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发表于 2011-1-29 21:46:00

[转帖]双兴堂

民国初年,满清厢黄旗子弟王双奎,在南苑靠骑着毛驴给人拉黄土谋生,每天伴着黄土颠簸,那脏累的程度可想而知,一天下来,说什么也得泡个澡舒舒筋骨。精明的王双奎在泡澡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div class="spctrl"></div>  说到这里,就要把南苑的历史概况简单交代一下了,南苑,是元、明、清三个朝代帝王的行围狩猎的苑囿,皇室贡品“南苑稻”和珍稀动物“麋鹿”(四不象)都出于南苑。只是,在八国联军入侵、封建军阀混战和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南苑已经基本看不到皇家苑囿的痕迹了。倒是作为京城的南大门,其军事要地的作用始终未减,清政府在南苑设有营盘(也是京城周围最大的营盘,可驻扎两三万人),军阀混战时,南苑的驻军更像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什么直、皖、奉系等各路诸侯,南苑的民众可没少见过各种番号的驻军,百姓们就在这样的战乱中艰难度日。
<div class="spctrl"></div>  不管谁的部队开过来,总得要吃饭、洗澡、生活,南苑的集市也应运而生,南苑镇就是这样形成的,集镇上最早的中心街道就叫营市街。当时的镇子上,只有两三家不大的澡堂,远远不能满足当地驻军及居民的需求。王双奎瞄准了这点,决定不再干那又脏又累的拉土活了,他要开澡堂子!
<div class="spctrl"></div>  民国5年(1916年),已届而立的王双奎用他给人拉土攒下的积蓄在南苑镇东二道街买下一块约3000平米的临街地皮,盖上了2层小楼,开起了澡堂子,并取商号“双兴堂”,“双”为王双奎名中一字,“兴”字寓意生意兴隆、兴旺发达。作为“双兴堂”的创始人,王双奎可能也没有想到,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变迁,直到现在,这个澡堂子还依然池水荡漾、云蒸雾绕!
<div class="spctrl"></div>  “双兴堂”开张时,前后共有147间房,从门厅进入后,依次为账房、大堂(休息厅)、池堂(浴池),大堂东侧是理发店,楼上是300多平米的雅座厅,设有单独的浴池,专供当时的富商要人享用。楼下往里走,就是洗衣房、锅炉房和食堂等,大堂和理发店有通道连接,可以先洗澡、再去理发,然后再回浴池冲掉发渣儿,这在当时,也算是“特色”服务了。大堂里有4排共80来个供休息的厢座,这样的厢座,是今天的浴池最具老北京原味的地方。电影《洗澡》里的镜头多取于此,客人在这里休息、聊天、下棋、斗蛐蛐儿,想必民国时期的浴客也是这样,只是,当年乃乱世之秋,人们的心态定没有现在人那么安详、平和。
<div class="spctrl"></div>  王双奎开澡堂子,用现在的市场细分原理来看,他瞄准的客户群中,当地驻军是重要的客源。因此澡堂子也和部队及军政要员结下不解之缘,据说民国的贿选总统曹锟当年就曾到双兴堂洗过澡,不知他那个堪为后世反面教科书的经典贿选案例,是不是在这里泡澡时谋划出来的。而双兴堂门前有一棵合围粗的大树,到现在还枝繁叶茂,据说是当年冯玉祥手下的旅长宋哲元所栽植。当兵的来洗澡,都是成连成连地开拔过来,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洗澡也不例外,秩序井然。由于“兵多座位少”,大部分人的衣服得用澡堂准备好的小筐篓子装好统一码在休息厅,再看澡堂子里,赤条条地一个挨着一个,百姓常说跟“下饺子似的”。战乱之中,双兴堂安然无事,和各方部队的需要密不可分。解放北京城时,双兴堂还被当作解放军的临时指挥部。解放后,南苑百业俱兴,双兴堂更是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div class="spctrl"></div>  1934年,王双奎将双兴堂交由其28岁的长子王洪财掌管,直到1956年,双兴堂折合固定资产约1万多元参加公私合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五十来岁的王洪财因病早逝,年逾古稀的王双奎老年失子,伤悲和疾病缠身,不到两年也溘然长逝。王双奎次子王洪臣、孙子王少杰均由政府安排参加工作。
<div class="spctrl"></div>  合营后双兴堂成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南苑浴池”,隶属国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南苑服务商店。上世纪60年代后,南苑浴池(双兴堂)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商业先进单位,负责人李耀同志(现退休)也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还当选为市政协委员。改革开放后,南苑浴池(双兴堂)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1999年和南苑服务商店一起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更名为“北京南苑达美服务中心南苑浴池”,2003年进一步规范为公司制企业,更名为“北京南苑达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南苑浴池”。
<div class="spctrl"></div>  世居南苑,熟知南苑历史的东振兴老人,今年已78岁,退休前是北京民族乐团的三级演员;朱国祥老人,72岁,退休前在市外贸工作,退休后还参加大兴区政协组织的地方志编撰工作;许保安老人,81岁,退休前曾在华宾楼、忠厚居和东高地百货餐馆工作,干了一辈子厨师;王少杰,60岁,双兴堂创始人王双奎的孙子,原任天坛工商实业总公司行政办公室副主任,也已退休。谈起南苑和双兴堂的历史,他们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给我们寻访、挖掘和整理双兴堂老字号的工作给予极大帮助和支持。几位老人说,南苑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有不少古迹,虽然在战乱中毁坏严重,但政府正在积极抢救。双兴堂这样一个小澡堂子能开到今天,实属不易。北京解放前夕,南苑有不少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的军人和家属,现在两岸走动日渐增多,一些回来的老人聊起来还记得双兴堂的模样。这样一个老字号,已经成了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和合理开发。
<div class="spctrl"></div>
<p>  目前,南苑浴池是受市政府扶持的大众浴池之一,依然在为南苑的普通百姓服务。南苑浴池的负责人熊志忠先生对浴池的老字号保护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他表示,将把浴池的名称恢复为“双兴堂”,外观和内设将重新作一些恢复性修缮,让这个百年老字号的澡堂焕发新的光彩,成为南苑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中的新亮点。现在他正积极做好双兴堂的老字号申报工作,要在北京乃至中华老字号中为洗浴文化添上重重一笔。</p>
<p>&nbsp;</p>
<p><img src="http://bbsimg.qianlong.com/http://img.obj.cc/forum/dvbbs/day_110128/1101281451c258fcf8bec8b21a.jpg"/></p>

