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41|回复: 32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8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博拍的2张过街楼。

4 r) V1 ^. }9 h, o, W# X) P2 M1 \

 

+ {+ m2 y) O9 @! s

(二次点击看大图)

5 g3 p* S4 g9 P8 Y& v d8 b3 u: o1 D6 J

 

& i5 @7 F, a4 Z# J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庵后殿没有前面的月台
发表于 2012-3-11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2-3-10 23:24:00的发言:
摩诃庵后殿没有前面的月台
5 ~( x- W' p. A1 o Y# E$ D1 `/ Z

不管他是什么寺庙,宽大的月台和两侧的碑刻,注定他是正殿而非后殿。

4 t/ C1 h* [- O5 z n

 

* w6 n# R8 f% \

 

发表于 2012-3-11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甘博也拍过这个碉楼

) y* b* S$ S9 ~9 B

 

8 ?& M1 `- z8 u9 Y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点评

是石景山皇姑寺碉楼  发表于 2013-12-9 11:22
发表于 2012-3-11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还有现在摩诃庵正殿没有蟠龙藻井,不知道啥时候移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2-3-9 22:09:00的发言:
{6 Q. d/ I+ k6 r0 f, P( o

贴一张图。

3 o( g. Y3 Q: p7 M

据说是摩诃庵-东南角碉楼。

/ u1 V; p1 a2 G

 

8 V) ?( q& v$ M& S

 

6 M5 V, ]2 M; v/ q! z

两座碉楼一东南,一东北;无可比性啊!

7 |8 G) g( t) w9 ?; Z& C

 

f3 V4 W- Z1 E( W1 q n.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摩诃庵-东南角碉楼.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7楼第一图.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 ~- a6 C! y: F- c

 

- f4 N( z/ v2 R3 K G* w

 

0 w* L2 ^0 f3 g d+ T7 K# A* E

更正!

2 |( g8 c2 j/ P) |

 

2 W# i+ D! V( \- T. f/ T0 v

图片“据说是(摩诃庵-东南角碉楼)”原出处的标注有误。

" i# E2 d* [( Y* N, k$ ~% U! x

现查得,原图片应为模式口承恩寺-东南角碉楼。

% H& Q) k! ~4 m; t4 s" v% ^

 

% s5 O* h0 E4 I& b" @( k

图片(模式口承恩寺-东南角碉楼)源自:

# b/ h7 i! A5 G: [0 ~# e3 ?

 

2 t* ^* L3 Z, r8 I# ?: V* Z5 R" x

北京大卫队:北京骑迹4 航天桥---八里庄街道办事处(18)---田村...

7 C; G! n9 ?# ?* @0 ?$ y J0 A

http://bbs.sanfo.com/showtopic-113065.html

3 L7 g+ q; R! b" M$ s) w' |2 T8 L5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0 7:34: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老五在此  先生17楼里两张图的再讨论。

\; k* N- f- z+ [6 R

 

% v+ ]; \% w( y( G0 p# l( f6 A" d

 

! p5 m& ^. k: o

 

5 W6 C6 o7 j& a5 r: u0 ?

17楼里的两张图,基本排除是模式口承恩寺的可能。

- R8 x1 f4 ]3 k2 U z: Y

17楼里的两张图,会是摩诃庵吗?

' r1 ]& d$ p& V# r( \$ \4 m* P% i

 

8 x U7 x5 Z1 p" g. F

 

+ a! F' F3 Y# _/ h6 I

我转贴一些资料和网友们近年拍摄的摩诃庵新照片。边看边议。

+ f+ H6 _; a! m! K% x2 F% n

 

; M q2 X9 s2 Y

 

7 P/ m% z/ Z% e3 S: g; Z! U' F

[转帖]:

) O, C5 ^$ |* i7 `; @9 i. l

 

" c, u$ N" I! Q- |

        《故宫余料建成妙峰山古刹摩诃庵》
http://www.fjnet.com/whys/tj/200412/t20041203_5227.htm

: z5 d3 v; _3 J0 d

 

( z+ ^- s; K1 d i J) i

明朝大太监建起摩诃庵

' m8 q* T, Y' \2 b5 J

明清大太监多有出资兴建寺院、道观的习惯.
这样一来可以在生前积德行善,表明自己的慈悲心肠,又可超度、忏悔身为“六根不全”之人的罪孽。
同时还可以为出宫之后寻找栖身之所和安度晚年做下准备。
有的死后埋入寺中,便可让僧侣们世世代代为他烧香,延续香火。

$ A1 t+ u' ]+ W# O' t% ?8 G( y3 I

京西海淀八里庄慈寿塔东八里庄小学,原址是摩诃庵,由明嘉靖年间太监赵政集资所建。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动工,次年完工。
赵政曾任钦命提督五军三千营军务司设监太监,乾清宫管事司设监太监.
他死后就葬于庵中。

4 V1 Y! E+ w6 ]) c3 b" G

一绝:碉楼

' c8 ?! o _$ h& |" ^$ X

摩诃庵坐北朝南,占地约30亩.
规模虽不大,但建筑却十分精美,据说所用砖木皆为修建故宫的余料。
中轴线上有二进院落并有东跨院及西院禅房。
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山门殿、大雄宝殿、后殿、东西配殿及配房.
最后是赵政的墓地。

' M. J% Q+ E7 Y' E3 Q

庵的四隅都筑有碉楼,这种布局在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为摩诃庵一绝。
登上碉楼,近可观堤林塔影,远可见西山苍翠,是登高赏景的绝佳位置。

