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arjazz 发表于 2009-9-13 23:26:00

心一 发表于 2009-9-13 23:40:00

<p>欢迎回家看看。&nbsp; 这个网站对北京话关注不够,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北京话辞典,有些词没有出现很正常。</p>
<p>&nbsp;</p>
<p>得了,得了吧,这话人们常说,好像不是北京独用。如果您看过葛优的《不见不散》,“得了,得了回家吃去吧”,挺典型。</p>
<p>&nbsp;</p>
<p>拉倒,也常见,好像也不是北京独有,我的语感不带儿化。</p>
<p>&nbsp;</p>

老盘子 发表于 2009-9-13 23:53:00

楼主,北京自打你们民国三十八年以后,变化很大,无论是城市还是人口成份都变了。祖父母辈的口音恐怕很难再会有了。非常纯粹的当初民国三十八年以前的口语已经基本消失。不过在一些当时的报纸文献资料中还有些存留。这个论坛里有部分介绍。心一说关注不够其实也不全对,不是关注不够,是已经没太多资料可供关注了。

飞哥 发表于 2009-9-14 07:56:00

<p>欢迎台湾的朋友!您描述的那个年代的北平已然不见了!物是,人也非,现在的北京,您在大街上随便找10个人,8个都不是北京的了,况且,现在的纯北京人,发音也与那个时代不同了。我和一位先生探讨过,比如那个时代人们管国家发“果家”,白面,发“伯面”的音,不知道是不是您想表达的意思。繁体字懂得不错,只用简体回复与您,不知能看顺畅否。</p>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9-9-14 07:50:00

<p>老輩人說的北京話和現在的北京話感覺不太一樣,我听老輩人特別是住內城的說北京話字正腔圓,感覺很舒服。可听現在一些號稱是老北京的人說話,卻感覺并不太舒服。</p>
<p>&nbsp;</p>
<p>有些年輕人說話很隨意很痞,雖然也算是北京腔儿,但絕對不是老北京話的感覺。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拿腔拿調的號稱北京話,我感覺其實一點都不正宗。</p>
<p>&nbsp;</p>
<p>特別是近些年北京大量外來人口涌入,您想听真正的北京話那就更難了。</p>
<p>&nbsp;</p>
<p>所以很同意到相聲里去找北京話的說法,而且您還得听老相聲或者老人儿說的相聲才成,大鼓書也成。</p>

心一 发表于 2009-9-14 00:0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9-9-13 23:53:00的发言:</b><br/>楼主,北京自打你们民国三十八年以后,变化很大,无论是城市还是人口成份都变了。祖父母辈的口音恐怕很难再会有了。非常纯粹的当初民国三十八年以前的口语已经基本消失。不过在一些当时的报纸文献资料中还有些存留。这个论坛里有部分介绍。心一说关注不够其实也不全对,不是关注不够,是已经没太多资料可供关注了。 </div>
<p>&nbsp;胡同和北京话都在流失,一个有形,一个无形。</p>
<p>&nbsp;北京话也需要用“拍记”的方法,直接找北京人做语言调查,不过实际能这么做的,只有语言学家。</p>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9-9-14 01:35:00

回复:(cigarjazz)北京話問題請教

<p>1,如果您的老家是“東縧胡同”,這個胡同位于安定門內的西側,北鑼鼓巷的北端。也就是鼓樓、鐘樓的東北方向。就在過去的城墻下邊。</p>
<p>2,現在的北京城裏邊的居民至少有半數是外省籍貫人士。</p>
<p>3,我經常乘坐出租車,也順便多次詢問過司機,現在的出租車司機,半數以上是北京郊區各縣的人士,他們的語言与城裏人有不同。</p>
<p>4,現在北京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多數是講普通話,普通話与北京話是不同的。</p>
<p>5,現在的人們寫文章,多數是使用書面語言,這個書面語言与口頭語言也是不同的。</p>
<p>6,如果您想聽到北京話,還是要去胡同裏面。但是請注意,胡同裏面也有許多租房客,他們是來北京做生意的外省人。</p>
<p>7,建議如要閱讀北京話,可以閱讀老舍先生的著作。如要聽到北京話,可以听北京的相聲。</p>
<p>8,少小離家老大囬,鄉音無改鬢毛衰。</p>
<p>&nbsp;&nbsp;&nbsp;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p>
<p>這是一位唐朝人寫給您的《回鄉偶書》,他是浙江省蕭山縣人賀知章。希望您能喜歡。</p>

