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丝
发表于 2007-12-20 13:2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i>在2007-12-20 12:16:53的发言:</b><br/><p>建议这个话题分三部分来讨论:</p><p>一部分是摄影一族,明年可以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说实话,我认识的那些拍胡同和北京很有感觉和名气的摄影师很少光临咱们拍记队,就是咱们水平和技术因为参差不齐。建议老猪把那些对摄影本身更有兴趣的人集中起来,多拍艺术品!多拍精品!相互切磋摄影技术,相互学习拍摄方法,要的是一个字“精”</p><p>另一部分则是专业型的,不求摄影器材多么好,也不求照片如何美丽,要的就是真实的记录变迁和历史。照片要的就一个字“全”,尽可能的把历史记录全,拍摄全,照片内的建筑完整或完整反映变迁!这类人可以按照主题或课题去拍,一年下来,完成一到两个课题应该问题不大。每人一个小课题,相互之间不重复开课题,几年下来,这部分人的成果都凑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北京历史变迁影象集!</p><p>最后一部分人就是业余爱好或者就是喜欢,这些人可以用任何方式去欣赏和记录北京,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还是DV甚至是眼睛都可以。要的是一个字“品”!自己在参加拍记队的过程中去品位老北京,没准在慢慢品位的过程中,自己就会从前两类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去加入并逐渐提高!</p><p>很多人老哭穷,前两类的朋友如果真把自己的作品搞好了,还愁没有钱和地位的回报吗?</p><p>建议分类讨论问题,一锅粥的讨论肯定出不来好的结果,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对拍记队的认识也不相同,如果在这样三类人一起转胡同,只能相互耽误,第一类人看不上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器材和照片,第二类人看不懂第一类人拍摄的作品和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不明白拍这些鸟和虫有什么意义?而第三类人会因为不懂历史或没有好的器材而感觉不合群而逐渐退出拍记队!</p><p>以上我分析的三类人基本含概拍记堆现在大多数人群,希望可以根据每类人群的爱好和兴趣组织不同类型的拍记,事前要有准备,事后要有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切磋!否则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依旧还会继续讨论这个话题!</p></div>这可是说是最此讨论的总结了.精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3:58:18编辑过]
斑马
发表于 2007-12-20 13:5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爱屋及乌</i>在2007-12-20 13:48:58的发言:</b><br/><p>得,话题转移,成了----有人愿意教,有人认为不用学了......继续啊 </p><p></p><p>斑马不是老要换5D吗?俺完全可以认为你的历史知识那么多,藏书那么多,相机 可以别买了,照片别拍了,多浪费钱啊!俺老是追不上你,失去信心了......大家不要学我这样啊......</p></div><p></p>我换相机只是想法,有没有钱才是实际。如果我说的第二类人要是再有钱,那就更完美了!我写两本书的稿费恐怕也不够换一个5D的,我遵循的是如果钱富裕就买,没钱就维持现状。我要是连照片都不拍了还研究啥啊?成天在这侃天?追不追上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给自己定位,一年辛苦下来自己本人是否有成绩,来年是否有新的计划。这里有很多年轻人不是家财万贯,也不是闲的的没事周末去逛胡同消遣,很多年轻还是想从中学到知识甚至逐步走向专业这条路。如果再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拍,一年下来能值得一提的成果实在太少,那乞不是是可惜?
秋雨寒
发表于 2007-12-22 11:42:00
<font size="4">有心人早就制定好拍摄计划了!很详细的!都好几年了!</font>
石敢当
发表于 2008-1-12 21:09:00
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