; l) p. c/ y$ t

二绝:团龙藻井

8 I3 m) k. m0 w5 c. h9 R

进入山门,苍松古柏遮天蔽日。
古朴典雅的幡杆石座与光洁的上马石分列两旁。
东西为两座亭形阁楼和钟楼与鼓楼。
山门殿内供奉的是哼哈二将,造型威猛,栩栩如生。
穿过山门殿便是大雄宝殿,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殿前月台两侧有两座明碑,碑中记述了摩诃庵的历史变迁。
大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正中供奉重达数吨的铜制弥勒佛像,袒胸露乳,笑容可掬。
两旁分列木制十八罗汉像,形态逼真,雕工精湛。
殿内四角附有角柱,四壁绘有讲述佛经故事的壁画.
这些壁画虽历经沧桑,颜色衰褪,但人物造型却极为生动,展示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水平,是不可多得得艺术珍品。
大殿顶部中心有大型团龙藻井,雕龙盘曲,龙头下探,龙口衔灯,为一般寺庵所无,可称摩诃庵二绝。

; f6 Y( y. l) W) j

三绝:碑版石经

$ a2 Z. f, w( x. ^

庵内东跨院有金刚殿,面阔3间,殿中东西两壁皆用汉白玉筑成,上面镌刻有明人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
摩诃庵中的石经就属于碑版石经,即刻于碑版,镶嵌在寺院墙壁或贮藏在山洞中的石经。
这些石刻共计61方,十分珍贵,是摩诃庵的第三绝。

3 C2 E" k- u, v! p' E2 L7 x

据考证,金刚经的集篆始于五代时期,共十八体篆书。
到宋朝时增加扩充到三十二体,每章一体篆书。但集篆的原本后来失散了.
到明万历年间被黄梅人汪可受觅得,并与其门生将这本集篆经过临摹刻版付印。
庶吉士雷城、陈万言,掌河南道事监察御史房壮丽等人,又依据这一木刻版三十二体集篆金刚经为原本,
书写了释文附在其后,由摩诃庵高僧将经文镶嵌于金刚殿的墙壁之内。
“文化大革命”时期,这60余方珍贵的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也成为“破四旧”的对象,.
红卫兵曾一度闯入作为学校教室的金刚殿,要彻底砸毁石经。
幸亏当时的老师们急中生智,提出砸经也会连带破坏教室,不如用石灰把嵌在墙壁内的石经掩住,
既可以破“旧”,又可以保护教室。
最后造反派们认同了这个提议,珍贵文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 r7 \4 Z" k% M H* G4 e( b5 Q9 y9 a

摩诃庵朝山茶水站

# L) F1 h' }* x) o; ^& t8 ^

庵西偏院,清幽恬静,禅舍精致。
清代名儒文贞公、文靖公早年曾在此隐居读书。
后来出仕做官后还经常到此追怀当年寒窗苦读状况,留下许多名文佳句。
其后人曾出资修缮庭社,并在院壁留下石刻,记录此事。现今房舍尚存,且有碑记可读。

5 I( e3 ^" M5 \- q" E

转过正殿便到了后院,这里是太监赵政的墓地。
原设有石塔、石瓶、石香炉等供器。
建国后摩诃庵作为小学的校舍.
赵政墓地所在的后院充作操场,宝项、供器之类都被清除殆尽,荡然无存。

2 k0 l5 U: h+ V8 y% ]$ y; k

摩诃庵,宏敞净洁,内藏宝典经文,明清两代多有文人墨客到此游玩,观景赏花吟诗对咏。
摩诃庵还有千余株杏树吸引游人。
当年人们每到春季去妙峰山朝山,八里一歇,这里便成了香客休息的“茶水站”。

7 M% U# a0 e, z9 N

......完。

V9 _! {$ K! r! a5 z& l

 

' F7 k1 u. Y; l4 z* `

这是一张摩诃庵复原图(图701.)。

8 Z8 ?7 v! ~, j' O

摩诃庵复原图绘制不严谨,看个大概方位吧。

! {( q x5 u' m% z

 

+ b; I' R/ G7 ]

sxODB6XE.jpg

. f* V7 U: p/ m. A: q" I# ^4 p

 

! X7 |% z% c- `3 M9 z

 

8 N) a+ u8 W+ b$ R- |4 n

这是一张摩诃庵卫星图(图702.)。

; n0 Y& H( @0 y ]! ~

(二次点击看图702.大图)

# P9 h2 w% C; N7 A


YiLuehbb.jpg

7 ~* Q' f2 ]7 B9 v1 V

 

. G' W0 b3 R7 s; c9 V# v- K0 J0 L

 

+ k" X7 L0 S0 A9 D

开始上传网友们近年拍摄的摩诃庵新照片。边看边议。

9 \+ D+ e1 T. a- p! t! f" k

 

# E0 J3 [9 N& s

图703.是院前拍的摩诃庵山门。

: y/ |0 [8 G4 Q- v" }( w5 V; Q

 

9 J( h4 S# h6 h5 n4 v' r4 ~

L8UWMDwz.jpg

3 D2 E* [0 Y1 |0 s7 I2 b- J

 

/ G; y9 E& F' J; _8 p8 @& K

 

! i0 C: F2 A* `- u) g

图704是院内拍的摩诃庵山门。

" [3 u- m/ @& T" m6 l! n

图704里,右侧远景处的方门是通往摩诃庵-西南角碉楼的。

# W& z3 t# ^$ I

摩诃庵-西南角碉楼在明末就已拆除。

( v, Q0 Z @- n9 u5 Q


o9KhHUQJ.jpg

4 x8 C O' t* P% n

 

; v$ m* M$ a' l# K8 X* C V

 

' Q- F9 L2 O4 K4 n# l) a/ u: y4 L

 

6 e* K- V8 }* E X

图705和图706是摩诃庵山门殿。

* x1 H2 K X7 r' o$ i; T

图705和图706里的摩诃庵山门殿与17楼第二图里的殿(山门殿?)的规制不相符。

" c/ z$ f! G( @! P


Gy2R065m.jpg
yX0bBsLY.jpg

* ?4 b: y+ K1 t

 