老片 发表于 2011-1-29 21:54:00

<p>北京最老澡堂双兴堂申遗</p>
<p>&nbsp;</p>
<p>位于北京市南苑拆迁区的近百年老澡堂双兴堂,是京城平民“澡文化”的最后场所,依然保持着大池子、大床铺的格局。为了能让它留下来,老板熊志忠将澡堂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p>
<p>  <strong>洗澡 </strong>
<p><strong>  九旬老店澡友难舍申遗或保传统文化 </strong>
<p>  一池清水、几张躺箱,雾气缭绕中是往来穿梭的澡友,这就是双兴堂——北京最后的传统老澡堂。
<p>  历经百余年,它依然保持着大池子、大床铺的老格局。
<p>  在北京城的老澡堂相继关门后,这里是众多澡友最后的“乐土”。
<p>  为了能享受泡澡的乐趣,一些澡友甚至搬到附近租房。
<p>  24张躺箱上,澡友们端坐嬉笑怒骂,议论国事,自得其乐。
<p>  但这乐中有忧,澡堂位于丰台区南苑拆迁区,旁边的民宅已相继被拆,不知道哪天便轮到它。
<p>  老板熊志忠说,他最近将澡堂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是通过,这儿就不能拆。”
<p>  这是澡友们最近听到的最快乐的事儿。&nbsp;
<p>  <strong>澡友联欢会自拉自唱“夕阳红”</strong>
<p>  2011年1月15日下午,天南地北的澡友们组织起了自己的澡友新春联欢会。
<p>  舞台简陋,在墙上挂起一条横幅。修脚用的长条凳被搬到中间,铺上一层白浴巾,布置成舞台。
<p>  刚从池子泡出来的老张,将脑门的汗一抹,便坐上前,自拉自唱了一曲《夕阳红》。
<p>  这是别致的一场联欢会。不管表演者还是听众,大都头发花白或秃顶,或着身子,用浴巾遮体。
<p>  他们互相都认识,在泡澡问题上志趣相投,统称“澡友”。
<p>  大家洗澡的时候时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可穿上衣服,出了澡堂大门,还是朋友。 </p>
<p> <strong>“嬉笑怒骂”是老澡堂“文化” </strong></p>
<p>  “你看现在,北京这交通越来越堵!”老张挥舞着胳膊,将食指不停地杵到老谭眼前,唾沫星子也随之“跟进”。
<p>  老谭镇定自若,反问:“那你是没钱,有钱谁不愿意买车呢?”
<p>  略显薄的床板,在老张的激动中微微颤抖,两个光着身子的老头,在就“北京城交通的好坏”进行争执。
<p>  声音穿透弥漫在空中的水蒸气,在宽敞的澡堂更衣室内环绕,伴有余音。
<p>  两人都年近七十,小学文化,一个年轻时蹬过三轮,一个卖过玩具。
<p>  旁边有十余位披着浴巾的澡友观战,或躺或坐,不时有人插话支持论点。也有习惯这样聒噪的澡友,怡然自得地下象棋。
<p>  在双兴堂澡堂,时常坐在两侧躺箱上的老爷子们,分成两大阵营对垒。
<p>  充斥这个房间的话题有:朝鲜是否该有核武器、下个政治局常委是谁,也少不了荤笑话……
<p>  老张说,“在这里,就是要吐沫横飞地说古论今,这就是澡堂文化。”
<p>  这种状态,已经在这里持续了一百多年。 <br/></p>
<p> <strong>“铁杆澡友”每天一泡</strong> </p>
<p>  澡友们需要这么一个地方来发泄。双兴堂,寄托着他们的情感。
<p>  双兴堂就在南苑机场北门旁,维持着百年前的格局,两侧是24个躺箱,中式天窗。墙上挂着曾以此背景拍摄的电影《洗澡》剧照。
<p>  每天吃过午饭,70岁的马奉山便提着水杯,坐上公交车,从东高地赶过来。8元钱换来一条毛巾、一块香皂。
<p>  老马曾是厂长,不缺钱,家里有浴缸、有淋浴,但就是喜欢澡堂。
<p>  他已经熟悉了澡堂锅炉热水味儿,闭着眼也能摸到躺箱。
<p>  泡澡已经成为他们的一项日常项目,就如同喝茶人爱茶,遛鸟人爱鸟。为了能天天泡澡,原住崇文的老张、原住房山的老谭等澡友,甚至都搬到了南苑来。
<p>  和其他澡友差不多,老马每次泡20分钟,便要回到躺箱上。
<p>  在越来越注意卫生、节省空间的现代洗浴中心,躺箱是北京老澡堂区别于其他浴池的标志性物件。
<p>  虽然就是几块木板搭接而成,但澡友们就是冲着这几块木板而来。澡友们最要紧的项目都要在这上面进行,拔火罐,刮痧,品茶,下象棋,侃大山。
<p>  <strong>澡堂添“副业”澡友理解 </strong>
<p>  但双兴堂也并不是曾经的双兴堂。在老板熊志忠的建设下,这里已经成为集卡拉OK、按摩、养生、住宿、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南苑宾馆,双兴堂只是走进大门后的其中一个门。
