聚点儿。每天远近的街坊们来到这儿,老爷们儿们下棋喝茶,老娘们儿们唠家常,一年四季都这么热闹。' ?" Q( T2 H! T4 l
- M- T1 ~$ z; D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W& d' j* {7 P, _9 ], o J
搬走前,理发摊前面聚集着老街坊们,下棋聊天。 _3 t' U6 ~% ~* s) Z% Z4 e
- Q( B. U# Q' c; g6 ?- a
拆迁开始之后,很多街坊离开了粉房琉璃街,但是,还是有不少人,骑着车子或是坐车,大老远赶回粉房琉璃街,找李福仓理发。为啥呢?咱北京人啊,要是住了一惯了小胡同、小平房,换个环境还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回来在这儿坐坐,跟老街坊们聊聊天儿,浑身都觉得得劲。
! K. u; K5 D# e/ k1 Y
, M4 h* n0 K- m& e& _2 c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c! ^( }8 A3 n; m' e/ I+ l
当年这个小摊,条件不算好,但是人不少。
# P q; d2 B2 }" }# {' ~' j& [ ^* Y1 y1 X
直到2012年上半年,李福仓家拆迁,一家子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邻居们。不久之后,李福仓还骑着小三轮车回来过,还在他家门口,摆起了理发摊。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家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0 x& g" `3 _: {3 l, z# }& W+ v/ B
2 A/ T2 s/ o9 E" u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 u1 e. ]2 \' c" L
画面左边是曾经李福仓的家,右边是他骑车回来给老街坊们理发。
) e! M" J+ z L+ T$ Y, n: p- x g: C8 H) ?: V' k
断断续续他又干了一年,2014年,他就没有再出现在粉房琉璃街。在这一点上,街坊们各有说法。有的人说,他身体不好,每天骑小三轮折腾来回,干不动了。也有人说,他被拆迁的轰走了,因为他这里总是聚集着老街坊,大家聊得最多的当然是拆迁,想方法多要些补偿款嘛。所以拆迁的得把他轰走。
3 R; s( T3 w9 z+ W: {3 s5 ^5 s2 T+ n/ a: l% N' E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9 n# p7 \; }& M# t李福仓的家拆了。
: D* a1 F. M0 W5 [& A( R" A% b: l: p: g0 p k3 ~% V j
可是粉房琉璃街的街坊们理发就有点儿麻烦了。您说这理发馆,现在遍地都是,像李福仓这种家门口条件简陋的,收费确实便宜;可是街边那现代化的理发馆,其实未必能贵上去多少钱,现在这老百姓也不缺这仨瓜俩枣。可您别忘了,这老街坊们半辈子理发,都是坐在这胡同树荫底下,吹着小风儿,聊着小天儿,听着换啤酒收破烂儿的吆喝这么过来的。就说这价钱上无所谓,这感觉上变了,有的老人他就不愿意接受了。4 t3 V6 c; r# _: V* q$ Y
, i! ]0 O' U3 B5 ~; y
前一阵子,粉房琉璃街街东边,又立起来一块儿理发的招牌。看起来,这胡同理发大计,有了新的继承人了。赶紧去看看吧。. h" F; t3 @2 A: I) r+ C
; B# S, b& z5 i$ e, H3 O, z6 B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u$ {, R, a+ ^+ H# J) Q( \( x. ^
- Q4 X P2 V0 V( D从这个门进去,是条大概十来米长的过道。左右手边儿的房子,都已经拆掉了半截墙。一直走到头,豁然开朗,小院子里面有这么一片大概四五米见方的空地,空地上架着一个四面透风、塑料布顶子的凉棚,一位大姐正在这儿忙活着。这条件嘛,真是够简陋的,一张破写字台上摆着水壶、肥皂和一面大镜子,旁边塑料绳上搭着两块手巾。
, f7 e- w6 q( a1 i: M. E, a! I$ @- `5 S" e# O5 w* U0 j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4 C% P2 p [0 R
98号院里面的理发棚子。+ u1 L2 ~6 W2 m9 X' M7 S, F- C
0 c: g) ^0 A: |3 T( s再仔细一看,这哪是院子里的空地,分明就是一间已经被拆掉的房子。那拆出来的破砖头还在一边摞着呢。咱北京住房条件这么紧张,粉房琉璃街这一带都是普通老百姓,院子里不大可能有这么大的空地。
7 J! g, {2 t# W" R( F" E+ s& ~ |2 n: s! C5 t# I. J6 y5 k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5 N( O u0 r$ `0 W: D" V# D. F
7 A+ f4 Z, V" M. n% @, v
拿着剪子忙活着的是一位大姐,大姐笑呵呵地打招呼,可是一听,她有点儿东北口音。细一打听,原来大姐还真是东北人,今年41岁了。大姐名叫祖敬义,生在哈尔滨呼兰区。小时候在家里务农,后来在天津开了个理发店。2008年,她嫁到了北京。0 W$ e8 T8 q! b- A
( W. a- H. _/ U6 ^0 D# J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Q' Y/ o/ V8 |) g
$ j6 Y6 G+ b- G0 ?) t1 i
下午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她这来了四个客人。第一位是90多岁的老先生,剃头刮脸。我问老先生高寿,老先生看着我笑了笑,祖大姐在一边说,老爷子90多岁,住在福长街,耳朵听不清啦。于是,也没跟老先生聊什么,但老先生起身的时候却对着我说,“那些现代的理发馆,都是给年轻人的,他们不给我们老人好好做活。她这儿的手艺也好,人也好。别的地方给多少钱,我都不去。”; ^+ H- I. H# f6 a2 ~8 _
