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周日活动公告]
8 F% N( S! @; n: \5 b% w% E/ Y佳能摄影大篷车老北京网专场 暨 著名摄影家李少白先生《看不见的故宫》专题讲座!请大家跟帖报名以便安排座位
. x# H4 z6 y0 i t( N+ A非佳能产品用户均可参加!! $ M- j# C9 o S9 x0 z; g
7月31日[周日]13:00-17:00
6 @, d* r Z& r* Q活动地点:三里屯SOHO 5号楼中厅。
- N8 v, S4 @6 E# o) Z 4 K, }$ @2 b! o$ E9 K( z
本讲座为开放并免费的活动,非佳能用户也可参加。现场还可免费打印照片及试拍模特。还有抽奖环节呦!
# y. ], g6 b5 U6 D w& I 9 [# t& f$ |4 ?9 t
7月31日 拍记公告:佳能摄影大篷车老北京网专场 暨 著名摄影家李少白先生《看不见的故宫》专题讲
2 E% |! `0 F4 y0 C# y D) v1 k本活动佳能用户,非佳能用户均可以参加,欢迎介绍亲友及无器材的朋友同往,在回复里请注明参加人数。
2 G K, }) Y0 {8 |7 k2 k J7 ~) g2 x, n' l8 y4 F4 m
我和掌柜的将根据报名情况,为老北京网网友预留前排好座位。 1 m1 M! a# U: D& T+ }' X0 j0 D
/ B3 Z/ f( X7 O7 a以下是活动地点详细路线指示图 3 m2 b J$ S- ~8 n5 z- O7 C" G
( s( S7 d0 I; @ A. m4 B
8 {- ^3 b4 R! x. e8 j2 ~
4 K& l* c+ I4 Y" ^+ W4 J% P1 R+ g
有任何问题,亦可直接拨打我的电话13810534604,说明老北京网网友咨询讲座事宜即可。 " F; G2 Y% H+ P/ K, x: f) X/ U
, U# S5 x$ v7 u" p$ D
以上,感谢各位对佳能(中国)市场推广工作的支持!
6 W) \* {6 ]3 S! n; H2 I ]. U" n
) Z& R& {- p/ u( W6 D6 _' F讲座摄影家介绍——
6 p) e2 V3 G% ?8 J 4 W$ d3 z }6 Q: `) L

1 D: |! ^! h# j; |5 G' @
0 U5 q |- r* E. Q8 p李少白,著名摄影家. + r3 l* P* O# I
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
4 \# l. A' [3 ]6 U5 j1 l, j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0 U: {+ Y4 W! u$ d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群)的著名摄影家,
, \' P/ ^% X- j2 p: F+ |% D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3 g- o5 `0 a: j% Y* b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7 }1 y" ~4 U7 y/ s) F/ \ : d$ B2 h! o* ?: e- d% O
风光摄影家李少白拍摄故宫,采用独特视角,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博大、深邃的世界;他拍摄的长城,尽显“野味”,让长城还归于平凡和原生状态。少年时被选入体 校踢足球,大学时学的无线电,“文革”时蹲了7年监狱,分配工作搞计算机,种种经历没一样能和摄影沾边。颇具戏剧性的是,当初他是因为赌气才选择故宫这样 的大题材拍摄,从赌气到沉迷,转眼已有14年。
% `6 j3 C; D1 o5 t3 N4 m9 a; F, n3 Y