9 @% m& K8 ~. g

 

& I" Q2 D1 h+ `7 H; f

 

, w' M ~# \2 d& [! s6 k

图707.是两座幡杆一线的东面的摩诃庵-钟楼基座。

% L4 V9 X! ~" _4 D. e$ `

两座幡杆一线的东面的摩诃庵-钟楼,是山石砌就的基座。

4 r/ g9 R% e& _+ K c! K" I7 N+ X; J7 d

据此,可以排除17楼第二图里的鼓楼是摩诃庵。

0 w* ]* g# } w. B M

aN23TCQU.jpg
WT9OmGMs.jpg

$ R) F4 ], M$ Q9 n4 t

 

5 j+ ^1 d3 K: s- ~$ y; j

最后来辨析17楼第一图。

: n- p, i2 ^3 N

 

0 j1 @, o# r3 i/ {) d- U) j$ e' [

 

3 z, m4 o5 j1 }, t" T

 

7 t) L$ q4 ^7 c

黑龙先生在20楼帖里说过:“ 摩诃庵的大殿是五开间歇山顶;”。

& o: P3 {# D4 U$ @- V; o. S2 D( K9 w/ Z

我看到的这些照片,摩诃庵的大殿(大雄宝殿)是面阔三间歇山顶,大殿外的四角有檐柱。

4 u# x D, `) J+ U5 K( B" R

 

% r+ ]/ Z& h) u9 Q

 

+ h( m( k2 G! K( _7 r

在图708和图709里,大殿(大雄宝殿)的北面是硬山顶的后殿。

: D8 ?$ ?4 V, _

我一直未搜到硬山顶的后殿的清晰的近景照片。

* u7 V' o5 r; s; l, g w- m# [

这也是一直不能排除17楼第一图是摩诃庵的原因之一。

! \2 d" f% J8 y8 v2 t) [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 17楼第一图里,殿前偏东的那通石碑。)

, d' i; D5 ?* P. O% C2 [

 

, y" b8 `4 b/ x, K8 s. i

 

; W; x+ d% G, M7 O

sidS8Jag.jpg
VeUvbMJM.jpg
qUAr7SYQ.jpg

0 K4 }- ^) v1 @+ y9 c- c5 S- G

 

) ^8 ^% o+ a: \

 

. P5 y3 q: v& ^2 ? \& v+ I8 p2 O

图711.(摩诃庵东跨院正殿)据说是存有石经的摩诃庵东跨院正殿。

; r6 T2 W' T% a

东跨院正殿面阔三间,殿前设廊,有廊柱。

$ a5 A8 m4 Z5 ]" n2 }

 

' V* Z1 y9 a6 ^8 T6 j& C1 `

xjdE5vdw.jpg

. [/ r c& c3 q# U9 O; ]; j

 

; W- m; ~( w/ G K: V* j

 

: i1 q' v9 ]: V' b+ d

 

- ~' R6 s' x8 f; x) Z! S

贴几张摩诃庵四角碉楼的新照片。

$ U/ x2 W, t! x# i


XUI7BSiN.jpg
FocQ0Ewh.jpg
GxJ0cBUm.jpg

4 Z) n1 `1 y: K2 V z6 O+ ?

 

+ R8 {( Z4 j1 e S& n8 o$ M

 

1 n @; q0 p$ C# |

目前看 ,我还不能最后排除17楼第一图是摩诃庵(后殿+东北角碉楼)。

# Q& C6 D0 h) N

 

7 {% v2 u e# H4 J

 

afHD28dK.jpg
8 }# X; R5 V% h6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0 14:38:59编辑过]
eMcbGo0m.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五在此在2012-3-9 18:35:00的发言:
P P# [) }, e3 G1 ?" `* F0 j

我不知您是否求证过如下两张照片,这寺庙究竟是摩诃庵?还是模式口的承恩寺呢?另外,这图的原图放大,可以依稀看清石碑落款年月似乎是弘治年间。我不知您是否对考证此两张图片有兴趣,愿与您讨论。

2 |+ R2 G5 H. M) r

 

* h+ s( @. V4 t( e1 R) [

欢迎老五在此版主光临!

0 }# h6 G( ~. U# d( W# w

 

2 I9 A2 D) e4 @$ ~: V

 

' ^, s, j+ D( v, D8 Q6 \

关于您17楼贴第一图。

+ _ c9 S; E3 R

 

" V) d: D. L6 W

1)17楼贴第一图图内所见殿左前石碑一座,

5 r. b2 w4 I# Q7 }8 [0 N A; {" ]

  (画幅所限,殿右前是否还有石碑不可知)。

" W. I' c3 K. I4 Q% F) a+ ?: B

 

& {3 O' V1 m: ?9 R$ a9 P

[转帖]:  钦定日下旧闻考

# \* m/ S. l" S# A: j a/ r

             卷九十七·郊垧西七

+ A" X' C& b/ i6 }

......

* @, W w2 F: U. t0 K

[原]

# L5 }0 e' v2 B* d0 y

慈寿寺傍有庵曰摩诃庵。不甚大。洁净特胜他庵。

- ^9 l2 Q* \+ v% y- x

殿前后多松桧。四隅各有高楼。叠石为之。

6 c! j7 y: [. h, x0 f( m

登楼一望。川原如织。西山苍翠。欲与人衣袂接。

; g+ E& a# r( N# w$ _

右即法藏庵。为摩诃别院。僧无铉所剏。无铉善琴。   (《长安客话》)

; J; v* o) [' v5 ?$ L% l$ g

[臣等谨按]

8 p4 [4 k$ y4 R: |; ^) p% r5 H

摩诃庵法藏庵今并存。

% P9 d) i5 q0 Q! a

[原]

