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6|回复: 0

相声名家常宝华收快书演员高洪胜为徒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4-11 15: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娱乐讯 4月6日,83岁的相声演员常宝华在京收山东快书演员高洪胜为徒,这也是其收的第十一位徒弟。仪式由李金斗主持,两人都隶属海政文工团曲艺队,拜师礼新事新办,传统的引师、保师、代师都没有,高洪胜以敬军礼代替磕头礼。相声常家和山东快书高家渊源已久,高洪胜父亲、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曾认常宝华父亲、相声老艺人常连安为干爹,后又拜其为师。4 m0 A" r$ u4 K( M8 ], z! W! V
' y' p- v2 P5 {9 m! ^
  常家高家渊源已久
. v# r+ E, ]" i2 k% T6 r9 o+ j" @  j, T9 l
  当天上午,常宝华收高洪胜为徒的仪式在北京南城举行。去年因生病住院而少有露面的常宝华携夫人亮相,83岁的常先生虽比生病前消瘦了不少,但精神瞿烁。相声演员李金斗担当司仪,他一开口就笑言,“大家放心,常老先生已经不咳嗽了!”而常先生此后也表示,自己去年生病住了两个月医院,几乎算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了,并笑言“希望也是最后一次”。
# h/ k" a6 N) q; G, C
  ^/ z+ q, K( n  在拜师仪式举行前,常宝华的侄子、相声演员常贵田上台简要介绍相声常家与山东快书高家的渊源。他透露,上世纪40年代,高洪胜的父亲、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从南京到天津大观园首次演出时,就是其父亲常宝堃(常宝华的大哥、艺名小蘑菇)主持的,也是在父亲的建议下,高元钧认自己的爷爷、相声老艺人常连安(即常宝堃的父亲)为干爹,后又拜其为师,入了相声门。相声谱中既认干爹又拜师傅的,仅此一位。
  ?3 q; c( M, o- ?5 c: U, Q
% X; W' n7 t8 l3 J7 g/ [3 H+ y# q  常贵田感慨,“常家和高家就像亲戚一样,常家有事高家来,高家有事常家来。抗美援朝时,我爸爸(常宝堃)和高元钧先生一起去朝鲜慰问志愿军。文革时,我四叔(常宝华)挨批斗,遣返回乡(天津),高先生也挨批斗。后来文革结束了,海政文工团曲艺队恢复,我四叔招了很多年轻人,其中就有高小五(高洪胜)。”
2 Y0 h9 x) x5 z+ g* D
9 j" G& \1 S5 p+ b9 x  S+ f  值得一提的是,4月6日也就是阴历2月26日正是高洪胜的父亲高元钧97岁冥诞,高洪胜选择这个日子拜师,显然也有纪念父亲之意。
& W: _0 G7 m/ ~, ]" w
( O1 m( t/ N! A% A$ E, O1 h0 X. W  新事新办节俭为主
- ^  ~# [" ?/ s/ y" h0 y, B6 t8 Q- o4 \$ J8 v
  以往相声门收徒,不成文的规矩,都要有引师、保师、代师(引师是将徒弟引荐给即将收徒的师父;保师是向师父及观众保证徒弟的人品;代师是由于某种原因师父无法继续传授技艺给徒弟时,可由代师来代替师父)。不过,此次高洪胜拜常宝华为师,却是新事新办,没有“引、保、代”,直接拜师。师徒二人都隶属海政文工团曲艺队,有军衔,高洪胜以敬军礼代替磕头礼,并敬茶改口叫师父。因常宝华要求节俭为主,不收徒弟厚礼,高洪胜就送了师父自己的从艺成果——他与师兄李鸿民(高元钧的徒弟)一起创作的长篇山东快书《许世友的传说》一书。而常宝华则回赠徒弟“厚积薄发”四字墨宝。
' a; g4 A7 q) Q
" g( l6 X0 E3 Z' j5 V7 A+ x  在拜师仪式之后,常宝华讲话,他先是要求大家别叫他艺术家,“今天有些人讲话,有些词关于我的,我希望把它剔除出去,什么艺术家、大师,跟我是挨不上边。我常说四句话,算是自我写照吧——‘创作不到点,表演不起眼,干了多半辈,落个半熟脸’,这不是自谦,是实事求是。”之后,他又表示今天相声界的师徒应有新关系,“最早我收第一个徒弟,我就跟他讲,咱们既是师徒,也是朋友。我有好多徒弟,不是他们向我学,而是我要虚心向他们学。”最后,常宝华还提到了故去的高元钧,“他把‘热爱观众、尊重观众’这句话刻在铜板上,我们都应该向怹老人家学习。”
9 r  y  z1 U8 P, t) {$ j, @% y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5 21:48 , Processed in 1.13610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