, \: m4 T$ z) T8 Q/ v7 |
接着是三位老街坊,其中一对老夫妇,还有一位大婶。理发的地方不过是个小棚子,祖敬义一个人都快转不过身来了,于是老先生理发的时候,两位大婶就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聊天。他们都是粉房琉璃街的街坊,彼此都已熟识了几十年。这些年老街坊们搬走,但彼此感情深厚,经常在附近聚会,无论是搬到东边的还是搬到北边的。
6 P( p2 r- y' {+ W/ \3 j
: _# ~. c$ a: b6 r$ h$ n7 C4 S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e/ c% Z& s3 F+ s- ` z7 M) Q. B$ H+ N8 z
他们更爱聊的,是祖敬义的丈夫,因为“这孩子孝顺。”
& Z% z- u1 Q, O0 a/ |; n& x3 e# T! T; j9 {" t0 i! @( z5 m
祖敬义的丈夫孟佳,今年32岁,比媳妇小9岁,从小就生长在粉房琉璃街。2007年之前,孟佳到天津玩,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比他大9岁的祖敬义。接着两个人回到了北京,这桩婚事,父亲断然不会支持,但孟佳喜欢祖敬义的踏实肯干,祖敬义看重孟佳重视家庭孝敬老人——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孟佳直到现在还照顾着奶奶,爷爷则在几年前过世了。
. r$ H( n4 G$ ?& p. Q b' m$ [$ |8 ?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7 Q# N+ |. S) {9 l! I% d, {
光头的胖小伙子,就是孟佳。1 b/ _+ q# b6 q8 R
- I* d4 V0 c0 w; O, d3 e4 m5 N8 Z
2008年,两个人结婚了。“很多发小朋友都介绍我工作,但是那段时间,爷爷老年痴呆了。这老年痴呆的人,怎么一个个腿脚都那么好,别看不认得家在哪儿,却能自己遛弯走出好远。”走丢了几次之后,孟佳明白了,离不开人了。
8 b, F J( Z J) [; V5 O9 U+ h2 s2 C$ g8 s( f+ r
这事儿,要是放在以前说,我也不会信,就算再孝敬老人,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一份事业啊。可是看完了《嘿老头》这个电视剧,倒是让我明白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往远了说,这种做法甚至完全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钱?事业成功?什么都比不上家人之间的感情啊。“小时候我奶奶爷爷对我这么好,他们老了,我能不好好对待他们吗?现在爷爷没了,就这一个奶奶了,更得好好伺候着。”
7 I. G) i5 `2 o/ U6 t }( n. U( `
/ C& s: A/ n8 s5 W5 j, w% ~. x1 R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9 [7 n" {' ~5 Q# Y祖敬义在院门墙上画了点儿粉笔画。
# B7 \5 U3 ^4 |8 r' m: H, m9 ~9 K* E; d/ V& u, D
这本来是个拥挤的小平房院。拆迁到来之后,粉房琉璃街一些居民搬走,这小院里,一进门正对着的这户住家,也在2008年就搬走了。于是院子里留下了一些废墟。两口子商量,干脆,把烂砖渣土清理了,用院里这块地方办个理发摊吧。想着想着也犹豫了,你说人家李福仓,那连孟佳都得叫他“叔”,从小看着胡同里这帮孩子长大的,如今却要办个生意,跟叔辈抢买卖了,这不合适啊。北京人,还就认这点儿老理儿。结果没想到,李福仓从去年的夏天之后,就不再过来了,两口子倒是挺高兴,“继承”了胡同理发摊,这个不起眼儿却又是粉房琉璃街特色的小事业。
' _8 D/ A: C2 |) z7 e, v" V% y
; {* u0 c/ f6 X# z2 k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1 l% F- v" v+ x7 X! C6 Q: e, U1 p# g) F4 h7 ~
小店“开业”于2014年7月1日。当时是在院子门口。要说手艺,祖敬义当年就干过理发馆,那水平没的说。这些年生活在粉房琉璃街,街坊们也都知道她有这手艺。
& u0 B8 A) i$ D2 {& M+ J5 Y8 V5 r# J0 O. e6 s6 ~5 v' f' O3 E$ v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b5 {/ Y" Z0 b) m7 ~% i$ }. K l; l8 p
干了没多久,这块地方就出了名了。名气也没多大,反正老街坊们有回来找她的,附近的老人有叫她上门的,拆迁办的、附近打工盖楼的,也都来到小院儿里,享受6块钱理发。“咱就是比外面那理发馆便宜,附近街坊老人不方便,叫上门理个发,咱一分钱都不多收。”
! [7 T- [& b' P9 }1 F `0 \& E6 G" z( v. @9 @8 b. o( a$ r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4 `& M5 v0 h. o5 Y( ^
, q) k) q) K. H老街坊们就是这样,聊着日子,互相鼓励着走了过来。一拆迁,生活全变了。守着旧的生活方式,其实挺容易的;住进高楼大厦之后,可能也挺难的。
6 I4 F& a! R; V1 Y" M" ]& ]0 Y/ X o" [6 [4 V- V" b4 E
原创 2015-08-24 猫儿胡同 lox& H# R% b E4 }: ^% x: k o8 u5 f3 h
) I) q& _ G2 d$ M% P7 d* I8 t. H0 v8 x& H+ P7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