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燕京无品官在2010-9-21 20:27:00的发言: 看不明白.不知是那制作.不够精细.难经受检验.这些可以不做.要做就得做好
. [) W# W; C" |% j 微风拂起,福海泛起波澜;夕阳下,长春园含经堂发出金光……昨日,清华大学举办“数字化视野下的圆明园国际论坛”,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次发布一项名为“再现圆明园”(Re-Relic)项目的最新成果——圆明园22景的3D复原效果图。同时,“再现圆明园”网站(www.Re-Relic.com)正式开通,公众可观赏发布景区的图像与3D视频,实现网上虚拟游园。
% l% ]. X3 Q0 K& B$ g" g 据介绍,“再现圆明园”项目于去年4月启动,目前第一期工作已经结束,通过资料收集和原始档案数字化,形成了基础史料数据库,完成正大光明、九州清宴、方壶胜境、同乐园、含经堂等22个景区(20个景区在圆明园,2个景区在长春园)、55个时空单元的全景复原三维模型库,搭建 “再现圆明园”网站,并通过该平台发布22个景区的信息。 ; t r/ @* u2 O4 Z% e
“再现圆明园”项目负责人贺艳透露,“再现圆明园”二期工作已经启动,福海周边的10余处景点将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复原,同时西洋楼景区的调研测绘工作也将展开。
7 N/ s6 ]8 A9 o1 o' r 圆明园22景的3D复原效果图和影像资料全部在“再现圆明园”网站上呈现。 $ X4 J7 i8 _ e% {( t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梁伟表示,网站会持续更新,增加更多的复原景点,成为公众参与的互动平台。鉴于“再现圆明园”项目需要大量资料和数据支撑,梁伟还希望文物部门能推进圆明园遗址勘查与测绘工作,收集圆明园图纸、建筑构件的机构和个人也能够向项目课题组提供资料和复制品。 / T" {: \; p2 K. b
昨日,参加论坛的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向记者表示,“再现圆明园”项目的一期成果将有望“落地”圆明园。据悉,初步设想是在22处景点建设信息亭,游客可在现场直观对比景点焚毁前后的景象。
' Y# X$ J- I z7 c) k$ }% o0 P 22景区复原背后的四个“第一次”
. a$ J% l+ \& z o 首次复原长春园含经堂景区,首次复原圆明园的建筑内饰,首次复原圆明园的山水植被,首次复原圆明园建筑的彩画装饰,首次复原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众多“首次”成为22景复原后的最大看点。“再现圆明园”课题组的成员向记者详解其中的细节。
0 a. o' Q) h5 V9 h$ K3 h ■看点一:
2 M) s' k% t0 ]+ _2 q 首次精确再现九州景区 p3 [4 y4 a9 J
以及长春园的核心景区 & ~% C# `8 U: U. h0 u8 ^
含经堂是长春园的核心景区,规模宏大,也是本次复原工作中规模最大的景区之一,乾隆皇帝将此处作为归政娱老之所,但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住过。
+ s; z. g6 W6 p+ J" h) S K 含经堂复原过程中,由于没有“圆明园40景图”这样直观的档案资料,2001—2003年含经堂遗址考古挖掘报告就成为复原的重要依据,对于每间宫殿的高度、层数则严格依据宫廷文献、则例和样式雷图图纸。此外,因故宫乐寿堂仿含经堂核心建筑淳化轩建造,课题组的工作人员复原淳化轩时,参考了故宫乐寿堂的建筑式样。 / m+ a4 O4 G( J) P9 M
■看点二: ) o/ C% ^6 g9 W4 A3 n6 p( _
首次复原不同时期建筑 9 k; J8 S! q# u% o ^3 F9 B
体现不同皇帝的审美观 1 {: }; G+ t" u S+ H, c$ R
圆明园在300年的时间里,各景点大都经过变迁,有些甚至变化巨大,这些变化体现了不同皇帝的造园思想和审美观。 # e+ j& k, c) \
“圆明园40景”之一的上下天光此次按乾隆初期、中期、道光中前期、咸丰时期和遗址时期还原,从乾隆初期一座有曲桥的两层临水亭榭到道光时期大规模改建成为“涵月楼”(又名烟雨楼),再到咸丰时期在楼外增加天棚,直到被焚毁后成为废墟,上下天光建筑群300年的演变清晰地被呈现出来。
9 f$ r4 M; l0 } 在复原上下天光不同时期的建筑时,项目课题组参考了当时的图纸,并进行实地勘测。课题组成员刘川告诉记者,经过不同时期的人为破坏,上下天光遗址处的柱杵、石台基位置大都被移动过,而有些数据与史料记载的又不相同,这些难点需要多次求证,才能找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 Y5 T4 I' d! Q5 }( g6 S }& v/ |
■看点三:
q" N# e' w) U, t8 ~6 { 首次复原圆明园 6 V+ ~+ Y5 h$ v+ z1 }
山形水系和植被
8 A# M. \( G) O* M9 S; _& I8 O 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圆明园里山形、水系、奇花异草遍布。在复原景区建筑的同时,周边的山水和植被也同时被复原,这些植物结合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山水体系,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据介绍,通过查阅宫廷文献和则例,“圆明园40景”图、御制诗文,确定圆明园除了北方园林常见的树种和花卉,例如松柏、柳树、桃花、杏花、海棠、玉兰、银杏、梧桐外,还有芭蕉、罗汉松、梅花、山茶、兰花、茶树等珍稀植物。
) w F+ M2 h& @) o- q! P; { ■看点四: $ m4 {, S, _& T
首次精确再现彩画 9 u& O/ c5 y( U7 E
以及室内装修
1 q8 m3 u5 Z8 U9 n' P7 B F 圆明园的彩画大量用金营造金碧辉煌的建筑特色,图案和类型丰富。建筑的内部装饰也是极尽奢华。课题组成员殷丽娜告诉记者,本次对坦坦荡荡景区的半亩园建筑室内做了精确还原,通过参考故宫当年仿半亩园室内装修的倦勤斋的室内装修,再现乾隆时期半亩园室内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和别具特色的装饰细部。而复原彩画均根据文献、则例记载进行选用,例如方壶胜境、光风霁月和清音阁戏楼的彩画内容均经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实地取材,再根据记载重新绘制,精确再现圆明园不同时期的建筑色彩和装饰特色。 # P: `) R9 A1 j6 F0 |6 C) ]
■本组文并摄影/ , p% S$ R0 D( [: `% h4 R( @
本报记者 李天际
: T0 P3 K+ D$ t/ c. @' B2 B% E 复原一个景区需十二道手续
1 B+ U( f5 Q# C% v 一个景区的复原,需要经过文献档案研读、样式雷图辨析、写景图(如四十景图各不同版本)和老照片辨析、遗址详细勘察和营建技术分析。建筑的复原包括木作、砖石作、油饰彩画、室内装饰;园林景观的要素包括植物配置,叠山理水,楹联匾额,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景区的全貌。在确定景区的全部要素后,通过实地勘测进行精确建模,将建筑、山水、遗址完整地复原出来。
" T! s4 n: \ O0 F. v. M 以福海西侧的“坦坦荡荡” 景区为例,主要的基础档案包括:不同时期绘制的圆明园写景图,与“坦坦荡荡”景区相关的样式雷图档案,与圆明园有关的清代奏销档案、活计档、旨意档,实测地形图、考古资料、实地勘测数据、手绘图纸及照片,圆明园航拍图,最终复原坦坦荡荡景区不同时期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