<p>  每天晚上走进宾馆同一扇大门的,除了洗澡的老人,还有来玩的年轻人。与澡堂一墙之隔,便是灯红酒绿的卡拉OK包房。
<p>  有些澡友们不太适应。质疑者认为,双兴堂正是依靠老澡堂的名誉,才赢得政府和社会舆论的支持。
<p>  如今的双兴堂是“老字号协会会员”,还曾获得政府数万元的资金,支援澡堂锅炉改造。
<p>  可老板熊志忠告诉记者:“靠澡堂,是要亏本的。”这个东北汉子,从2003年接手双兴堂后,积极宣传老字号,也陆续附加了其他商业。
<p>  澡堂一天接待200人,5元的门票曾持续4年,“一天收入1000元。”熊志忠说,“而澡堂的人工费、房租、水电费加在一起,根本不够。”
<p>  老张和老谭们,都没有去过楼上的按摩室,也没有进过旁边的KTV,但在他们眼里,熊老板是个大好人,“这叫劫富济贫。”澡友们理解熊老板的心态,“现在水多贵啊!” <br/></p>
<p><strong>就好这一口 台湾老兵找上门 </strong></p>
<p>  老谭的家就在澡堂旁边,步行5分钟便到。
<p>  这里吸引老澡友从十里八乡赶来的原因之一是:便宜。
<p>  3年前,老谭便彻底从房山搬到南苑,他租下一间500元/月的房子。
<p>  老谭有钱,但会算计,“清华池是老澡堂,门票30元,每天去一个月下来900元。”
<p>  而在这里租房子一个月500元;洗澡门票5元,一个月150元,一共650元,“还能省下车票钱。”
<p>  更有趣的是,“这里显得随意。”老谭说。
<p>  按照澡友们的说法,这里聚集着“三教九流”的人物。
<p>  有退休的老首长,有蹬三轮的车夫,有媒体的老编辑,“大家相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谭说,“你看穿着衣服我不敢说你,了大家都一样。”
<p>  就是这种无差别的乐趣,让老澡友们找到情绪发泄地。
<p>  老谭总结,大伙来这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蒸汽排毒;二是人老了,都喜欢回忆点过去,“大冷天的,你说去哪找这么个平台。”
<p>  在老马看来,现在的淋浴不给劲儿,“不如这滚烫滚烫的水,蹲进去,汗珠立刻出来,身上的毒素全都跑了,人就像又活了一次。”
<p>  就在上个礼拜,老谭甚至遇到从台湾回来探亲的老兵,专门跑来泡了个澡。
<p>  老谭问他:“都这么些年了,你怎么找到的?”
<p>  老兵说:“这里一点没改变。”
<p>  的确,商店门口甚至还是当年统一悬挂的“合作社”字样。
<p>  也正是没有变化,使得双兴堂持续至今。 <br/></p>
<p><strong>申请非遗 或能留下这个“家” </strong></p>
<p>  但如今,这些已经不是他们主要关心的环节。
<p>  在南苑地区的规划中,这里是政府预留地,将盖学校或者医院。
<p>  澡堂的旁边的民宅,已经陆续拆迁,说不定哪天就突然轮到澡堂。
<p>  “这儿要是真拆了,你们去哪?”这个话题是澡友们最沉重的讨论。
<p>  他们既无法避免,又无处寻“老澡堂”。
<p>  在澡友新春联欢会上,提及此事的老马表情瞬时凝重,“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大家乐和了。”他们有些不舍。
<p>  虽然老板已经告诉他们,这里已经申遗,申遗成功了,就可能不拆。
<p>  但没有“申遗”落听的消息,总让人有些担心澡堂的未来。
<p>  所以,当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光着身子的他们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尽管拍,以后还拍不到了。”有澡友说。“要是能保留下来,我光着身子给你们拍都行。”澡友老李说。
<p>  熊志忠已经做了最后的准备,请来专业摄像师为这里拍摄,给老澡堂子留下纪念。
<p>  请人丈量浴池的规格,“要是拆了,就在其他地方重建一个一模一样的,价钱肯定不变。”
<p>  他的另一手准备也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为这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差不多。”他估摸着,“听专业人士评价过,这就是老北京文化,这里有足够的文化价值。”
<p>  熊志忠问过政府,要是这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这里就不允许拆了。 </p>
<p><br/>&nbsp;</p>