/ Z& c$ {6 l6 D$ U; N; ~

摩诃庵。嘉靖丙午建也。

9 S w3 k4 T& g' @& T

庵有楼。以望西山。

9 @6 V+ k1 ^, G1 I

天启中。魏珰过庵下。偶指楼曰:宜去之。即日毁。

2 V+ `6 T2 [, O/ }) c

其西有大胜庵。                                   (《帝京景物略》)

! U3 P4 L4 p- U

{臣等谨按]

& `( d) ~* p3 M* e; Z' _3 u7 d. _7 B- h

摩诃庵石楼东南北三面今尚存。独缺其西一面。

$ u! U! ~2 Y) ]9 Q" `9 w6 I e* x

庵僧云即魏忠贤所毁也。

8 I- w/ Q' `* j0 l9 L% P `

[补]

" G8 B$ d N; f$ b1 K0 |' ?9 v

出阜成门。西行三里许有报恩寺。又西三里灵佑观。fficeffice" />

; v/ P5 S" P& |0 v0 k

又西为广福寺。又西为嘉祥观。又西为元应观。

' `2 D, e0 n, e' ?) o1 I

入八里庄堡为摩诃庵。

* r D- f& Q: R+ n0 t) G7 _( H

又西为永庆寺。又西为慈寿寺又西为元福宫。

; n; b( v+ i) c- h8 `" a$ y

嘉祥观多松。入门二株尤秀润。

) b. s% j) O5 i. i" g

摩诃庵前殿有碑二。

* U) [4 E, z- G: t: b4 G

碑文左为铅山费尚书宷撰。右为华亭孙尚书承恩撰。

8 z' s, O" s& x# Z

俱嘉靖二十七年立。

% h+ o+ X" o0 \4 q# J% d

殿后右厢有竹一丛。院中杂莳草。

. L, y7 K: @5 M6 Z$ d* e5 @* M$ g

花堂悬“万物育”墨迹三字

2 A; H8 @# d' f

上用恭穆献皇帝睿笔玺。下有嘉靖年制小印。

0 G/ X" |5 e" w5 z M8 V+ b! [# j& U

堂后松二株。高出殿脊。

/ J( E' |/ o9 R e! \) j" o( g

其后则中官赵政墓也。

0 {5 A. K! {; } _- Y: }

......(略)。

( H3 b" ^9 P# V& |

 

1 y- l4 T: a5 Y! h% a

rEmuCbET.jpg

- S R" _) F# g. \9 v2 }7 T/ z

 

2 G6 ]/ H! z+ g. W j2 M1 i

 

5 W& h& N+ |. r; f

 

) X* M% J- B2 z" _* U+ t# o0 N1 X

转贴1张图(承恩寺-1.)。

# O ~$ H) j+ E" c. K6 ^

图(承恩寺-1.)里,所见殿左前石碑二座。

* |" }$ b6 G X; a& a

iCDTuzGf.jpg

# H. |( f. |+ ]# l& r3 g' k4 {

 

+ d6 r0 @' o( _3 u

 

: P/ h1 u7 |; E- {0 D# \: ]

 

9 p! M* F) x. |* \- ?+ b8 }0 l

 

4 `2 v: @ }! G$ Y. |. ^- Q0 J$ Y) h

2)17楼第一图里,所见殿东(偏北)面的碉楼应是寺院的东北角的碉楼。

, X, z6 c f$ j3 u: P* R# w! J" b

     17楼第一图里,东北角的碉楼楼台的南立面的上层窗开在稍偏东处。

, { }3 Y; p c8 O

 

; I" [2 T9 F( ]4 Y- t# D8 o2 c5 X

 

- E9 e/ A" m; K

 

! _' W; U. B1 E

转贴1张图(承恩寺北侧碉楼)。

8 ~- |7 J5 o$ k# {& y

图(承恩寺北侧碉楼)里,北面的碉楼楼台的南立面的上层窗开在正中处。

3 ^' F7 v. Y- k

 

9 X# p. Q1 G; }& T2 V: f" `* P

6E1EEAI2.jpg

# D6 p, q: k* Y* J7 }' P8 Y8 a+ K

 

5 Q: X3 }# I, C% D: r! g& T

 

1 N) D+ g: Q; t- X

据以上两点,17楼第一图不是模式口承恩寺。

. E# b- B+ c& [ d, C+ {0 l3 y

 

- B3 s* x1 d1 n. k

 

' q" |% s1 s0 E% m N8 K4 B

关于您17楼贴第二图。

: X2 X+ p9 s# ]0 }( m

 

. d/ N: }9 p7 v. M/ l

GiYB7VVq.jpg

0 b' {+ f& Y9 a2 g, b2 z

 

2 o: M+ l2 x9 t o8 F

转贴2张图(承恩寺-2.)和(承恩寺-3.)。

* K. d- c* I. e

将图(承恩寺-2.)和(承恩寺-3.)与17楼贴第二图比对。

0 z$ O' V) O5 g+ T

17楼贴第二图里的鼓楼的制式(楼顶和窗)明显是不同的。

6 X7 k+ {; H+ L6 Q0 o


 

2 N2 q5 v" P5 M8 p4 u/ b& w

grHnv7nR.jpg
BLy0UgZ8.jpg

7 x# e) C" ]; w7 Q- m6 M- }& n# k

 

: Z4 {! K) @1 _1 K

据以上比对,17楼第二图不是模式口承恩寺。

8 H5 g7 d: h* C5 m7 C; p" y. x

 

( A+ S0 g4 ?- w1 p$ `

 

6 k* _& x# M5 q$ R! m6 L' k

 

& m7 Z' a9 L$ [& N& R

我没到过模式口承恩寺。以上推断纯属图上作业。呵呵!

- Q; p) i9 p9 h1 {5 p; d7 V% O

 

1 j5 L$ M d/ @" \) i

 

& z8 v z" y o: ]

非常感谢老五在此版主提供的两张清晰的老照片!