. d5 O6 K, h# z9 @% z' U 【不惑入行】 辞掉计算机工作搞摄影 本周开始到5月7日,北京东方新天地爱普生影艺坊,李少白个人影展《看不见的故宫》开展。此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是从李少白先生十余年来在故宫以独特的视角拍摄的100多张耐人寻味的作品中甄选的精华。 李少白40多岁才入摄影行,当时他的工作是搞计算机,想想自己已经度过计算机科研人员出成果的黄金年龄,但又不甘心一辈子平凡地生活下去,于是毅然辞掉了工作,应聘去一家杂志当摄影记者。 他说,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更传奇,“我很小的时候理想是当一名作家,那时我整天看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简直是个书呆子。”有一天李少白看了一场足球,也 想做万人瞩目的足球明星,于是改踢足球,身体条件不错的他被选入体校学习足球专业,专踢助攻前卫。但他没有走上专业运动员的道路,而改去报考邮电学院,被 无线电专业录取。毕业时正赶上“文革”,有了一段令他痛苦的遭遇。 8 R( X, L+ W, I; Z! u, ^
) @2 `# @" @ k
【初涉影界】 入行时专拍美女照片 1979年,李少白被安排从事计算机研究的工作,这时他已经算是个大龄青年,最迫切要解决的就是婚姻问题。别人开始给他介绍女朋友,“当时生活很简单,约了对象就是逛公园,逛公园难免要给对象拍照片,最初对摄影的兴趣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后来到杂志当摄影记者,对摄影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李少白很直率,“那会儿我只拍美女,不美不拍。每到周末约上舞蹈学院、电影学院的姑娘外出拍照。” 渐渐地李少白因为拍美女拍得好有了些名气。与20年前杂志、年历上常见的毫无特色的美女相比,李少白拍的姑娘在构图、色彩上充满灵气,现在看来也不过时。 有一天,摄影界的一位前辈看了李少白的照片,轻蔑地说他“离开女人的大腿就不会按快门了”,他冲冠一怒,从此不拍红颜。 半年去10多次故宫 李少白想故宫是摄影师都喜欢拍的题材,既严肃又正统,把它拍好了看别人还有什么话说。于是从1992年开始频繁出入故宫进行拍摄。“那时我用的相机很普通,是430元的理光5,也没配那么多镜头。我就拿着它半年内去了10多次故宫。” 1992年下半年时,李少白所在的杂志拉来一笔赞助搞活动,杂志社领导问他拍的照片能不能办影展,他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回去挑了几十张照片重新放大,于 1992年11月3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首个个人影展《神秘的紫禁城》。第一次出手,就引起轰动,并赢得了专家和观众一致赞许,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 拍起了故宫。 3 c) K9 D* d! h/ G, T
) Y) P+ E. t, v
【引以为荣】 我拍的故宫别人“看不见” 李少白给自己拍摄的故宫影集取名《看不见的故宫》,这并不是指他拍摄的是平常人走不进去的非开放区,与其说是“看不见的故宫”,不如说是“李少白眼中 的故宫”。李少白说,尽管照相机有写真的功能,但照相机有多种语言,你把语言运用好了以后,你拍出的东西实际上是会说话的,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看不见的, 比如说一些情绪,或者思想上很复杂的一些悲伤、欢乐的情绪,但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东西来表现。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但却发生了变化。你可以拿着我的一张图片去 故宫里面找我拍的东西,你很可能找不到,或者找到以后也觉得有很大的差距。 最喜欢的照片是《门》 李少白一直想拍夜晚的故宫,但是不可能,故宫每天到四点半就关门了。他后来利用了摄影的特性,在正午光线最强时,利用宫灯外面的玻璃罩子,反射了阳光下一扇红色的门。拍摄时让它曝光不足,整个画面就变成黑的,只有宫灯里影射出来的门是亮的,好像红彤彤的烛光。 他说,这张照片拍出来效果很好,我认为是我的代表作之一。 初冬的一天,李少白又像往常一样背着相机在故宫周围转,拍了一下午也没拍到一张满意的。正好在东北角楼附近遇到自己的一个学生也在拍故宫。学生向他请 教怎么才能拍出特色来,可李少白当时一点灵感也没有。就在准备过马路到对面时,李少白一回头猛然发现路边一棵掉光叶子的大柳树与角楼在夕阳下叠加在一起, 他赶紧换上长焦镜头捕捉到这一画面,于是又一张经典的作品诞生了。
