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2|回复: 1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北京,电话!”[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5-29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b `9 o+ F- ]/ J8 X% r3 u$ C9 J }/ I' S, G, }; ]' a5 e2 l4 \- F r+ V6 Y# t6 u" }" l" A& N5 M) [% U* e' i/ E" T8 _* Z3 E+ l% a7 g5 O* R/ @* }3 L% b
! A9 K2 l. h, z3 ~9 U+ r+ d # d) r, g. k' K% u" K# _ J5 F3 x/ S; D9 |$ `& ?2 E& q/ V1 Q" f, \8 t6 I. d( \3 _/ Y# G$ y% c' T4 a- G9 W" ]% P2 ?/ _7 P% e3 r( }- s% E6 c" p( ?: E4 J4 e
北京,电话!
' U* ~ h# u( U5 g , J j5 E6 e, Q0 ^$ M5 @: v1 c# q+ b* N! q" B, E w0 Y: b( y% z+ F+ b( z4 x& z) }# v1 u* l6 f% v- g/ M. d- o ]2 J/ S6 W- [- e3 S* C" ^! @# ? N O6 ?0 p( W# e: H! u9 @9 {, d) }9 ^0 B- y) X: L( d5 X2 W2 E8 Q3 x6 \* ?* A! }3 J$ m, y0 J- K! h& a$ a! A. r" V! O) h/ O9 f% u1 Y3 K0 M0 Z8 H: i( ?! p f7 F+ u
. a1 h$ g* a9 n ! ]2 P3 A& Q7 o$ O* U3 g: z7 @2 s. w0 O$ l# A. K7 P/ ` X) q% N( m! E3 Y h% L* @6 b" `# `. y; x0 W ^. }) {& M' G, d& i P! \! H
  20世纪初挪威赠送给清政府的“大龙电话”。现存于电信博物馆。
4 L4 b7 }: y' I! n/ ` 2 g/ P4 B9 c3 r2 n: P0 e- ?, ?5 Q! t4 d/ L5 m; s8 m& K* A8 d# J6 e1 d9 e& l# m% m+ T6 C- v
  ▲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各电话局的电话交换机升级换代,通信质量有很大提高。图为人工交换机话务员在工作,当时的话务员称为“司机生”,全部为男性。直到1938年才有了女话务员。
: k1 y! r5 s6 `% S; G3 L2 x8 Z8 U8 L5 S! W' a2 H; i0 [, \6 B8 T: t# R! x7 l5 C8 \% ~+ O1 p9 z. C2 @7 V: I4 O* g; @$ u9 `& G" B
  ▲清廷回复盛宣怀兴办电话局的奏折:“电话归电报局兼办,以电报余利为推广电话之需”,并任命大清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兼任电话局总办,在北京试办电话局。图为第一任电话局总办黄开文。仝冰雪/供图
! U& w8 A& Y# r3 x. w! |- f6 G$ p0 j: I; R+ ]' i/ U7 v! y6 i0 o* b( N" n( D( O6 q: A: z/ i. g2 J& K' P8 R' K, Q/ t, G. } d. K/ s$ N6 E* ~( r5 E
  ▲1906年,清政府派礼部尚书戴鸿慈、闽浙总督端方带队到欧美各国考察立宪制度,图为中国代表团在瑞典爱立信(Ericsson)公司总部考察。正中端坐者为戴鸿慈,左四为端方。
& a5 b5 V$ a8 L1 y3 s! y+ s6 N1 q' r& q- u e8 D5 r( h2 x* O, _6 D9 d6 B# K$ }" B. Y, S3 g5 }9 L& O( [ \& j0 C1 k0 ]- Y1 c" u
  ▲图为设在东安市场门前的公用电话亭。北京的公用电话亭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解放前夕全市共有40多处公用电话亭。
5 j1 L- {3 c0 p2 P* ]$ x8 j! J0 }# t! c2 u. J0 d2 e& v2 Y0 ~( w2 }: H* |. f: d( ?; Z+ _5 J9 Y5 w% N# X4 a, D) l9 v0 i- {" G% x# T1 s r9 |6 t) ^" `
  图为“宣统三年正月刊”(1911年2月)的老电话号簿手抄本,这是可以考证的最早的一本公开出版的北京电话号簿,由北京电话局发行。这本电话号簿主要刊登的是位于琉璃厂的南局电话和位于灯市口的东局电话。南局服务区域是外城,所以号簿中有大量商号、金店、票号、车站、饭店、住宅的电话号码。著名的老字号荣宝斋、清秘阁、瑞蚨祥等都赫然在目。东局服务内城,因此号码中多为衙门、王府等。这本老号簿并不像现在的大黄页按类别排列,或是按笔画顺序检索,而是按照当时的电话号码顺序依次排列,查找起来极不方便。
0 G7 @' S* r6 \, z$ H' z$ m1 Y
4 V' [6 R b6 K1 c

