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老北京网 登录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返回首页

wangruiying的个人空间 http://www.obj.cc/?795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林则徐们的家国情怀在宣南得到酝酿升华

已有 201 次阅读2021-4-15 13:13 |个人分类:菜市口回忆

林则徐们的家国情怀在宣南得到酝酿升华,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纪念福州新馆开馆一周年

王锐英

 

一、宣南是酝酿、生发家国情怀的圣地

北京宣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值得纪念的宣南是近代以来国士们家国情怀的酝酿、生发、汇聚、锤炼、升华、抒发、张扬的圣地,而且由来已久。

首先,北京是燕赵之中心,宣南又是北京之厚土,自古以来慷慨悲歌的血性情怀、旷世高歌的历史氛围、宏远壮烈的文化基因,就凝聚在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还表现在悯忠寺(法源寺)的将士英魂,表现在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壮志豪情。

其次,自元代起,相对北面的大都新城,作为金朝遗迹的宣南即南城、旧城、老城、外城,成为人们踏青赏花、游乐集会、稽古凭吊、伤时感怀之所,长春宫、玉虚观、云仙台、白云观等众多的道观大规模兴建起来,特别是与朝廷统治者和南北征战、民族冲突纠缠不休,形成了高度的政治性、不同民族背景下家国一体的文化交融。

再者,自元明起始,这里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科举士子和会馆集中之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万方辐辏之区。尤其到了清代,更因满汉分居,无形中促成汉人文人士大夫和各级官员云集此地,将整个城市甚至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高度浓缩于大约12平方公里的宣南地区。在这里集中了全国最有文化的人物,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据统计在此居住、过往的历史名人不下700人,几乎包括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知名的学者、政治家、达官贵人和暴发户。在这里编纂了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康熙字典、古籍图书集成等,还有以元曲、元杂剧、昆曲、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戏剧在此滥觞。

正是如上的历史时空的机缘,宣南成为独特的从朝廷到社会、从江湖到庙堂的政治与文学艺术的畅通言路。金元时代,宣南是个道场,明清以来,宣南已成为一个“广场”。菜市口之所以成为“刑人于市”的刑场,不正是因为这里早已成为人们议政、干政、言政、从政、宣政的场所了吗,宣南就是一个“政坛”,一个“舆论场”。

二、宣南是全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论坛

直到清嘉庆九年(1804年),翰林院庶吉士陶澍发起,消寒诗社成立于北京,此时诗社还是一个文化论坛。到了嘉庆十九年(1814)冬,翰林院编修董国华出面再组,名为宣南诗社,林则徐此时也参加了进来,宣南诗社群成为北京最早的“政治文化微信群”。对此,当时的庶吉士编修胡承珙(1776-1832)说过:宣南诗社“间旬日一集,集必有诗。嗣是岁率举行,或春秋佳日,或长夏无事,亦相与命俦啸侣,陶咏终夕,不独消寒也;尊酒流连,谈剧间作,时复商榷古今,上下其议论,足以祛疑蔽而泯异同,并不独诗也。”

林则徐(1785830-18501122日)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1813年他偕妻郑淑卿到京师就任,曾住在贾家胡同31号的蒲阳会馆(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嘉庆十九年(1814年)授编修。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至次年四月,则徐在京期间,曾参加宣南诗社。他说:偶喜追陪饫文字,敢擅风骚附述作(《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道光十年,林则徐守制回京,与辛未同年进士34人在龙树寺雅集,规模较大,虽然不属诗社活动,但肯定是宣南雅集的流风余韵。自清道光朝时期,北京的宣南开始蕴蓄着中国思想史的千年变局,以至历史文化的千年变局。19世纪初,西方大步迈向现代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却沉滞在迟暮之中。这时,刚进京就寓居菜市口东南粉房琉璃街贾家胡同的林则徐,与寓居丞相胡同后移居宣武门上斜街和烂缦胡同的龚自珍、寓居烂缦胡同的魏源等人的思想引领一时,开时代新声。林则徐主持编辑最早介绍西方的《四洲志》等几部作品,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龚自珍的思想更具有恃风雷的强烈批判性,魏源的思想更具有建设性,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影响深远。

宣南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文化的“广场”,在时空场景和形成机制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是依托有限的,也就便于往来沟通和及时交流的一片区域——宣南和四通八达的胡同。二是依托当时基本上有序开放的生活模式——高度密集的会馆,会馆采取完全寓居的租住方式,面向科举学子、官员士大夫,且不让家属进驻。这种方式致使全国各地人员辐辏,大致同样阶层、为了博取功名和志向相近的文化人在此聚集,形成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和政治诉求的交集。至于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在此高度融合,同时提供各种服务,更加促进了这种高密度、高强度和快捷、深入的思想碰撞,信息递送和传播、乃至相互提携,不同背景势力的共处、斗争与重组——这一切可以概括为基于宣南、胡同、会馆的寓居方式。

三、宣南是雅俗共赏的政治文化高地

正是因为三教九流在此高度交集,宣南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成为一个雅俗共育、雅俗共语、雅俗共赏的高地。北京文化的三个极致代表:华丽高贵的皇家宫廷文化、儒雅彬彬的文人会馆雅士文化、通俗低俗的胡同市井平民文化,在此集于一区。

尤其介乎朝廷和民间之间的文人学士们,这些人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抱负,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也是政治文化的桥梁——会馆、寓居、雅文化的主体阶层,他们上可以雅、可以文、可以奉召进入庙堂,下可以俗、可以野、可以随时走向江湖,当然随时发生着提携、擢拔、升迁、降职、褫夺,甚至贬斥、流放,还有起复、东山再起。

从消寒诗社到宣南诗社,可以用“九九消寒图”来比喻这个阶层的政治生态,他们“不独诗”,多有为民为国的抱负,面对严酷的尔虞我诈的官场,一九二九不出手(不说),三九四九冰上走(私下议论),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试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七九河开(准奏,获得赏识),八九雁来(获得肯定、采信和嘉奖),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或者继续努力、累迁高就,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号召力;或者言多语失、得罪开罪而获罪,好结果就是回家种地去吧)。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基于朝廷言官的政治生态和修禊雅集生活方式,受经世致用思想引导,在内外交困中,由宣南诗社在183862日率先酝酿出了《禁烟疏》,这一声呐喊代表北京宣南启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声汽笛,林则徐乘此出发去广东禁烟,这也是宣南诗社、宣南政治文化论坛创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政治文化高地。距今181年。

 

消寒诗社:同声共气修禊雅集。宣南诗社:慷慨悲歌商榷古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诗人陈子昂在宣南这片热土上抒发的慷慨悲歌,可能是受到了自古以来燕蓟豪侠之风的影响吧,不仅表现出国士文气、诗人豪迈、侠客胆略,更是一首忧国忧民的慷慨悲歌,一篇充满着家国情怀的政论文章。民族英雄林则徐正是在宣南酝酿、升华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家国情怀,宣南的诗人几乎都继承了这样的伟大情怀,他们直面1840年的屈辱,勇赴挑战,慷慨悲歌开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们面对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慷慨放歌直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富强。

仅以此文缅怀林公则徐。

纪念福州新馆开馆一周年座谈会发言稿整理

202012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0:26 , Processed in 3.48414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