* W S6 O$ o$ m. A+ k
" Z+ L0 Q' B& y0 X3 r/ | 【冒险经历】 拍长城与死神擦肩而过 虽然拍摄故宫给李少白带来无上的赞誉,但他告诉记者“长城与故宫,我最喜欢的还是长城。故宫是建筑之美;长城是人与自然结合的杰作。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有种残缺美。” 李少白拍的长城,仿佛可以让长城上每一块砖、每一块石头都在照片中凸现出来似的,让人们产生触摸的欲望,下意识地抬手拂去上面的沙尘。他指着一张在河北涞源拍摄的残长城说,就为了这张照片,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才恢复过来。 那次李少白和几个朋友天不亮就爬到山顶拍日出时的长城,别人都拍完下山了,他还意犹未尽。等到拍完了,发现朋友早就下山了。为了节省时间,李少白决定 走一条没走过的捷径,走到一半发现是条死路,脚下是悬崖。他决定攀着悬崖边的树慢慢下到底下,没想到一抓那棵树,树干一下断了,李少白就仰面摔下3层楼高 的悬崖。“当时没什么感觉,赶紧摸起摔掉镜片的眼镜戴上,检查相机没事,很高兴地走回朋友的汽车上。”汽车载着他和朋友向下一处长城开去,等到了目的地, 李少白再也动不了了,送到医院检查幸好只是骨裂。躺了两个月,他又生龙活虎地与人结伴外出拍摄了。 在出版了《看不见的故宫》和《看不见的长城》两本影集后,李少白下一步打算把多年来拍摄的北京古城风貌整理出版。“这些景观拍完后,我还是想拍美女, 拍平时大家熟悉的美女,但是要展现她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和她们的性格,取名《看不见的美女》。”在采访结束时,李少白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看来,他多年来的美 女情结一直还没有消失。
4 x! I8 z6 _* z) Y* r 2 s; e: |1 W( T
【拍摄感受】 “伟大的风景,本身足够震撼” 李少白镜头下的紫禁城:漆皮剥落的宫门,锈迹斑斑的锁头,伤痕累累的铜缸,冰冷狰狞的石狮,高墙夹峙的甬道,布满苔藓的台阶…… 那一幅幅无声的画面,不仅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沉重,而且仿佛可以听到呻吟,听到叹息,在感受故宫宏大的气势之余,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用李少白的话说:“当我的镜头对着阴森的宫墙一角那片蓝天里的一朵白云时,恐怕我无法躲开太监们那哀怨又充满渴望的目光。当我的镜头对着惨白的青石墙 脚下盛开着的一簇黄色的小花时,恐怕我拾到了一个至今未醒转的宫女之梦。尼采说过一句话:伟大的风景是给渺小的艺术家预备的。伟大的风景,你只要老老实实 把它记录下来就行了,它本身就足够震撼人了。故宫就属于伟大的风景,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浓缩。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是表现故宫的伟大,虽然照片也很漂亮,但最 终缺乏他们自己。我觉得我是借助故宫来表达我自己,我在那里有时候会感到一种很重的历史沧桑感,它的建筑、它高高的墙,在特定的光线下很沉重的黑影,像是 有巨大的压力压过来一样。我要通过我的镜头寻找适当的景别来表现这种沧桑。”
% N5 D/ L# D: _5 H. r0 O) U+ s
' C1 @: B. p$ C* Z) H& J- P









5 Z; r3 Q0 W, {/ U2 d, S5 c
0 a+ ?" D2 ?6 f; D' u x( c9 ^
/ L6 a% Q. S7 B& G S








 ' f K V( n; p h/ c
+ A. d/ F- T) x3 U
9 w8 o$ m+ G" p4 l1 z



















 * `+ a, }5 t9 e+ C0 a9 v" R
, j% H- e( [! ^5 A; @7 h1 Q
) M" P. |' @ n3 k) l3 m2 g8 H" p[此贴子已经被掌柜于2011-7-23 23:18: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