9 h2 P+ y- T. w. t% N4 ~

我真的希望两张都是摩诃庵的照片!

/ Y9 Z) D5 I9 q9 j0 T- @- D

 

. _! k; y+ a; H. E7 A& R/ A. a E

 

4 z8 q4 u" J! }" U8 ~5 q0 E+ P

慢慢的耐心地考证吧。

+ K1 a/ e W8 I. J. i(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9 21:34: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9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碉楼的老照片的大殿是三开间硬山顶;

) j+ a7 r, |- K. N0 E6 Y

& t6 A7 m2 \6 A; U

而承恩寺的大殿是五开间硬山顶,摩诃庵的大殿是五开间歇山顶;

1 K5 b) ~6 ~' G8 F

7 r" ^2 m8 y8 k" v

可以明确的判断这张老照片不是目前我们了解的这两座寺庙;

$ @$ U4 ^$ ?5 {6 U2 x7 c) G8 V* \2 g

# u+ S* V/ {% Q8 U2 Z

照片的出处标注是“Wang Pu Ssu” 无法确认正确与否。。。

! {* v. T7 Q3 x$ F- P+ U, j1 w

% M9 {6 b; l8 R1 `" O. I. N

也许在从前还存在另一座带碉楼的寺庙。。。。

6 q4 y9 d8 j, X

 

: p' a9 y! I# N) w2 p7 e1 D

 

点评

17楼第1图是石景山皇姑寺碉楼  发表于 2013-12-9 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张图。

9 ]2 l8 C. P! c. W1 ^% j" H. V/ g

据说是摩诃庵-东南角碉楼。

4 p) i$ I2 D$ b

 

# d9 Y2 G' D# o0 T( `6 G! q

 

9 W1 Z$ J( L4 w. Z7 g

两座碉楼一东南,一东北;无可比性啊!

/ X2 [2 A `4 n" v5 N m i$ o( a

 

. i" Y" o( v8 H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庵紧邻恩济街。

/ L. B3 k& B" E* j7 t: c- u

为保护文物建筑,今在摩诃庵山门前加筑了垣墙。

/ p: J$ a/ l' \ k- l


ghQejVRD.jpg

6 A X+ u, {; m* w% P& Q

 

+ H9 O6 X0 x; i; O9 c0 e+ k% y

在甘博的图208a_1161(慈寿寺过街楼)里,紧邻道路的疑似

; x( ^# O% t' H# _. ^. w

山门(有券脸的门)院落前有一道垣墙,正对券脸门(中门?)留有豁口。

& f- e" K+ ]5 R% K& a* W' S

贴一张 摩诃庵山门-2  再看看摩诃庵的山门。

7 l4 [( K' e# j/ o2 M

 

/ ^1 o# k) o' N5 @


TYBNwizL.jpg

! W4 Y3 u0 O- ~8 z0 P

QFrCLO4v.jpg

2HApONLg.jpg
k) ^/ ? d5 ~; o4 \2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9 18:18:19编辑过]
pVelAvBq.jpg
发表于 2012-3-9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先生,我对寺庙碉楼倒是有些兴趣,查小莫也拍摄过驼队、过街楼、碉楼等。我不知您是否求证过如下两张照片,这寺庙究竟是摩诃庵?还是模式口的承恩寺呢?另外,这图的原图放大,可以依稀看清石碑落款年月似乎是弘治年间。我不知您是否对考证此两张图片有兴趣,愿与您讨论。

$ w# R) ?# o- B6 H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点评

是黄姑寺鼓楼  发表于 2013-12-9 11:31
发表于 2012-3-13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的摩訶庵距離河道很近 不知當時的河道是不是也在同樣的位置 通過推測河道的信息或許有助於判斷此過街樓到底是哪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謎雨在2012-3-13 17:36:00的发言:
現在的摩訶庵距離河道很近
4 X% F" r. ?% m- x+ `$ k: Z2 L2 Y

 

7 e: b& `8 p6 o% J# c$ T% Z" S

您说的是摩訶庵西面的京密引水渠吗?

+ }, b6 X7 m: H2 @) w+ R

 

/ k& t; T! b$ m$ B1 l( C* _/ o7 y" d

 

, ?7 s2 h) F7 x/ V, A8 G

[转帖]: 

$ q( S" i$ b# D N9 B

京密引水渠于1960年开始动工挖掘,自1961年起正式向北京城区输送淡水,1966年开始第二期的挖掘工程。

& r: u" k2 l+ v) ^

......(略)。

1 O: {1 a" N6 g, i7 Y* G2 _: ~

 

2 g7 G- w( M; v6 N$ M7 b

 

5 H7 Y& W# n ]; o5 p

查民国时期《北平四郊祥图》,此处未见到河道。

4 k; _+ F& R, y* |& P- t/ P

 

1cERLCjb.jpg
$ R; y/ C1 W+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3 18:12: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卫星图里标注上疑似过街楼的点(红点处)。

4 g3 r: [$ r0 V

 

* `6 T' D$ }2 g; ?

摩诃庵东南角的碉楼和摩诃庵院内东面钟楼形成的复合影像所在区域

0 e3 B3 l+ I" |. c8 N

应处于过街楼和慈寿寺塔之间。

' Q% g; K% S5 G4 N

 

( h$ P5 A6 m* W( C( k$ R" `

 

uJKW3Cjb.jpg
FQ5MJVK6.jpg
. ~0 }" |+ t: B- @5 E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9 6:30:1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博拍那两张照片的时间是1918年,

8 ]/ u: S: r' }

甘博那两张照片里的过街楼的拆除时间应稍晚。

1 p4 X; K% J8 l- o% {

当地老乡应见过图605.里这座过街楼的。

5 K: V2 g& B, O5 u6 U0 X

 

8 c+ n- A0 v' f

 

- N3 E# J B6 ~6 j: `3 F; i

哪位老师有空闲时,拿着甘博拍的两张老照片,

+ y5 {- B& P" o% ~7 r) h% m* `$ D

请当地老乡辨认一下可好?嘿嘿!