諝聖 发表于 2009-9-14 15:08:00

<p>cigarjazz是在台灣说北京話的北平人?你孩子说北京話還是台湾腔普通话?</p>

牛老者 发表于 2009-9-14 21:12:00

<p>电视里不是介绍过郊区有一个地方,村里人都是一口京腔。</p>
<p>&nbsp;</p>
<p>&nbsp;</p>

心一 发表于 2009-9-14 18:0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諝聖</i>在2009-9-14 15:08:00的发言:</b><br/><p>cigarjazz是在台灣说北京話的北平人?你孩子说北京話還是台湾腔普通话?</p></div><p></p>
台湾叫国语

木西 发表于 2009-9-22 10:47:00

<p>出租司机没有几个地道北京人,多是郊区的,按早年间的习惯算不上北京。</p>
<p>现而今的北京话都被污染了,包括这个鸟网站。</p>

北京常四爷 发表于 2009-9-21 02:08:00

<p>据说早年在台湾收音机里教国语标准音的是来自北京(北平)的齐铁恨老先生,怹是出身京西驻防的八旗苗裔。是较标准的北京音(北平音),也就是台湾国语普通话的语音之师,不过这都是看来得资料,不知道您可知道这位齐先生否?</p>
<p>&nbsp;</p>
<p>另外出租车司机口音绝大多数都是现代北京话(形成于文革中后期的一种语气和语态),鲜有正宗的老北京话,正宗老北京话的语气之亲和力、内韵,除了垂垂老人,在现今已很难听到和感受到了。</p>

諝聖 发表于 2009-9-16 11:27:00

<p>以下是引用cigarjazz在2009-9-14 22:24:00的發言:我和我兒子都說國語,我父親已無像我爺奶那般口音. cigarjazz你母親父親操何口音?cigarjazz和兒子幾歲?cigarjazz和兒子都說母語──臺灣腔華語,可惜你家的北京音腔失傳了。</p>
<p>我彰化縣人,祖籍漳州,戶口是彰化縣。我妻四川省綿陽市人,母語是成都西南官話(成渝片),我子女說母語閩南話、四川成都話、北方腔華語……,我妻、我子女說起華語來一口北方腔,其中緣故自然是四川話有真卷舌音。</p>
<p>四川、雲南人可憑意志硬發出強卷舌音,四川、雲南人能硬發出北京那種程度之卷舌音,能同北邊人那樣一個勁發兒化音。我兒時不知四川、雲南、貴州西南官話有卷舌音,誤以為四川、雲南、貴州話是南方腔。</p>
<p>我觀看來、觀看去,凡是待在臺灣的大陸人,不論南北人,其大陸語言幾乎就會被污染、爛掉、甚至消烕,連臺灣的大陸北方人後裔亦幾乎全是滿口臺灣腔。反而是很多大陸安徽、江蘇北部、四川、雲南、貴州……等南方人新生代,說起華語來一口北方腔,不亞於大陸廣播電視腔。</p>
<p>我很難得發現2名母語是道地北京話,而且年齡又跟我相差不滿50歲之常住臺灣之人,──臺灣電影導演王正方、盛信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京。</p>

問題丫頭小木 发表于 2009-9-14 22:17:00

我就经常说 得了 拉倒~~我同学说得了吧 拉倒吧~~我一朋友爱说拉倒吧您内……

cigarjazz 发表于 2009-9-14 22:24:00

lxs4444 发表于 2009-9-23 14:16:00

<p>很多老北京都搬到通州、天通苑等地了,你可以到这些地方找找。八大处、香山、紫竹院、北海,这些个大一点的公园,早清儿倒是能遇着不少。</p>

京北老不 发表于 2009-9-23 18:25:00

<p><font face="Verdana">穷德胜门,烂果子市,不开眼儿的绦儿胡同。</font></p>
<p>&nbsp;</p>
<p>不清楚还有没有人记着这个老话儿,绦儿胡同如今分了三段儿:西绦儿、中绦儿和东绦儿。旧鼓楼大街以西是西绦儿,以东至宝钞北口儿为中绦儿,再到锣鼓巷这段儿就是东绦儿了。不才就住附近,想扫听点儿什么事儿您言语,尽力就是。</p>

happyfox119 发表于 2009-9-24 23:40:00

现在想听正经的北京话实在是太难了,拿我来说吧虽说我是北京人但是从小的学的就是普通话,正经的老北京话说的很不好,我觉得很惭愧!!!可这是大环境所破啊,全被普通话教育耽误了,再有近年来,外地人一窝蜂似的往北京扎,现在北京的外地人比北京人还多,您想听正宗的北京话,那您可得费点劲了。

cigarjazz 发表于 2009-9-30 23:13:00

京北老不 发表于 2009-10-11 17:59:00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111734189165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您所说的26号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被规划改造了,改成了简易楼,为数不多的几户平房也是后盖的,路南是双号,就到十号<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111735333384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路北是单号,平房不少,杂院儿居多</p>
<p>&nbsp;</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111733483124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这几天绦儿胡同不老干净的</p>
<p><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111736175204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煤改电了,多数住户入冬就不烧煤了</p>

