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18:23 编辑
$ w3 u! L. |' Z- I6 Q9 ]! Y& P$ q+ H* M( @
卤煮微信 看到很多网上的至理名言,说的天衣无缝,俨然是高人圣手在指点众生点破迷津。我一直在想,原来图书大厦签名售书,有很多都是号称理财高手,我就想为什么他们都能到教别人挣钱地步了,那么他们干嘛不自己有空去挣钱,反跑到这来卖嘴皮子挣着仨瓜俩枣的呢?所以我对这种说教都抱着一种看猴耍戏的心态。 现在自己在很多网络平台交流,我的原则就是基本上不转帖—不当学舌鹦鹉—在图书大厦干这么多年,在书店行业干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点时空了,为什么还要为别人的话当传声筒呢,真想学习,书店有那么多书,什么观点论据找不到呢?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把转了一个帖子当成一种荣耀,甚至有人还把转帖的帖子加赞,我就在想,传播知识的书店都快倒闭了,难道转个贴就成伯乐千里马了吗? 我的第二个原则就是,真话可以不说,但绝不说假话。所以我轻易不给别人点赞,而且特别愿意看别人的反对意见,所以我不招人待见,但我都到了这个岁数了,爱谁谁吧,我不再想说假话来落个什么好名声了。 有些爱转贴朋友,我也近期交流了几次,不太同意他们老转什么心灵鸡汤类的至理名言,她们是否同意我也顾不上,反正我嘴痛快了。他们转的贴主要是看点音乐,音乐我爱听,至于转的糖水片还真有点腻了。 音乐的转帖咱爱听,主要是因为咱还不太会找点音乐网站下点东西,所以借坡下驴听个方便,至于这些网络图片老猪还真有点想法: 网络图片绝大部分是很养眼的,但是从题材内容讲,风光题材居多,纪实人文的很少,即使有一些人像作品,也多是历史上的名家名作,离现实生活很远。我比较爱看的微信图片,主要是年度或地区的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有些名家作品,也是需要知道的,一些偏于讲技法的片子,就挑着看了。至于那些风光糖水片,的确有的很养眼,但是看多了就齁着了,而且看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东拼西凑之嫌,甚至是似曾相识,也就没有刚接触这些片子时的兴奋感了。其实我是真心愿意看一些影友之间的交流,虽然水平也许比这些糖水片有差距,但我觉着真实亲切,有交流的知心感。 我觉着网络的这种状态,就如同住房的行市,也会慢慢地返璞归真,炒作都是一种过程的普遍现象,我坚信在网络上人们还是愿意看到发自每个人本人心里嘴上的真实话语,哪怕不华丽不完美,不中听不爱听—不过我倒觉得十三香再好,也不能咱们做饭总用这一种佐料吧-----更何况人生苦短何必把说话交心的机会总当成传声筒呢?
3 V- q/ l4 y0 J/ G) G' L& B
: o) P" P& t3 h2 C. O K- z( P0 X 本站强荐:185娱乐&城.足球&真_人.彩票齐全&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