5 G7 F* A1 A& u" L, T/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9 6:46:57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8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黑龙:zhaohq贴出的这两张影像,本人已关注数年,正因为无其他资料和影像佐证,所以一直存疑,这里只是同意zhaohq的判断有道理,也并未确信就是。希望关心论坛的人多讨论,而不仅仅是灌水,潜水。
发表于 2012-3-8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这张照片,另外的摄影师拍摄的,贴出对比,希望对准确考证出结果有帮助。

" x/ c* Q$ k; A3 E) f, }

 

DoRBQxGt.jpg
/ s2 r- i5 q( a: l7 M,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8 21:11:57编辑过]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发表于 2012-3-8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幺幺灵药灵吧在2012-3-8 18:24:00的发言:
Peking, Gateway toward Pa Dah Chio,这是Gamble注释,我理解 a Dah Chio为八大处,向那个地方寻访,不知妥否?另外我的存疑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过街楼,而是类同于居庸关云台的那种,有关卡的功效。
7 o& ?7 d! _0 k+ f

 

- ?0 O4 a1 G* s* v6 T: W) s# E. n+ q8 V

对老照片的关注和考证要综合全面,包括地理,历史等综合方面,要各种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照片相互佐证,

9 i$ |, i' a/ @, Z3 I/ O/ d

 

J# `( E. y, l

甘伯的照片标注我说过很多次,不完全对,有的很准,但也有不靠谱的,所以他的标注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 l' U1 ]' ^5 J! K$ s

 

, I: }) w1 K3 O$ m a$ C

另外不能过于迷信甘伯的照片,有很多摄影师贡献并不比甘伯小,甘伯照片记录的只是博大精深的老北京历史有限的一部分。

( q! D/ k* u) R* X5 r

 

+ g2 R5 l- @8 L6 L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2-3-8 11:35:00的发言:
; z5 [, @9 ]6 J W6 r* U

荷兰的那张西八里庄东门的照片我见过,非常相近,

9 |+ v7 d% v6 X' q

 

- }' X: s% `8 T, U1 O

看起来,黑龙先生同意荷兰的那张是未见

2 r4 L1 n0 M" n5 m% S" H9 l9 m

过相关文字记载的西八里庄东门的照片。

& D. Z) e! }7 R; S2 E, i

 

* Q9 x, b5 X) B8 Y: v2 w

我先将荷兰那张图605.贴在下面;再做截图;

2 r! ?1 i, ^, C1 b5 [

将图605的截图和图(过街楼  编号208a_1161)进行比对。

5 ^( @% O& Z A q8 |. Z

 

" O' ]9 C% L+ \' \3 O1 L5 N! O9 p

 

" ^; N6 g* B5 y

34RomD7a.jpg
rm1KsTx3.jpg
DI6lWI4I.jpg

% M* i+ t& _$ X8 w5 X, N* g# ]8 l

 

: R/ o) f, a. j) W$ b

我以为,经比对后,图605的截图和图(过街楼  编号208a_1161)

; a4 D. N7 c2 e* p: f

不仅仅是非常相近,应是非常相似。

$ A* Y- m+ w-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8 13:12: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外地生活,对石景山的模式口不了解。

- u, _) x" i3 b6 r% b

 

* \9 A6 a6 z. @$ c0 f( E

我对京郊的寺庙也不太了解(个人的兴趣使然)。

' T$ ^* I- n: [8 }; o1 W

我目前还没有见过可以确认是模式口过街楼的照片。

/ R( c& V( e# {) Y3 ^6 m

 

6 |/ ^$ I6 q# ~: s A

 

6 ]3 d" p$ o) s

我仅就甘博拍的过街楼1图(编号208a_1161.)作进一步探讨。

9 N* M2 u( A3 R. n G: ?- u3 o1 F

 

" `( N$ p, |4 i

1)  将甘博拍的过街楼1图(编号208a_1161.)作过街楼下门洞处的截图。

9 X Q V3 [# A6 z( O% S5 Z

      在(编号208a_1161.)的截图里,看到一座有券脸石的券门。

3 D7 Q( F. @( s: `

      我以为这“一座有券脸石的券门”可能是某寺庙的临街的山门。

7 B7 N3 f/ f; V

 

" C& N# x8 s$ c* ^8 v% @4 x: I

 

6 H& b, j9 c( i# y/ N& j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4 E2 h) O) ~# E

 

) Z+ B; f/ q. `' @

[转帖]:

) d% d+ U4 ], n' D

 

& x! @0 P$ _$ W8 P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十七·郊垧西七

6 c3 ` g. T5 i5 d% m* Z

...... 

% K) w' G4 w7 H4 H l% B

原慈寿寺去阜成门八里圣母慈圣皇太后所建盖正德间大珰谷大用故地经始于万历四年凡二

5 P0 ]+ u- U: E- D7 g$ g2 ^

岁告成入山门即有窣堵波高入云表名永安塔华焕精严盖慈圣既捐帑各邸复助之因得速就如

# g, A( D& y. V h) L; Y

此野获编臣等谨按慈寿寺及塔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奉勅修葺塔下碑亭二左碑前刻紫竹观音像

& m9 X& d$ A# w& d/ b ~

并赞明万历丁亥年造后刻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瑞莲赋右碑前刻鱼篮观音像赞同左后刻关圣像

6 y) i* ?" t- U$ Y# D

并赞明春坊谕德兼侍读南充黄辉撰万历辛丑年立殿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栴檀宝地殿后为阁