京北老不 发表于 2009-10-9 10:22:00

刚看见,成吧,就这几天

cigarjazz 发表于 2009-10-12 23:58:00

cigarjazz 发表于 2009-10-12 23:32:00

0闲云野鹤0 发表于 2009-10-12 20:22:00

看了半天&nbsp; 只有陆老师的回复最为准确详实&nbsp; 认真负责呀

西水车 发表于 2009-10-12 21:28:00

<font color="#0000ff" size="5" face="楷体_GB2312">依我看,王蒙(作家,曾做过文化部长)的口音有老北京话的味。前一段好像电视里有他的老子的道德经的连续讲座。</font>

老盘子 发表于 2009-10-11 22:49:00

民国时期的门牌号和现在的是不同的,需要查一些专用资料才能查到26号目前位置。

cigarjazz 发表于 2009-10-11 21:42:00

京北老不 发表于 2009-10-12 14:50:00

<p>很荣幸对你有所帮助,我奶奶快89周岁了,硬朗依然,据老太太所述,祖上是道光年间由山东迁入北京的,所以咱们算是老乡吧,客气就见外了。你的疑问作答如下</p>
<p>&nbsp;</p>
<p>1.所以原本的四合院已改成簡易樓,可否再請教您什麼是簡易樓?</p>
<p>&nbsp;&nbsp; 简易楼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政府为了解决低层干部日益强烈的住房问题修建的,集体宿舍式的三层楼房,最显著的特点是三无:无厨房无厕所无阳台,老少三代十几口人住在二十多平米的开间房里的不在少数,其尴尬之处在于既公开又独立的集体化家庭生活模式。1981年拍摄过一部电影《邻居》,想了解简易楼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可以找来看看</p>
<p>&nbsp;</p>
<p>2.路南是双号,就到十号,意思是東縧胡同只有到1--10號?</p>
<p>&nbsp;&nbsp; 双号只有2、4、6、8、10,单号从1至57号,照片上就是57号。不存在12至56的偶数号牌</p>
<p>&nbsp;</p>
<p>3.路北是单号,平房不少,杂院儿居多, 再請教您雜院ㄦ與簡易樓有何不同?</p>
<p>&nbsp; 原本是四合院,由若干户共同居住其间,庭院被各家利用,搭建上各式各样的小厨房,不似四合院的幽静,街门常闭,杂院儿里很热闹,尤其大杂院儿,由于人们的作息时间的迥异,街门一般到晚十点以后才会关闭,有的干脆是全天候院门大开了。至于说与简易楼的差别,</p>
<p>一是平房一是楼房;</p>
<p>简易楼内的公共厕所还是要各家轮流清理的,住平房的人用的是街面上的公厕,由环卫工人每天打扫;</p>
<p>简易楼开始是按集体宿舍设计的,时过境迁,最初的居住者陆续搬了出去,现在的简易楼已没往昔那么拥挤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已然和杂院儿差不多了</p>
<p>&nbsp;</p>
<p>4.10號是否是您第三張照片的右手邊第一間?(靠單行道標示那邊是南嗎?) 北鑼鼓巷是靠近照片近端還是遠端?</p>
<p>&nbsp;&nbsp; 是。北锣鼓巷在照片的远端,近端是与中绦和宝钞胡同形成的“丁”字路口</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121436352434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小裤衩儿 发表于 2009-10-12 04:18:00

简易楼大多是六十年代拆了平房盖的起来的,两层、三层为主,厕所、厨房都是一层住户公用,从现在的角度看,条件非常简陋。

辛寺胡同 发表于 2010-1-22 18:43: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appyfox119</i>在2009-9-24 23:40:00的发言:</b><br/>现在想听正经的北京话实在是太难了,拿我来说吧虽说我是北京人但是从小的学的就是普通话,正经的老北京话说的很不好,我觉得很惭愧!!!可这是大环境所破啊,全被普通话教育耽误了,再有近年来,外地人一窝蜂似的往北京扎,现在北京的外地人比北京人还多,您想听正宗的北京话,那您可得费点劲了。 </div>
<p>外地人已经把北京人轰出北京了!</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話問題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