逍遥游天下 发表于 2011-1-29 22:52:00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5">北京还有这样的澡堂子,少啰。</font>

秋水 发表于 2011-1-31 07:47:00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您没拍张双兴堂外观图?</font></p>

老片 发表于 2011-1-31 11:2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秋水</i>在2011-1-31 7:47:00的发言:</b><br/>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您没拍张双兴堂外观图?</font></p></div>是转贴!图也是网上的!

嘉平 发表于 2011-2-2 16:33:00

支持老澡堂申遗

liuchangbj 发表于 2011-2-1 17:08:00

请教各位,昨天去双兴堂采了一下老板熊大哥。他说,档案馆里的资料显示,双兴堂最早的名字为“双亓澡堂”。看了片儿哥转载的文章,心存疑虑,毕竟稿子不能打马虎眼,还请各位提供点资料和信息啊

liuchangbj 发表于 2011-2-1 17:15:00

请教各位,昨天去双兴堂采了一下老板熊大哥。他说,档案馆里的资料显示,双兴堂最早的名字为“双亓澡堂”。看了片儿哥转载的文章,心存疑虑,毕竟稿子不能打马虎眼,还请各位提供点资料和信息啊

老片 发表于 2011-3-1 16:26:00

<p>多谢您的图片!</p>

尚古士 发表于 2011-3-1 16:50:00

&nbsp;怀念

京城小贝勒 发表于 2011-3-1 16:12:00

<p>09年底和燕京去了一趟南苑拍的几张 现在外观像洗浴中心的样子</p>
<p>&nbsp;</p>
<p>&nbsp;</p><br/><br/><br/>

京城小贝勒 发表于 2011-3-7 11:2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片</i>在2011-3-1 16:26:00的发言:</b><br/>
<p>多谢您的图片!</p></div>
<p>您客气~~~</p>

追逐机缘 发表于 2011-7-22 12:50:00

强烈声援“双兴堂”申遗,老北京就剩这么一个让大家回忆的地方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双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