! x+ o) t! c, h/ i+ ~2 E

檐端恭悬御书额曰香云阁联曰智珠朗暎光明藏意蕊常舒欢喜园原慈寿寺在阜成门外八里宣

5 }5 q7 v& S& h7 s3 k

文皇太后所建成于万历六年秋殿宇壮丽一塔耸出云汉四壁金刚像如生涌幢小品原八里庄慈

4 i. v9 Y/ ^9 j$ v: y

寿寺神宗为慈圣皇太后建也宝藏阁系圣母御笔题稍西一道观世宗时极盛今頺楹残础灭没于

& S2 H( C4 d( \+ R; v

荒榛翳莾中矣燕都游览志原万历丙子慈圣皇太后为穆考荐冥祉神宗祈嗣卜地阜成门外八里

$ X0 X* m" ?; H, |

建寺焉寺成赐名慈寿勅大学士张居正撰碑时瑞莲产于慈宁新宫命阁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赋

8 m7 o @) N: C1 C* Z8 ?# W/ ^

之碑勒寺左寺有永安寿塔塔十三级耸云中中为延寿殿后为宁安阁阁扁慈圣手书后殿奉九莲

5 ]0 E- C6 Z. Q" g% K3 B6 ^+ y7 ?+ \

菩萨太后梦中菩萨数现授太后经乃审厥象笵金祀之帝京景物略臣等谨按张居正所撰碑今已

6 c- B( d7 f' L: h h5 r

无存至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谓宝藏阁为慈圣手书刘侗帝京景物略谓宁安阁为手书纪载互异今

: I& a k* {/ o: V* @: k9 K, J2 C

诸阁已废无可考姑并存之以阙疑原九莲菩萨者孝定皇后梦中授经者也觉而一字不遗因录入

) ]- T) [) p: Z2 m7 C

大藏中旋作慈寿寺其后建九莲阁内塑菩萨像跨一凤而九首寺僧相传菩萨为孝定前身也玉堂

$ Q$ V2 r5 }" p6 c& C5 N% e# F: P

荟记臣等谨按寺内香云阁下东偏今供像一尊高尺余有跨凤九首之形原张居正勅建慈寿寺碑

4 r2 x! Y' u |/ V0 U

略寺在都门阜成关外八里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亲出供奉今委太监杨辉董其役外为山门天王

: p; l# L* |) V9 Q1 {' P/ K& t

殿左右列钟鼓楼内为永安寿塔中为延寿殿后为宁安阁旁为伽蓝祖师大士地藏四殿缭以画廊

/ L2 |4 e8 |# B1 C8 O7 w

百楹禅堂方丈三所又赐园一区庄田三十顷食僧众以老僧觉淳主之中官王臣典领焉寺成名之

$ Z3 n6 U9 k2 A5 s" b% [

曰慈寿太岳集原于慎行勅建慈寿寺碑略圣母慈圣皇太后与皇上永怀穆考在天之灵思创福地

0 D% a6 F* ?4 `$ t7 \. U/ X8 t( T) p

以荐冥祉乃命内臣卜地于阜成门外八里得太监谷大用故地一区遂出宫中供奉金潞王公主宫

0 ]& K) F3 K# L# F

眷内侍各捐汤沐经始于万历四年二月至六年仲秋既望落成赐名曰慈寿盖以为圣母祝也榖城

% q+ h! M( d" y# @. o+ e

山房集原陈万言慈寿寺诗帝城门外刹舍卫国中台初地三摩入慈宫万寿开午钟招雉雀夜雨积

, B7 f* t% D8 n T1 V$ L

莓苔怪底花问客浮名逐梦来钘园集原公朾慈寿寺诗郭外浮图插太虚空王台殿逼宸居莲花座

" `. d2 e1 B# _5 r- P8 [

与青山对贝叶经传白马余燕地风沙飘客泪汉朝陵墓想銮舆乡关有梦肠堪断东望谁传尺素书

8 s {' z! o+ r. J) i8 P

卜东园诗集原慈寿寺傍有庵曰摩诃庵不甚大洁净特胜他庵殿前后多松桧四隅各有高楼叠石

" Q4 @3 u6 j2 _7 }( v

为之登楼一望川原如织西山苍翠欲与人衣袂接右即法藏庵为摩诃别院僧无铉所剏无铉善琴

/ ?( x6 o( L; T4 ?" t! ~( ]

长安客话臣等谨按摩诃庵法藏庵今并存原摩诃庵嘉靖丙午建也庵有楼以望西山天启中魏珰

7 J) F$ P: Y X3 b' D2 @

过庵下偶指楼曰宜去之即日毁其西有大胜庵帝京景物略臣等谨按摩诃庵石楼东南北三面今

* k6 e; a) n/ P; p

尚存独缺其西一面庵僧云即魏忠贤所毁也补出阜成门西行三里许有报恩寺又西三里灵佑观

* j* A2 n& n0 {& J! z, l

 又西为广福寺又西为嘉祥观又西为元应观入八里庄堡为摩诃庵又西为永庆寺又西为慈寿寺

. Q* k' s0 @. F

......(略)。

. t, e& K4 T7 I6 f

 

" {$ f) b1 O1 d% r" P- g7 {2 p

 

. r+ W4 X- k1 ?8 R5 d @* z

 

4 g& l7 L) i2 q0 c8 z _

请注意:

! c$ `2 ~# N9 v7 s' m& h2 {3 [

 

4 Y" i9 t6 ^; h

阜成门西行。三里许有报恩寺。又西三里灵佑观。
又西为广福寺。又西为嘉祥观。又西为元应观。
入八里庄堡为摩诃庵。又西为永庆寺。又西为慈寿寺。

8 H( E% q; J, q3 L2 a( I: e

 

( n" n' X9 g! h

 

; B1 J' `5 T: Y: X$ U0 x0 \; E

 

( q2 R& L; ~4 U

“入八里庄堡为摩诃庵”,有点眉目了。

" s% J% ]+ i; @# j- P- t

我以为这“一座有券脸石的券门”可能是摩诃庵的临街的山门中稍显突出的中门。

/ i0 c/ p3 a. J

 

: f; w* a% e' M

 

, p% [0 P: d; K7 D( n+ S

 

8 l- a( N2 ^5 Z; i

 

" N3 o& s& \% W

 

2 z, h' ?+ u% K2 L7 f

2)  重读甘博拍的过街楼1图(编号208a_1161.)

