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前海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路过东边的万宁桥,冷不丁想起那句老话: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当时,看到冰面冻的结实,突然有种桥下一看的冲动,但被家人制止了。 8 B9 @ G% ^# S$ z7 x
不知有朋友知道吗,现在的桥下还恢复有“北京”的刻字吗? ( F3 i6 Z I, I5 C3 C! h$ r
8 s( D( C0 x6 f1 a2 e0 E
据查:
: H. O& y1 x, n) D# s K% B t 万宁桥建于元至正二十九年(1292年)。
) \% I; y$ K8 A' Q$ M 民国十三年(1924年),修筑北新桥至太平仓的有轨电车道,将桥面原横向铺砌的花岗岩条石改为斜向铺砌,并降低桥面坡度。时至今日,在桥面两侧仍能见到部分祼露的斜向条石。
6 v9 J. i) ~9 r/ f$ I 1954年,此桥东侧的玉河改为暗沟,万宁桥被埋于地下,仅剩饱经沧桑风化严重的石桥栏尚残留地面上。 1992年以来,文物界著名人士单士元、侯仁之、罗哲文和孔庆普等人,通过新闻媒体强烈呼吁——“万宁桥应重见天日”。终于在2000年由文物局、水利局和市政局合作完成“玉河首段恢复工程”,将此桥残破的桥栏修复,桥下通水,初步恢复了此桥的历史原貌。并在桥之西南角立有万宁桥文物保护说明牌。在万宁桥迤西,原澄清闸处,又新建了一座仿古三孔的金锭桥,由侯仁之先生题写了桥名,镌于正中栏板。 1950年三海清淤时,据传,有人见到从万宁桥下淤泥中挖出一根方形石桩,长约一丈,宽约七至八寸见方,上镌石鼠一只,其下刻楷体“北京”二字(见靳麟《北京鼓楼风物杂记》),故当时许多人要求下去找此此石桩。为保证安全,由桥梁维修施工单位——养路工程事务所的团支书何宗,带领数名团员维持秩序,引导群众下桥查看,一连数日,直至将桥下淤泥清至海墁,亦未见到石桩和石鼠。古桥专家孔庆普先生当年亲自主持此事,此事系其亲历亲见(见孔庆普《北京古代桥梁》),录此备考。
万宁桥下还有“北京”吗?
|