  1908年8月,慈禧太后决定在颐和园水木自亲殿安一部电话。这部电话打不到别处,只能通到中南海光绪皇帝的寝宫。其实,那会儿北京城通电话已经好几年了,但慈禧太后觉得“架杆立线”影响皇家风水,死活也不让安。到了1908年,她和光绪皇帝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能时刻了解光绪的情况,她迫不得已让人在自己颐和园寝宫的对面,安上了这个洋玩意。

$ q" c0 e ^0 @6 j9 c# e+ b

  其实,早在1899年盛宣怀就曾上书清廷,提出大清国应该独立开办电话业务。盛宣怀称:“办理电报已具有规模,电话亦未可置之缓图,致为外人所觊觎”。清政府也意识到电话的重要性,便任命大清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兼任电话局总办,在北京试办电话局。可是,1900年电话局还没来得及开张,八国联军就攻陷了北京。慈禧太后也带着光绪皇帝跑到西安去了。第二年,一个叫璞尔生的丹麦商人,趁乱把自己在天津的电话线接到了北京,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成立了“电铃公司”。这是北京第一家电话公司。

2 C3 E# F( S# ^3 W9 j8 s4 k

  眼看着通讯主权落入洋人之手,清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建电话局的事被再次提上日程。当时慈禧太后常年住在西郊颐和园。为了方便奏事,1903年5月,清政府首先架设了北京城内大臣住宅与颐和园之间的电话线路。

" V6 O5 Z" G& O+ ] b3 n

  1904年1月2日,由清政府钦准的中国第一个官方部办电话局诞生了,据说当时安装了一台100门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老北京的电话局发展就此开始。不过保守的官员们对这个洋玩意还是心存戒备。电话局的选址迟迟不能确定,最后只好租用大学士翁同龢家的8间马厩,也就是原东单二条,现在东方广场的位置。

2 k r( H! X% b O5 M

  这样一来,丹麦人擅自经营的“电铃公司”在国人的一片声讨中经营规模越来越小,最终,清政府用5万两白银将其“收归国有”。

8 D( B g+ W1 ?* ], s1 \4 g1 Q. ^

  慈禧死后,隆裕太后在建福宫、储秀宫等6处安了专线电话和一台10门小型电话交换机,这就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皇家电话局。溥仪15岁那年,听庄士敦讲起电话,十分好奇,又得知他父亲的府上也安了电话,就要求内务府在养心殿给他也安一部。

) T/ K' }6 R& k0 L* P0 o. [' `

  不几天,电话就安上了,电话局将号码簿也一并送来。溥仪看着一连串各不相同的数字,觉得好玩儿,照着号码簿就拨起来。先是打给全聚德,叫了份烤鸭,又学京腔给京剧演员杨小楼打电话。过了几天,他又用电话联系上了“新式人物”胡适,后来俩人还在宫中见了面,成为一则趣闻。

2 u( H+ K8 Z) f& W

  北京最早的电话号码是从“1”开始顺序往后排。南局号码“1”到“6”是电话局内部使用,从“7”号开始变为民用。

- q. O0 ]9 g+ |/ k- c" x+ w

  南局“7”号是北京五城学堂(现在北师大附中的前身)的电话号码。为什么一所学校能享此殊荣呢?原来,当时的北京电话局跟五城学堂是邻居,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南局第一个民用电话号码就给了这所学校。

1 Y6 n( @( W% y# W

  到抗战前的1937年,北京电话局所发展到10个,交换设备增加到17720门,电话用户13362户,打电话成为京城一件时髦的事。

4 M1 y, G# ?7 T. L, V

  如今,电话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据统计,北京现有电话用户达3000多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了2500万户。电话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身的必备之物。    杨阳  

; U; g' k. q! H# r* l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提供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北京,电话!”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北京,电话!”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4: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9 12:12 , Processed in 1.12668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