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1|回复: 9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含1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5-4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营造学社的故事,和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以及“天下第一庄——李庄“有着密切的相连。 : s$ {/ ]/ t" j+ X! T8 D

      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以中国古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名称中的营造二字取自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一书,中国营造学社之名即由此得来。

. u! K' S& H- Q

      营造学社,创办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朱启钤曾官至代理国务总理,后因为支持袁世凯复辟而饱受非议,并因之退出政坛。小日本占领北京后,让朱启钤做北平市长,朱启钤不想做汉奸,就没干,这件事为朱启钤博得后来的声名。相比下,周作人的格调就低了。朱启钤经商,做到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长,事业干得大,当然这和他在政界显达有关。 之后,朱启钤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并最终投资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发轫于中国建筑学者在美国庚款资助下于1929年开始的关于《营造法式》的系列主题讲座。后来渐成气候,从松散的个人的学术讲座发展成有组织的学术团体。

, Y/ y) B; V3 @: y) a

      东城区赵堂子胡同,现在还有一处大宅院,赵堂子胡同3号,门口钉着块牌子:朱启钤故居。我去了。此宅是朱启钤二十世纪30年代购置的,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建成为一处大型宅院。北京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另迁入东四八条111号。当年中国营造学社的办公地点就在朱启钤故居的前院,那时候林徽因家也住在不远的北总布胡同,来来往往,朱家是高朋满堂。现在,民居里不让外人进去参观。天津五大道也有一处朱启钤故居,那里保护得比较好,修缮得如新宅一样。  赵堂子故居被日本人占领后,朱家就离开了。建国后,朱启钤家迁居到东四,那里还有一处故居。 朱启钤是位能干的人,他避居北戴河的时候,招资造就了当时”东亚第一”的避暑胜地,北戴河有“蠖公亭”,专门纪念他。蠖公是朱启钤的号。

& h- x9 Z9 q( L& l% a' t

      朱启钤在民国初先后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曾主持了北京城的大规模改造,并开放紫禁城前三殿为“古物陈列所”,对开放中山公园、开发北戴河旅游等颇有建树。尤其是其在1929年3月24日创办的我国第一个研究本土古代建筑的民间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集中了梁思成先生、王世襄先生、罗哲文先生、郑孝燮先生、谢辰生先生等一大批古建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因此,周恩来总理曾于1954年和1962年两次亲临八条故居111号,看望朱先生,并为其90诞辰祝寿。


, j, a" G, }9 P- o& |

      营造学社成立之后,又以天安门内旧朝房为办公地点,营造学社内设法式、文献二组,分别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头研究古建筑形制和史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从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间的短短5年中,学社成员以现代建筑学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调查,搜集到了大量珍贵数据,其中很多数据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3 v6 n( m7 {" r7 |' z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辗转经过武汉、长沙、昆明最终落脚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大后方的营造学社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古建筑调查与研究,期间出版了大量专业著作。 号称“天下第一庄”李庄,我也去过,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保护的也很好。  

7 a; W. o+ g, x

      抗日战争胜利后,营造学社迁回北京。但经历了战争的蹂躏,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营造学社资金日渐紧张,学社的创办者朱启钤先生也已经家资散尽,无力维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社只能在朱先生私宅办公,在社会上的影响日微,渐渐不为人知而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

. F f' o9 f7 H" l8 j

  在成立之后的短短5年间,学社成员先后调查了全中国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上起汉唐下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许多现在名扬海内的珍贵古建筑,如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均系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经田野调查和详细测绘研究而被人们重新认识的。从这一角度讲中国营造学社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所作出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

/ P7 U( _4 \4 Q8 j: J h

      营造学社不仅在学术上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团体,一般的学人若想加入营造学社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进入营造学社后还需经过专业训练,这使得营造学社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团体,同时更加像一所专门学校,因而培养了大量建筑专业人才,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罗哲文等许多建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均出自中国营造学社门下。