' T Z' b/ G1 c5 t2 g1 U- J. j$ |

      在过街楼的北侧延墙的后面有较高的建筑物。

0 }1 C) T: }, E9 K2 ^$ R2 i

      我以为这是摩诃庵东南角的碉楼和摩诃庵院内东面钟楼形成的复合影像。

! L2 y3 e _+ h; g4 ^/ R p: B

 

. C7 B- U d& {7 z ]- x

 

! w* S" n) z8 f% E9 j$ r

 

* o: I' o# t; }) n

贴一张近期的摩诃庵的碉楼:

) } }- |( J, c# y* m, F

 

* l, |0 N( ]* ^$ n. l3 J5 ?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 _% A- G& [1 a3 C/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8 13:09:4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8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zhaohp先生的意见,八里庄是西出阜城门的第一站,帝后们都会选择在这里小憩。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A3 D* A7 o; z" G0 G) ~! M

黑龙先生近日有语:

& y4 A0 @1 E6 Y5 g

 

; i; t' h$ m& R+ P

“在正常的历史记载中可能会有很多细节的遗漏,

, ?( [/ z p v* S

字句坐坐的历史记载有时也不一定完全准确,

+ `& M' A9 H. N/ ^

不同时期景点的变化可能是翻天覆地的。

% q3 J9 I; p4 h

所以考证起来既要大胆假设,还要小心求证,

* k0 G) i/ o$ h8 | G

......

a J( T" ?0 X+ {+ e

 

$ r {( n) `2 I3 ]" Z v

这次的帖子,也是为了探讨,因为目前没有准确答案;

. k0 L! n5 {( l$ T1 d5 _- y

希望通过几张不同的照片尝试分析这座建筑的建成和消亡时间,

# v* F5 {/ K7 `9 r, K. F

不要被埋没在历史的中,被人淡忘......”

3 g9 a9 w4 R4 D$ b. W: M

......(略)。 

' n3 \ X( y& |$ P1 r, z/ J6 l

 

0 D# s3 d0 F9 @

我很喜欢黑龙先生的这段话。

: t/ _* J c" f$ w0 U

 

1 d. F7 K: a- f0 L+ l; v

大胆假设,还要小心求证!

发表于 2012-3-8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兰的那张西八里庄东门的照片我见过,非常相近,不过那个时期的过街楼都很近似,西八里庄和模式口都是门头沟驼队

6 Z9 m4 N9 [% j0 x. j

到阜成门的必经之路,相对于西八里庄,则模式口更繁华些。

: b' L1 Q3 e+ t- m1 u! @

 

* x7 P. V: H+ }# q/ k! s

还没能通过有效的证据证明这两张就是西八里庄过街楼,否定掉是模式口的。

发表于 2012-3-8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eking, Gateway toward Pa Dah Chio,这是Gamble注释,我理解 a Dah Chio为八大处,向那个地方寻访,不知妥否?另外我的存疑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过街楼,而是类同于居庸关云台的那种,有关卡的功效。
发表于 2012-3-8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了地图,西八里庄倒是位于西城与现今八大处公园的中间位置,Zhaohq的判断还是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12-3-8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考证判断这两张是石景山模式口的过街楼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黑龙先生关注!

* R) c* ^5 v+ Q* v

 

1 I3 N" Z1 }, M! m( m6 }7 g

 

" |1 _+ a3 ^8 M& X0 n% v

我考证判断:没那麽远。

" m, K w. M* ?

 

$ c. X! |4 B* a; ^6 Y

呵呵!

* F" l+ _3 E/ Y5 Q$ _. P

 

/ S2 h6 z$ k+ Y( G; i* I# e* l

 

( O+ }$ J, W% s! l

甘博拍的过街楼疑似在以下区域。

8 K4 H; `% {9 S& f* C7 f

(点击看摩诃庵卫星地图大图)

0 P0 r+ H! B: `. o% T) M4 F+ I& [

 

" g/ ~8 e. ]$ S, k. R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X3 c* {! S8 `0 u6 M

 

( u! @. Z- l' c- l* y* O8 O

 

2 h& r& }* N" y5 H/ Z! t/ t

 

7 j7 a. [, V: \: u

更精确一点,在下图路口处。

. d* ?0 b6 h) I* d1 e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贴图]:  甘博拍的过街楼

发表于 2012-3-31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这个“入八里庄堡为摩诃庵”

( m; m! a2 A" b4 K2 e \

如果八里庄只是个普通小村庄,则“入八里庄”足矣。这里非要啰嗦一个“八里庄堡”,叠床架屋,感觉“庄”外有“堡”,有一种“进入名叫八里庄的城堡”的意味,那么八里庄可能原来是有墙垣围绕的,则这过街楼作为城堡的门户建筑,似乎是比较容易理解了。荷兰照片远远望去,确有平原行路遇到一座城堡的感觉。堡内寺庙因为倚墙而建,便也以山石为墙,甚至墙边上山石建起碉楼,兼做瞭望和防御之用,都是可以理解了。

发表于 2013-3-20 15: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djzj 于 2013-3-20 15:28 编辑
6 ?; h; `% V* ~) V7 I1 L, {5 k1 R$ S& W" @

八里庄过街楼位置

八里庄过街楼位置
9 e9 T4 ?" F- G+ o& s% ]

+ P' v( \% b. V' ~( \椭圆形为八里庄过街楼的位置
( D% M1 {9 _3 [5 {0 P: F$ H4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9 12:26 , Processed in 1.260153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