, m" L3 r. z a- q. g; p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梁思成力挽狂澜,劝阻了美国空军对日本京都和奈良的轰炸,使得遍布于京都和奈良城内的古代建筑,在战火中毫发未损。为此,梁思成还被日本友人称为“古都的恩人”,在奈良为他竖立起纪念铜像。

! l' w$ Q' z' d

2009年11月7日,在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之际,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在清华大学落成。


u; B5 F: g. f' ?# i0 U

1,  大宅院,赵堂子胡同3号,门口钉着块牌子:朱启钤故居。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 {$ O3 m0 q0 @/ A' n2 _& m Z J6 p9 h

 

2 U, Z0 V; K0 K f

2,  另迁入东四八条111号。

! m. _/ X1 X9 A1 @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 P; r, k5 z2 I* }; b6 b8 Q+ \ ?

 

# {% ]* f8 @6 w: P8 A1 C# i8 Q4 d

3,  四川李庄,抗战时期,学社搬到这里,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保护的也很好。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5 _ ^! ]3 j( s0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4 10:12:32编辑过]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拍记东堂子胡同, 营造学社的故事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得很详尽啊!狂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二在2012/5/4 20:10:00的发言:
" x( s/ H; L7 n, H$ n2 ^! f7 b" ^

我一个哥们原来就住赵堂子胡同,那里还住着刘海粟等大师,赵堂子胡同3号门道里靠东侧的黑板上,至今遗留着我哥们在文革时候画的画儿呢。俺俩专程瞻仰过。哈哈

- G+ C1 k& ~( Y8 P: x+ Q0 E

你不带我去,遗憾吧?后悔吧?

$ ?$ r) D" h6 k: h. N T) Z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二在2012/5/4 20:10:00的发言:
0 j! S. F0 ~( C/ `9 S

我一个哥们原来就住赵堂子胡同,那里还住着刘海粟等大师,赵堂子胡同3号门道里靠东侧的黑板上,至今遗留着我哥们在文革时候画的画儿呢。俺俩专程瞻仰过。哈哈

* J* b- }2 |# l6 w

你不带我去,遗憾吧?后悔吧?

: m. ^% z( l2 W* V! K3 p

下一次,同往。

6 t' s5 R. X& t9 I

——遗憾,后悔呢。

发表于 2012-5-5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二在2012/5/4 20:10:00的发言:
& Q. H' }5 ]/ T) E

我一个哥们原来就住赵堂子胡同,那里还住着刘海粟等大师,赵堂子胡同3号门道里靠东侧的黑板上,至今遗留着我哥们在文革时候画的画儿呢。俺俩专程瞻仰过。哈哈

1 m4 i6 T0 e0 u2 D6 Z5 O) J/ f

你不带我去,遗憾吧?后悔吧?

$ K' t% f" _# E' f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郎庄人在2012/5/4 23:11:00的发言:
' O6 Q$ Z' |3 d: I: b

景仰!

# s& ]* z) B' r4 T- B0 @8 a

但标题东堂子胡同却是附近另一条胡同,有沈从文、蔡元培故居等。

0 L2 k, ?4 y4 s8 W% T/ g# B+ r. q2 F

对机会您招呼一声,咱一起走一趟,您给我们讲讲如何?刚开始也以为说的是东堂子胡同呢,仔细一看原来跑东边赵堂子去了。

& I2 a. [* K* {- o! c Q,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5 10:21:43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4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个哥们原来就住赵堂子胡同,那里还住着刘海粟等大师,赵堂子胡同3号门道里靠东侧的黑板上,至今遗留着我哥们在文革时候画的画儿呢。俺俩专程瞻仰过。哈哈

+ S# ?' u( m, K, x

你不带我去,遗憾吧?后悔吧?

发表于 2012-5-4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书生,何处寻芳踪
发表于 2012-5-4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仰!

' F1 M5 |* z/ [

但标题东堂子胡同却是附近另一条胡同,有沈从文、蔡元培故居等。

发表于 2012-5-4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4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收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07:18 , Processed in 1.16071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